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善用人脉就是抓紧钱脉
19929100000003

第3章 没有人脉办不成事,广结人脉,成为赢家

中国人办事讲人脉,有好的人脉办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你有人脉就有门路,没人脉,你就要结人脉,通过人脉找关系。在你的亲戚中找,在你的朋友中找,在你的同学中找,在你的上下级中寻找。没有直接的,你可以找间接的;通过地位低的,可以找地位高的。只有广结人脉、多找关系,办起事来才能左右逢源。

拓展关系要懂得结交意识

王全是某单位的勤杂人员,虽然工作不太好,但人很热心,喜好交朋友,大家都称之为“老王”,他本人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喝两杯,每到周末他都邀请同事或邻居喝两杯。他家境不太好,爱人在菜市场卖菜,一年到头挣不到什么钱,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生活过得很拮据。但王全请朋友喝小酒的习惯依然没有变。一瓶二锅头,一盘花生米,一盘咸菜,就可以小饮几杯。慢慢地,以前和他关系一般的同事或邻居,都成了他的朋友。

后来,王全爱人所在的菜市场拆迁了,新市场提高了租金费用,这卖菜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有一天,失业在家的爱人兴冲冲地告诉王全,公交公司正在招女售票员,自己的年龄、居住地址都符合要求,听说工资有一千块呢!他爱人高兴地去报了名,不过却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原来符合条件的报名者有60多人,车队才招7个,而且听说一些人还很有门路,看来自己又没戏了!王全也跟着唉声叹气,谁让自己没本事呢!正在这时,王全的邻居老马来找他下棋,见王全夫妻愁眉苦脸就问是什么事!听完后,老马一拍大腿,“怎么没门路!嫂子这回去定了!你们不知道,我媳妇的堂哥就是公交公司的领导,让我媳妇去说一声就行!”三天后,老马兴冲冲地来了,“事办成了,明天就来电话通知了,让嫂子准备去上班吧!”

有了朋友的帮助,王全的妻子终于找到了工作,王全逢人便说:“关键时刻真得靠朋友啊!”人活一辈子,总会碰上几件难办的事,这时候就得靠人缘、靠关系。人缘越好,成功的几率越大,所以要想减少办事的阻力,就要广交朋友。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天,一头老驴子遇见一只老蜘蛛,便大吐苦水:“唉!命运真是不公平!我从小时候开始,便辛勤劳作,没有一天懈怠过,但仍然是汗流浃背方能糊口。现在我年岁已老,正在丧失劳动力,命中注定要被主人遗弃。而你,我从来没见你劳作过,却衣食丰足。就是现在老了,你仍不愁吃喝,自有投网者,送来美味佳肴。不是说‘天道酬勤’吗?世道为什么这么不公平啊!”

老蜘蛛回答:“你说我没劳作,这不对。想当年,我每天饿着肚子,熬着筋骨,日复一日地织我这张网。我是靠一张网在生活,网不会因我年老而衰,所以我虽然年事已高,而生活不愁。如果我也像你一样靠我这几条纤细的腿来生活,我会过得比你还惨。”

那么,生活中你是驴子还是蜘蛛呢?

如果你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人际关系网,你就可能是蜘蛛,反之,则是驴子。驴子和蜘蛛的命运差距这么大,就是因为驴子只能依靠自身能量,而蜘蛛善于借助外延力量。一个人本身的能量是有限的,而外延能量是无限的,一个善于借助外延能量的人,生活起来才会轻松。

那么人应该如何扩大自己的外延力量呢?办法只有一个:织网。织一张人际关系网,可以完成靠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可以办成靠个人力量无法办成的事。

其实,结交朋友并不难,拓展关系是每个人所必需的,并不是政治家或金融家的专利品,而且如果渴望拓展关系,在我们周围,就有不少人选待你去结交。

拓展关系要懂得结交意识,要认识到关系是办事的一种资源,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经营。下面是拓展“关系”要注意的事项。

(1)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建立“关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要与人失去联络。不要等到有麻烦时才想到别人,“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若是半年以上不联系,你可能已经失去这位朋友了。

此外,订立可以变通的目标,试着每天打5到10个电话,不但要扩张自己的“人脉”,还要维系旧情谊。如果一天打10个电话,一个星期就有50个,一个月下来,更可达到200个。平均一下,你的人际网络每个月大概都可多十几个“有力人士”为你打通环节。

(2)拉关系要找窍门。大人物虽不好找,并不表示绝对无法接近。不必浪费时间在上班时间打电话给他们,这些人不是在开会就是电话中,或是出外办事了。

要利用空挡,“拉关系”的高手认为傍晚六点以后是与这些大人物接触的“黄金时刻”。秘书、助理等大概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工作狂还舍不得走,希望自己的“埋头苦干”能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是联络这些“贵人”最适当的时机。在这宁静的片刻,他们不是在做自己的事,就是也在拓展自己的“关系”网络。

乐观一点,不要以为位高权重者都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只要抓住窍门和时机,就能联络到每一个人。大凡有能力有地位的人几乎都有层层的关卡保护,若能突破这些障碍,剩下的就不难了。例如每个大公司都有门卫,设法找到他们,跟他们拉拉“关系”,他们就能告诉你通往老板办公室的秘密通道。惹火了他们,只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化敌为友,日后才能一帆风顺。

(3)“关系”无处不在。街上、饭店大厅、火车上、公共汽车站、舞会、亲友聚会,处处都有不少最新情报。跟人谈上一两个小时,一定可以学到一点东西。出差、旅行也是拓展“关系”的好机会。

(4)记录下你所有的“关系”。像写日记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如果有恒心、纪律、持续力行,一定成绩斐然。如果你很认真地在增进自己的“关系”,认识的人一定不少。要追踪成果,不妨记录每一次联系的情形。在记忆犹新的时候就要赶紧写下,等到日后再来补记,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可记录的要点包括: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你的看法以及日后联络之道,记录得越详细越好。

