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19959900000069

第69章 热嘲冷讽的智囊(1)

凌阳台

陈侯修筑凌阳台,台还未修起,被处死的就有好几人。他又把三个监吏抓了起来,群臣中没有敢进言劝阻的。孔子到了陈国,见过陈侯,与陈侯一起登上凌阳台四下观望。孔子上前祝贺说:“凌阳台多么美啊!陈王多么贤德啊!从古至今,凡是圣人修筑台,哪里有不杀一个人而把台修成这样的!”

陈侯内心有愧,默然不语,派人放掉了被抓起来的三个监吏。

智囊

孔子明知陈侯烂杀无辜,却不点破,而是从正面赞扬其贤明和功绩,同时,从历史上的暴君烂杀无辜而导致灭亡的教训,提醒陈侯警觉自己的问题所在。既取悦于陈侯又能使其自悟反省;既给对方以台阶,又保全了自己个人的性命;曲婉的讽刺以个人的荒唐言行表现,犀利的锋芒也包孕在讽刺者的滑稽情态之中。因此,孔子劝谏陈侯,说了又不让对方看出是在劝谏他,而陈侯听从了孔子的意见并加以实行,做了又不让人看出是自己做的。劝谏君主,恰到好处,精妙至极!

晏子巧谏齐景公

春秋时,齐国有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大怒,命人将他绑起来,置于殿下,召集左右武士来肢解他,并扬言道:“有敢于劝谏的,定斩不误。”晏子左手抓着这人的头,右手磨着刀,仰面向齐景公问道:“古代贤明的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的?”齐景公离开他的座位,说:“把这人放了吧,过错在寡人。”

当时齐景公频繁用刑。市场上出现了卖踊的人。齐景公问晏子:“你的家靠近市场,你知道哪一样东西贵,哪一样东西贱吗?”晏子答道:“踊的价钱贵,鞋的价钱贱。”齐景公醒悟到刑法太重,从此很少使用酷刑。

晏子的劝谏,乡为善讽,而很少直接去说。所以他大概算得上是滑稽的开山鼻祖。其它如出使荆国、出使吴国、出使楚国的事,也都是以游戏而胜过对方。让人觉得那些专门讲道理的,反而难于入耳。晏子将出使荆国,荆王就与左右的人商量,想趁机侮辱他。荆王与晏子站着讲话,有武士押着一个被绑的人从荆王身边走过,荆王问:“他是什么人?”回答说:”是个齐国人。”荆王问:“犯了什么法?”回答说:“犯了偷盗罪。”荆王对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是盗贼吗?”晏子说:“江南有一种桔树,取来种在江北,就变成了枳。之所以如此,是江北的土地让它变了样。如今齐国人在齐国并不偷盗,来到荆国就偷盗,大概荆地本来就是这样的吧?”荆王后来对人说:“对圣人说话,不能口出戏言,如果那样,只有自取侮辱罢了。”

晏子出使吴国,吴王对那些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说:“我听说晏子善于言辞,娴熟礼仪,你们陪同我见客的时候,当着晏子的面,称寡人为天子,看他怎么说。”第二天,晏子来见吴王,传令官说:“天子请见。”晏子故意惊讶地说:“我受命于我的国君,出使吴王的国家,没想到迷糊了,走进了天子的朝廷,请问吴王还在吗?”听了这话,吴王只好赶紧派人跑着出来说:“夫差请见。”晏子见了吴王夫差,只对他行诸侯之礼。

晏子出使楚国。晏子长得十分矮小,楚人就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由小门进入。晏子不愿从那个门进去,他说:“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入,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当从这个门进去。”接待他的人只好陪同他改从人门进入。晏子见了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临淄有三百个居民点,一个居民点有二十五户人家,这么多人,张开衣袖就可以组成帷障,每人挥一把汗,就像下了一场大雨,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来作使者?”晏子又回答说:“齐国受命出使的人都是根据出使国的情况来决定的。那些贤者,就派他到国君贤明的国家去;那些无能的人,就只能出使那些君主不贤明的国家。我想自己是无能的,所以才被派来出使楚国。”

智囊

晏子相齐时,既是灵、景欲有所为的时代,又是齐国杀君废立事件频频发生的时期,这就使得他不得不在宫室与卿大夫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争斗之中力求平衡,有时甚至要避世自保。因此晏子在劝谏齐景公的时候,不是通过正面批评,而是采取委婉曲折的方式,用“踊贵履践”来劝谏齐景公不要滥用酷刑;问景公“古代贤君如何肢解人”,让他省悟自己的过错。

晏子劝谏,多讽刺少直言,以游戏的方式,或是以比喻,或是以假疑的,或是以自嘲,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击,语言犀利,不卑不亢,入木三分,既有效地捍卫了国家和个人的尊严,又较好地完成了使者的使命。这成了历代聪明的臣子劝谏君主的惯用手法。晏子也被成为古代滑稽之祖。

现实中,运用委婉的方式批评别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以缓和气氛,使人容易接受,是大家必须掌握的一个技巧。

