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寻找收益翻十倍的长牛股:价值投资时代的选股策略
20063500000020

第20章 战胜非理性的市场(2)

这些年里,投资者人已成百上千次地看到过类似的循环模式在不断上演。有时候这种循环需要数年才能完成,有时却只是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最不寻常的是投资人井未因此而总结学习使自己的投资行为变得聪明一点,到了下次循环开始时,他们在另一只或另一类股票上依然如法炮制,重蹈过去操作错误的覆辙。他们相信股价是有效率的,所以在股价上扬时会试着买进更多的股票,而当价格跌到公平市值时,他们反而裹足不前,持观望态度。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只在阶段一、二或最迟在阶段三买进股票,然后抱住不放,在股票高过公平市值时即考虑果断卖出。

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后,我们可以十分确信股价最终是没有效率的,即便在中国股市大牛市的今天。如果股市真的有如某些学者声称的那样有效率,我们应当在基金经理人、信托公司职员和投资人中,见到战胜大盘的和被大盘击败的数目是一样多的例证。也就是说,跑赢和落后市场的概率是一半对一半。但在市场实践中,大部分专业人士都败给了深沪300指数。资料显示,有超过54%的基金经理人多年累计下来的基金绩效落后于深沪300指数。这些数据背后深含的意义再一次告诉我们,股市绝非有效率。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现象

信息是投资人的命脉,不论你的分析技术有多高明,你必须有及时、客观、有用的信息才能在投资市场上获得成功。效率市场假设每位投资人有平等的取得信息的管道,有能力准确筛选信息并正确解读信息。但事实上股市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某些投资者拥有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信息。这再一次说明所谓“效率理论”的无效性。

毫无疑问,在中国股市中,呈现在投资人面前的大部分信息都是被严重篡改的,相应地对股价的反应也是失真的,而且大多数投资者又按照自己的意愿主观地去诠释那些本身已经严重失真的买卖信息,从而使投资人在解读市场信息时错上加错。在对信息错误解读和错误判断基础之上做出的投资决策,焉有不失败的?

笔者在《长牛市,改变炒法:获利百倍的价值投资法则》一书中反复强调:

1.信息并非唾手可得。即使在今天信息爆炸的时代,数以百万计的投资者虽然已能够通过网络和各种信息渠道取得比以往多得多的信息,但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可能影响股价的直接信息。投资人无法定期拜访上市公司,无法与同业工会、供应商、经销商交谈,更别说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了。就是一年一两次的股东大会,可以说大部分小股民也是无缘参加的。能在大牛市道咀获得更多市场信息的,大多是那些财务阔绰的中外基金、券商以及私募基金等,他们可以游刃有余地利用手中资源为自己服务。

2.每个人对市场信息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投资者往往进行的是一厢情愿式的自我解读。但有强大资源的上述中外投资基金和券商却具有消化市场信息的足够能力,他们在解读信息方面当然也比市场一般中小散户投资者来得正确和快得多。比如,早在2003年和2004年期间,就有一些基金研究所对主题投资进行了所费不菲的研究,其结果是这些基金和券商等都能在较早时候,在复杂纷繁的市场中洞察先机,而这类大型的课题研究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3.在确立投资观念和作出投资决策上,投资者接受的常常是被歪曲了的市场信息,因此市场信息不对称中的新闻媒体的作用不町低估。例如,一些治理结构不良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传媒和分析师的扭曲信息来迷惑投资者,并且文尾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声明:“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仪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轻描淡写的一段话就把责任推卸得干干净净。

媒体为了争取订户,也常指使记者捏造新闻,例如,明明股价大涨已经结束,他们还大幅报道所谓的热门股,或大量撰写如“现在可以买进的十大股票”等之类的文章,而一般投资人通常又都是通过媒体来获得这些二手市场信息的,并且对它们深信不疑。我们只要随意浏览一下某些著名财经信息网的首页,就可以看到很多具有误导性或煽动性的文章题目。以下我们忠实地记录了2007年2月25日不同财经传媒网的标题内容:

有望上演涨停式攻击牛股 王牌基金三月份30只牛股

实力机构送新年十大金股 两大券商推荐前景看好股

机构板块及个股调研早报 机构异动股解密评级参考

“V”形行情将再度上演 3000点将成为历史性大底

2007年新春金股(名单) 实力机构预测本周市场热点

本周股评家最看好个股 顶级券商一致推荐四大黑马

未来两年成长性最高38股 五机构一致看好的大牛股

10只翻倍牛股即将亮相没10个涨停板千万别抛

绝密;机构布局潜力股 决胜2007年春节涨停机会

在同一网络却不同的日期随机抽取的标题信息,反映的是相同的信息煽情和误导现象:

