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事业的发展方面,从电影业的初创,到探索连锁电影院的分布,从提高影片的质量到引进第一部有声片,从创立明星制到起用第一个场外导演,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全面改组电影制片公司和60年代巩固制片公司,犹太人在电影制作和为电影提供资金方面,都起着主导作用。
犹太人在电影世界中几乎无处不在,甚至引起一些非犹太人的美国人的不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影对大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必须将电影从魔鬼和500个非基督徒的犹太人手中解放出来”,成了某一集团的口号。
这种要求,撕开其道貌岸然的外套,内里同几千年中一再发生的情形极其相像:当电影业完成了资本化,已经成为一个安全而又有利可图的金矿之时,犹太人就应该被“请”出去了,因为现在这里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地方特别需要犹太人了。
不管现在需要不需要犹太人,电影业在其初起之时,确实是需要犹太人,尤其是犹太商人的。
用美国经济学家本·塞利格曼的话来说,电影业是在“手套商、药剂师、皮货商、布商和珠宝商(皆为犹太人密集的商业行业)这些开“5分剧场”的人手中兴起的。也就是说,早期的电影如同看“西洋镜”,付5分钱,凑在小孔上看个几分钟。谁能保证从那动作笨拙、无声无色且只有几分钟长度的早期电影作品,会诞生出今日令人目眩的整个电影世界?谁能从当年“5分钱”票价开发出今日上亿美元的票房收入?电影业是潜在的有利可图的行业,但谁能预知,为了让这种潜力成为现实,或者更为理想,成为“现钞”,又需要投入多少“现钞”?即使在电影业总体上已经成为安全之地的今日,耗资巨大的影片,因号召力不强而导致亏损的,也不在少数,100部影片中,最终赚钱的,还不到四成。由此不难想见,当年犹太小商小贩们投身电影业的时候,是有着什么样的魄力和远见的!
阿道夫·朱克尔是一个匈牙利移民,抵达美国时,他所有的财产就是缝在外衣衬里内的40美元。最初,他以推销皮货为生。生意做大之后,他抽出20万美元的资金,投入到当时已开始实际拍摄电影的廉价游乐场,即所谓的“5分剧场”。就在这期间,他遇到了马库斯·洛伊。洛伊出身贫民,小时候做过童工,也是靠做皮货生意起家的。
朱克尔和洛伊两人合伙,在第一次世界火战结束时,买了西洋镜和廉价游乐场。由于意见不合,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有意思的是,由于对电影业资本化的相同认识,两人从相反方向开始,最终仍然走到了同一点上,虽然两人没有重新合伙。
散伙之后,朱克尔守着自己的廉价游乐场,继续搞制片,后来组建了“著名演员公司”,并最终接管了派拉蒙影片公司。朱克尔很早就认识到控制电影院的重要,因为有了电影院,才能保证拍出的影片有销路。于是他发行了1 000万美元的股票,建立了自己的连锁电影院。1926年,他在纽约建造了极为豪华的派拉蒙电影院,将它奉献给美国。
洛伊的道路刚好同朱克尔方向相反。洛伊先是控制了一批连锁电影院,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电影院有足够的影片可以吸引观众,他又转向了制片。在他的撮合下,3家犹太人的电影制片公司,米特罗影片公司、高德温影片公司和梅耶影片公司合并,建立了以三家公司第一个字母合在一起作为名称的米高梅影片公司。
朱克尔和洛伊这种将电影制片与放映电影的剧院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实质上也就是实现了电影的产供销一体化,使电影的制作直接以市场效益或票房价值为取向,这时电影业资本化所必须具备的构架已经形成。至于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商品化,尤其是其美学趣味上的商业化,也许应该更多地归之于华纳四兄弟。
哈里、阿尔伯特、山姆和杰克四兄弟,是一个原籍波兰的犹太补鞋匠的儿子。他们(主要是两个大的)原先做过各种小生意,并积累资金;开了一家自行车行。1904年,四兄弟搞到一架电影放映机,就此开始了电影生涯。
开始时,他们只有一架放映机,没有自己的剧院,连拷贝也只有一部,叫《火车大劫案》。他们四处巡回放映,因为当时还是无声片(欺片)时代,放映时,就由他们的妹妹弹钢琴,由四兄弟中最小的杰克伴唱,那时,他才几岁。以后积累了一点资金,他们开始同别人交换影片,并进而成为影片发行商。
1912年,他们迁居加利福尼亚,创建了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华纳公司锐意创新,虽遭受一系列的失败,并多次损失惨重,但不改初衷。1927年,他们终于成功拍摄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卫》,在该影片中,他们巧妙地借剧中人物之口说了一句脍炙人口的俏皮话:“你们还不曾听见过什么声音。”
华纳兄弟常被人称为“电影界的蒙古人”,四兄弟性格各异,并不十分合得来,但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始终追求票房价值,致力于向大多数人提供人们最容易接受的东西。因此,他们有着明确的制片标准,这种市场定位,借用华纳公司所生产的一部较为著名的影片《封面女郎》剧中人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你开始取悦上流社会的话,那你就完了。”
