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不生气不抱怨不折腾大全集(超值金版)
19966900000010

第10章 不较真,人活着可别太累(1)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会活着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倒不如对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做人不可过于较真

大画家毕加索对冒充他作品的假画,从来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概不追究。有人对此不理解,毕加索说:“我为什么要小题大做呢?作假画的人不是穷画家就是老朋友。穷画家混口饭吃不容易,我也不能为难老朋友,还有那些鉴定真迹的专家也要吃饭,况且我也没吃什么亏。”

意大利的诗人、散文家和剧作家阿雷蒂诺说:“人如果太较真,就是不懂如何生活;不较真既是盾,刀枪不入;不较真又是箭,什么盾也挡不住。”如果说官场上的“不较真”能够让自己进退自如的话,那么在与人交往中的“不较真”就能让自己左右逢源了。所以,在不较真的时候,我们就得装模作样、装聋作哑,甚至是装疯卖傻。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公司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在为人处世方面,洛克菲勒很有一套,尤其善于装糊涂。

有一次,洛克菲勒正在工作时,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他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桌面,大发脾气:“洛克菲勒,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像傻子一样注视着他,对发生的事似乎毫无知觉,就如同被骂的是另外一个人一样!

那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怒气渐渐平息下来。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大闹一场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会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不开口,他反倒不知如何是好了。不得已,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猛敲了几下,可是仍然得不到回应,只得索然无趣地离去。再看洛克菲勒,就像根本没发生任何事一样,重新拿起笔,继续他的工作。

懂得装傻的人绝不是傻瓜,而是真正的聪明,就比如洛克菲勒。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斤斤计较、咄咄逼人,看似聪明绝顶但最后往往是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才是真正的傻瓜。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么借酒消愁,要么以牙还牙,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怎样才能做到不较真呢?首先,要学会理智处事,沉不住气时反复提醒自己要以理智的心态来控制感情。其次,要学会苦中作乐,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多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发泄郁闷。第三,遇到难受、挫折、失败的事,不妨找知心朋友聊聊天。第四,欲望少一点、心胸宽一点,这样更能保持心理平衡,维护身心健康。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让自己身心疲惫,还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思维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该糊涂时就糊涂,这是历来被推崇的高明的处世之道。一个人如果真能如此的“不较真”:淡泊名利、虚怀若谷、大智若愚、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知足常乐……那么这辈子就会过得自在洒脱!

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这样的人活着会很累。与其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惫,真不如在现实生活中,用一种“不较真”的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静之心对待人生。

■不为面子找罪受

说到面子,大概每个人都有说不清的感受。一方面大家对面子问题很敏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任何时候都会想方设法保全面子。只要有面子,就会精神倍增,信心百倍,心情好得不得了。另一方面,又常常因为要面子、挣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让自己身心疲倦,活得很累。

比如请朋友吃饭,老婆如果热情招待、能呼来喝去的话,自己在朋友面前就觉得有面子。但如果老婆不理不睬,就觉得丢了面子。甚至为了争回这点面子,和老婆大吵一番,闹得不欢而散。再比如大学生就业时,看见同学应聘上了一好职位,就会想,那小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和我差不多,我再怎么也得找一个与他等同的职位吧?不然今后有什么脸面见同学?因此高不成低不就,只好不停地找工作。

美国人史密斯在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共列举了中国人的个性有27项之多:保全面子、节俭持家、勤劳刻苦、讲究礼貌、漠视时间、漠视精确、易于误解、拐弯抹角、顺而不从、思绪含混、不紧不慢、轻视外族、缺乏公心、因循守旧、随遇而安、顽强生存、能忍且忍、知足常乐、孝悌为先、仁爱之心、缺乏同情、社会风波、株连守法、相互猜疑、缺乏诚信、多元信仰、现实与务实。

史密斯认为面子思想是中国人特有的个性。事实上也是如此,中国人对面子问题是非常介意的。这从人们的自我介绍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姓秦,他肯定不会说是秦桧的秦,一定说是秦始皇的秦;姓李的人,不说是李莲英的李,一定说是李世民的李;如果遇到一个姓高的,他甚至会说自己是高尔基的高。虽然在很多词典里面都找不到“面子”一词的解释,但从“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些俗语中就可以看出,“面子”已经是深入人心,甚至是根深蒂固了。

