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才情天子南唐李煜传
20085700000014

第14章 奉宋正朔:朝贡之忧

这古往今来的野心家、政治家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逐渐从政治立场对威胁他的势力进行削弱和打压,最后再一举歼灭。宋太祖赵匡胤虽然发动了“陈桥兵变”窃取了后周王朝的江山社稷,以中原王朝自居。但是,天下仍未一统,还有很多小朝廷正散布各地。人心不足蛇吞象,赵匡胤虽然从将军当上了皇帝,还是无法满足他的虚荣心和抱负。他还要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要奉宋朝为正朔,拜他为天子,他希望得到的是四海臣服、八方来朝。尽管,宋朝在五代十国时期取代了后周的统治,成为中原王朝,也是当时相对强大的国家和政权,但赵匡胤毕竟是靠发动兵变篡夺后周江山,并不能让天下诸侯心服口服,即便是向赵匡胤称臣也是迫于形势,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此时的赵匡胤只是享国中原一隅,周边还有很多国家,绝对不能养虎为患,要是给这些国家休养生息的机会,一旦强大起来便会威胁到自己。赵匡胤知道,他的宋王朝苟安一隅,肯定是不会长久的。于是,野心勃勃的赵匡胤就想到了一统天下,消灭所有的割据政权。宋朝虽然强大,但是要想在弹指之间消灭天下所有国家也是不可能的,非数十年苦战不可。

赵匡胤只好效仿起了传统做法,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对这些小国施压,逐渐削弱他们的政治权利和军事力量;第二步就是待消灭完绝大多数政权后,再回过头来集中兵力对付一个国家,从而一举歼灭。南唐在十国当中算是最为强大的,因此成为宋王朝最大的威胁,宋太祖必须先要收拾完南唐才能消灭其他国家,不然一旦跟其他小国打起来很有可能得到南唐的支援。南唐早在后周世宗时期就已向周称臣,只是后来宋王朝替代了后周的统治,南唐又向宋称臣。南唐向宋称臣以后,赵匡胤的讨伐重点便转向到其他周边国家,南唐也能得到暂时的安全。暂时安全并不代表永久安全,这只不过是赵匡胤的缓兵之计,让唐称臣只是为了不让它干扰宋的讨伐大业,一旦宋朝平定了天下诸国便会将矛头直接对准南唐。这些李煜都很清楚,南唐亡国是迟早的事情,现在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继续对宋称臣,尽量将南唐的国祚延长,这样一来也算对得起祖宗了,李煜是这样想的。不称臣又能怎么样呢,以南唐的国力就算联合周边各国与大宋拼死一战也未必有胜算。这当然也与李煜的性格有关,在登基之前他就特别的向往世外的逍遥生活,对宫廷斗争,对权势他根本就没有一点兴趣。做了国主以后,肩上的担子重了,也有了改变,对南唐上下的臣民也负有责任,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消极,但还是避免不了他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性格。对于李煜来说,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谋略皆不如其父皇,也不奢望南唐在他的统治下会有什么建树,会有什么新的气象,更不奢望能有什么中兴,他只是希望能将南唐国祚延长一天是一天,起码对得起祖宗,他确实已经拼尽全力。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也就是李煜登基后的第二年,这一年里,李煜曾三次遣使前往宋朝进贡。其目的就是要让宋太祖放心,对他南唐彻底消除戒心。进贡时间分别在这一年的三月、六月和十一月。

