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取篇
摩①篇第八
[原文]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②者揣之主③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④。微摩之
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⑤。故微而去之,是谓
塞窖⑥、匿端⑦、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
之⑧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古之善摩者,如操钓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⑨
日成而人不知,主兵⑩日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11),故曰“神”;
成之于阳(12),故曰“明”。所谓“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
知其所以利(13);积善也,而民道(14)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
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15),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
畏,而天下比之神明(16)。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
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17)。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
名者发(18)也,行者成(19)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20)。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
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唯圣人然后能任。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21)也。”
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22)与时相偶者(23)也。”说者听必合于情,
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
濡。此物类相应,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
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24)’。
夫几者(25)不晚(26),成而不保(27),久而化成(28)”。
[注释]
①摩:揣摩的意思。
②内符:****活动在内,符验就表现在外。
③揣之主:揣是用观察表现于外的符验来判断内心状况,而符验是揣的
基础。
④隐:在隐密中进行。
⑤有为之:自己所应采取的办法,有所作为。
⑥窖:地窖。
⑦端:端绪、开始、前兆。
⑧符之:与此呼应。
⑨主事:所做的事情。⑩主兵:所指挥的军队。
(11)谋之于阴:策划不让人知道。
(12)成之于阳:使人公开了解。
(13)其所以利:为什么那样有利呢?
(14)道:当作应走的路。
(15)不争不费:不使用武力,不消耗军费,意思是防患于未然。
(16)比之神明:称之为神明。
(17)其摩者……有以卑:人的性格千差万别,因此摩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66
(18)发:扩大名声。
(19)成:使其成功,来观察对方。
(20)卑者谄也:所以会出于笨拙,是为了迎合对方的意思。
(21)无隙:紧密的意思。
(22)道数:道与术。
(23)与时相偶:道理、权术、天时三者合一才能成事;偶是伴同、顺沿、
并列之意。
(24)独行之道:只有圣人最能实行揣摩之术。
(25)几者:通晓机微的人。
(26)不晚:勿失良机。
(27)成而不保:把事作成,也不居功。
(28)久而化成,久而久之,一定能成功。
[译文]
所谓“摩”是一种与“揣情”相类似的方法。内心活动是“揣”的对象。
进行“揣情”时,有“揣”的规律可依,而这些规律却是隐而不现的。适当
地去“摩”时,要根据对方欲望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内情就会通过外部形
象反映出来。内在的感情要表现出来,必然要有所作为,这就是“摩”的作
用。
在“揣摩”之后,要适当地离开对方,像把地窖盖上一样隐藏起来,消
除痕迹,伪装外表,回避实情,使人无法知道是谁办成的这件事。这样,办
成了事,却不会留祸患。在此处“揣摩”对方,而要在另一处,观察对方表
现,顺应事物规律,使我方“揣摩”能在对方应验,则办事无所不成。
古代善于“摩”的人,就像拿着钓钩到水潭边上去钓鱼一样。只要把带
着饵食的钩投入水中,就一定可以钓到鱼。所以说,主办的事情一天天成功,
却没有察觉;主持的军队日益压倒敌军,却没人感到恐惧(才是高明的)。
圣人谋划什么行动总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被称为“神”,而办事成功都显
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被称为“明”。所谓“主事日成”的人是暗中积累
德行,老百姓安居乐业,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享受到这些好处,他们还在暗中
