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这样学习最有效大全集(超值金版)
20024800000062

第62章 不动笔墨不读书(2)

读到不识、不懂的字和词,马上记下来。自己查得出来,就从字典和词典上查出,详详细细的注个明白;自己查不出来的,或立刻去请教别人,或上课时请教老师。

2。记录难解的问题。

读到意义不懂的文句,马上记下来并注明页数行数,以便查对。或去请教老师或别人,如果遇到用字、造句,和文章结构上有疑问,也应即时记下来。因为这些都是对你非常切实,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材料,绝不可以轻易放过的。

3。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路阅读下去,也许心里会发生一种意见。这种意见,正可以记录下来。你不要以为自己年纪还轻,学问浅,不敢发表意见;如果用心细想,也可以有很正确的见解发表出来。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有一位同班同学读了欧阳修的"明党论",文中引述党锢的史事,说是汉献帝时候的事,他就指出这是错误。说党锢之祸是漠桓、灵二帝时候的事。另有一位同学,读了黄宗羲的“原君”,文中引许由、务光的事迹,作古人不愿做皇帝的证据。他曾听说许由、务光的事迹是从庄子上引来;他又曾听说庄子一书,是“寓言占了八九”的;因此他就指出寓言怎好当事实引证?不错,用不可靠的传说作立论的证据,确是一般学问家所反对的,从这两件事看来,各位明友自然也会随时产生有价值的意见的,不妨认真地记下,以便将来提出跟人家讨论。

做读书笔记的7种形式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内容较复杂,长短不一,体例不限。常见的形式有:

第一,批注式。这是边读书,边勾划,边批示,边注解的一种学习方法。

勾划圈点,这是边读书,边作记号的一种读书笔记形式。它是阅读时使用最广、方法最简、效果最明显的好方法。阅读遇到重要词语段落、要点、疑点,当即标记。用勾、圈、点、直线、双线、浪线、点线、问号、叹号或三角号等做标记,分别记出自己所强调的内容。这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出的特殊标记,勾划圈点等各标志什么意义,有什么特定作用,自己要心中有数,使用统一,便于复习时掌握与使用。但标记不宜过多,以免弄得书页上混乱,影响以后读书的效果。

书上批注,这是在书页的天头、地脚或边旁处,随读时顺便写上批语、注脚、质疑、解释的话。这种批注的作用:有的是记下心得、感想,为复读时加深理解和记忆;有的是提出问题,以利研究、发展、创新;有的利于联想,与有关知识比较。好处是:简单、方便、不受约束。清代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第二,摘录式。这是读书时摘抄原文或概要的一种笔记方法。它使用面广,各种书籍、报刊等都可摘录。原文摘抄,要保持书中观点论据的完整性;人名、地名、数据要严格核准;条文要标上小题、出处、日期,以备查找。

第三,提要式。这是编写读书纲要的笔记方法。对所读之书进行科学分析,先分大段,后分小段,写出要点,使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事理连贯,然后便可顺着思路了解作者意图。用提要式读书的好处是:便于掌握全书内容、逻辑结构、作者思路和写作方法。

第四,索引式。这是收集文章标题,抄录有关书目的一种笔记方法。把书名、篇名、作者、出处、版本和时间等编成索引,以便日后需用时有针对性地查找。

第五,心得式。这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回味,思考加工,产生感想、联想或收获,形成比较深刻的认识,当即把它记下来的一种笔记方式。这种笔记价值很高,也可写成札记,进行旁征博引,论证辨析;或者写成体会,进行引申阐发,抒发情感,议论是非。心得主要是多写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特别是有关思路、闪光点、设想、灵感之类的东西,有时苦思冥想很久也得不到正确答案,而读书无意之中见精神,受启迪,这就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及时记之。

第六,百科全书式。读书前,先把笔记本分成若干栏目,作好标记。然后读书或看某些材料时遇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或范围,认为可取,就分别将其记入已准备好的栏目里。这样记,分类清,内容广,易查找。

第七,活页笔记式。将活页笔记随身携带,读书阅览时,不管遇到什么所需材料,都可当即记在活页上。一项专题内容最好记在一页上,便于过一段时间进行分门别类装订。这样久而久之,就积成了不同系统内容的活页教材。

做读书笔记的两个小窍门

做笔记时,还有两个小窍门。

一是画线可利用四色笔标示重要的程度。在阅读书本时,千万别在重要的地方画线,遇到这种情形,往往因重要程度而更改圆珠笔的颜色。最重要的部分使用红笔画线,次要者使用蓝笔画线,参考程度则使用绿笔画线。有人认为画线使用不同颜色的笔很麻烦。不过如此做之后,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如果只使用红笔画线,则每一页都是红线,叫人分不清楚哪儿最重要?哪儿比较不重要?以致所有画线地方都要看,当然会浪费很多时间。虽然比较麻烦些,如果以不同颜色笔画线,再阅读书本的话,不管在头脑里面,或书页上面,内容都会被整理,自然就能够成为提高效率的读书法。有一种四色笔,对于这种分色作业很有帮助。有一只四色笔便于携带,对于随时随地读书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二是书页上角打上"□"、"○"、"△"等重要度标志以方便重读及检查。在书本的各页上角都打上“□”、“○”、“△”,以及×等的记号。这仿佛是答案用纸的评分似的。事实上,这些记号是表示该页的重要程度。在阅读时,发现重要处,都会打上“□”,认为尚重要者会打上“○”,如果只能作为参考资料则打上“△”,至于不必要者,一律打上×书本是知识的宝库,从那儿取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正是所谓"读书"的作业。打上"×"的部分,大体上都是难解的装饰语句。也可以说是作者卖弄玄虚的手段之一。只要把表示重要程度的记号,打在书页上角,重读或检查时就可以一目了然,对读书效率当然会提高不少。

