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员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廉政箴言
1992500000023

第23章 警戒(4)

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廉洁的动因则异。古人将廉洁者分为三种层次:“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后行,是在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指导下的廉洁,他们明白修身治国的道理,能自觉做到廉洁,是不想贪污受贿。保名节的廉洁,注重维护个人的名声、形象和节操,不肯同流合污,能管住自己,不能贪污受贿。害怕惩处的廉洁,是怕丢掉官位、怕坐牢,而不敢贪污受贿。低于第三层次,就是不廉洁,应引以为耻。古代廉洁者这三个层次是应当称道的。

我们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境界,理应比古代廉吏更高尚。我们党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和要求,本意就不图索取任何东西。党员领导干部应从肩负特殊历史使命和增强执政能力来要求和衡量自己,不断提升精神境界,自觉地做到廉洁从政,忠诚地实践“三个代表”,而不仅仅是崇尚个人的名声,不仅仅是珍惜个人的职位。在这方面,有的党员、干部与党组织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伴随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而来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浊流,冲击着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体系,“道德滑坡”的舆论不绝于耳。极少数干部被群众戏称为“三五”牌干部:想的是“五子”登科(票子、房子、车子、位子、儿子);做的是“五毒”俱全(吃、喝、嫖、赌、抽);散发出来的是五种味道(铜臭味、烟酒味、官腔味、洋奴味、香水味)。有的干部是民未富而先暴富,经济未发展消费已超前。

“人生芳稀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领导干部的一举一动,或公正清廉,执政为民,或贪婪无度,厚颜无耻,皆如日月之明蚀,对群众影响既深又广。党员领导干部应增强荣誉感和羞耻感,不忘“做官先做人”,经常以“学做孔繁森,羞做王宝森”自警自励。要管住自己的脑,不绞尽脑汁谋私利;管住自己的嘴,不说违反政策的话,不乱吃不该吃的东西;要管住自己的腿,不去不该去的场所;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该拿的钱物。

廉洁是社会文明的标准,廉是天,廉是地,廉是党性的底线。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画一幅画,叫做老汉背袋图,旁边写了16个字:“宰相归田,囊中无钱,守可乞讨,不肯伤廉。”

能否做到廉洁从政,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基本素质和修养高下。开国总理周恩来毕生廉洁,克己奉公。他身居高位,却从不搞特殊化,从没有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过半点私利。陈毅同志感叹地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恩来也。”周恩来一生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把为革命出生入死、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看作是共产党人应尽的责任,从不把功劳和贡献当作向人民索取的“资本”。建国后,周总理一直坚持私人用车交费,就连用车到民主人士家中拜访、去宾馆饭店看望外国朋友,也算作私人用车,交代工作人员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联合国降半旗致哀。许多国家元首不服气,质问联合国秘书长,为什么他们国家的元首得不到此殊荣?秘书长答道:“周总理逝世后,银行无一分钱存款,膝下无一个子女,谁能做到,也享此殊荣。”

革命前辈贺子珍,当年在红军长征路上,敌机袭击时,她为了掩护一位师政委,头部、背部14处受伤。贺子珍去世后,当家人清理她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1951年发给她的“三等甲级”革命军人残疾证。按照规定,她每年可以领取330元残疾金。她从1951年到1984年去世的34年间,应领取11220元,她却分文未取。贺子珍带着满身伤痕走了,留给她的只有一张载着她一生荣誉和清白的革命军人残疾证,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何等高尚的革命品质。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在领导岗位工作20多年,做到了操守如玉,廉洁如水。又一次,两个小偷撬门进入郑家,翻箱倒柜,最后偷走4000元现金和两条烟。这4000元是郑培民女儿出差尚未来得及归还的公款。几个月后,盗窃案告破,小偷的坦白与郑家报案的数字,完全吻合。郑培民的儿子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把后面。”

以身作则、廉洁从政,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品格,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起码要求。近年来,群众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期望值”很高。廉洁从政被视为“仁者之德”、从政之本。党员领导干部保持廉洁,才能增加威信,增加号召力;保持廉洁,才不会有人要挟;才能一身正气,敢于碰硬,而不必瞻前顾后;才能大义凛然,成为一个有为的领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无论在哪个岗位和地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时时刻刻记着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时刻把握住自己,保持廉洁,防止腐败毒菌染身,千万不要干“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胡锦涛同志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比任何宣言更具有说服力。”领导干部是教育人的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德扬威,以德服人,增强拒腐能力,不要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为了促进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廉洁从政,应当加强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经常在报刊上见到反腐倡廉的文章,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抓反腐倡廉工作的影像,在广播里经常听到反腐倡廉的声音,营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光荣”的良好氛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尽管腐败现象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一些单位还处于高发,易发期,腐败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然而经过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阵痛,经过全党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彻底割除腐败毒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迎来海晏河清、清风满神州。

知识链接:惊婚

孟昶是后蜀的第二个皇帝,也是末代皇帝。他的父亲孟知祥是后蜀的开国皇帝,但刚称帝半年,就因病死去。16岁的孟昶在父亲旧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他即位之后,以李仁罕、张业、赵庭隐、李肇为首的功臣将领自恃有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他们违犯朝纲,夺人良田,挖人坟墓,不仅危及孟昶的帝位,而且激化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稳定。

孟昶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首先将骄横跋扈的李仁罕处死,接着杀掉以酷法滥刑聚敛财物的张业,又陆续罢免了一批贪钱不法的官僚,将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当帝位巩固下来之后不久,他的骄奢淫逸的本性便显露出来。

孟昶在迷恋女色上丝毫不比历史上的任何昏君逊色。广政元年(公元943年),他下令在全国挑选13岁以上、20岁以下的未婚美女入宫,引起了一场大骚动,有不少人家怕自己的女儿被选中,就急忙托人说媒,出嫁闺女,时人称为“惊婚”。

孟昶的生活十分奢侈,连便器都用七宝制成,他的宠妃花蕊夫人使用的痰盂则是用水晶做的。连宋太祖见了都说:“享受到如此地步,岂有不亡国的。”

孟昶所信用的大臣自然也和他一样奢侈腐朽。

掌握军政大权的知枢密使王昭远任意挥霍国库的金银绢帛;位兼将相的李昊任意搜刮民财,还放高利贷盘剥人民,家中的姬妾达数百人之多;翰林学士范禹俘贪赃枉法,在掌管科举考试时竟以送他钱财的多少来决定名次高低;盐铁判官李匡远代理宰相处理盐铁使的政务,竟一日不判刑断狱就闷闷不乐,听到犯人受刑发出的惨叫声后反而认为是优雅动听的肉鼓吹;宰相欧阳炯不善理政,只会填词吹笛。这样的一批人当政,后蜀怎么能不灭亡呢?

北宋出兵攻蜀,仅用了66天就攻下都城,孟昶投降。孟昶亡国正是因为他的荒淫无道,因此,要记住古人的教训:骄傲和奢侈是人类最大的敌人。一个骄奢无度的人,结果总会在骄奢里面毁灭自己。骄傲的人总能找到许多骄傲的理由,正当他们用这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时,敌人已经将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