积累善行,老百姓生活在善政中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人们把“谋
之于阴,成之于阳”的政治策略称为“神明”。那些主持军队而日益压倒敌
人的统帅,坚持不懈的与敌军对抗,却不去争城夺地,消耗人力物力,老百
姓也不知道为何敌国拜服,也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为此,普天下都称“谋之
于阴,成之于阳”的军事策略为“神明”。
在实施“摩”时,有用和平进攻的,有用正义征服的,有用娱乐麻痹的,
有用愤怒激励的,有用名望威吓的,有用行为逼迫的,有用廉洁感化的,有
用信誉说服的,有用利害诱惑的,有用谦卑争取的。和平就是宁静,正义就
是刚直,娱乐就是喜悦,愤怒就树威吓,名望就树声誉,行为就是实施,廉
洁就是干净,信誉就是清明,利益就是求取,谦卑就是谄媚。所以,圣人所
施用的“摩”之术,平常人也都可以具有,然而没有能运用成功的,那是因
为他们运用不当。因此,谋划策略,最困难的就是周到慎密;进行游说,最
困难的就是让对方全部听从自已的主张;主办事,最困难的就是必办成功。
这三个方面只有成为圣人才能胜任。
所以说谋划必须周到慎密;游说要选择与自已观点相通的对象。所以说:
“办事情要稳健,无懈可击。”要想使所主持之事取得成功,必须有适当的
67
方法。所以说:“客观规律是与天时互相依附的。”进行游说的人必须使自
已的说辞合于情理,合情合理才有人听。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规律。
好比抱着柴草向烈火走去,干燥的柴草就首先着火燃烧;往平地倒水,湿的
地方就要先存水。这些都是与事物的性质相适应的。以此类推,其他事物也
是这样的。这就是“内符”与“外摩”的相适应的道理。所以说按着事物的
不同特性来实施“摩”之术,哪有不发生反应的呢?根据被游说者的欲望而
施行“摩”之术,哪有不听从游说的呢?所以说只有圣人最能实行揣摩之术。
大凡通晓机微的人都会把握好时机,有成绩也不居功,天长日久就一定取得
成功。
[解析]
“摩”篇是“揣”篇的姊妹篇。
“摩”意为研究、揣摩,推测事情。所以“摩”意就是“揣”情之术。
“揣情”和“摩意”的规律,则是秘中成事。所谓“用之有道,其道必
隐”,而隐微之道的关键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事无患。”秘中
成事是成就各种事业的规律。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活动中概莫能外。
神奇的善摩者们,走向神明境界的关键即如此。鬼谷子曰:“圣人谋之
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神明是智者崇仰的概念,从韬略的角
度观察,神明是与阴谋为一体的。无精彩之阴谋不达神明之境界。古人言“阴
谋”并非今日的贬义,而是在神秘中使功成事遂的高招。比如管仲在他的著
作《管子》中论商汤是以阴谋而得天下,而成为一代明君。管子云:“女华
者,祭之所爱也,汤事之以千金。曲逆者,祭之所善也,汤事之以千金。内
则有女华之阴,外则有曲逆之阳。阴阳之议合而成其为天子,此汤之阴谋也。”
由此可知,古人并非鬼谷子一人评论过“阴谋”。不少人都曾高度地评
价过“阴谋”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犹如神明一般,其价值妙不可言。“阴谋”
是神秘的,然而它所成就的大事却焕然而卓越,光明而正大,有如日月之高
悬,有目共仰既然神明的决策常常源于“阴谋”,那么“阴谋”的实践又当
如何?鬼谷子认为:“揣情”、“摩意”。
“揣情”、“摩意”,常常因机而发,顺情而得。本篇提出十种“摩”
的基本法式。即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十法。而这十法
却因人性参差,万物纷坛而因机而行。
所谓“十法”就是“摩”的十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在人们明确了行为目
的后,即可择法而行之。
“摩”的行为方式也是有规律的。高明的“摩”者。善于独立思考,能
辩察对象的内心欲求,他们如同湖边垂钓的渔翁一样,投饵藏钩、稳健自得,
鱼儿也就自然上钩了。把握对象的内心,从而游说他,设谋使之对我方言听
计从,是件难事。然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按照一定的规律,从同气相求
的角度认识它,将心比心,将事比事,往往能够驾驭他人,驾驭天下。
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都借天意来征服天下人心。先秦陈涉、吴广如此,
刘邦如此,黄巾军如此。洪秀全也以此“摩”尽天下人内心,而自编神话谋
得起义。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自幼苦读四书五经等,但几次投考秀才皆名落孙山。
后来,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宣传品《劝世良言》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
先后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宣传说中国人原来信奉的一切神仙佛道等皆
是妖魔邪神,只有上帝才是唯一的真神。
68
为了鼓舞广大人民跟随他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洪秀全精心编造了一
个神话。用神话宣传说,洪秀全在考试失败后得到的《劝世良言》,是皇上
帝赐给他的“天书”。回到家后曾大病40余天。在此期间,忽有天使下凡接
他到天上去,天母在圣河为他洗去了污秽,圣贤之士为他剖开胸腹,换上新
的五脏六腑,终此脱胎换骨。洪秀全见到了一位满口金色胡须拖地,相貌魁
伟,身形高大,高踞宝座之上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超越时空,无所不能的
