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心想,任座居然敢唱反调,那其他人异口同声的颂扬又是否完全出于真心呢?于是,他又问大臣翟璜:“翟爱卿,你说我到底是怎样的君主?”
翟璜暗想,魏文侯听不进反对之言,我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免得他龙颜大怒,局面不可收拾,便回答说:“依微臣看,大王是仁义之君。”
果真魏文侯听了乐滋滋的,并问:“翟卿,不妨说说朕为什么是仁义之君?”
翟璜回答说:“大王,微臣听说有这么一句话:‘凡是君王仁义,下臣就耿直。’刚才任座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大王,岂不正说明大王是仁义之君吗?”
魏文侯听了,心里越发高兴,并从话中领悟到翟璜所说的道理对治理魏国大为有利,既然我是仁义之君,那么下臣耿直是理所当然的。于是请回任座,以礼相待。
现代厚黑经
在这个故事中,翟璜既肯定了魏文侯是“仁义之君”,又讲出了“君王仁义,下臣耿直”的道理,让魏文侯在高兴中去反思任座的话,以便认识和改正他的错误做法。翟璜的巧妙在于通过表扬、称赞的方式,同样起到严厉、尖锐批评的作用。中国人习惯了说“丑话说在先”,是把事情作出最坏的打算,理性有余,人情味不足。要知道,当一个人预期,甚至确定你会给予奖励时,会努力地表现。所以,不妨把“好话”说在先,让别人在帮忙的时候心里是高高兴兴的。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作家刘墉说:“在我们四周,到处都可能发现自己的贵人,他们不一定是直接提拔你的尊长……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人,也不要轻视自己,因为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贵人,你也可能作为别人的贵人!”
9.触龙抓住了赵太后的爱子之心
宗吾曰:从别人的观点中去接近他们,才能有希望控制得住他们。先要知道对方心里想什么,然后再确定自己下面怎么做。
子女是娘的心头肉,没有哪个母亲会心甘情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别的国家当人质。这在和平年代尚且是一桩难事,更别说在硝烟四起的战国时代了。而触龙就有这个本事。他巧妙地说服了赵国太后,把她娇生惯养的儿子献了出去。
当时,赵太后在赵国刚刚执政,秦国趁机派兵进攻赵国。赵太后连忙向齐国求救,齐国却开出了一个条件:一定要用赵太后宠爱的儿子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
为社稷安危着想,大臣们当然是极力劝赵太后答应齐国的条件。而作为母亲,赵太后说什么都不同意让自己的儿子冒这么大的风险。双方僵持不下,太后怒火中烧,沉下脸来警告左右近臣:“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这下可好,文武百官都束手无策了。秦国大军压境的战报一个接着一个。就在这个时候,年迈的触龙提出要去见赵太后。
赵太后正在气头上,当然知道他的来意,气冲冲地等着他摊牌。而出乎太后意料的是,触龙只字未提长安君的事情。
“太后,老臣年纪大了,腿脚有毛病,行动不便,很久没来看您了。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还是颤颤巍巍地过来看看。”
“唉,我这身子骨也不行了,行动全靠坐辇。”触龙的几句肺腑之言一下子说到太后心里去,太后也跟着感慨起来。“那您每天饮食情况怎么样?”
“吃点稀粥罢了。”
“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只好督促自己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
“还是你行。我可做不到。”两位上了年纪的权贵撇开国事不谈而谈起了养生,赵太后的警惕性不知不觉就放松了。触龙又把话题引到了自己儿子身上。
“老臣这次来,还想斗胆为自己那不争气的儿子讨个恩典。我那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才;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望太后给小犬一个机会。”
“可以。多大了?”
“15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
“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太后笑了起来,母性的光辉照耀着面孔。
“比女人还厉害。”“哈哈,还是女人爱得更厉害。”谈到子女问题,身为母亲的赵太后的警惕性几乎消失殆尽,满心想的都是对儿子的关怀和呵护。
见时机逐渐成熟,触龙言归正传了。
“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在祭祀时一定为她祈祷,千万不要被婆家赶回来。这是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而长安君需要靠为国立功才能长久地在赵国立足。您给他丰厚的俸禄、肥沃的封地,这确实可以让他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又怎么能站稳脚跟呢?”