如何做读书卡片?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做读书卡片,有利于巩固记忆,增长知识,积累资料,激发创造。阅读书刊文献资料时,要认真思考,手脑并用,边读,边想,边记,把对学习、工作或研究有用的资料,分别记入做好的卡片上。这样做的好处是:(1)易于掌握所读内容的重点、难点、名言警句、精彩部分或重要的公式、推理和结论。(2)有利于产生联想和想象,激发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素材积累多了,经过分类排列组合加工,就会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信息撞击,使人发生联想和想象,从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构思,经过研究,即可形成新认识,提出新创见,充实学术研究成果。

读书卡片的种类和写法可分为:

第一,索引卡。这类卡片,每张只记一本著作或一篇文章的题目,说明属于自学课题的哪方面内容,不抄录原文,只详记出处用途,以备用时查找。

第二,摘抄卡。这是摘抄原文的某些重要观点、精辟论述、精彩语句、名言警句、论点、论据、公式、定理之类的一种实用卡片。把这些作为原始材料,可供学习研究引证,往往是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材料。摘抄时,每张卡片一个专题,一定要注明来源出处。

第三,心得随感卡。这类卡片专记平时读书、工作所遇到、想到的体会,产生的类比、联想和想象,当思维活跃而进发思想火花时,即刻将茅塞顿开的想法记到卡片上,分类保存,以备日后整理、研究和使用。

总之,读书卡片的实用价值很高,是自学成材不可缺少的。记完后一定要分门别类,妥善保管,定期整理和复读,并从中进行研究、发现和创造。

一般说来,做读书卡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事一卡。诸如每张卡片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一个观点、一段原话、一个公式、一个定理、一个格言警句等。这样才能达到既灵活而又不乱,才便于分类整理,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进行读书卡片的多种综合利用。

摘录原文一定要经过认真思考,进行选择,提纲挈领,简短扼要,真正是原文的精华部分,关键问题。只有对自己学习、工作、研究有迫切需要,或很难得很有价值的资料,才做摘录式卡片,其它只做索引式卡片。

必须完全按照原文抄录,不能进行修改或遗漏,摘录中间有省略处时,要加省略号。摘抄格言、警句、引语等必须忠实于原文,防止断章取义。如发现原文有错误时,可加注括号说明。

读书卡片上要写明摘抄内容的标题和类别;卡片中间抄录资料的具体内容;卡片下边注明摘抄资料详细出处,写明书籍或论文名称、著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如是报刊上的资料要注明报刊名称、刊期或日期,非书刊的特种文献还要注明文献号码以及语种等项,以便于查找查证和进一步参考时之用。在阅读原文或读书卡片有疑问、补充、体会、心得、评语等都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写在该卡片的反面。

读书卡片积累了,一定要定期进行整理,按类别放入卡片盒中,最好有分类导卡,写明目录,便于查找。经常整理翻看读书卡片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一方面是使分类更加合理,更重要的方面是要不断对卡片内容加以复习,这样才能更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文献资料。发现问题,增补卡片,使卡片逐步向某个方面更加集中,以便于系统地研究某一问题,引导学习和研究工作一步步得到深化和升华。

同一本书或同一篇文章中,可以根据不同内容写成不同的卡片,分类存放。读书卡片可根据学习和研究课题的需要,不断重新进行分类和重新组合,一张卡片可以有多种用途,同时用在几个问题上;多种卡片可以合为一个题目,同时说明一个问题。

如何做读书剪报?

凡是到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家中的人都觉得很奇怪:窗帘上、衣架上、柜厨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形形色色的小纸条,初到他的房间里的人还以为那是什么特殊的装饰品呢。

实际上,这些小纸条并不是空白的。上边写满了各种各样他搜集来的材料: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看镜子上的小纸条;在踱步休息时,他一边回忆小纸条上的内容,一边到处寻找启发创作灵感的词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时也一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只要一有空就随时随地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记一记。由于他这样锲而不舍地搜集、积累材料,一点一点地把材料装进了自己的脑子里,再加以灵活运用,因此,他写出了一部部光辉的著作。

胡适说自己一生有三大喜好,即“读书、写作、交友”。晚年胡适在同别人谈起做学问,尤其是做国学类学问的方法时说过:“每一部大书都摸过,以后知道要什么材料,才知道向什么地方找。先要把自己这一行的各种类书、字典、辞典收购起来,成了一个小小的图书馆,这是要紧的工作。”

胡适的读报、剪报、贴报与用报,可以说坚持了一辈子,1915年5月12日的《胡适留学日记》中,就记载着欧美国家剪报行业的发展情形。他从在沪读书的少年时期,留美学习的青年时期,成为北大教授,到晚年任职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都不忘读报、剪报、贴报。

梁实秋曾说:“最令我们惊的是,除了(指胡适日记)私人记事以外,他每天剪报贴报,包括各种新闻在内,因此篇幅多得惊人,兼具时事资料的汇集,这是他的日记的特色,可说是空前的。”作为治学严谨、成效卓著的胡适,真正达到了“剪报贵于恒,剪报贵于用”的原则精神。

鲁迅在读书中,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就是他积累的一种方法。鲁迅的剪报册贴得很整齐,分类很严格,每页上都有他简要的批注。鲁迅曾借鉴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