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进行品德和情操教育,培养孩子的人格魅力,在培养孩子的领导力的工作中不容忽视。
让孩子拥有爱心。
美国总统林肯5岁时已是一个很勤快的孩子,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凡是提水、劈柴乃至下地锄草都逐渐驾轻就熟,带个口信、跑个腿更是不在话下。
林肯的母亲南希是一个性格善良、甚至有些羞涩的妇女,她在决定事情时由于胆小,通常是不采取主动的,但是在林肯5岁时,她突然变得胆大起来。
“孩子必须上学。”她说。
林肯的父亲托马斯开始反对:“读书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是无关紧要的。另外,你需要他们在家帮忙,他们很快就是个好帮手。”
在善良的母亲的坚持下,姐弟俩都进入学校学习。
童年的林肯,常常会因遇到了什么奇事或听到了什么奇谈而兴奋得两眼发光:“妈,你有没有发现这条小黄狗在路边叫得可怜,它有只腿断了。爸说,我们可以用木块把它固定起来。我叫它哈尼。爸说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把它喂养起来。”
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的南希从儿子的言行里由衷地感到了欣慰。
一次,小林肯拉着母亲的袖子,天真地问:“妈,什么样是解放?它是什么意思?”
南希屏住了气,用目光注视着儿子:“解放,意思就是自由。你知道自由是什么意思吗?那就是一个人属于自己而不像奴隶一样属于别人。”
孩子严肃地点点头。
“这是每个人应当有的权利,不管是什么肤色。这一点一定不要忘了。”
南希心里轻松了。虽然她无法确知这番话对这个幼小孩子能产生什么影响,后来的历史却证明,她的这番话对于这个孩子心灵的震动是无法形容的,足以影响一个国家的进程。
正是南希对小林肯的品质教育,使他长大后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给孩子做个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家长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要让孩子有爱心,家长就要做出有爱心的行动,有什么会比言传身教更有说服力呢?
平时在家里,如果家长做到给长辈倒茶、盛饭、搬凳子;逢年过节给长辈买东西、送礼物,还请孩子参谋该送什么礼物……如果家长做到关心孩子,对孩子说话总是温和、体贴,还常常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直接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如果家长做到夫妻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在给孩子买礼物的同时,总不忘给爱人也买一份;吃东西的时候,不忘提醒孩子给爸爸或妈妈留一份……如果家长平时做到这些,相信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学会去关爱他人。
2、进行移情训练。
爱心培养还需要进行移情训练,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
例如,看到别的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启发自己的孩子说:“如果是你摔倒了,是不是感觉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我们快去扶起他。”这样,孩子的爱心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3、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爱心的一种具体体现。孩子如果缺乏同情心,只会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而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例从侧面来教育孩子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出现动物弱肉强食的画面,父母可趁机对孩子说:“多恐怖呀,我们人类可不能这样子!”
人们发现,幼年时期饲养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细腻,心地比较善良。相反,从小没有接触过小动物的孩子感情比较冷漠,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时表现为冲动易怒,出口伤人,行为粗鲁,并且会欺负弱小的同学。
4、多做有益游戏,多看益智图书。
孩子喜欢做一些简单而有趣味的游戏。家长可以设计一些表达爱心的游戏来吸引孩子,从孩子识字起,就应该多给他们看一看益智图书,让他们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真善美。
5、多交往,拓展交往空间。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家长要让他们学会多与人交往,从交往中学到东西,孤独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造成自闭症。爱心,是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人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的孩子好得多。幽默感是领导力的一个重要表现。
孩子的幽默意识从很小就表现出来了。当家长故意将抱着的孩子作“下坠”的动作时,一些孩子会在体味到身体下落的一种特别感觉的同时,意识到这完全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因此表现得很高兴。
对这些天生就有较强幽默感的孩子,家长除了可以跟他玩刚才提及的“下坠”游戏外,还可以和他玩捉迷藏,如将一块手帕遮住自己的脸,然后猛地抽走。孩子脸上可能会发出会意的微笑,尽管这种微笑还不会出声。
和孩子玩玩敲击游戏,如用一汤勺敲击碗碟使其发出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突然有意将汤勺敲击在自己的头上或他的小手上。声音哑了,孩子可能会冲你一笑。
1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他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有时,幽默的力量是无穷的。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
2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中发现幽默。如你可以把袜子试着“戴”在自己的手上,脸上则露出难受的表情。要是他也学着把手套“穿”在脚上,你也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横加指责,相反可以跟着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故意“创造”的不和谐不能过多、过滥,只能偶尔为之,以免诱使部分缺乏幽默感的孩子弄假成真或本末倒置。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到概念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爸爸故意手拎妈妈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
你还可默许孩子装模作样地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
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过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可客串进来扮演坏蛋之类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让气氛更为生动、活泼、好玩。
待孩子长到5—6岁时,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
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尽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让大人们(其中包括教师)不快甚至难堪,但大人们理应予以包容。原因很简单:这可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呀!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是明智之举。
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家长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幽默感作出肯定的表示。
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幽默感,大人还可引导他们编幽默故事,或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甚至加添一个令人捧腹的结局。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美国专家的一项专题研究,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幽默还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压力和痛苦,幽默的孩子往往过得比较快活。幽默还能促进智商的健康成长,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业。而人的幽默感大约有三成是天生的,其余的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
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常常听到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面的故事也许能让家长从中得到启示。
美国专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选出50位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实验方式是:专家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小时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不久,专家便收到了不同的回信,其中有两封回信给专家的印象最深刻。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的一位服刑犯人,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最大的苹果,谁都想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漂亮,谁就可以得到它!’”
“我们兄弟三人开始了比赛,为了得到最大的苹果,我尽了最大的力量去修剪,力争比弟弟做得更好,结果,我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这件事使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争得第一。”
监狱的服刑者是这样写的:
“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不同。我一眼就看上了那个大的,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要开口,弟弟却抢先说:‘我想要那个大的。’妈妈听了,把眼一瞪,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夸我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并把那个大苹果奖励给了我。我于是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懂得了说谎可以得到实惠。从这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被送进了监狱。”
两件小事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带来的不同命运。诚实的孩子长大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撒谎的孩子却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家长要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熏陶和培养他们的良好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