(5)拉关系是慢功夫。拓展“关系”,若是盲目地向前冲,只有使人离你愈来愈远。你的积极进取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不择手段”“没头没脑”的。在最糟的情形下,可能使我们想亲近的人纷纷躲避。

俗话说,“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人不是万能的,常常需要求人办事,然而,事办不办得成就要看你是否有好人缘了。因此,平时我们要尽量多交结一些高朋益友,这样办事的时候自然就会有人帮你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当政期间,同王后一起挥金如土,穷奢极欲,导致王宫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路易十四为满足其挥霍享用的需要,打算向著名银行家也是自己的老朋友贝尔纳尔借钱,却遭到了拒绝。

这该怎么办呢?钱要借,国王也不能卑躬屈膝吧?路易十四左思右想,设下一计:

有一天下午,国王从王宫走出来和经常陪同他的宫廷人员一起逛花园。他走到一幢房子门前停了下来,那座房子的门敞开着,财政总监德马雷正在里面举行盛宴款待贝尔纳尔先生。当然,这桌宴席是事先奉国王之命准备的。

德马雷看见国王,急忙上前行礼。路易十四故作惊讶地看着他们说:“啊!财政总监先生,我很高兴看到你和贝尔纳尔先生。”国王又转向后者说:“亲爱的贝尔纳尔先生,好久不见……对了,你从来没有见过王宫吧,我带你去看看,然后我把你再交给德马雷先生。”

这是贝尔纳尔没有料想到的事,他感到非常荣幸。贝尔纳尔跟在国王身后到金鱼池、中央喷泉,在塔朗特小森林和葡萄架搭成的绿廊等处游玩了一遍。

国王一边请贝尔纳尔观赏,一边滔滔不绝地说些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惯用的漂亮话。路易十四的随从们知道他一向傲气十足,看到他如此讨好贝尔纳尔感到很惊奇。

游玩之后,路易十四还送给了他一箱非常贵重的葡萄酒,说希望他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贝尔纳尔极度兴奋,答谢后回到德马雷那里,他赞叹国王待他如此厚意,说他甘愿冒破产的危险也不愿让这位高贵的国王陷入困境。

听了这番话,德马雷趁着贝尔纳尔心醉神迷的时候,提出了向他借600万元巨款的要求,贝尔纳尔欣然应允。

中国人常说“吃人家的嘴短”,这位精明的贝尔先生就是因为接受了人家的好处,占了人家的便宜,因而才借出了600万巨款。看来先留人情再求人确实是办事的不二法门。中国人重人情,讲面子,“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如果你能多送出几份人情,再开口求人,那么别人就不好意思拒绝你,事情自然也就能办成了。

胡雪岩是晚清有名的红顶商人,他就是靠“吃亏在前办事在后”或者说“先播种后收获”的战术才发迹的。

胡雪岩本是浙江杭州的小商人,他头脑灵活,不但善经营,也会做人,颇通晓人情的“惠出实及”的道理,常给周围的人一些小恩惠。但这种小打小闹不能使他满意,他一直想成就大事业。他知道,在当时的中国,一贯重农抑商,单靠经商是不太可能出人头地的。大商人吕不韦另辟蹊径,从商改为从政,名利双收,所以,胡雪岩也想走这条路子。不过要想顺利地走上这条道路,首先得有朋友的相助,特别是有地位的朋友帮忙,可是当时胡雪岩根本没有这样的朋友,于是他便瞄准了王有龄。

王有龄是杭州一介小官,有才能、有抱负,想往上爬,又苦于没有钱作敲门砖,胡便乘机与他往来。随着交往加深,两人无话不谈。一日,胡雪岩试探地对王有龄说:“我见大哥才学满腹,为什么不求晋升呢?”王有龄叹了口气说:“雪岩兄,我并非无门路,只是手头无钱,十谒朱门九不开。”胡雪岩说:“我愿倾家荡产,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龄听后,激动地说:“我富贵了,决不会忘记胡兄。”

胡雪岩变卖了家产,筹了几千两银子,送给王有龄。王去京师求官后,胡雪岩仍旧操其旧业,对别人的讥笑并不放在心上。

几年后,王有龄身着巡抚的官服登门拜访胡雪岩,问胡有何要求,胡说:“祝贺你官运亨通,我并无困难。只是这几年兵荒马乱,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王是个聪明的人,也是个讲交情的人,知道胡在求他办事。王利用职务之便,令军需官到胡的店里去购物,胡的生意是越做越大,越做越兴隆,两个人的关系更是密切。

后来,太平军占领杭州,王有龄自缢身亡。失去了这个靠山,胡雪岩并没苦闷多久,他要寻找新的支持者,他看中了新任的浙江巡抚左宗棠。他拿出一部分银子,为左的湘军办粮饷和军火,赢得了左的好感和信任。后来,随着左宗棠权力的升高,胡雪岩也是福星高照,被左宗棠举荐为二品官,成为大清唯一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变卖家产送给王有龄,表面看起来是吃了大亏,可实际上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要知道求人办事不是一求即应的。它有个规律,那就是:吃亏在前办事在后,在求朋友办事时,尤其是一些交情不太深厚的朋友,我们不妨先给他点甜头,让他欠你个人情,这样求他办事时,他就会全力帮助我们了,这叫“吃小亏占大便宜”。

当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吃亏的目的必须暂时隐藏起来,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给对方甜头尝尝,待对方尝得高兴了,再顺势把自己吃亏的目的提出来。因为对方先得到了甜头,不但心情好,而且还可能产生知恩图报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很容易答应对方的请求。