私募:今年可以翻番的大票 调整正是建仓好时机股

强烈补涨意愿白金牛股大举扫盘:巨资参股券商股

明星基金纷纷涌入的绝对大牛股!新增基础股票池

私募:整体上市的高速公路股1季净利增长30%大票

在另一份网络财经版面,我们记录到了相类似的内容标题;

5只传媒股将资产注入9只地产股孕育反弹

96只资产注入股一览 四只股股价至少涨60%

10大机构哄抢的黑马 洗盘完毕将拉升的股

增量资金PK套利盘 银行股能否挽救大盘

读年报好似捉迷藏 菱形转势VS箱体震荡

上述摘录的部分信息标题,透视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用耸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至于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应该求证一下信息的准确性,这就不是媒体所要关心的了。类似这样的信息标题和内容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连篇累牍地展现在投资者面前,对投资者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的建议是,在中国股市大牛市道里,摒弃传统的投资信息来源,一旦获得,应小心检验你所得到的信息的真伪。在这里,引用美国价值投资大师格雷厄姆的话来说:“市场通常会错得非常离谱,有些时候谨慎的投资人反倒能善加利用这种独具特色的信息错误。”这里,格雷厄姆指的是采用与这些扭曲、编造的信息反其道而行之的投资策略。

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在当今中国股票投资市场里,特别是大牛市道里,成千上万的财经类学生从一流的商学院或经济学院毕业,都跃跃欲试地投身到证券行业中来。作为证券分析师、研究员,甚至投资基金经理人,他们用学到的相同的投资公式,相同的买卖策略、相同的评估方法和相同的预测模型来进行实盘操作和分析,但他们碰到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很少有人能长期战胜股票市场。不管当初他们刚毕业走入证券这个行当时,有多么大的雄心壮志,并发誓要战胜大盘,但几年过去了,他们发现,除了大行情下的普涨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外,他们并没有如愿最终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打败大盘。有一定金融分析背景知识的年轻证券从业人员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市场中那些一般的投资人,要想打败大盘更是难上加难。

人类天生具有预知未来的渴望,这是所有市场投资者共通的,他们为了寻求在证券投资市场里获利,整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明日的获利股,预测利率变化、经济发展状况或公司的未来走势、政府未来的政策动向。他们中更多的是在计算机上绘制股价走势图,试图预测明天股价走势可能的突破点。成千上万的经纪人将一些卖弄学问的预测经过包装后进行大肆推销,引诱市场中小股民来购买。还真有人经不住模型制作者或经纪人一再的广而告之或劝说,甘愿掏腰包,花钱买来价格昂贵的这类五花八门的模型预测,希冀能借用它们来预测自己买进的股票是否会在今后一个时期里出现突破甚至飙升。总之,股市中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相关人员以及市场的中小投资人,都试图利用预测工具,所不同的只是利用预测工具的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预测来从中渔利,用预测来获利。

但投资机构和投资人却不愿相信,即便相信了,也不愿承认,预测上市公司的未来和股市的走向,就跟预测天气一样是无法精确预测的。如果说预测明天的天气还比较简单,只要以今天的气温作为参考(例如,今天气温摄氏20度或30度,那么明天的温度大概就在这两者之间),那么预测经济和股市的未来走向却是一个要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预测的仅是一家上市公司下一季度的状况,那只要将季节性因素消除后,下一季的销售额和利润很可能和本季差不多。然而,如果将预测扩大到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除了季节性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影响股票走势的因素,因为股票市场系统是许许多多上变动的、不变动的,可见的、不可见的变量的综合反映,而变数间可能出现的改变也将和其他变数交互在一起发生作用,影响到整个大盘的走势,转而再影响到个股的走势。

研究表明,预测的时间越长,其误差范围就越像抛物线一样快速加大。不论预测的是未来股价、获利率、销售额还是经济趋势,除了极个别特殊例子外,上述的这一抛物线特征几乎都成立。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持续向后推移,变数就不断在变,同时又加进了许多新的变数。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大多数预测是无解”的原因。少数市场投资人或者预测者,即使能偶尔预测到公司未来获利的情形,那只能说是幸运。之所以说是幸运,是因为在预测过程没有发生突然而至的经济萧条;中央央行利率没有发生调升或调降;被预测的公司最高执行长官未死于空难,公司也并未失去主要订单。从外生性角度看;世界经济仍然坚挺;美国房地产市道有各种变坏的消息出温暖处,但始终没有硬着陆;美元汇率也未起任何波动。但所有这一切终究只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偶然现象,在现实包括股市的投资市场却并不具有普遍性。