真神皇上帝。皇上帝见到洪秀全后十分高兴,说洪秀全是他的次子,带领他
从天上俯瞰全世界,只见人世间妖雾弥漫,鬼怪横行,迷害人民,众生惨凄。
然后,皇上帝特赐给他一口宝剑和一颗印玺。上帝的长子,也就是其哥救世
主耶酥教他如何用宝剑斩妖魔,印玺则是震服邪神的宝物。最后,皇上帝命
洪秀全下凡人间做太平天王,救世诛妖。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洪秀全等又利用当地所谓鬼神附体的迷信方式,宣
传有一个拜上帝会会员临死时鼓乐之声由天而降,被天使迎入天堂,不久,
这一拜上帝会员的神灵附于一名幼童身上。这个幼童忽然神情昏迷,口中念
念有词“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三八二一”隐“洪”
字;“禾乃玉食”隐“秀”字;“人坐一土”隐“全”字;四句联起来的意
思就是:“洪秀全当作你们的君王”。
洪秀全编造的这一承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故事,虽是荒诞不经的神话,
但当时广大群众,热切地希望改变受苦受难的生活,因此,幻想能有一个真
命天子出世,铲除人间不平。洪秀全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的要求,掀起太平天
国农**动。
历史研究也多在揣摩研究中,从事物的两种定性结果里考证事物的真相
所在。
比如,汉末,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为什么兵败?原因一直不明。公元208
年(建安十三年)曹军确实兵败赤壁,然而一千多年来对其败因的评说,以
“火烧论”为多见。近几年来有学者对“火烧论”提出质疑,认为曹操败北
的主要原因是疾病。“疾病论”不是没有道理的。史料中这方面的记载不少。
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述:
“十三年……秋七月,公南征刘表……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
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武帝传》)“先王遣诸葛
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王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
大破之,焚其舟船。先王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
曹军引归。”(《三国志·蜀书·先王传》)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数万人,与权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
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
关于曹军疫病流行的时机,《三国志》似乎未交待清楚。《资治通鉴》
上说的十分明白。
“……进,与曹操遇于赤壁,时曹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引次江北。”(《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卷六十五)。可见曹军患
病是在赤壁之战之前。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给孙权写信,对这次战败颇不服气。信中说:“赤
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俾周瑜虚获此名。”(《曹操与孙权书》)
当代历史学家翦伯赞也认为,曹操败北的原因是“曹操远道疲惫,军中
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
69
可以认为曹操若不是遇到大障碍,是决不会轻易“自退”的。也决不可
能随便“引军还”的。曹操兵败赤壁,除了军事方面的原因,疾病流行可以
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由此可知,许多科学研究,历史考证的结论也是在对立事态的揣摩中得
出结论的。
“揣摩术”就是通过别人表现出来的情况去了解他们掩饰的情况。摩是
揣的一种方法。揣摩之后内部就有反应,这叫内符。揣摩最难,必须选择适
当的时机,揣摩要趁对方特别高兴的时候,去使他狂热,于是无法掩饰内心
的想法,从而揣出他的真情;或者趁对方特别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
惧,使其不能自持,于是露出实意。情绪在心里变动,必然要表现在外边,
所以可以通过人的外表看到的情况来判断内心的活动。揣摩的方法很多,可
用和平进攻,可用正义责难,可用奉承讨好,可用愤怒刺激,可用名望威吓,
可用行动逼迫,可用廉洁感化,可用信义说服,可用利益诱惑,可用谦卑欺
骗。
东汉初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率领大军西进攻打匈奴,班超也随军效
力,为联络西域诸国共同对付匈奴,窦固派班超为使者到西域去。
班超一行36人,历尽千辛万苦,首先来到鄯善。开始几天,鄯善王对他
们态度很友好,不几天就变得冷淡了。班超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前来施
加压力,迫使鄯善王不敢接近汉朝的使者。恰巧鄯善王的侍者来访,班超故
作已知道地问:“匈奴的使者来几天了?住在什么地方?”这件事本该是瞒
着班超等人的,经班超这么一问,竞把鄯善王的侍者给唬住了,他只好说了
实话:“他们已经到了三天,驻地离这里有三十里。”
班超立即把这个侍者扣留起来,召集三十六个随从人员商议对策,对他
们说:“我们来到西域,无非是想立功报国。现在匈奴使者才到几天,鄯善
王的态度就变了。如果他把我们抓起来,送给匈奴人,我们的尸骨也不能回
乡了。你们看怎么办?”