亏,要吃在明处,你必须让对方心里有数。智者说:吃亏是福。因为吃亏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则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亏,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却欠了你一个人情,在友谊、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个筹码,这是比金钱、比财富更值得珍视的东西。

要想求人办事,就要不怕吃亏,吃了亏你就有个好人缘,吃了亏,你就能得到朋友支持,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财物暂时受损不要紧,只要能把事情办成就是占了大便宜。所以,当我们求助于人时,不妨先做好吃亏的打算。

“礼”是求人办事的灵丹妙药

经济大萧条时期,日本的许多实力较弱小企业纷纷破产,关门大吉。有一家酱菜店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经营惨淡,举步维艰。但老板不甘心从此倒闭,可怎样才能从购买力降低而且日益挑剔的顾客中吸引更多的人呢?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想到一个巧妙的方法,老板命人去苹果园预先订购一批苹果,在成熟以前用标签纸贴在苹果上,当苹果完全变红之后,揭下标签纸,苹果上就留下了一片空白。老板就在这苹果身上做起了文章。

当周围几家酱菜店终于无力支撑倒闭之后,这家酱菜店的酱菜销量却大增,顾客盈门,而且还扩大了生产。这一切令同行们惊讶极了。原来,这家酱菜店老板从客户名录中挑选出大约300名订货数量较大的客户,把他们的名字用油性水笔写在透明的标签纸上,请人一一贴在苹果的空白处,然后随货送给客户。

结果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对这种苹果感到惊讶并为老板的良苦用心而感动,客户们认为商店真正把他们奉为上帝并且放在了心间。送给每个客户一两个本地产的苹果,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但客户接到这份礼物都十分感激,其效果不亚于又送了一箱酱菜,因为这一两个颇富人情味的苹果,使客户记住了这家酱菜店。每当水果上市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他们同酱菜店订货的时候。苹果虽小,但它却代表了一种深情厚谊,并让客户为之感动,继而全力支持这家酱菜店,这位老板的智慧让人不得不叹服。送礼送的其实是人情、是心意,求人办事时,礼品送得好,事情就好办,送得不好,就会惹人烦。所以送礼这门学问,我们一定要好好钻研。

说起送礼,里面的学问有很多,首先是选准送礼对象,有人说,这很简单啊,谁能为我办事,我就给谁送,实际上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在日常社会生活中选错了送礼对象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把礼物送过去了,事情却没有办成。因为对方并非是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所以即便送了礼,也是徒劳无益的。

送礼送给关键人物,不能送A一点又送B一点,C也收到一点,结果礼物分割零散了,分量显得很轻,这样一来可能起不到利益驱动的作用,更麻烦的是,送的对象多了,难免人多嘴杂,天机泄露,对要办之事有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在送礼之前,一定要查问好谁对这件事有裁决权,起主导作用。谁是办事的关键人物就把礼物送给谁。礼物送到点子上,要办的事情可能也就迎刃而解了。相反,如果把礼物送给了次要人物,可能就收不到相应的效果。

其次礼品要选好,注意投其所好。送礼之前要根据送礼对象的日常生活偏好分析他到底喜欢什么礼物。比方说,有的喜欢喝酒,有的爱好吸烟,还有的很高雅,他们对古董、字画、玉器感兴趣,真是人心方圆,各行千秋。对方爱好什么,就给他送什么。要知道,只有给对方送上了他十分喜欢的礼物,他才会怦然心动的。对方只要怦然心动,就会拿出看家本领为你分忧,帮你办事。

第三是礼品的“分量”问题。一般讲,礼品太轻,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上级领导更是如此,而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礼品太贵重,又会使接受礼品的人有受贿之嫌。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就很可能婉言谢绝;即使当时收下,日后也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又等于白花钱,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就像平常人说的:“花钱找罪受”,事也没办成。因此,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礼物大小一定要恰到好处,既要达到求人办事的目的,又要不得浪费,以免得不偿失。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以什么名义用什么方法送礼。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中国的节日很多,可以借节日送礼,例如元旦、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外国的圣诞节。我们也可以借生日、喜日,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节日,生日和婚嫁日也是非常重要的日子。这种时机也不错,当然这里的生日和婚嫁日不一定是被求者本人的,他的父母子女也可以利用。还有领导生病的时机也应该利用,送礼在病中完成既光明正大无行贿之嫌,又能送寒送暖,更能打动对方,事情自然变得容易多了。

下面举出送礼的一些说法,供大家参考一下。

说法一:把送礼的原因推到自己的老婆身上。

比方说:“您看,我也说,找您办事用不着拿什么东西。而我老婆却说啥也不干,非让我拿着不可。既然拿来了,就先搁这儿吧,要不然,我老婆非得埋怨我不会办事,回到家也交不了差。”

说法二:把送礼的原因推到对方的孩子身上。

比方说:“东西是给孩子买的,你可别拦着。别说是来找你办事,就是随便来串门儿还不一样应该给孩子买点东西吗?”

