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9959900000011

第11章 通晓人情的智囊(4)

第二天早上,王璋一行直接来到周王府。周王不知王璋这么早来干什么,十分惊奇,就把他引到侧室中,询问王璋有何贵干。王璋说:“有人控告您想叛乱,臣就为此事而来。”周王一听,大吃一惊,慌忙跪下。

王璋说:“朝廷已命令丘大帅带兵十万前来征伐,马上就要到了。臣认为你谋反的事无证无据,所以先来向你说明白,王爷您看此事该如何办呢?”周王全家都围着王璋痛哭不停。

王璋说:“哭也没有用,希望周王献出能消除皇上疑虑的办法。”

周王说:“现在我也想不出来什么好的办法,只求王公来指点了!”

王璋说:“王爷如果能将交出您的护卫军,献给朝廷,您就没事了。”周王听从了王璋的意见,于是王璋飞快地以驿马报告给成祖。

成祖很高兴,王璋向周王出示了皇上的敕令:“护卫军三天内不离开此城的,一律斩首。”没过几天,周王府的护卫军就全部解散了。

明朝时,罗通以御史的身份出任四川巡按。当时的蜀郡比全国其它的各郡都富有,蜀王进出都使用天子的随从和车驾,远远超越了自己的官位。罗通想抑制一下蜀王。有一天,蜀王途经御史台,罗通突然派人收走蜀王超越自己的地位而使用的仪仗,蜀王顿时神态沮丧。事情随即传开,按察使都来拜见问候,并说:如果将此事奏报上去,蜀王将不知会受到什么惩处,现在该如何处理?罗通说:“的确如此,你们先想想处理的办法吧!”第二天早晨,众官又都来了,罗通说:“事情很简单。你们私下告诉蜀王,说那些天子的车驾和仪仗是玄元皇帝庙中的供器,应该把它送回去。”玄元皇帝是唐玄宗到四川逃乱时奉老子为始祖,尊称老子为玄元皇帝。蜀王同意了,事情果然解决了。从此,蜀王也自觉地收敛起举止了。

智囊

俗话说: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古以来,不论矛盾纠纷双方主体是何等身份,在民间最直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就是调解。

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这首《莫生气》早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但现在爱生气的人好像越来越多了,对着别人发脾气甚至是被看作有个性的表现,其实仔细想想生活中哪里有那么多的事值得生气?

到底怎么样才算有个性呢?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解决它而不是生气不是发火不是激化它,很多时候当你发泄完自己的火气还要去解决它们因为大吼大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所以,静下心来面对问题是最好的方式。踏踏实实的找些事做,保持平静的心态,遇到烦恼遇到不顺心告诉自己“莫生气”,生活其实很美丽。

吴履、叶南岩大事化小

明初,吴履为南康县丞,有个叫王琼辉的百姓和里中富豪罗玉成结仇。有一天他抓住了罗玉成,就用鞭子痛打了他一顿,还侮辱了他。罗玉成的哥哥罗玉汝和他的儿子,非常愤怒,就救急了一千多个少年,手拿棍棒,浩浩荡荡的来到王家,包围了王家,夺回了被王琼辉抓走的罗玉成,并把王琼辉绑了起来,仍在路上,用棍棒乱打了一顿,打得王琼辉鼻青脸肿,奄奄一息,他们才肯罢休。王氏兄弟五人看到兄弟被打成这样,不禁很心疼,于是,就把罗家告到了县衙,他们在公堂上割破手指,发誓此仇不报誓不为人,要罗玉成家全都死光。

吴履仔细询问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本来双方都有责任,如果此案成立的话,那么将牵连上千人,这岂不是影响很不好吗。于是,他就叫来王氏五兄弟,问他们说:“你们告罗家,我来问你们,只有罗家一家人包围你们家吗?”那王琼辉回答:“不是,有1000多人。”吴履又问:“那1000多人都侮辱你了吗?”王琼辉回答说:“不是,只是有几个人罢了。”吴履再问:“你因为恨这几个人,就连累一千多人,这样做你觉得好吗?况且众怒难犯,倘若这些人都不怕死,一怒之下把你们全家都赶尽杀绝,虽然我可以抓他们伏法,让他们一命抵一命。但是这时候你已经死了,这对你还有什么好处呢?”王琼辉兄弟立刻惊醒了,赶紧向吴履磕头谢罪,表示愿意听从他的处理意见。吴履就将用棍棒打王琼辉的那几个人抓来,当着王琼辉的面,各打了几十大板,打得他们皮开肉绽,血直流到脚后跟,随后吴履又命令罗氏兄弟向王琼辉跪下来磕头认罪,这件事情才算了结。