口出戏言

齐景公有一匹马,被他的马夫杀掉了。景公大怒,操起戈就要亲自击杀马夫。晏子对景公说:“你这样做,使他连自己的罪过都不知道就死了,我请求为你历数他的罪过,然后再杀不迟。”景公说:“好吧。”晏子举着戈走近马夫,对他说:“你为我的国君养马,却把马杀掉,此罪当死。你使我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养马人,此罪又当死。你使我的国君因为马被杀而杀掉养马人的事,传遍四邻诸侯,人人皆知,此罪又当死。”齐景公一听,马上说:“夫子放了他吧,不要让我落个不仁的恶名。”

后唐庄宗在中牟狩猎,践踏蹂躏了者百姓田地里的庄稼,中牟县令拦住他的马进行劝谏。庄宗大怒,喝令左右将他押下去斩首。正在这时,戏子敬新磨,率领众伶人跑去追上了中牟县令,将他抓到庄宗马前,数落他说:“你这个当县令的,难道偏偏没有听说天子喜欢田猎吗?为什么要放纵老百姓去种庄稼,为皇帝缴纳赋税呢?为什么不暂且让你的百姓挨饥受饿,把这些田地空起来,等待天子来驰马射箭,追杀猎物呢?你真是罪该万死!”说罢,马上请求皇上行刑。众伶人也在旁边唱和着。于是庄宗大笑,赦免了中牟县令。

智囊

反语是语言艺术中的迂回术,是更为极端的迂回术。正话反说便是以彻底的委婉,欲擒敌纵,取得合适的发话角度,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

我们发现:正话反说可以放大荒谬,让人更为明白地见到了荒谬的真面目,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幼谏效果。

总之,说反话的效果源于它的“显微镜”作用,荒谬之上再加上更荒谬,则荒谬就无处躲藏,显而易见了。

郑涉巧辩冤

唐德宗建中年间,刘玄佐因军功升任汴宋节度使。一天,他因为听信谗言,大发雷霆,要将军中将领翟行恭杀掉,没有人敢上前为翟行恭辩冤。处士郑涉善于以诙谐来暗示,他求见刘玄佐,对他说:“听说翟行恭将要被处以极刑,望能让我看一看他的尸体。”刘玄佐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想看死人。郑涉回答说:“我曾听说被冤枉处死的人面部都会有奇异之相,可我一辈子没有见识过,所以想借此机会看一看。”刘玄佐听后大悟。翟行恭免于一死。

【智囊】

“声东击西”之计,是说将帅要以假象造成敌人判断上的错觉,进而伪装攻击的方向,出奇制胜。舌战中的声东击西,是说以假象造成对方的错觉,伪装自己的舌战意图,然后出其不意地制服对方。

运用“声东击西”的谋略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劝说或进谏者不仅要做到意料之外,而且要做到情理之中,因为被劝说或被进谏者,往往在盛怒之下,一时失去了理智,但待对方冷静下来后,使他戚到你不仅说得很巧妙,而且合情合理。如果对方戚到你是在哄骗他,那么,最后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说服效果了。当然,对方也必须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对方如果听开出来,或者即便是听出来了,但不愿采纳,劝说或进谏者的这番苦口婆心也就会付诸东流了。

简雍一言先主省刑

刘备在位时,有一年天大旱。先主下令严禁私自用粮食酿酒,官吏如果从老百姓家中搜出了酿酒的器具,就要罚款判刑。简雍年少时即与先主要好,后拜昭德将军,他性情简傲跌宕,善于滑稽讽谏。一天,简雍与先主一起出游,看见男男女女在道路上行走,简雍就对先生说:“他们想干奸淫之事,为什么不把他们绑起来?”先主问:‘你何以知之?”简雍回答:“他们不是都有干奸淫之事的器具吗?”先主放声大笑,于是制止了以酿酒器具治罪的作法。

[智囊]

八古代臣下向皇帝进谏委实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说服别人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进谏尤需要极大的勇气,这是由于即便是再英明的君主,他也知道臣下直谏是忠于自己的,但他那神圣不可冒犯的帝王之尊的傲慢心理,往往会使他情绪激动而失去理智,错把忠言当谗言,误将赤胆忠心视为狠心狗肺,一旦独犯了帝王的“逆鳞”,谏臣就有“被赐死”的危险,所以,一些谀媚之臣就会以吹牛拍马为能事以讨好卖乖为职守;而另一些明哲保身的臣子在进言时总是小心谨慎,或者,甚至根本就不开口说话;当然,另有一些善于进谏的贤臣,便大多采取了婉转、含蓄的讽谏方式。

此例中的刘备,粮食歉收,政府严禁民间私自酿酒,或许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由此推理到毁掉一切的酿酒器具,若搜出便要罚款,其法律就未免有点太荒唐和专横了。若直言相谏,刘备未必能听从,因为这一法律的批准实施者不会认为它是错的,矫枉必须过正。但正过头了,又必须进行矫枉,这是历史的辩证法。简雍看到了这点,采取了以谬攻谬的讽语方式,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刘备毕竟是个聪明人,经他这么一讽谏,顿时领悟到“禁私酿”的偏颇,于是,大笑而止。