说法三:把送礼的原因推到对方老人身上。

比方说:“你别跟我客气,这东西是给老爷子买的——老爷子身体最近还行吧?你方便时把东西给老爷子拎过去得了,我就不再过去打搅他了。”

说法四:把送礼的原因推到托办事的朋友身上。

比方说:“这东西是我朋友给你买的,也没花我的钱,咱把事给他办了,就啥都有了,不用太跟他客气。”

说法五:把送礼的原因推到对方可能存在的损失上。

比方说:“这么麻烦您就够不好意思了,难道还能让您搭钱破费?这钱您先拿着,必要时替我打点打点——不够用时我再拿。”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很多有人情味的说法,这就要靠你在生活中慢慢去开发。

送礼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万事都离不开一个“礼”字,“礼”既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又是求人办事的灵丹妙药,只要你礼品送得到位,事情自然就好办了。

拉关系,要懂得看人下菜碟

大刚在轴承厂上班三年多,平时勤劳嘴甜,很让大家喜欢,人缘不错。一天,技术科的小姚跑来告诉大刚一个小道消息:厂里要选拔三个年轻人去学新技术。大刚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能不能出人头地就在此一举了。可是自己的条件也不是特别突出,怎么才能让领导选上自己呢,女朋友劝他到领导那里“走动走动!”第二天下班后,大刚提着礼物直奔车间主任老吴的家。老吴为人耿直仗义,平时对大刚也很照顾,因此大刚想请他帮着说几句好话。进门后,大刚说明来意,老吴的脸就沉了下来,“真没看出来啊,你小子这么有心机,派谁去那得厂里说了算,你就听着就行了,走后门算什么本事!”大刚连人带礼物被推到了门外。沮丧的大刚又带着礼物赶到技术科长姜某家里,姜科长是公认的“难说话”,平日里对谁都是冷冷冰冰的。结果大刚从进门开始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好话说了一萝筐,可姜科长却还是冷冷淡淡的,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结果大刚还是带着礼物出来的,不仅如此,他心里反而更不安了。两个星期后,名单公布了,没有大刚。而且大刚还总觉得从那以后老吴和姜科长看他的眼神怪怪的,大刚真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找人办事,为什么倒弄了个里外不是人。

办事要有人缘,要会拉关系,就要懂得看人下菜碟。大刚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做到这一点,才把事情办砸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脾气秉性,求人办事时一定要耐心揣摩对方,针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方法,只有因人制宜,办事才会成功。

下面简单列出与几种人交往的方法。

(1)性格冷淡的人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跟他寒暄、打招呼,他却总是爱理不理的样子。和这类人打交道,的确让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但出于办事的需要,我们往往又不得不与他们来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与他们搞好关系,把事办成呢?

你应该明白,在这种人中,他们的这种冷淡并不是由于他们对你有意见而故意这样做。实际上这是他们本身的性格,尽管你主观上认为他们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这绝非是他们本意。因此,你不要去计较它,更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判断对方的心态,以至于也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这样,常常会把事情弄糟。

其实,尽管性格冷淡的人一般说来兴趣和爱好比较少,也不太爱和别人沟通。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追求和关心的事。不过别人不大了解而已。所以,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多花些工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一旦你触到他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死板冷淡的表情,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此外,与这种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他们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样,遇到事时,托到他们头上也不会轻易碰钉子。

(2)自我表现欲强的人

在社会交往中,“好出风头”的人也不少。这种人狂妄自大,喜欢炫耀自己,自我表现欲非常强烈,总是力求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比别人正确。当遇到竞争对手时,总是想方设法地挤兑人,不择手段地打击人,力求在各方面占上风。人们对这种人,虽然内心深处瞧不起,但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不伤交往中的和气,往往处处事事迁就他,让着他。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中国人总是追求一种和谐,谓之“和为贵”。这无疑是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标准和目标。为了顾全大局,求大同,存小异,在某些方面做一些必要的退让,应该说是一种比较高尚且聪明的交往方式。“和”无疑是必要的,但获得“和”却有不同的方式。“让”是一条途径,“争”也不失为另一条必要的方式。生活中,有些争胜逞强的人并不能理解别人的谦让,而以为真是自己了不起,由此而变本加厉地瞧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对这样的人,则不能一味地迁就,而要让他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迁就只适合那些比较有理智的人,而对于不明智的人,不妨绐他点儿厉害,挫挫其傲气。

还应该看到,争胜逞强的人当中,有属于性格使然者,也有属于社会化不够的不谙世故者。后者常常是年轻人,对于他们,更多的应该是正面的引导和点拨,开拓其眼界,增长其见识。这类人一旦成熟,一旦对社会有了初步认识,便会改变过去那种争胜逞强的态度。

(3)性情暴躁的人

性情暴躁的人,通常指的是那种好冲动,做事欠考虑,喜欢感情用事,行动如疾风暴雨似的人。和这种人打交道,应该谨慎,否则稍有得罪,他便捶胸顿足,怒不可遏,更甚者还会跟你拳脚相见,实在是不划算。也正是这样,许多人都不愿意和这种性情暴躁的人来往。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性情暴躁是一个缺点,它容易伤害人,并且常常表现为蛮横无理。但是,这种人也有优点,而这正是我们与之交往的重要基础。

首先,这种人常常比较直率。没什么心机,不会搞阴谋诡计,也不会背后算计人。他对某人有意见,会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所以,与其和那些城府较深的人相处,还不如与这种人打交道。

其次,这种人一般比较重义气,重感情。只要你平时对他好,尊敬他,视之为朋友,他会加倍报答你,并维护你的利益。所以,和这种人交往,不一定非要那么客套,或讲什么大道理。你只要以诚相待,他必定以心相对。

最后,这种人还有一个特点,即喜欢听奉承话、好话。所以,在与其交往中,宜多采用正面的方式,而谨慎运用反面的或批评的方式。这样,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4)两面三刀的人

办事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的人物:他当面奉承你,转过身去却连嘲带讽;他为了取得你的喝彩,事先就送上一两下掌声;他对你心怀不满,但当面总是笑脸,背后却到处拨弄是非……这类人物,有着两张脸皮,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可能会感到艰难,对付这种人若处理失当,很可能会使交往“触礁”。

对于这样的人,在与之办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伤害他的自尊心,不去损害他们如此费心地保护着的那个“假面”,尽量不去得罪他,也不可简单地拒绝其肉麻的奉承。简单拒绝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触礁”的进程。