大家都说:“如今到了紧要关头我们听您的。”班超说:“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趁着黑夜对匈奴人发动火攻,使他们摸不清咱
们有多少人,他们一乱,咱们就能把他们全部收拾掉,消灭匈奴的使者,鄯
善王才会对汉朝友好。”大家异口同声表示赞同。
到了黑夜,班超率领着36个壮士偷袭匈奴使者的营地,他让10个人擂
鼓呐喊,制造声势其余的人放火烧帐,冲杀进去。一时间,匈奴营帐大火熊
熊,鼓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到处逃窜,大都作了班超
等人的刀下之鬼。
战斗结束后,班超派人把鄯善王请来,叫他看匈奴使者的首级,鄯善王
被吓得面如土色。班超乘机劝他与汉朝建立友善关系,鄯善王连连点头称是。
为了表示诚意,鄯善王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洛阳去做人质。
班超把这一事件的经过报告给窦固,窦固很高兴,并替班超向朝廷请功。
于是班超被升为军司马,继续承担联络西域诸国的重任。
班超智勇双全,随机应变,通过鄯善王外表的变化,来判断其内心活动,
用火攻的办法消灭匈奴使者,促使鄯善国与汉朝友好。
统治者要发布政策也应赢得百姓之心,即审时度势,征服大众。清朝康
熙年间曾经下令禁止吸烟。烟不是指鸦片,而是指烟草。
烟草,于17世纪中叶开始从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便引起有识之
70
士的忧虑,当时的名医张介宾曾在《景岳全书》中慨叹说:“(烟草)自古
未闻也,近自我万历时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间皆有种植烟草矣!”从
此,它就像恶雾毒瘴,蔓延四方,危害着千百万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到崇祯
未年,竟至“三尺童子,莫不食烟”,更有甚者,“虽青闺稚女,金管锦囊
(烟管烟袋)与镜奁牙尺并陈矣”。一时间,男女老幼,皆当“瘾君子”,
情况令人怵目惊心。
到了康熙年间,吸烟现象更是“蔚然成风”,朝野之中,不论臣民,不
分妇孺,许多人常是烟筒不离身,任情地吞云吐雾,并以能有一杆称心如意
的烟筒为雅,故时人流传着这样的话:“烟筒杆,木不如竹,玉、象嘴,不
如铜。”对此,康熙皇帝深为忧虑,他认为:“最可恶的是吃烟,烟这个东
西最能耗人精气,不光我不吃,就是前朝的老皇帝也是不吃的。”因此他决
定,采取果断措施,先从朝中大臣开始,继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戒烟,禁
烟活动。
在一次早朝之时,康熙选定素有“烟袋大臣”之称的史贻直和陈元海二
人作戒烟试验。康熙当众给他俩每人赏赐水晶烟管一支,并命其公开作抽烟
表演。二人受宠若惊,当即兴致勃勃,遵旨装烟点火。谁知,他们才吸一口,
便见烟火沿着透明的水晶烟管直往上冒,还发着辟辟啪啪的响声,直至唇边
声仍不断。在场臣子,无不惊呆,顿悟康熙用意;史、陈二人,更是深知皇
上的苦心了,自此一改陋习,戒掉了烟癖。此举成功,康熙便下御旨,传谕
全国官吏军民,禁止种烟吸烟,结果吸烟之风大敛。
康熙禁烟之法,正是最高统治者掌握了天下民心趋向,揣摩国精,出奇
制胜,妙法惊人,而获得了成功。
又如到德国去的中国人,大都在法兰克福机场下飞机,然后乘汽车或火
车前往目的地。火车站就在机场下面,有电梯相通,给由飞机换乘火车的旅
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西欧国家,许多飞机场都是与火车站连接在一起的,于是人们又创造
了一个新名词“机场火车站”。例如在法国,旅客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飞
机场还是在火车站,两种不同交通系统已完全融为一整体。
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机场与火车站融合的建设方面还处于落后状