宋太祖建隆三年(公元962年)三月,这是自李煜登基后第一次向宋王朝进贡,其意义是重要的也是重大的。南唐国地处华夏江南,自古以来被誉为“鱼米之乡”,是为富庶繁华之地,物产丰富,有的是金银珠宝。李煜向宋太祖进贡的贡品也无非是一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肥沃之地,宋太祖是垂涎已久。毕竟这是第一次向宋太祖进贡,李煜须万分谨慎,绝对不能出现任何的纰漏。此次遣使朝贡,能否得到宋太祖的好感,就要看贡品和进贡使者了。贡品的珍稀与否,进贡使者在南唐身居何职,这些都关系到南唐对大宋是否重视,其结论是南唐是否真的尊重大宋。李煜为了筹划向宋进贡一事,可谓是绞尽脑汁,贡品还是以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为主,至于说押送贡品的官员这倒难倒了李煜。出使大宋的官员一定要是官居要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对宋的尊重。然而,这个人又要是不畏强权、舍生忘死之辈。李煜曾感叹要是宰相宋齐丘在世就好了,朝中老臣属他最足智多谋、能言善辩,能有匡国辅政之才,可是当年出使后周回来便去世了。除了宋齐丘,李煜倒也想到了一人就是当年向元宗皇帝拼死力谏的大臣钟谟,因为不服自己这个太子被元宗皇帝贬到了饶州做了知州,这个人倒是个敢于谏言的能吏,可惜这个人如此抵触李煜,李煜又怎么能容忍他,更加没有这个胸襟再次启用钟谟。思来想去,李煜最后还是决定让大臣韩熙载出使大宋,负责押送这批贡品。韩熙载身为兵部尚书又是本朝文宗,还兼任着史官编修,相信也只有他出使南唐才不会有失南唐威严,相信也只有他面对宋太祖才能够应对自如,上次向后周称臣的时候,也是他主张力战。选择韩熙载出使大宋也是南唐诸位大臣和李煜共同商议的结果。决定好了要进贡的贡品和前往使臣,便于宋建隆三年三月初,南唐大臣韩熙载便押送贡品前往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听闻南唐有使臣来朝进贡,便提前做了安排,这是南唐第一次派使臣前来进贡,赵匡胤也还是要讲排场的。宋太祖听完大臣的建议后,决定要借此杀杀南唐的威风,让南唐知道大宋王朝的厉害。为此,当天宋太祖驱散了大殿上所有的大臣,并安排了数十名刀斧手站在大殿的左右两边。其目的就是要向南唐使臣示威,起到震慑作用,但又不需要这些刀斧手长相过分狰狞,更加不需要他们表现的凶神恶煞,这样反倒会吓到南唐使臣,所以,宋太祖想到一个两全办法,就是要这些刀斧手彰显威严,扬大宋军威,但又不是恐吓。韩熙载一跨进大宋的金殿就明白了赵匡胤的伎俩,宋太祖不出此招则罢,出了此招反倒让韩熙载更加胆大,他完全无视赵匡胤安排的这些刀斧手。

昂首挺胸的韩熙载大摇大摆地走到宋太祖面前,毕恭毕敬的鞠了个躬,道:“参见大宋皇帝陛下!”

韩熙载只是深深地鞠了个躬,并没有向宋太祖下跪。

宋太祖大怒,拍案道:“大胆,你是何人?见到朕为何不跪?!你难道不怕朕杀了你!”

韩熙载面无惧色,一副坦荡荡的样子,笑道:“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更何况在下只是个送贡品的使臣。陛下若杀了在下不要紧,但是一旦陛下杀了在下定会受到千古骂名,陛下乃圣主明君,恩威四海,在下也不愿意因为区区在下而让陛下受此骂名!陛下乃天朝皇帝,之所以能让四海臣服,全赖于一颗海纳百川之心,更加不会因为在下龙颜大怒吧!吾主出生帝王家,而陛下乃将门子弟,只因吾主无能才向大周称了臣,现在陛下虽然得了天下却未能赢得天下人心。吾主虽无能,但却是位仁义爱民之君,深得大唐百姓拥戴,实属陛下不能及也。”

听完韩熙载这番话,宋太祖就是有气也无法撒,韩熙载这番话虽然可恨,但是句句是实话。为了不让自己有失威仪,为了不让韩熙载看笑话,赵匡胤只能是强忍住愤怒。天朝皇帝在南唐使臣面前动怒,定会颠覆形象,也会让韩熙载认为他是在恼羞成怒。

于是,宋太祖强颜欢笑道:“也罢,朕就不追究你的罪过!朕问你,像你这样的臣子唐国还有多少?”

韩熙载毫不犹豫地道:“我大唐地处江南,才俊辈出!像在下这样的臣子何止千万!在下只是这些人当中最无能的一个!”

宋太祖一阵大笑,起身拍手道:“好,好......好一张利嘴啊!看来朕是难不倒你呀!说说你主都送什么给朕了?!”

说完,宋太祖便叫大殿上的刀斧手全部退下了,满朝文武大臣从金殿的后殿里走了出来。韩熙载倒不惊讶,他的心里早就有数,宋太祖这是想趁机展现他宋军军威,以震慑南唐使臣,给南唐使臣一个下马威,好在韩熙载不吃这一套。

韩熙载听罢,连忙叫人将李煜的贡品尽数抬到大殿上面来。随后便命人打开贡品箱子,箱子里面的金银珠宝所发出来的光芒倒让满朝大臣看的眼花缭乱,他们的眼光纷纷聚焦到了满箱金银上。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让大臣们自是目不暇接。

韩熙载指着这些金银和绸缎,望着宋太祖有意挖苦道:“我大唐偏安一隅,不及天朝上邦,也实在拿不出什么稀世珍宝,也就只有这些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进贡给陛下了!天朝虽大,但毕竟不如我江南富裕,这些钱就送给陛下吧!陛下常年征战,想必国库存银也所剩无几了吧!”

