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尊重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尊重人才这个问题,很多人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错误认识是:很多创业者都希望各类人才云集到自己的麾下,然而,一旦他们真正拥有了这些人才,他们又往往把人才当做装点门面的工具,甚至对人才颐指气使,随心所欲地使唤,把人才当成专属于自己的奴隶。这种做法实际上不是尊重人才,而是在压抑和埋没人才,对己的创业毫无帮助。其实,真正尊重人才的人不仅会想方设法地把人才延揽至自己的麾下,而且还会主动给各类人才提供充分发挥其特长的条件和空间,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充分展示,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推动自己的创业活动走向成功。
毫无疑问,朱元璋在这方面做得是非常出色的,也是非常成功的。
朱元璋曾经说过:“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如举贤因此,在其创业过程中,他非常善于网罗人才,据《明史?选举三》记载:“太祖下金陵,辟儒士范祖干、叶议。克婺州,召儒士许元、胡翰等日讲经史治道。克处州,征耆儒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至建康,创礼贤馆处之。”因此,在他的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这些人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为朱元璋夺取江山立下了赫赫功勋。比较出名的有刘基、朱升、李善长、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人。与此同时,朱元璋在条件允许的地方还设立学校,并“设文武二科取士之令,使有司劝谕民间秀士及智历之人,以时勉学,俟开举之岁,充贡京师”。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朱元璋的长远眼光。
熟悉明史的人一定对刘伯温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在传说中,刘伯温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就像活神仙一样料事如神。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朱元璋慕“四学士”之名,备厚礼聘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这四位赫赫有名的学士就是青田的刘伯温(刘基)、龙泉的章溢、丽水的叶琛,还有浦江的宋濂。刘伯温不肯出山,朱元璋一再恳请,刘伯温感其诚意,最终才答应出山。当然,刘伯温也不负众望,为朱元璋逐鹿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就是在他的西边雄据长江中游的陈友谅,陈友谅的势力非常强盛,他率兵攻克了原属于朱元璋控制的太平。之后,又挥戈南下,锋芒直指朱元璋所占领的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形势非常危急,在朱元璋的周围,有很多人都对战局的前景感到悲观,有人建议朱元璋向陈友谅投降,也有人建议朱元璋移师钟山。就在这关键时刻,刘伯温站了出来,他根据当时双方的形势和两军的气势做分析,向朱元璋献策,从而坚定了朱元璋的信心,打败了来犯的陈友谅,重挫了陈友谅的锐气,鼓舞了自己的军心。此后,刘伯温又屡献奇策,帮助朱元璋转危为安,一步步地开创了大明王朝的基业。
从上面这段史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朱元璋在人才的尊重与选择上的独到之处,如果没有这些人才的鼎力相助,那么朱元璋要想夺取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应了这样一句话: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确,一个人要想在创业上取得成功,必须要网罗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奔走效劳。
创业投资家曾经对创业者提出这样的告诫: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在创业过程中,能组建起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是创业成功的有效保证。接下来,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当代苏商的代表人物——蒋锡培在创业中尊重人才的故事。
一位熟悉蒋锡培创业历程的人曾经把蒋锡培的创业成功归结为这样一段话:“他没有显赫的背景,虽然创业初期,碰到好机遇,但那时有同样机会的人不只他一个。他的成功,除了勤奋和积极进取外,还在于他具有一个商业领袖不可或缺的人格魅力。在他的身边凝聚了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人才,爱惜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使他拥有了一个比别人更为强大的、忠诚的创业团队,因此能够不断取得事业的成功。”
早在创业伊始,蒋锡培就意识到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的措施。
蒋锡培出生在宜兴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里,虽然从小就对知识无限渴求,但是,在他17岁参加高考时却失利了。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这种失利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但是蒋锡培并没有就此消沉下去,他坚信,上天在剥夺你一个机会的同时,也会赠与你另外一个机会。从此,他踏上了艰苦的打工之路。
