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的好处和坏处并不在于金钱本身。
在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金钱教育之前,大人们首先应对金钱的本身性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世俗金钱、名利的追求与投资,是很表象的,但灌溉孩子的心灵,使之成长、茁壮,才是真实的。大人们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对待金钱,孩子会依样画葫芦的延续下来,去对待这个世界。
诚然,金钱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金钱本身并不带任何价值色彩。金钱本身是思想的产物,它只是一种观念符号,既不能为我们消费,也不能带给我们精神的享受。许多人还有这样的陈旧观念,认为金钱是不高尚、不道德和堕落的象征。
金钱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金钱的坏处并不在于金钱本身。而是金钱滋生的贪婪、恐惧和无知,它们才是不道德的。金钱本身并不具备权势。钞票、存单、股票等等,都只不过是一张纸罢了。虽然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观念,偏偏很多人还是喜欢把金钱和这类有价凭单当成无所不能的宝贝而将自身贬低或者视而不见,以至专注于积累钱财而忽视了自己与别人的存在。其实,金钱并不等于实权,轻视自己才是最大的悲哀。我们对金钱应抱以肯定的态度。一个人可以在任何时候向自己的脑海中注入积极的关于金钱的想法。有人认为身份有高低之别,出人头地者即可享有特权,但是抱这种价值判断的人,却往往陷入羡慕别人、漠视自己的茫然之中。更好的态度应该是:我们既要尊重别人,也要肯定自己,我们应该更加自信。
金钱不过是衍生而来的物质,它既不是有价值品,也不带来任何力量,至于是否代替某种含义,则全凭掌握它的人如何来界定或赋予。如果人们以开放的胸怀、廉洁、慷慨之心来对待它,它会对一个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拥有金钱就不会是一件痛苦的事。相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窄,常常把一些压抑的念头灌输到金钱上,他所得到的只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由于金钱与财富的巨大诱惑力,不计其数的人拜倒在钞票、商品、财富面前,把其视为自己生活的惟一目的,不惜为主奔忙效命、孜孜以求。“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穷居闹市无人间,富在深山有远亲”等等,无不揭示着财神爷的神通广大、法力无边。从古至今,多少人为财神魂颠倒;多少人为财废寝忘食……任何试图通过长时间辛勤工作等较积极的行为来增加金钱收入的人,只会将原来属于这类工作状态的本质转换到人与金钱的关系之中,不见得会产生正面效益。长时间的辛勤工作、带来的是疲惫、挫折、暴躁以及易怒,当这些情绪出现时,不管我们用何种方法,都难以阻止其介入我们与金钱之间的关系。一个人时刻想着金钱,以金钱来衡量一切,将毫无乐趣可言,就像那守财奴一样,他们虽然拥有很多钱,但他们在金钱以外的方面却是贫穷的,而有些人以坦诚,乐观的心态看待金钱,将从中寻到乐趣。
理财教育笔记:
金钱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工具,金钱的好处和坏处并不在于金钱本身。
节约很可贵,吝啬不可取。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来形容金钱:
我不是机器,
但我运用所有机器原理,
加上人的智力来运作。
你使用我可能为了获利,
也可能为了毁灭。
这对我而言毫无差别。
采纳它,训练它,紧随它,
它将位于你脚下的土地。
一旦放纵,掉以轻心,
我就会毁灭你。
在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失效的理财则有可能给人带来灾难。但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并不少见。一些人在暴富之后突然不知所措,感到生活的乏味与茫然,于是他们沉迷于赌博,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解脱。但他们却无法解脱,家破人亡常常是这些人的结局。
金钱带来的并不都是积极的影响,一些孩子连基本的价值观念都没有,离开了父母就不知道该怎样生存。没有正确的金钱观,不仅仅是缺少在未来社会中的竞争力,有的甚至会误人歧途,毁了一生。如何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是孩子拥有健康人生的必要条件。对理财教育的重视,并不意味着赤裸裸的追求金钱。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一种观念。
很多家长对孩子从小接受理财教育有顾虑,怕孩子从小和金钱建立一种比较密切的关系,会不会“财迷心窍”?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总以金钱做为衡量的标准呢?事实上,如果没有理财教育,这种现象倒容易出现。
对有钱应有正确的态度,有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但有钱绝对不是为了积累钱,即不是为有钱而有钱而是为了花钱而有钱,那种葛朗台式的有钱有可能带来负面作用。有的孩子不断地往银行里存钱,从来舍不得花掉哪怕是数目很少的一部分,(有的则是因为父母在鼓励孩子把钱有进银行后又额外给他们零用钱)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做法。过分的吝啬钱财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并不比奢侈所带来的负面作用小。
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
金钱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很多人觉得金钱除了可以买东西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用途。其实,如果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金钱,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显然,富翁和穷人对金钱的思考模式就会有极大的差异。
理财专家认为,金钱世界是由人类学、心理学、历史、政治和财经智商等主要成分共同组合而成。他们认为、金钱不单是经济和商业构想或利益的产物,更是能满足个人与大众情感,思想与行为的动力。金钱不仅仅与物质生活密切攸关,同时也构成了精神、文化的一部分。金钱令人爱也令人恨。金钱能够满足人的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能使人变得贪婪。一个人也许在其他方面能够保持理智,可是在面对金钱时却往往把持不住,迷失方向。在金钱面前,人们会变得目光短浅,看不到长远的利益。由此,我们应重新建立一套新观念来衡量个人财经智商,对于货币交易,无论是买一份报纸还是做一笔上亿元的买卖,都应该考虑人的价值观,在进行每一项交易的时候,应牢记自己的交易对象是人,这是人与入之间的交易,而不是与没有感情、不会说话的物体进行的交易。同时,应对每一个交易做出评判,该交易是否使人获得了良好的感受。在此基础上,对该项交易还应有一个综合的认识,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或有其他收获。
罗伯特书中的“富爸爸”认为,钱来了又去,但如果你了解钱是如何运转的,你就有了驾驭它的力量,并开始积累财富。光想不干的原因是绝大部分人接受学校教育后却没有掌握金钱真正的运转规律,所以他们终生都在为金钱而工作。在他眼中,观念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穷爸爸爱说“我可付不起”这样的话,而富爸爸则禁止用这类话,他会说:“我怎样才能付得起呢?’’这两句话,一个是陈述句,另一个是疑问句,一个是放弃,而另一个则促使你去想办法。这里强调的是要不停地锻炼你的思维—实际上人的大脑是世界上最棒的“计算机”。富爸爸说:“脑袋越用越活,脑袋越活,挣钱就越多”。在他看来,轻易就说“我负担不起”这类话是一种精神上的懒惰。“为你的财务负起责任或一生只听从别人的命令,你要么是金钱的主人,要么是金钱的奴隶”。
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世界巨富,他们并没有被钱所控制,相反,他们运用自如,真正的成了钱的主人。比尔·盖茨已经宣布,他将留给女儿詹妮芙和她未来的弟妹们每人1000万美元,剩下的全捐给慈善机构。目前盖茨,拥有的股票价值185亿,给子女的还不足零头。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涉及到一个自尊感的问题。自尊感来源于对身体价值的肯定。父母适时地指出孩子的优点,称赞他的成功,对缺点和失败不必老是抓住不放。一些父母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说“你看人家怎样怎样”之类的话,以为这样就能激励孩子像别的孩子那样。事实上,各个孩子各有特点,企求孩子成为“完人”是不现实的。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做为家长,只需要使孩子认识到所做的事从根本上错了即可,不必对孩子发泄自己的怒气。父母心里应该清楚:惩罚孩子并不是最终目的。所要做的无非是使孩子避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