唐太宗望昭陵

文德皇后已经安葬,唐太宗在禁苑中修筑了一个几层的观,好登高远望昭陵,文德皇后安葬在此。一天,他带着魏征一同登上观。魏征看了很久,说:“臣老眼昏花看不见。”太宗用手指给他看。魏征说:“这是昭陵吧?”太宗说:“是的。”魏征说:“臣以为陛下是观望献陵呢,如果是看昭陵,那臣早就看见它了啊。”太宗一听,深感内心有愧,痛哭流涕,立即下令毁掉了那座观。

智囊

当唐太宗陷入失去皇后的痛苦之时,整日登昭陵,生活在过去的回忆之中,萎靡不振,生活中充满了对皇后的思念,也表露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望。一次两次可以,如果长此以往,必将影响社稷和安危。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以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臣子对皇帝的期望,希望皇太宗以大局为重,不望昭陵而望献陵,不顾私情而胸怀社稷。最终,令唐太宗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立即毁掉了那座观,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态度,继承和发扬了唐高祖的丰功伟绩,最终有了贞观之治。在这个故事里,魏征没有直面劝谏太宗如何做事,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运用归谬法,旁敲侧击地表达了臣子的想法,令太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惭愧不已。

归谬法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反驳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退为进,引入荒谬”的方法。所谓“以退为进”,是因为这种方法通过假定对方的论点是真的这一手段,来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所谓“引入荒谬”,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论点合乎逻辑地引出荒谬的结论。使人一听,一读就会立刻感到对方的论点站不住脚。然后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证明对方的论点必然为假。这一步往往并不说出,因为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劝说某人做某事的时候,可以采取委婉的手法,以常规的想法克制对方非常规的思路,引导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想法的荒谬和错误,真正地心服口服。

香草根

隋炀帝巡幸榆林,他的长孙杨晟随从前往。杨晟看见突厥的都城中长满了乱草,就想让突厥的可汗染干亲自去割草,以显示天子的威仪。于是,他故意指着帐前的草对可汗说:“这种草的根特别香。”

染干立即割下草放到鼻子前嗅了嗅,说:“一点也不香啊!”

杨晟说:“天子出行巡幸,所到之处,诸侯应亲自洒扫,除掉御路上的杂草,以表示崇高的敬意。现在你的都城中杂草丛生,我还以为是你们特意留下的香草呢。”

染干恍然大悟:说:“都是奴才的罪过。”于是拔出佩在身上的腰刀,亲自割草。他手下各部的贵人也争先恐后学着他的样子干起来。从榆林往东到蓟县,开出了一条长三千里,宽百步的御道。

智囊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产生辛辣、有力而富有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归谬法是演绎反驳经常使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增强认知能力,获得新知识。其论证方法是:为了反驳某判断(P),先假设其正确,并从这种假设中推出一个或一系列显然荒谬的判断(Q),从而必推出判断(P)是荒谬的。

在新知识学习中,许多知识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来验证。把它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思辩能力和学习能力。

点到即止

贾诩说服张归顺曹操,被曹操任命为执金吾,封都亭侯。当时,曹操的次子临淄侯曹植,才名远播,正是兴盛的时候。曹操想废掉曹丕立曹植为太子。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向贾诩询问此事做得做不得。贾诩沉默不回答。曹操问:“我与你说话,你不回答,是为什么呢?”贾诩回答说:“因为我想起了一件事。”曹操问:“想起了什么事?”贾诩说:“我想起了袁绍、刘表父子的事。”曹操大笑,于是正式立曹丕为太子。

晋朝的司空卫瓘也曾说过一番说,并不亚于贾诩,可惜晋武帝领悟了但未遵从,以至于坏了事。

智囊

贾诩只简单地说了一句话,曹操便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于是正式立曹丕为太子。在这里,贾诩切中要旨,点到为止,言简意赅,引人深思。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和技巧。

现实生活中,一些聪明的人,一般不轻易在是非对错上作出评价,相反,他们会迂回曲折,或引经据典,或一两句话,或一个动作,就让对方明白了自己表达的意思。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点到为止的方式,在某些场合显得特别适合,同时,在点到为止的方式中,可能会增加一些比较经典的话语和典故,无形中就给沟通和对话增添了乐趣。但是,可叹的是,一些人曾经在对话的过程中点到为止,而他的接受者却没有心领神会,以致于贻误了很多重要的信息和资源。

裴度劝帝推迟巡幸

斐度做宰相的时候,唐宪宗将到东都巡幸,大臣们都竭力劝阻,宪宗就是不听。这时裴度从容地对宪宗说:“国家建立别都,本来就是准备让皇帝巡幸的时候住的。但是,自从吴元济叛逆以来,宫阙、官衙及屯兵之处满目荒凉,未加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使它整修一新,然后才能去巡幸。仓卒出行,毫无准备,有关的官员将会因此被治罪。”宪宗听了,和颜悦色他说:“群臣来劝阻朕的时候,都没有谈到这一点,如果象你说的那样,确实有所不便,那又何必非要去呢?”因此,宪宗取消了巡幸东都的计划。

[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