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蒋锡培积累了一定的资本。1990年2月,他与兄弟在家乡成立了一个电工塑料厂。也许是命运格外关照这位顽强进取、不怕闲难的小伙子,他们这个主要生产照明用电线的家庭式小作坊,生意竟然出奇地好,成立肖年就实现销售收入462万元,第二年更是达到了1800多万元。在此后的10余年里,蒋锡培的企业一直保持着令人瞠目的年均32%的高增长率。他们迅速成立了自己的远东集团。
然而,在这样表面浮华的背后,善于思考的蒋锡培却看到了企业发展的隐忧,他知道自己的企业在发展上是没有后劲的,因为他遭遇了人才的瓶颈。此时的远东集团虽然在当地赫赫有名,但是,它毕竟是一家厂址设在农村的民营企业,如何才能吸引精英人才呢?这对蒋锡培来讲,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就在蒋锡培考虑着手引进人才的时候,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问题也一一暴露出来——当时,技术难题已经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在那段日子里,蒋锡培朝思暮想的就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一个偶然的机会,蒋锡培在上海考察的时候,听到这样一条消息:上海电缆研究所一位叫虞正明的高级工程师即将退休,这位高级工程师理论素养高、技术精湛。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人才吗?蒋锡培马上请人引见自己,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按响了虞正明家的门铃。交谈中,蒋锡培诚恳地邀请虞正明到远东工作。但遗憾的是,虞正明距正式退休还有一段时间,委婉拒绝了蒋锡培的邀请。但是,蒋锡培并没有因此放弃。在这之后,蒋锡培五顾茅庐,每次都以谦虚的态度诚恳邀请虞先生加入远东。终于,他的真诚和执着深深打动了本欲退休后颐养天年的老工程师。1992年1月,虞正明被聘为远东集团总工程师。
虞正明的到来,使远东集团如虎添翼,在技术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在虞正明的指导下,远东集团连续攻克几道技术难关,从此占据了行业中龙头老大的位置。
还有一个已经被传为美谈的尊重人才的故事也是关于蒋锡培的,而这位被蒋锡培尊重的人才就是如今已经成为远东集团副总裁的卞华舵。
卞华舵早在加入远东集团之前就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这一点可以通过他的履历来说明: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由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德育教研室主任,南京成功学院院长,江苏省科委生产力促进中心培训部主任、特聘教授。那么,卞华舵又是如何与远东集闭结下不解之缘的呢?事情还要从一次培训开始说起。
那是1997年5月的事情,当时,卞华舵为远东集团的高级营销人员做潜能开发培训蒋锡培也参加了这次培训在培训期间,卞华舵所展示出来的管理学才识令蒋锡培心中一亮:自己要在企业管理上有较大的突破,不正需要眼前这位人才吗?
于是,在培训的问隙,蒋锡培盛情邀清卞华舵参观了自己的工厂和车间,并详细描绘了远东集团的长期规划和发展远景:同时表示希望卞华舵能助自己一臂之力。因为有公务在手,当时的卞华舵婉言谢绝了蒋锡培的邀请。但是蒋锡培的爱才之心并没有改变,此后,他又先后次力邀卞华舵加盟远东。正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2001年1月,卞华舵成了远东集团的“空降兵”,被任命为远东集团的副总裁,分管人力资源处、行政秘书处和企划处。
蒋锡培不仅尊重人才,而且非常信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为他的远东集团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卞华舵到任后,大刀阔斧地对远东集团的管理流程进行改造,使远东集团实现了从经验式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质的飞跃。此外,他还策划了多种活动,将蒋锡培推到公众面前,从此,蒋锡培声名雀起,个人影响力急剧上升。
如今,远东集团引进了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1000多名,其中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60多名。这些人才的加盟,使远东集团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的张力,远东集团由此迅速成长为全国知名的企业。
对人才的尊重和使用既体现了创业者的胸襟和气度,又体现了创业者的战略眼光。在如今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没有知识和人才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种保守和落后。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在创业之初就已经落后于时代,那么其创业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一个真正要想有所作为的创业者,一定要有强烈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将其付诸行动,把众多的有识之士延揽至自己的麾下,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只有在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协助之下,你的创业之路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