与这样的人办事,你要谨防被他的别有用心所利用。这就需要在与之交往过程中,谨慎地划出一条原则,界限,剔除那些非原则的、损害他人的成分,抹去那些具有强烈私欲的色彩,在正当的利益上尽量满足他。这样就可以利用他的能量来为自己办事。

求人要先学会研究人,我们要想拉好关系把事情办妥,就必须努力掌握对方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的人选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办起事儿来才会游刃有余。

主动跟发达的老朋友打交道

韩冬所在的纺织厂改组了,韩冬人到中年了却下了岗,这可把他愁坏了,儿子明年就要考大学,只靠妻子那点工资怎么供得起儿子呢?何况他现在已经不年轻,再找工作也不容易了。看着丈夫消沉的样子,妻子倒给他想出了个主意:“哎,我问你,你不是说你有个姓李的‘发小’在建筑公司当老板吗?你找找他,怎么还不混个工作!”韩冬却有点犹豫:“唉,人家现在是大老板了,出入坐奔驰,哪还能认识我,再说我们十来年没联系了,有事找上门去谁帮你呀!”但妻子却觉得这事可行,韩冬只好拎点礼品去求李某了。一进门,韩冬就觉得很尴尬,李某倒还算客气,让自己的小儿子出来叫叔叔。看着李某十来岁的儿子,韩冬感慨地说:“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20多年过去了,咱们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天天在胡同口堆沙子,想起来就像是昨天的事情!”李某也叹了口气,跟着点点头,然后他诚恳地看韩冬说:“冬子,咱们虽然很多年没见了,可小时候的情分却忘不了,我知道你不会无缘无故上门的,有什么事你就说吧,能帮上忙我绝无二话。”韩冬把自己的难处说了一下。李某点点头,“这样吧,你先回去等信,我尽快给你回话!”第二天,韩冬就接到了李某的电话,“冬子,过来吧,给你安排了个办公室的工作,先凑合干着,月薪两千三!”

韩冬和老朋友有了很大距离,也很多年没见了,但看着往日的情分,老朋友还是帮他办了事。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你的朋友富贵发达了,有意或无意地疏远了你,而这时你却偏偏迫于无奈要求他帮忙办事。很多人觉得张不开嘴,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因为求这样的朋友要比求陌生人容易得多,至少你们有过交情。

那么,怎样跟发达了的老朋友打交道呢,下面介绍几种技巧。

(1)选好见面礼

既然有老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少,它有把这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一下子填补之功效。

当然,礼物不同,这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老朋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孩子买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2)以情感人聊过去

因为回忆过去,就唤起了对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为你办事的基础。

当然,回忆过去,闲聊往事,也有个妥当不妥当的问题。当年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后,先后有两个少时旧友来找他求官做,一个说了直话,引起了他出身的尴尬,被杀了头;而另一个说话委婉、隐讳的朋友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与朋友及家人闲聊过去,如果是当着他的孩子和老婆,也要尽量少去提及对方的尴尬事,这样可能会伤害对方在家庭中的权威,引起对你的反感,而达不到办事目的。

(3)以言相激扭转败局

长时间没有来往,突然登门,对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于他。他若不愿帮忙,一进门就显得非常冷淡。当你把事提出的时候,他会表现出含含糊糊的拒绝态度。这时,你就得把“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以言相激”不失为一种扭转对方态度、继续深入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说:

“我知道你能帮我,我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能大老远的跑到你这里来。”

“我想你有能力帮我,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

当然,以言相激也必须掌握分寸,若是对方真的无能力办此事,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让人家为难,不能说出绝情绝义的话,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了对方确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时,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办。

如果他真的帮你去办事,不管办成没办成,事后,你都应该说个道谢的话,这样会显得你有情有义。

(4)诱之以利谈合作

如果把事办成的难度大,或者对方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即使帮你办成,也会留下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样,你不妨以合作的态度去找他,对他诱之以利。

如果你把实情道出,说这是自己的事,事成之后,给他多少多少好处,对方可能会碍于旧交之面不好接受。所以,你可以撒一个小谎,说这事是别人托你办的,事后可以怎么怎么样,这样,对方就会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显得不卑不亢,事后也避免留下还不完的人情债。

一些“得道”的朋友,似乎看起来高不可攀。然而,他们也是你宝贵的人际资源,所以,要提醒自己,放下架子,厚起脸皮,多同这类朋友拉拉关系,也许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你的事就被顺利办妥了。

屈尊事小,办事事大

朱辉是某厂的老业务员,他和该市城建局局长的关系那叫一个“铁”,朱辉笑着说,“别看现在对我亲亲热热,可刚认识那会儿,他对我那态度——”。朱辉是因为办事结识伍局长的,他们厂为扩大经营,向城建申请一块空地建厂房,可这块地却说什么也办不下来,急得厂长睡不好。这时,朱辉自告奋勇要跑这件事,厂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他。要办事得先找人啊,朱辉就把目标选定为城建局伍局长,他知道伍局长有个上小学的儿子,于是就买了几样玩具上门了。头几次去,伍局长对他冷眼相加,理都不理,朱辉却满不在乎,厚着脸皮陪伍局长的儿子玩。但时间长了,伍局长就有点过意不去,开始与朱辉闲聊两句。朱辉相信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他坚持下去,与局长拉好关系,厂里的事准能办成。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伍局长和朱辉天天下棋,拉家常,两人不算朋友也得算熟人。终于有一天,伍局长松了口,“你让你们厂长把申请资料、文件送到局里,我们再讨论一下!看你天天跑前跑后的,我实在是没办法了!”于是,朱辉顺利拿到了那块地,为厂里立下了大功。

朱辉在屡遭白眼的情况下,还能继续死磨硬泡,脸皮不可谓不厚,不过他这脸皮“厚”得值得,至少他还是与局长拉上了关系,办成了事。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架子,所以这种人很难办成事,要知道办事要求人,脸皮太薄对方会觉得你没诚意,只有厚起脸皮,以柔克刚,肯于屈尊,才能打动对方,拉近感情,对方才愿意给你办事。

