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1992500000017

第17章 俭约(3)

对于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为人处世以诚相待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清廉从政也是党员领导干部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任何人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获取别人的信任。你是领导,就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造福;你是老师就要与学生交朋友,帮助他完成学业;你是老板,就要与职员共度风雨,完成任务……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诚”、“廉”二字。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诚以待人,信以处世,清正廉洁。有了这些品质作保证,做人的信誉度就会逐步提升,建立的关系就会更持久,友谊就会更珍贵,事业也将会更成功。

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真诚待人、清廉从政的前提,诚且廉则是为官、为人之根本,是理想信念、道德水平的具体体现。所以,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为人处世真诚待人的正派品格,清正廉洁的严谨作风,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重点是干部作风问题。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高度重视生活作风问题,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社会风气和党风的根本好转做出表率。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直接体现在行动上,言语上,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更能直接体现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精神空虚,革命意志衰退,贪图享乐,以至骄奢淫逸,腐化堕落。他们的失足和垮台,大多是经不起物欲横流的诱惑,糖衣炮弹的轰击。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在出事前都是先从生活方面开始的。如果一个人在生活方面贪图享受,腐化堕落,其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绝不是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党的存亡,社会的安宁。

廉洁是共产党员的镜子,公正是人民公仆的尺子——俗语

廉洁是共产党员的镜子,公正是人民公仆的尺子。党员领导干部要以《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为规范从政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贪污腐败现象。腐败的缺口,往往从小事、小节打开,从小节失守到大节丧失,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普遍规律。近年来,一些因贪污腐败而落马的党员领导干部,大都是从吃别人一顿饭,收别人一些土特产开始的,总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礼尚往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积小成大,继而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泥潭。他们在反省时发出了自己的堕落源于“温水煮青蛙”的悔恨,这些人最初也曾一身正气,只因为失去了廉洁从政的自我约束,让别有用心者钻了“空子”,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一步步的坠入贪腐的“深渊”。

抽1500元一条“南京九五至尊”香烟,戴售价10万元名表江诗丹顿的“最牛房产局长”的周久耕,专案组根据举报以及外围调查,周久耕涉及贪污受贿,数额高达200万元。

哲人说过:常识就是真理。对于周久耕这样的贪官,发现腐败算不了什么,不发现才是问题,因为他是“裸贪”——一眼看去就知道收入不抵支出,赤裸裸地消费来路可疑的财物,常识推理出他必有问题,这是无论如何赖不掉的。

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出事前,曾邀请一批香港记者到沈阳采访报道,他接见记者时从衬衫、领带、西服、皮带到皮鞋全是世界名牌,粗略一算少说也得几万港元。一位香港记者回港之后,把慕大市长的“行头”公开披露,言外之意他是个贪官,果然没过多久东窗事发。有人佩服这位记者的“嗅觉”和眼力,其实不过是回归常识罢了,只要有小学生的知识就能“算”出官员的腐败来。

据报载,慕绥新落马后沈阳市的很多政府官员并不意外,好多市民也没有感到太多突然;同样,周久耕查出腐败行为,舆论几乎没有任何反应——我们早就知道他是个贪官了!

这些贪官,从伸手接那些贿赂的时候就开始走上了不归之路。自身不廉洁不说,还那么招摇,他们的心早已腐败,不过是及时行乐罢了。

近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洁从政准则的行为屡屡发生,2009年我国在新一轮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中,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3743人,移送司法机关的县处级以上干部764人,其中有17位省部级高官先后“落马”,如公安部原党委委员、原部长助理郑少东、北京市原副市长刘志华、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委陈少勇、最高法原副院长黄松有、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证监会原副主席王益等。据媒体报道,这17位省部级高官这一数字也足以刷新改革开放31年以来高级官员落马的年度纪录——据公开资料统计,2003年至2007年的5年间,共有35名副部级以上官员落马,年均7人,而2009年一年就有17位省部级高官落马。这些高官在一年内先后“落马”,足以说明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由于没有遵守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走上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这些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以前“试行”的《廉政准则》毕竟不是正式的准则,缺乏刚性;去掉“试行”二字使之“转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它“转正”后,能够更加有效地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更有效地指导今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成为一部高质量、高层次的党内法规。

我们的生活中,廉洁公正的名人事迹数不胜数.我们所熟知的周恩来总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开国总理风格,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