态。因此,德国航空港协会要求迅速补上这重要的一课。在法兰克福机场火
车站,乘火车去赶飞机的旅客人数比例还不算高。T993年的3200万飞机乘
客中,只有29%在此转乘火车,而乘自家小汽车的多达53.4%,使用出租
小汽车的占11.6%,使用租车的约占2.7%,使用公共汽车的占3.2%,
但在慕尼黑新机场,42%的赶飞机的乘客,乘火车去机场,乘小汽车的只占
40%。
德国航空港协会干事长尼罗比施强调,“飞机场的目标必须是,让旅客
总量的分布继续向公共交通倾斜,而在所有机场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公共交通
系统,将使拥挤不堪的公路交通转向铁路,并大大减轻汽车带来的环境污
染。”为此,德国交通部门计划在科隆/波恩机场建立火车站,使该机场同高
速铁路线相连。航空协会预计,这一计划有可能在2000年实现。
建设机场火车站也是空中交通量不断增加的需要。据航空港协会统计,
今年第一季度德国各国际机场运送的旅客超过200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5.3%,飞机起降次数增加3.1%。
在欧洲,瑞士在机场火车站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瑞士的机
71
场火车站还为进出境旅客备有旅馆。行李托运也是飞机铁路联运,不用旅客
操心。
在企业活动中,“摩意”术更是必要,只有摸清市场的需求,员工和顾
客的不同心理才能成功。
新加坡南益集团的创始人李光前对于聘用新员工极为重视。一是经人介
绍,二是严格考试,取用学校推荐的前十名,而且两年期满后才正式录用。
而后很少有员工半途而废,其关键是李光前采用理想的“钓人”之术。
李光前一开始就采取终身雇佣制。公司尽力照顾员工的医药教育等福
利。并有优厚的年终分红,退休后每月又有半个月的退休金。公司每年抽出
20%的盈利作为该公司职员的年终分红。1950年南益集团获利逾5000万元,
因而年终分红就达100多万元。有的分公司职员领到等于他们3—5年月薪总
量的年终分红,少则也有数月月薪的分红。但当该单位转亏为盈时,须从该
年度应分发给职员的花红额中扣除以前预先分发的花红数,剩余的是该年可
以分发的实际金额。由于集团的利益和职员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职员对集
团都有一种归属感,工作干劲十足。即使节假日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
南益集团从1951年开始就实行“保养金”制度。规定员工每月均从薪金
中扣出5%,而集团付出该员工月薪的10%,存入银行的特别户,后转入各
员工的名下,使员工在退休后的生活有保障。
南益集团还制定了“居者有其屋”的计划,使每一位职员都拥有自己的
房屋。集团以无息贷款的方式,把约3年的薪金总额借给职员购买房屋,房
契的业主是集团。而在每年的年终花红中,将该职员的花红的一半作为偿还
买房贷款,直到还清。然后就把契约归职员。即房归己有。
由于南益集团实行上述的制度,职员都十分为集团卖力工作,成为中坚
分子、骨干人员。所以在新加坡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人有本领把南益的人
挖走”。
在一切因素中,人是第一最宝贵的因素。集团经营的好坏与前途如何,
是与全体职工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分不开的。该集团用终身雇佣制,优厚待遇,
解决职员的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使集团发展。这是最好的“钓
人”之法。
在企业经营中,人的因素第一。日本的“拉链大王”吉田忠雄,依据日
本民族的特点设计出“善的循环”的经营策略,获得了成功。
吉田忠雄是日本吉田工业公司的总载。他所经营的这家公司是日本最大
的拉链制造公司。
吉田忠雄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经营方略,简言之,就是“善的循环”。他