叶南岩做蒲州刺史的时候,一伙打群架的人到州里告状,其中一个人,血流满面,受了重伤,头上好几处开裂,已经危在旦夕,叶南岩看见这情景对伤者很同情,当即拿出家里的刀疮药,亲自为伤者捣药,还命令手下人赶快将其抬入府中,为他清理伤口,敷了药,还派一个谨慎忠厚的看门人和一个州府的要员来照顾这个伤者,并对他两个说:“你们要好好的照顾他,不要让伤者招风,如果他死了,我就找你们两个算帐。还有暂且不要让伤者的家属靠近他。”

接着,叶南岩就对案情做了了解,将打人的凶手吴进关进了大牢,把其余参与斗殴事件的人都给放了。叶南岩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叶南岩回答说:“凡是打架斗殴的肯定都没有好气,这个受伤的人如果不李及抢救,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这个人死了,就必须有一个人来偿命。但是两个人都死了,那么他们的妻子就会年轻而守寡,他们的孩子就会成为孤儿,而且还有可能牵连旁人,那就不止一个人家破人亡了。但是如果这个伤者的伤势好了,那么这件事情就仅仅是一件斗殴事件。加之当时人的心情,只想打赢官司,虽然牺牲了自家骨肉,也心甘情愿。所以我能让他的家人靠近他。”不久,受伤的那个人康复了,诉讼也就停止了。叶南岩略微加以调停,就保全了数千家、数千人,真是大智慧啊!

智囊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必要那么较真。只要每个人都相互让一步,那么很多冲突、犯罪事件就不会发生,也不会造成那么多的人生悲剧。就像故事中的吴履和叶南岩一样,将大事化小,成功的保全了数千个家庭,数千个人。

生活中,不要和别人斤斤计较,在你想要和别人起争执的时候,先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不要那么冲动。如果你一时控制不住,事后也不要因为爱面子,主动和对方承认错误,主动与对方和好,朋友比敌人好,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吗。

范希阳欲擒故纵

明朝范希阳曾任南昌太守。早先,王某任江西都院时,府中官员要参见王都院,必须在台阶下帐蓬外行跪拜之礼,刮风下雨也不例外。范希阳很想改变这种盛气凌人的作法,恢复以前的制度。正好陈都院刚上任,各级官员都前来拜见,聚集在都院门外等待参见,范希阳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官员们说:“诸位今日随我一同去行礼。”说着,范希阳来到了都院堂下,竟自进入帐内行礼,其他官员也都跟着范希阳往前走,以前的礼仪制度在不知不觉中恢复了。范公拜后退到门外,与众官行礼告别,对以前的礼仪只字不提,就各自走散了。

忍辱居士说:“假使范希阳在拜见都院前与众官员商议,其中必有一些人附和他,也必有一些人心中害怕而进行阻挠,还必有一些人胆小而不敢前去,哪能都跟着范希阳一起往前走呢?他们随着范希阳前进,是因为他们看着范希阳在前边走,而自己却在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了。另外,假如范希阳参见完毕出门后,再议论旧礼仪得以恢复之类的话,其他人肯定认为那是范希阳在自我标榜,更有些人将在他的上司面前陷害他,让抚院听到了,必然也会不高兴。可当时旧礼仪得以恢复,众人没有意识到呢?这是因为范希阳行动来得太突然,而后边的人又跟着一齐做,事情就这样在无形中轻而易举的办成了。啊,这件事情虽然小,我却从中明白了范希阳是一个坚强、果断且又有远见卓识的人。”

智囊

范希阳欲擒故纵,欲进故退,不虚张声势,不对是非对错进行评论,而是采用迂回战术,引导众官员跟着自己一起往前走,放松了众官员的戒备心理和恐惧心态,于无声无息之中使大家进入范希阳预谋的“陷阱”,达到了目的。

求人办事,就要充分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在求助时先不要急着切入主题,而是从对方最感兴趣的问题谈起,像牵牛一样牵着他的兴趣走,使他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你预先布置好的陷阱之中,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宋真宗依法判罪兵

宋真宗时,曾有一个士兵犯了过错,按法律要判以死刑,但朝廷对他宽大处理,免他死罪,改判打二十下脊背,并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那个士兵却高声吼叫,请求给他一剑,宁愿受死刑也不愿受杖责之罪。随从人员按捺不住他,就去奏请皇上,请示如何处理他。民众议论纷纷,都传说皇上有旨:“必须执行杖刑后,再处斩了结。”不久,圣旨下来,上面写道:“此人只是怕挨板子,既然判决了,就直接发配吧!别再说什么了。”

智囊

刑律只能由国家决定是免还是罚,岂能由被施行者自己随意提出改刑?尽管死刑比仗刑更为严重。宋真宗这样做,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挽救了一个犯了过失的士兵的生命。这就是提醒了执政者,在执行法律的时候,应当格外谨慎,因为砍头毕竟不是割韭菜,人头落地是再也长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