一次有位朋友出差去上海,在火车站候车室等车,偶然一个脸上皱纹满布、浑身臭气、挂着几件破烂衣服的老头,向他伸出哆哆嗦嗦的手,口中像念经似的细语:“您行行好,赏几个钱。”原来是个讨吃的。

看到他那副可怜的模样,这位朋友便摸出五元钱给他。他咧嘴一笑说:“多谢!多谢!”收下了,又转到身旁的另一个人,这个人讨厌地赶他走,但他却死死地乞求……突然间,他跑了几步到一边去了,目光注视着门口。原来门口走进了两名治安民警,这位朋友感到奇怪,“既然是没饭吃,怎么见到警察就一溜烟逃了呢?”

直到乞丐从他眼前再次经过时,认真地观察一番,才知道他讨吃是假,骗钱为真。因为他背上的那个布口袋里,讨来的钱已有半袋之多,讨饭的人有碗饭吃就心满意足了,他好像总是不能满足。想起他那咧嘴一笑,其实是由于欺骗得手而发出的窃笑。

拿乞丐来举例,或许有点不当,乞讨与求人不能相提并论,那些专门做坑蒙拐骗勾当的假乞讨者,其卑劣手段更不值得效仿。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取法借鉴的。那就是:脸皮薄,办事就难上加难。

因此,我们在找人办事儿时,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着自尊不放,为了达到交际目的,有时脸皮不妨厚一点,碰个钉子,脸不红心不跳,不气不恼,照样微笑与人周旋,拉近关系,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全力争取,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有这样顽强的意志就能把事情办成。

有些人脸皮太薄,自尊心太强,经不住拒绝的打击。只要略一受阻,他们就脸红,感到羞辱、气恼,要么与人争吵闹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头。

看起来这种人很有几分“骨气”,其实这是过分脆弱的表现,导致他们只顾面子而不想千方百计达到目的,于办事无益。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所求对象对你的态度有多生硬,只要你脸皮别太薄,你的热情、耐心最后总能打动对方的。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脸皮薄了是不行的。

求人时不能立竿见影,很多朋友就心浮气躁,殊不知此时正是考验你的心理功夫是否到家的时候了,“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所不能为”。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办事时受到冷遇、受到白眼是很正常的,你要能够区分冷遇的具体情况再做反应,否则就会影响办事效果。

若按遭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同,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慢待,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首先区别情况,弄清原因,然后再采取如下合适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进行心理调节,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度和嫉恨于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感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应该说,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自己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稳,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对于无意的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而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有意的冷遇,也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给予恰当处理。一般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道德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对骂不可。比如,讥讽性幽默就是很好的一种回击方法。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

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利对无礼,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

比如:一个老太太看不上女儿的男朋友,每次来她都不爱搭理,还常常给点难听的话。对此,男青年并不计较。照样彬彬有礼,该帮助干活照样去干,最后终于以自己的言行使未来的岳母转变了态度。

屈尊事小,办事事大。办事本来就是求人的事情,要想成功就要厚起脸皮,不论对方的态度如何,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能够打动对方把事办成。

人缘的好坏不是一日之功

小郭和小毛一同进入某单位,当时两人都还是毛头小伙子,各方面都差不多。但10年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小毛还是小毛,每天还在单位里混日子;小郭却成了单位里的骨干。10年里,他参加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获得了领导的多次表扬,他结交了很多“大人物”……单位里的同事每天都在夸小郭人缘好,办事能力强,小毛却被大家当做可有可无的闲人扔在一边,小毛实在不明白,自己到底和小郭差在哪里?还是旁观者清,小毛的妻子这些年倒看得很明白:自己的丈夫差就差在没有好人缘。

中国的历史传统造就了办事讲人情、重关系的习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和水平,往往直接反映出了这个人人缘的好坏,小毛之所以不受重视,不会办事就是因为他少了一个好人缘。不管靠人缘办事是否合理,既然它是现实存在的客观现象,那么你就要正视它、研究它,努力为自己赢得一个好人缘。

在人际交往中,谁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有个好人缘。

因为办事讲人缘,成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如果说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普遍法则,那么这一点在中国更为重要。

缘是一根无形的磁力线,彼此的情,全赖缘才得以相通。联结人缘,必有主动的一方,你取得主动的地位,你就有了联缘的方法,别人的情,就会向你播撒,建立了大家对你的人缘,人人愿意被你所用,你才成为无往而不得,所求无不遂的会办事儿能办事儿的人。

然而,人缘的好坏不是一日之功,怎样才能赢得一个好人缘呢?

(1)对人以诚相待

与他人交往要以诚相待,虚伪、表里不一的行为只会被人疏远。诚实是你赢得好人缘的第一原则。

诸葛亮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抱膝长吟,略无意于当世,他与刘备原是素昧平生,谈不上有什么私人友谊;刘备也知道诸葛亮是杰出人才,一心想收为己用。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的子孙,希望利用人心尚未忘汉的机会成就大业,于是亲自去访问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相见,这种行径,十足表示他的诚挚,诸葛亮无意当世,原是找不到合意的主子,亲见刘备有重建汉室雄图,对他又万分诚挚,才认为他是合意的主子。便放弃高卧隆中的想法,以身相许,虽几经挫折,绝不灰心,到后来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可见诚挚动人之深。

千万不要对别人使用欺骗手段,人无诚不信、无信不诚,你要诚,必先要修身,修身乃能立信,立信乃能行诚。因此,劝诫欲求人者,一生不要欺骗别人,免得同事对你抱有成见而发生不必要的怀疑。“汝也不爽,干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对配偶的粗心,还会遭到怨恨,何况是朋友呢!你应该增加你的诚,直到足以打动对方的心为止,任何事都要“反求诸己”,不必“求诸于人”。这是用诚挚去感动他人的唯一方法。