说罢,韩熙载便挥了挥衣袖,一阵长笑,扬长而去。赵匡胤是大宋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此刻竟被一个南唐使臣编排、愚弄的哑口无言,他虽然很是愤怒,但为了在南唐使臣面前表现的胸襟宽阔,而强颜欢笑,这就叫皮笑肉不笑,毕竟皇帝也是人,他也想听好话。

宋太祖从龙椅前走出来,笑着喊道:“既然来此,何不报上姓名?!敢问先生现在唐国身居何职?”

韩熙载转过身来,笑了笑道:“在下官卑职小,不敢有辱圣听!至于说在下的姓名嘛,在下韩熙载,区区使臣岂敢让陛下如此上心!”

宋太祖惊讶道:“你就是那个支撑唐国半壁江山的唐国柱臣韩熙载,先生请留步,可否同朕到后殿一叙。”

韩熙载和宋太祖一同来到了后殿,赵匡胤礼贤下士,对待这个南唐的能臣自有一番特别的礼遇。宋太祖命人给韩熙载奉上茶,请韩熙载坐下。

宋太祖一脸欣赏的表情看着韩熙载,道:“先生作为唐国的重臣,在唐国所实施的一切政策朕都看在眼里,先生可说是旷世奇才,可不趁此机会留在我大宋,为我大宋效力,朕当以高官厚禄授予先生,又何必留在唐国辅佐一个无能之君呢,先生寄身在如此朝廷下面岂不是很屈才吗?”

韩熙载冷冷的一笑,道:“自古忠臣不侍二君,臣是大唐的臣子就一辈子都是大唐之臣,岂能做出悖主离君之事,岂不受后人耻笑,臣早年也读过些圣贤书,知道这礼义廉耻为何物!我主虽然不是什么圣主明君,但也算是一位仁君,只要唐国存在一天,臣都将恪守臣节,好生辅佐国主。”

宋太祖虽然感到很遗憾,没能劝动韩熙载,但是他依然很欣慰,也很欣赏韩熙载的这种节操,要是韩熙载真的投靠大宋了,可能宋太祖又开始看不起他了。

韩熙载看出了宋太祖心里的顾虑,一副感恩戴德的表情道:“陛下隆恩,下官感激不尽,只是陛下的盛情下官确实无从接受,只是下官有一个小小的恳求,日后我唐国真的被大宋所灭,希望陛下能看在与臣知遇之恩的份上善待我江南百姓和君臣,下官必当终生感激陛下的恩德。下官还有国事要处理,就先告辞了,陛下请保重!”

韩熙载说完了,告辞了,宋太祖还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嗯”的一声点点头,才发现韩熙载已经远去。

韩熙载离去后,赵匡胤再次来到金銮殿上,凝视着逐渐远去的韩熙载。

宋廷之上的个别奸佞之臣便向宋太祖进言,道:“陛下,如此狂妄匹夫岂能轻易放过!请陛下务必将他凌迟!”

宋太祖大怒,指着大殿上的一干大臣骂道:“尔等何时让朕安心过!要是我大宋多出几个像这样的忠臣,朕又何必如此劳心劳神!尔等成天只知道内讧,竟给朕找麻烦!看来朕想要讨伐大唐还要再等上几年!”

经过宋太祖的一番痛骂,大殿上的臣子们谁也不敢多言,个个显得安分起来。宋太祖感触颇深,对自己养的这帮臣子是一点也不省心。

韩熙载之所以在宋廷会有如此表现,这里还包含着李煜的意思。反正都是和,都是向宋称臣,但求和不如战和。韩熙载此次出使大宋,一方面是要押送贡品到宋朝,另一方面是要向宋朝展示南唐的国力。宋太祖从韩熙载身上看到南唐是有高人在的,有人才的,也从南唐进贡的这些金银上看到南唐是富庶的,是粮草充足的,要是此时征讨南唐一定会损兵折将。这样一来,宋太祖便不敢轻易进攻南唐,最起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敢攻打南唐。但是,为了给大宋天朝一个面子,南唐还是要一如既往的每年进贡给大宋一定数量的贡品,这样一来也是为了牵制和缓和两国关系,这样也能更好的自保。仅这一年时间,南唐就三次向大宋进贡,因为大宋需要更多的钱粮充当军饷讨伐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