面向大众乃至迎合大众,是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甚至整个好莱坞拍摄影片时遵循的一条总体性标准。不管电影评论家们或电影史研究者持何种批评态度,斥之为“平庸”或者其他什么,但就电影自身的属性和电影业资本化的内在要求而言,
顾客帕克的反映使罗杰斯对自己的推销方式产生了质疑。罗杰斯充满激情地向帕克介绍了空调的情况。帕克起初一言不发,后来他结合罗杰斯的推销方式和空调的特点谈了起来:“你介绍的空调确实有不少优点。但是,这种新产品的质量、性能我不敢完全相信。而且,这种品牌的空调噪声太大,我家里有老人,噪音大了会影响老人休息;我住的是旧房,线路负荷不能太大,如果加上这么大功率的空调,会出现短路。而且夏天即将过去,不可能再有高温天气了。这台空调的保修期只有半年,太短了。”面对这种有些苛刻的分析,擅长言辞的罗杰斯无言以对,只得带上空调离开了。
罗杰斯的失败在于没有因人而异,他忽视了消费者的直接需求,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在制定不同的生意方案过程中,要注意下列事项:谈判的目标、谈判的具体时间和期限、谈判的议程内容等。
那么,如何制定谈判的方案呢?以下三点值得借鉴:
以谈判目的为中心
商务谈判前要首先确定本次谈判的目的。以商务谈判的目的为核心,设想如果自己遭到对方的拒绝,可以做出哪些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促成谈判。
采取纵向和横向的谈判方式
如果采取纵向方式谈生意,可以按照问题的逻辑顺序,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排成序列依次进行,逐个解决问题。
如果采取横向方式谈生意,所谈议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可以全面铺开来谈,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再谈论另一个问题,直至所有的问题全部解决。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谈判方式
第一,正常方式谈生意。合作伙伴之间已经进行过多次合作,双方对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谈判可以如同往常一样顺利地进行。
第二,因势利导谈生意。谈判者首先要充分了解谈判对手的心理状态与所思所想,巧妙地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诱使对方向于已有利的方向靠拢。适当的时候可以投其所好,先提出一些对方乐于接受、合作的议题,然后由浅入深地完成整个谈判。
第三,曲折迂回谈生意。对于可以直接协商的内容不要直接明确地提出来,而是借用婉转的语言或其他间接的方式控制对手。
创新意识很重要
1966年6月,美国的无人太空船首次登月,世人为之哗然。登月是人类从古至今的神话,如今得以实现。这艘太空船的制造者,就是休斯飞机制造公司。
霍华德·休斯的名字就像华盛顿、林肯一样在美国家喻户晓。因为他是美国少有的享有世界声望的富豪,在美国人心目中他是英雄。他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充满了冒险和刺激。他的资产有25亿美元,到了晚年,却隐居世外,行踪莫测,不再公开露面。
1905年12月24日,霍华德·休斯出生于美国休斯敦,他的父亲是个石油投机商。
休斯16岁时,他的母亲因一次医疗事故而不幸去世。两年后,老休斯也去世了,他留下的资产约合75万美元。
年仅18岁的休斯,在他父亲去世4个月时取得了银行的贷款,用现金买下了亲友们所继承的那部分遗产,成了休斯公司唯一的主人,并继任公司的董事长。
年轻的休斯对电影很有兴趣,可他最初踏人电影界就出师不利,而这使他更为执著。
霍华德·休斯酷爱驾驶飞机。有一次,当他驾着单人操纵的私人飞机在空中翱翔时突发奇想:拍一部表现空战的片子不是会很受欢迎吗?他想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空军中校达宁率领数架索匹兹骆驼号战斗机,从战舰上起飞,轰炸德军东得伦空军基地。那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越洋轰炸,英军只损失一架飞机,炸沉了两艘敌舰和两只飞艇。休斯决定将这次空战搬上银幕。当时表现空战的电影特技还未出现,他准备用真正的飞机,拍一部比实战还要刺激还要壮观的空中大战片,片名为《地狱天使》。
为了拍这部电影,仅飞机使用费他就花了210万美元,租用数十架飞机,其中有法国的斯巴达战斗机、英国的SE5战斗机、骆驼号轰炸机、德国的佛克战斗机,还有飞行员一百多名,临时演员2 000名;摄影师人数之多几乎占好莱坞摄影师总数的一半。美国电影界都为之惊讶不已。
对飞机非常着迷的休斯,在拍《地狱天使》之后,他曾参加了一次全美短程飞行比赛,休斯以302公里的时速一举夺冠。可他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绩,他决心要打破世界纪录。