(2)对人守信用

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与好友约定相见,老是迟到;但和客户谈生意时,却一定比对方早到,这样的人总认为彼此即是好友,守不守时无所谓,而纵容自己的疏失。实际上,这样做只会失去朋友的信赖,友谊肯定会因此而逐渐疏淡。因此,赢得好人缘的又一条原则就是始终保持守信用的美德。

不论公事或私人的约会,不遵守约定日期或时间,对方基于友情不会露骨地表示不满,但在心中定会感到不悦。如果只限于此,倒还是幸运的事,担心的是因此视你为没有修养的人而不愿继续深交。

不守信用的人,往往会被视为一个连交往中最起码道德都不遵守的人。对于那些平时负责任的人,他们认为对方也该如此,所以会拒绝言行不一致的毛病,这在与人交往上是非常有利的。

(3)说话不要得罪人

说话把握分寸,别得罪人,是一个人获得好人缘的第一准则。不去提及他人平日认为弱点的地方,才是待人应有的礼仪。尤其是躯体上的缺陷,本人几乎没有任何责任,同时也是事出无奈,所以千万别用侮辱性的言语,攻击他人身上的残缺。

可是,生活中有些人盛怒时往往忘了自身形象,忘了失去人缘可能会对自己带来的损害。平日相当友善的同伴,不至于和你反目成仇,但日后你再找他办事,可能就不灵了。如果你也是经商人士的话:“得罪人”就是代表对方的拒绝往来或“关系冻结”。

(4)广交朋友

靠个人力量以求发展,则发展有限,多与各方朋友结缘,则发展的后劲没有止境。一个人可以有好几种投资,对于事业的投资,是买股票;对于人缘的投资,是买忠心。买股票所得的资产有限,买忠心所得的资产无限;买股票有时会吃倒账,买忠心始终能把事儿办好;股票是有形资产,忠心则是无形的资产。“纣有人亿万,为亿万心,武王有臣十人,惟一心。”纣之所以败亡,武王之所以兴周,就在于有没有这份无形资产,“得天下者得其人也,得其人者得其心也,得其心者得其事也。”

(5)千万不要情绪化

一个情绪性太强的人大多被认为神经质,这种人易给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人缘也便随之而去,只有言谈举止始终保持常态,在公开场合上随圆就方,才会在社会上取得别人的认同。这种随圆就方,是赢得好人缘的又一个原则。

我们平时所遇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间接或直接,其中涉及原则的事本没有多少,在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犯不上与人斤斤计较,特别是感情用事,比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就萨达姆的好坏谈了一种观点,虽然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没有必要情绪激昂地去与之辩出个胜负来,因为一句话两句话伤了感情,实在没什么必要。

(6)别盲目炫耀自己

生活中,要注意谦虚待人,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常常挂在嘴边,老在人前炫耀自己的成绩。如果一有机会就说自己的长处,无形之中就贬低了别人,抬高了自己,结果反被人看不起。切忌夸夸其谈。有人在与别人交往中,为了显示自己“能说会道”,便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长篇大论,这种人会给人以不够稳重的印象。

力避憨言直语,用词要委婉,要融汇各方意见,不要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说出不近人情的话,否则,是得不到别人好感和赞同的。只有言辞婉转贴切,才有利于融洽感情,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人要在社会上办成事,就离不开好人缘。人缘好的人在社会上形象就好,社会评价也高,托人办事也容易得到理解、支持和帮助,因此我们要坚持以上几点原则,为自己在社会上建立个好人缘。

求人先要“捧”着人

有位朋友万霖,人送外号“万事通”,这就是说他无论办什么事都能畅通无阻,让人羡慕不已。他有个朋友叫李凯,最近一直为孩子调动工作的事头疼不已,东跑西跑事就是办不成,想起好友万霖精通求人之术,特意跑来向他请教。万霖指点朋友说:“办事就要会求人,要办成事就得让人家喜欢你,愿意帮助你,为做到这一点,起码你嘴得甜点吧,你得会捧着人说话,你要多赞美他,说他爱听的话,做到这一点,事不就好办了吗?”李凯如梦方醒,兴冲冲地走了。没过多久,听说他儿子调动工作的事成了。

这位“万事通”先生完全掌握了拉关系办事,获得别人好感的诀窍,那就是先赞美再求人。人处世间,难免有求人办事的时候,事儿是否能办成,还要看你是否能与对方拉好关系,讨对方的喜欢。我们都知道,赞美别人能增加别人对你的好感,如果你能在求人办事时,恰当地赞美对方,那么对方在获得心理满足之后也一定会乐于满足你的要求。

求人办事时赞美别人和在一般交往时赞美别人还有不同,前者的赞美应当更有针对性。

(1)有目的地赞美对方

心理学证明:当一个人骄傲地谈到他的专长,或他所取得的成绩时,你适时地提出与之相关的要求,在这样的时刻,他拒绝你的可能性最小,你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成功率最大。所以,当你有求于人时,就需要运用赞美,营造一个合适的氛围,使你的需求最大可能和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