从前,有一个穷人,每日三餐都吃不上。但为了在人前显得有面子,就常常带着蘸油的棉球,每次吃罢粗糠青菜,都会在嘴上涂一层油。然后逢人便讲:“今天吃的又是大鱼大肉。”

还有一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搜寻之后,没有发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晦气,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得不巧,请将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更绝的是两千年前孟子讲的这个故事:一个要面子的齐人,看到别人常常下馆子,认为很有面子。于是,便到别人祭祖的坟地,讨些酒饭吃。回到家里,像得胜还朝似的告诉妻妾说:“实在没办法,今天又被几个哥们请去,喝多了!”

从这么几个小笑话中不难看出,面子是中国人保护自尊心的盾牌。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爱国主义者杜重远先生对此大声疾呼:“要面子不要脸这几个字,囊括尽了中国的劣根性。政治腐败、经济破产,都是由于要面子不要脸这种人生观的缘故,所以要拯救中国先要革除这种人生哲学。”

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东西,鲁迅先生就说过“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据说在英文中就没有“面子”一词,在中文翻译英文时,好多人把“面子”翻译成“名誉”,这显然是不确切的。因为“名誉”是由于个人的杰出才能、伟大贡献所赢得的荣誉。而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应该是介于“荣誉”与“虚荣心”之间的一种内心的情感因素。

本来,爱面子是人对自身形象的一种维护,也是人羞耻心理的一种行为表现,如果人不要面子不要脸,会是一个众人所厌恶的家伙。“不怕不要命的,只怕不要脸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如果太顾及脸面,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

爱面子、好面子本身没有错,也不是什么恶行,但是面子思想会导致很多恶行。人如果过分爱面子,常常会引发虚荣、虚伪、贪婪的毛病,有时候还会导致悲剧。

崇祯皇帝对朝务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简朴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在位十七年,一直勤政理事,鸡鸣就起床直至夜晚都不睡觉,往往积劳成疾。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宫里从来没有宴乐之事。”但崇祯有一个重大的性格缺陷,就是过于自尊,也就是死要面子,下面这两件事就能看出来。

一是与后金议和。崇祯十四年年底,崇祯接受了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建议,与后金私下议和,然而没想到此事不慎外泄,一时间舆论大哗。面对群臣的指责,视面子如生命的崇祯为了表明清白,将一切责任都推到陈新甲身上,冤杀了陈新甲。本来已和皇太极达成的友好停战协议就此不了了之,使得之后明军一直在“攘外”与“安内”两条线上作战,疲于奔命。

二是南迁。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对京城已经形成包围之势,崇祯知道大势已去,就谋划南迁。本来南迁之事,只要崇祯一人拍案定夺就可以实行,但他死要面子,怕南迁会遭后世耻笑,非要召集群臣商议此事。崇祯的意思是希望大臣合力恳请他南迁,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体面地离开京城。可这层意思他又不好意思直接说,群臣还以为皇上真的是让他们讨论留京与南迁哪种战略好呢。结果讨论来讨论去耽误了时间,最后想跑也来不及了。爱民勤政的崇祯因为死要面子而落得个亡国下场,实在令人叹息。

有人将面子理解成自尊,这是不对的。自尊是什么?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而面子思想却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产生的虚荣心,它是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脚布,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与行动。在现实中,有一些人为了面子奔波一生,最后留给自己的却是烦恼一堆。其实,他们输的不是个人的能力,也不是他们的行为技巧,而是这个不名一文的薄薄的脸面。

为什么国内成功的企业家学历不高的占有很大比例,而学历很高的专家教授却少有人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归根到底还是面子思想在作祟。学历不高的人较早进入了社会,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把面子收起来,不断地闯,不断地试,结果闯出一条路来。而学历较高的人呢?碍于面子不愿从事求人的事情,也不愿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岗位,结果把自己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怎么可能做成大企业呢?