1927年,美国飞行员林白驾机用33小时30分飞越大西洋,整个世界为之轰动,被美国人称为“世纪英雄”。休斯为了打破林白创下的纪录,开始致力于新型飞机的研制,他有两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欧提卡克和帕玛。他们将未来的飞机命名为Hi。欧提卡克是一位机械工程师,也热衷于飞行。欧提卡克对制造新型飞机有许多大胆的构想,对疯狂地追求速度的休斯来说,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那个秘密的飞机制造厂里,他们不断改进飞机的外形,选用性能最好的1 000匹马力的普拉特·惠特尼引擎,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终于制造出机身长度为8.2米,机翼长7.6米的Hi型单翼飞机。由于机身特别短,谁也不知道它能在空中飞多久,试飞人员都不敢驾机试飞,休斯决定亲自试飞。
1935年9月12日,一切工作准备停当时,日已西斜。负责速度测试的裁判技师建议明天再飞。因为现在接近黄昏,飞行逆光刺眼,怕出问题。休斯却等不及了,他早已穿上飞行服,跳进机舱,启动了飞机引擎,飞机缓缓飞上了蓝天。
第一次测试速度达到556公里。裁判技师通过无线电告诉他:这一次不算,因为违反航空协会的规则,没有做水平飞行。于是,休斯在空中绕了个圈,又作第二次水平飞行。
“世界纪录,时速已达566公里!”裁判的叫声通过耳机传来。兴奋不已的休斯,没有立刻降落,继续飞,还想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第三次却只有542公里。他不甘心,再飞一次!
“567公里。又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休斯仍不愿停下,继续一次次地飞着……突然间,引擎停止了工作。
他这才发现主油箱的油已经用完了。他连忙去按瞬间补油的按钮,可是无济于事,太迟了,发动机已经完全停下来。
休斯无法再控制飞机,只好以垂直下落的速度向地面冲去。还算幸运的休斯,终于在一片甜菜地里平安迫降。
就在休斯一次又一次进行冒险飞行的同时,他父亲留下的石油钻井机专利和电影事业仍在为他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对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的股份发生兴趣的,到1937年前后,休斯已经拥有这家公司87%的股份。
休斯并没停止他的冒险飞行,为了向环球一周飞行纪录挑战,他选用并改进了洛克希德公司开发的一种可以乘12个人的伊列克特拉14型飞机。
1938年7月10日,休斯与4名机组人员,驾驶着改装后的伊列克特拉14型机从布鲁克林的贝内特机场起飞。经过3天又19小时17分的长途飞行,休斯的飞机终于飞回美国,回到出发地。布鲁克林的贝内特机场早已聚集了2.5万名群众,他们来欢迎胜利归来的世纪英雄休斯。二战期间,美军在太平洋战区收复瓜达康纳尔岛之后,水上飞机开始大显身手。
休斯设计的这种型号为KHI的巨型水上飞机全长97.5米,高15.2米,自重300多吨,两翼安装8个带有螺旋桨的普拉特·惠特尼2800型引擎,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大的“巨无霸”飞机。
当时,人们对这架巨大的飞机能否飞上天空持怀疑态度,而休斯却让事实说话,他成功了。1948年4月,休斯亲自驾驶着这架巨无霸风驰电掣般地在海面上冲刺了一段后,稳稳起飞。电影摄像机为这个历史性镜头拍了永久性记忆的照片。美国再次引起轰动,继环球飞行之后,休斯又一次在美国人心目中树立了英雄形象。
1965年,休斯飞机公司推出85磅重的商业通信卫星,该卫星具有6咖条线路的往返电话功能,以及12种彩色电视的机能,从而在欧美大陆之间建立了电视电话网络。休斯结婚两次,却没有后代。他去世后,休斯飞机公司价值52亿美元的股权全部被通用汽车公司收购。这笔巨款归于休斯飞机公司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财团,该财团因此成为世界最大的基金财团。
如果不存在突发奇想,也就不存在休斯的翱翔天空。的确,犹太商人那股别出心裁的经商意识在休斯身上体现的更彻底。
经商是个斗智的过程
犹太商人十分清楚,经商是个斗智过程,双方为了取得于已有利的结果,都会采取策动对方的策略,很少有这种一方被“策动”得连身体都团团转,却毫无应变之力的情形。真正要想成功地策动对方,必须像下棋时“棋想三步外”一样,把对方可能的反应,包括他的策动都考虑在内,甚至策动起来。这当然很不容易,但古代的一位犹太商人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范例.只不过没有直接发生在生意场上,好在道理还是一样的。
古时候,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镇跑买卖。他打听到几天之后有特别便宜的商品出售,就留在那里等大削价的日子到来。可是,他身边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走到哪带到哪又重又不方便,还很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