说:“……仁慈就会循环给我们,仁慈在我们和别人之间不停地循环运转。”
他认为,企业赚钱多多益善,但是利润不可独吞。为此,吉田公司将利润分
成三部分,推行“利润二分法”,即以质量较好的产品及低廉的价格,让利
1/3给消费者;让利1/3给销售公司产品的经销商及代理商;让利1/3给自
己企业的职工和股东。
根据这个经营原则,吉田要求公司员工在本公司的储蓄帐户上存款,公
司则每月按高于日本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支付给存款职工利息,这对职工
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公司每年支付的红利中,吉田本人占16%,其家族
占24%,其余均由本公司职工分享。不仅如此,公司还鼓励雇员购买本公司
股票,规定凡到本公司工作满5年的职工,都可购买本公司的股票,并获取
72
每年18%的较高股息。极大地鼓励职员投资。在办公制度上,吉田实行面对
面的指挥、协调和监督,实行集中办公,在客观上大大强化了管理效率。
在企业经营中,日本的本田汽车在面向社会需求方面,“摩意”是场分
成功的。它从降低噪声公害入手,而顺利走向国际市场。
近年来,本田汽车公司生产的轿车在美国及世界各地市场极为抢手。1986
年,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销售了69万辆轿车;1989年75万辆。在加拿大销
售8万辆;1993年在世界销售量达200多万辆。
本田认为在当今强手如林的国际汽车业中,光靠模仿是成不了第一流企
业的。只有重视想象和独创才能打进国际市场。因此,它坚持独创开发的方
针,从而赢得市场。
60年代中期以后,轿车已成为日本的大众化交通工具。由于当时汽车引
擎的生产技术上存在一些问题,使噪音过大,成为一大公害。本田抓住这个
问题,从生产开始,就以开发低公害汽车为主攻方向。1972年,本田终于研
制出低公害汽车引擎,首次符合美国马斯金反公害法案的要求。翌年,这种
引擎用于轿车生产取得成功,使产品畅销。不久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家如丰田、
福特、克菜斯勒等,向本田求助转让低公害引擎的技术。本田获取可观的利
润。
“摩意”在于出奇制胜。
有个美国商人搞录有流水之音的录音带,而赚了大钱。
费涅克是美国商人。在一次休假旅游时,小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
于是他带上立体声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游逛,录下了许多小
溪、小瀑布、小河的流水声和自然界小鸟的鸣叫声等,然后,复制成录音带,
以高价出售。生意意外的兴隆,尤其是购买流水声的“水声”录音带的人特
别多。“水声”带十分畅销。费涅克因为了解到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城市
的噪音干扰之苦,却又无法摆脱。希望关闭门窗听到大自然的声音。这种录
音带就成为奇妙的商品,把人们带入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向往大自然的心理
得到了满足。而且,有些失眠者也没有想到他们听了“水声”录音带,也不
知不觉地睡着了,能使失眠者进入梦乡。费涅克看准目标增加投入,出奇取
胜,赚了大钱。
还有个公司“摩意”人们的特殊心理,利用虚无飘渺的“买卖”发了财。
加里福尼亚有一家公司。开办新的业务。凡交纳25美元的人就可以把银
河中未命名的星星,用他的名字命名。公司为这些人出具证明。还可以向公
司买一张该星星在银河系中太空位置图。而这些图并不是真实银河星际的照
片,而是绘制的臆想而出的画儿。人们都想让自己的名字与星星共存,争先
恐后地购买。该公司发了财。人们也清楚地知道仅仅是一张画儿而已,简直
是一桩虚无飘渺的事。
这一成功,说明了公司的经营者“摩意”成功。他们“摩意”世人都想
让自己永恒的心理,从而发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