世界上80%的人都是顾忌面子的,只有20%的人觉得面子无所谓。非常有意思的是,这20%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财富,碍于面子的80%的人只掌握世界20%的财富。这个数据说明,只要抛弃虚无又虚伪的面子思想,用不生气之心来看待名利得失,实实在在地做人做事、过日子,不仅自己会活得快乐,而且还会出乎意料地成功。

如果太顾及脸面的话,很多时候只能是让自己有苦说不出。“死要面子活受罪”正是对此种心态的极佳写照。

■不钻牛角尖,别为失败沮丧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百战百胜,没有谁是常胜将军。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遇到艰难困苦、挫折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

理查德·巴哈所写的一万字的故事《天地一沙鸥》,在出版前曾被18家出版社拒绝,最后才由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发行。而其出版后的短短五年内,单在美国就卖出了七百万本;《飘》的作者米歇尔,曾拿她的作品和出版商洽谈,却被拒绝了80次,直到第81出版商才愿意为她出书;银屏硬汉史泰龙,去纽约的500家电影公司应聘了三轮,每次都被拒绝,直到第1850次才被聘用。

再看看那些国际上著名的企业,不仅发展之初是跌跌撞撞走过来的,就是在已经能呼风唤雨、雄霸一方的时候,还是免不了失败。

1973年,肯德基将目光瞄准了香港,同年6月,第一家肯德基店在香港开业,1974年数量已达到11家。声势浩大的广告宣传,加上独特的配方和烹调方法,使顾客们都很乐于一试,可以说肯德基在香港前途光明。但是,到了1974年9月,风云突变,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快餐店停业,首批进入香港的肯德基纷纷停业关门,差不多全军覆没。

2001年,沃尔玛首次位列世界500强榜首,但这个世界最大的连锁商进入德国市场四年来却连遭败绩,不仅损失超过1亿美元,而且它在财务上遮遮掩掩的做法,还引起了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的不满。好在沃尔玛对失败非常宽容,“成功要大肆庆祝,失败则不必耿耿于怀,不要对自己过于严肃,过于伤感,过于羞辱。”后来他们吸取教训,重整旗鼓,很快就反败为胜了。

唐代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满怀豪情的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就是告诉人们,胜负输赢不可预料,不要太计较成败得失,而要以一种不生气的心态去看待。胜利了固然万分欣喜,但不能够骄傲,骄兵必败;失败了,虽然十分难受,也不应该气馁,只要继续努力,卷土重来也说不定啊!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大的丘吉尔来演讲。这一天的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的成功秘诀。丘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我的讲演结束了。”说完就走下讲台。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爆发出的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一帆风顺、事事无阻,但又有多少人能如此幸运呢?人生总会遇到各种艰辛和曲折,要想成功肯定就会经历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是对失败者的安慰与同情,它的确是有道理的。因为每一次失败就是否定了一种选择,当所有错误的选择都被否定之后,成功自然就来临了。

庄纳思就是这样成功的,他经过201次的试验才发明了小儿麻痹疫苗。有人问他怎样看待前面的200次失败,他说,“在我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200次失败,我从来不认为我做过的任何事情是失败的。我所关心的是,通过所做过的事情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学到了什么知识。如果没有前面200次的试验,我就不会得到第201次的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也有街亭之失;拿破仑纵横驰骋,威震欧洲,最后兵败滑铁卢。世界上最能打仗的美国,在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总会想到失败了的话怎样应变、怎样撤退,甚至怎样投降。二战时,一位同盟国的总统在战场上居然对将士这样说,“我们该投降时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去投降,学会投降是一种学问,因为我们可以再来!我们得为将来做准备!”

失败很常见,失败算不了什么,失败更不是耻辱。我们要坦然面对失败,更要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松下幸之助认为:“当遭遇失败而陷入困境时,最重要的是要勇敢而坦白地承认失败,并且认清失败的原因。”一代伟人邓小平也说:“过去的成功经验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因此,失败之后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换句话说,失败也要失败得明明白白。如果失败了就痛心疾首、捶胸顿足,不仅于事无补,这种不好的心情还有可能继续导致失败。

徐相洛是韩国三美集团副主席,集团下属的三美钢铁厂是韩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厂家。三美集团倒闭后,徐相洛下岗再就业,来到汉城市中心一家大酒店参加侍者课程培训。在这家大酒店,人们可以看到,62岁的徐相洛穿着侍者的服装,学习如何端不锈钢盘子。对此,徐相洛平静如水,毫无怨言,甚至对自己能找到工作感到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