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富有天下的创业启示录
20110200000041

第41章 缓称王——韬光养晦掩锋芒

称王封侯,成为第一,这是每个创业者的愿望。可是,对于一个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人来说,这样的目标太过于遥远。虽然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但是,在自己还是一个小兵的时候就处处以元帅自居,只能会贻笑大方。

那么,对于那些志存高远的创业者来说,怎样做才能把高远的志向和脚踏实地的奋斗有机结合起来呢?朱元璋用他的创业实践给了人们一个完美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缓称王”。所谓“缓称王”其实就是一种韬晦之计,即在自己的力量不具备绝对优势时,不出头、不称霸,更不称王,对外采取“守弱”的态势,暗中积聚自己的力量,等待崛起的时机。朱元璋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高明的。

在朱元璋创业的时期,很多有实力的红巾军领导人都相继称王,割据一方:在长江的中游,陈友谅先拥立徐寿辉当了皇帝,后来又杀掉徐寿辉,自己称帝。紧接着,张士诚开始称王,方国珍开始称王,明玉珍开始称王。只有朱元璋仍然尊奉“小明王”,沿用龙凤年号。他的这种看似无为的策略,避免了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为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就这样,在别人为了名不副实的王位而明争暗斗时,朱元璋却静悄悄地铺就了通往帝位的红地毯。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他编派民兵,这些民兵农时则耕,闲时则练习战斗,成为维护地方安宁的重要力量,使众多的地方军能够腾出手来专门进攻作战。这种寓兵于民的做法,把战斗力量和生产力量合而为一,为朱元璋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当时的整个战略态势来看,朱元璋的地盘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有定,这两个人都没有远大的志向,他们的目的就是巩固现有的地盘,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因此,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两个人不足为虑。倒是东面的张士诚和西面的陈友谅对自己的威胁最大。陈友谅兵多将广,疆土辽阔,野心最大。张士诚所占的地方是粮食丰产之地,又有鱼盐之利,人口众多,最为富庶,而且,张士诚为人宽厚,对待文武大臣是有福同享,大家都愿意为他卖命。陈友谅野心大,欲望高;张士诚性迟重,心宽厚。一个进取,一个保守。面对这样两个强敌,朱元璋采取了先陈后张的策略,逐个予以消灭,消灭了这两个最强大的对手,帝业对于朱元璋来说已经触手可及了。

需要指出的是,“缓称王”并不是不称王,只是把称王的时间往后推而已,以便让自己根深蒂同,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本去称王。这种策略在创业过程中常常被运用,但是,对于创业者而言,要真正用好它并不容易。因为,一个人内心对于权势的渴望往往会促使自己做出草率的决定,加上虚荣心的作祟,他往往会在自己还不具备足够的实力时,就迫不及待地为自己戴上王侯的桂冠。可是,欲速则不达,名不副实的桂冠除了能为自己带来虚荣心上的满足外,并不能对竞争对手起到任何震慑作用,相反,一个人过早地称王称霸,只会更大限度地激发出竞争对手的斗志和野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 “缓称王”不仅体现了创业者谦虚和容忍的气度,而且更体现了他们对创业进程审时度势的把握。

事实上,创业者以低调的姿态进入到某个行业,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有助于他们安全而稳健地推进自己的创业进程。其实,低姿态是做给别人看的,创业者的真实目的是通过韬光养晦不断积累和壮大自己的力量,等待时机脱颖而出。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创业初期,如果你的实力不够强大,你不妨高调做人低调做事,不急不躁地紧跟那些行业老大,吸取他们的长处,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让自己逐渐变得强大起来。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例如,我们熟知的日本松下公司早年就是索尼公司最忠诚的追随者;国内的蒙牛早期也是紧跟伊利之后,韬光养晦,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从松下和蒙牛今天的发展势头来看,它们昔日韬光养晦的工夫没有白下,它们的成功很好地诠释了“缓称王”这一策略的内涵。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创业者紧跟行业领头人之后,不必自始至终都被动地照搬他们的一切。这是因为,那些行业老大出于眼光、利润、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在决策和日常经营方面总会有百密一疏之处,而这些疏漏之处,恰恰是创业者异军突起的福地。因此,创业者在紧跟那些行业老大的同时,要自觉地扮演起查漏补缺的角色,不但要做一个追随者,而且还要做一个补缺者、挑战者,你补缺和挑战的对象就是你曾经追随的那些行业老大,如果你超越了他们,那么你在行业中的强者地位就水到渠成了。

下面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关于TCL的创业故事。

TCL创业于1981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TCL在中国彩电行业中已稳居第三把交椅。不过,第三名的名气听起来虽然非常显赫,但它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在它的头上,长虹和康佳气势如虹,他们以咄咄逼人的攻势几乎控制了整个彩电行业的价格定位和生产规模。庆幸的是,TCL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突围的方向。

当时,长虹和康佳这两家企业为了争当老大,彼此竞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因此,它们对排第三、实力远不如自己的TCL并不在意。但久已韬光养晦的TCL却不愿放弃这个在夹缝中发展自己的好机会,它准备出击了。当时,以长虹为代表的彩电企业,大多采用大户代理制,这种销售方法的好处很多,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容易导致终端失控。在准确找到对方在销售渠道上的薄弱环节之后,TCL采取了以速度制胜的销售战略,这种战略并不复杂,简而言之就是广泛建立销售网点,先铺渠道,后上产品,城乡联动,层层布线,一张庞大的销售网就这样织起了。在这张销售网中,TCL的一线销售人员达到了14000人之众,一线的财务人员也达1400人之多,靠着这些网上的小点,TCL很快就扩大了自己的产销量,迅速跃升为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品牌。

TCL的成功告诉我们,作为创业者,没有必要过于计较目前的劣势,应该把劣势当作自己韬光养晦的幕帐。在这个世界上,最有可能创造奇迹的人就是那些善于韬光养晦、知耻而后勇的人,如果他们不在沉默中毁灭,那么他们激注定会在沉默中爆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对“缓称王”的最好演绎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