当然,时代是发展的,腐败也具有“与时俱变”的特点。这就是说,《廉政准则》的若干内容,必定将随之不断补充、丰富。即便如此,其基础性党内法规的地位,已然奠定,依然是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面镜子。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实施《廉政准则》,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廉政准则》、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保证。只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切实把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作为一项紧迫现实任务和长远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为民清清白白

——俗语

勤政,做到老子说的“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在工作中必须做到“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即谈话善真诚守信,为政善治理有序,办事善发挥才干,行动善待机而动。

廉政,就是政治上的廉洁清明。我们倡导的廉政就是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各项公务活动中,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不贪赃枉法,不奢侈浪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古训。中国历史上骄奢淫逸国破家亡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且,一个王朝、政权垮台的速度,也即其周期,总是同其奢靡、腐败的程度成正比的,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大都发生于建朝立国勤政廉政的初期阶段。

1945年7月,时任国民党政府参议员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在延安与毛泽东探讨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他希望我们能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当时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所谓“政府不敢松懈”、“人人负责”,简单说就是要戒奢戒骄,勤政廉政。

正是我们党历任领导人对“历史周期率”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励精图治、勤政廉政,我们党才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才达到了总体小康的水平。

勤政廉政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修养和品德情操。勤政廉洁一直是中华民族称道的好官形象,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被百姓称道、青史留名的好官不胜枚举,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也为后来的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勤政廉政是由我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和勤务员,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诚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也是最基本的思想要求和行为规范。

加强勤政廉政,既要从全局出发,又要在具体措施上下功夫,要在继续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的同时,从源头上铲除和遏制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深扎根于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全面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执政为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

勤政廉政的作风集中反映了我党的精神风貌,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赖以形成并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在刚刚迈出第一步的时候就遇到严重的障碍。”当历史的车轮驶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时,针对党内出现的党风不正、政风不廉的现象,江泽民同志不无忧虑地说:“现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有的头脑比较清醒的政治家,对于人们追求物质生活上的纵欲无度,导致社会越来越腐败,已经公开表示忧虑,担心这样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能把自己的国家引入绝境,陷入不可解脱的危机。”进入21世纪,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征途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这些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之势,他向全党同志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第二,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第三,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作好各项工作;第四,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实践中加强党性锻炼。”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不但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同时需要有不骄不躁、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江山永不变色,需要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勤政廉政,以优良的精神风貌去凝聚党心民心,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始终保持和发扬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我们就将无往而不胜。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为民,塑造一个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在党的领导下,心怀人民,效于国家,展望未来,迎来的会是中国另一个辉煌时代。

知识链接:昏庸“皇帝”王世充

隋炀帝死后,王世充很快控制了洛阳。

作为相国,王世充能够在短时间内表现出一副亲民爱民的姿态,因为更大的野心在日夜鼓动着他。上有所好,下必有应。一个叫做桓法嗣的道士捕捉到了王世充的心理,献了一个叫做《孔子闭房记》的东西,好像是一幅图画,上面画着一个人手持木杆在赶羊。这个道士解释说,隋朝的皇帝姓杨,一个木杆就是王字,这说明在隋朝的后面就是王姓得天下,所以相国应该取代杨氏为天子。王世充很高兴,让这个道士当了谏议大夫。为了制造舆论,王世充让人抓了许多鸟雀,在绢帛条上写下对自己当皇帝有利的文字,绑在鸟颈上,然后把这些鸟放飞。结果有人再度抓到这些鸟,就来报告,说飞鸟颈上有如此这般的字条,真是不可思议,难道这是天命之征吗?王世充就大赏这些捕鸟的人,于是有更多的人再去捕鸟。

王世充初当皇帝,很激动,一度下决心好好工作,但是没坚持几天。王世充还曾宫外听朝。不过,王世充坚持了几天,便没有了踪影。

皇上易骗,百姓难欺。像王世充这样善于哄骗皇上的人,在官场上几乎是平步青云,但是同一个人却无法应付天下百姓。为什么?因为演戏的方法只是对上有效。

也许,内部的问题让王世充没有了演戏的兴致。由于许多人开始叛逃,王世充加大司法打击力度,他设立五家相保制度,一家逃亡,四家株连。王世充担心有人出城就会逃跑,所以规定:凡领兵出战者,先把家属押往宫中做人质。偌大的洛阳城瞬间变成了杀人场,洛阳宫则变成了大监狱。

不过,昏庸的王世充没能坚持多久,很快就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