我们只需要放眼世界,就可以发现所谓“专家”的预测成绩是多么的差劲:90%的经济学家没能预测到21世纪初期美国经济的不景气。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大型投资机构曾预测墨西哥股市的多头市场即将来临,但没有多久该国政府就放任本国货币比索大幅贬值,并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大一次的股价狂泻。试问:谁又能预测到这一节外生枝的政府行为呢?同样,没有人预测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会在一个大繁荣的时期开始,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将东南亚和东亚新兴国家一个个击倒。就在21世纪刚来临时,又有谁预见到了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大多头市道正在悄无声息地扑面而来。到了2005年,黄金疯狂地涨到了每盎司700美元、石油每桶70美元。直到今天,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仍处在多头大市道里。由于预测的错误,令不少投资机构因坐失了享受这次千载难遇的大多投资市道而扼腕不已。

在中国,2001年上证综指在跃上历史高点2245的点位后,使出现了拐头向下的大趋势。这一拐就是四年,将征战股市多年的中外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以及所有市场投资人全线套住。而2001年,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年,中国经济在嗣后四年里一直以10%以上年增长率持续高速发展。就在股市极度低迷,在市场人士都不看好中国股市的时候,中国股市迎来了历史上最大一波牛市。上证综指一路高歌猛进。早在2005年初上证综指到达1300点位的时候,就已经有胆怯的资金退场,认为大盘已经涨到顶部。到了2006年年底上证综指到达1900点时,市场出现了更多的兑现资金。当大盘被疯狂地推升到2700点位时,时间已是2007年1月初。到1月底,大盘已在3000点附近兵临城下了。

如果说市场是可以预测的话,有谁预测到了2007年2月27日的A股市场的大跌现象?又有谁预测到了A股市场大跌还引发了全球性股灾?承接2月27日“黑色星期二”的中国股市的大跌,美国道琼斯指数随后大跌400点,跌3.29%、新兴市场股市开盘后多有3%~7%的跌幅,欧洲、日本等主要股市也纷纷大跌。习惯预测的市场投资人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A股市场的全球影响力已非吴下阿蒙。难怪有人惊呼:“中国股市打个喷嚏,世界股市伤风感冒了!”将原来的那句“美国经济打个喷嚏,世界经济伤风感冒了”作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颠覆。

虽然基金、券商等机构、组织每年动辄花费成千上万的经费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表现,并发表获利预测,但研究一再表明,他们的预测经常带着各种各样人之常情的偏好或偏见。研究还发现,事实上,研究员或分析师常常会提出过度乐观的建议,如果结论不乐观,市场投资人又有谁会去买他们旗下的金融和资产产品呢?研究还发现,有些分析师冒着道德沦丧的危险,故意忽略不计或遗忘上市公司的差劲表现而作出预测,原因是他们与上市公司保持着非常微妙的关系。尤其是那些被聘协助企业承销股票公开发行上市的分析师,他们所作的获利预测通常超出其他分析师的甚多,而且所推荐的股票往往在后几个季度的表现都一直大大落后于市场。时称“中国荐股第一人”的赵笑云,2000年与东方趋势投资咨询公司可谓如日中天,在各大报刊的荐股比赛中频频折桂,在“南北夺擂”模拟实战中,赵笑云创造了累计收益率2000%的战绩(相当于同期市场平均收益的50倍)!他的那句“咬住青山不放松”的名言,使许多听信了他的名言追捧青山纸业(600103)这只股票的中小投资者饱受长期套牢之苦。而另一市场预测“名人”唐能通对股民最有蛊惑力的“名言”则是:“从10万元炒到100万元需要几年?答案是:两年。”2002年10月,唐能通成为了中国证券史上第一个被通告接受调查的“黑嘴”。着力推荐银广夏(000557)的薛敦方,“周末股抻”雷立军都因庄托行径最终遭到市场的唾弃。随着大牛市行情到来,沉寂多时的咨询公司又开始了四处出击。一个个“黑嘴”卫重新现身,粉墨登场。前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曾忧虑地表示:“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每天电视上铺天盖地的股评,不知他们在说什么,真正的证券分析师却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