某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魏某,和妻子两地分居十多年了,钱花了很多礼品也送了不少,不知为什么,妻子就是调不过来。这件事搞得魏某精疲力尽,但也无可奈何。这不,在他妻子调动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某局局长又换人了,新上任的是从外地来的李局长。他听说这位李局长能急人之急,为群众办真事、实事。他先了解了几个受李局长帮助的例子,然后登门拜访。他一开始没谈自己此行的目的,先是对李局长进行恭维,说他做的比较突出的政绩,是真正为人民做实事的公仆。李局长也很谦虚,哪里,哪里,他们的确有困难,有的已经分居好几年了,就是调不到一起,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到了这个关口,魏某就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李局长,我也有点小事,需要麻烦您,我和妻子已两地分居十多年了,一直没有解决,本来不打算找了,听大家都说你的政绩,心中仰慕,来请您帮帮忙。”接着魏某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李局长让他回去静候佳音。果然没过几天,一纸调令到手,魏某全家团聚。

在这个事例中,魏某是有求于人的,他所求的正是这位局长分内之事,并且这位局长也因之名声远扬,魏某首先对局长进行赞美,使局长在兴头上轻松地给他把事办了。如果像有些人,只知道自己诉苦,去让别人帮忙,激发别人的同情心,还是不够的。在话题展开即问题提出之前,先行赞美是很好的铺垫。

有位吴先生,他认识许多学术界的泰斗,并常常得到他们的指点。问及他们之间的相识,也是缘于赞美运用的得法。因为有很多人也曾拜访过这些大师,但往往谈不几句便无话可说,很快被“赶”了出来,而他竟成为大师们的座上客,其中有奥秘自不待言。作为准备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吴先生,自然也很仰慕这些大师,他深知拜访这些人不易,在每次拜访一位第一次见面的专家前,他先将这个人的专著或特长仔细研究一番,并写下自己的心得。见面之后,先赞扬其专著和其学术成果,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这种投其所好的赞美自然也就激起大师的兴趣,并有共同话题,于谈话中,吴先生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请求大师指点,在兴奋之际,大师自然不吝赐教,于是吴先生既达到了结交的目的,又增长了许多见识,并解决了心中存在的疑惑,可谓一举多得。

此例中,吴先生就在有求于人时,巧妙地运用了赞语。自己所称赞的,正是对方引以为自豪,并最感兴趣的,自然使对方高兴,使其心理得到满足,此时,吴先生的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当然,在这两个例子中,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如果运用恰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行得通。

(2)有计划地赞美对方

一个人的心情在其交往过程中,影响巨大,好的心情,会使一些本来难以处理的事情变的顺利。那么,在有求于陌生人时,就要运用赞美,使他或她的心情好起来,并对你谈的问题感兴趣。

周凡是某油漆公司的推销员,这个公司刚刚开发出一种新型油漆,虽然广告费花了不少,但始终打不开销路。这种新油漆色泽柔和,不易剥落,防水性能好,不褪色等,具有很多优点。周凡决定以市内最大的家具公司为突破口,来打开销路。

考虑一下后,他直接来到这家家具公司,找到他们的总经理,“听说贵公司的家具质量相当好,特地来拜访一下。久仰您的大名,您又是本市十大杰出企业家之一,一定不要吝惜指点一下我这个后辈呀!”总经理听了很高兴,开始向他介绍本公司的产品、特点,交谈中谈到他从一个贩卖家具的小贩,走向生产家具的大公司的历程,还领周凡参观了他的工厂。在上漆车间里,总经理拉出几件家具,向周凡炫耀那是他亲自上的漆,周凡夸了几句后,顺手将喝的饮料倒了一点在家具上,又用一件螺丝刀轻轻敲打,总经理很快制止了他的行为,还没等总经理开口,周凡发话了:“这些家具造型、样式是一流的,漆上的也很光滑,但这漆的防水性不好,色泽不柔和,并且易剥落,影响了家具的质量,不知对不对?”总经理连连点头称是,并说起听说周凡所在的公司推出新型油漆,但并不了解,没有订购。周凡从包里掏出了一块六面都刷了漆的木板,只见它泡在一个方形的瓶子里,还有另外几块上着各种颜色漆的木板。周凡声称,泡在水中的木板,已浸了一个小时,木板没有膨胀,说明漆的防水性好,用工具敲打,漆不脱落,放到火上烤,漆不褪色。于是这家公司很快就成了周凡公司的大客户,双方都从中受益。

周凡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称赞自己的油漆多好,而是从赞美这家公司的产品入手,又赞美了总经理的奋斗历程。受到赞美的总经理非常高兴,带领客人去参观其产品,周凡在其心情愉快之后,在车间内,点出了该家具公司的产品的油漆性能差,直接影响到了家具的质量,并在此刻,展示了本公司最上乘的产品。于是,总经理很自然地接受了其建议,周凡争取了这家客户,达到了推销产品的目的。

好话人人都爱听,多说几句好话又不费钱,因此求人办事时不妨多捧着对方说话。不要把捧人说话归入“拍马屁”一类,这只是为求办事成功采取的一种战术,掌握了其中奥妙,你办起事儿来就会更加方便了。

(3)同学关系好办事

一转眼,姜雷已经毕业四年多了,在三年的东奔西跑之后,终于在北京某公司做了一个业务员。今年七月,他奉命去上海联系一项业务,到了那儿以后才发现,对方公司的客户经理汪某正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姜雷很高兴,心想看在老同学面上,对方怎么也会照顾着点。谁知汪某对他却并不热情,根本没有一点照顾他的意思,这让姜雷又怨又气。两个星期后,姜雷回到了北京,逢人就说同学关系靠不上,他不知道汪某也在对别人说“就是一个大学同学,毕业以后从来都没跟我联系过,要办事时想到我了!我又不是垫脚石,用得着时搬过来,用不着就踢过去!”

姜雷平时不注意维护同学关系,结果在需要同学帮忙时碰了钉子。这并不奇怪,你与老同学在分开后不相来往,有事时再去找人家,人家怎么会乐于帮忙呢?同学关系是朋友关系中最重要、最得力的一种,所以平时你一定要注意与同学保持联系、密切往来,这样在你办事儿的时候才能借上力。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很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