听罢此言,赵太后当即回心转意,让长安君准备车马,去齐国做人质。
现代厚黑经
“不”是一个非常难以克服的障碍,一个人一旦说了“不”,即使想反悔,也得为先前的选择错误付出代价,所以,聪明而有效的沟通就是在一开始就让对方跟自己产生共鸣,给出一连串肯定的答案,放松戒备。这样他就会处于松弛的状态,也就更容易逐步接受要求,达成一致。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刘墉说:这世间许多“非常的成功”是以“非常的手段”达成的,那么动手之前的战略和构想,在一起时,就注定了他们的胜利。上帝给每个人同样的时间,只有那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有过人的成就;也只有知道计划的人,才能事半而功倍。
10.淳于髡假借宗庙救好友
宗吾曰:归纳出对方心里的想法,再选择一个主要话题,并围绕这个话题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随机应变,投其所好。
孟尝君是齐国的名门贵族,几度出任相职。但是,他与齐闵王意见不合,分歧越来越大,一气之下辞去相职,回到了自己的封地薛。
就在这个时候,与薛接邻的南方大国楚发兵攻薛。与楚相比,薛不过是弹丸之地,兵力粮草等均不能比,楚兵一旦进攻,薛地肯定不能自保。在这个紧要关头,唯有求救于齐。但孟尝君刚刚与闵王闹了意见,没有面子去求闵王,去了也怕闵王不答应。为此他伤透了脑筋,几乎一筹莫展。
刚巧这时,齐国大夫淳于髡来薛地拜访孟尝君。淳于髡与王室关系密切,威、宣、闵三代齐王都很器重他,他与孟尝君有很不错的私交,这次他是奉闵王之命去楚国交涉国事,归途顺便来看望孟尝君的。
孟尝君亲到城外迎接,并以盛宴款待。在酒宴中,孟尝君直言相求道:“我将遭楚国攻击,危在旦夕,请君助我。”淳于髡见老朋友有难,很干脆地答道:“承蒙不弃,从命就是。”
淳于髡赶回齐国,进宫晋见闵王。闵王问道:“楚国的情况如何?”
“事情很糟。楚国太顽固,自恃强大,满脑子想以强凌弱,而薛呢,也不自量……”
闵王一听,马上就问:“薛地怎么样?”
淳于髡眼见闵王入了圈套,便逮住机会说:“薛对自己的力量缺乏分析,没有远虑,建筑了一座祭拜祖先的祠庙,规模宏大,却不问自己是否有保卫它的能力。目前楚王出兵攻击这一祠庙,咳,真不知后果怎样。所以我说薛太不自量,楚也太顽固。”
齐王表情大变:“哦,原采薛有那么大的祠庙?”随即下令派兵救薛。
原来,守护先祖之祠庙,是国君最大的义务之一。为了保护祖先祠庙就必须出兵救薛,薛的危机就是齐的危机,在这种危机面前,闵王就完全不再计较与孟尝君的个人恩怨了。
宗庙是齐王最关心的问题,淳于髡巧妙地抓住了他的心理,绕过“孟尝君求救”这件事,不说救人,而说就庙,顺利的让齐闵王自己主动发兵救薛,解决了孟尝君的燃眉之急。
现代厚黑经
与人交流也好,求人办事也罢,谈对方最感兴趣的事,或者最关心的事,是赢得对方好感的重要方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找到对方的“命脉”,把你的需求跟他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成功得到对方的帮助。
成功学大师如是说
卡耐基说:“深入人们内心的最佳途径,就是对那个人讲他所知道最多的事物。”
11.陈树屏巧给张之洞打圆场
宗吾曰:夹在中间处世最难,难就难在如何做到左右逢源,谁都不能得罪。这时可以试一试保持中立,没准儿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唐朝前期着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他的“护官符”是这样一句话:“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因为奉行这样的处世观点,苏味道得了“苏模”这个充满了嘲讽和贬低味道的绰号。其实“模棱两可”是一门高超的口才艺术,至少它可以让你远离不必要的纷争。这就是李宗吾所说的“试一试说保持中立,没准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陈树屏是晚清的一位官员,口才极佳,善于调解纷争。他在江夏当知县时,张之洞在湖北担任督抚,谭继询担任抚军。张、谭两人素来不和。
一天,陈树屏宴请宾客,张之洞和谭继询也在座。两个人大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意思,碍于陈树屏的情面,不好意思当众翻脸,但是言语之间谁都不肯让一步。
饭局进行到一半,有人把话题扯到了长江江面宽窄上。“江面宽不过是五里三分吧。”谭继询说。
“照我看,江面宽是七里三分。”张之洞看似漫不经心,其实是故意顶撞。
“张大人你错了,是五里三分。”
“谭大人应该再好好查一查,明明是七里三分。”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本来轻松的聊天,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在座的诸位面面相觑,筷子也不敢动了,酒也不敢喝了,大眼瞪小眼瞅着主人陈树屏。
陈树屏见状,知道两位在借题发挥,故意争吵。可他们都是上司,谁也得罪不得,于是呵呵一笑,说:“其实啊,两位大人说得都对。这长江总有个潮涨潮落,水涨时,江面宽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时,江面便是五里三分。张督抚是指涨潮而言,而谭抚军是指落潮而言的。”
众人一听,哈哈大笑。两位大人也就此下了台阶,转移了话题。
现代厚黑经
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社交中,庄重都是必要的,但是,自始至终都保持庄重,气氛又会显得很紧张。特别是在出现冲突、争执等尴尬局面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寓庄于谐,用点小智慧、小幽默来打打圆场,会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聚会、谈话出现僵局的时候,将双方的分歧点分解为事物的两个方面,让分歧在各自的方面都显得正确,这是一个上乘之法。
成功学大师如是
卡耐基说:“精神振作的商人,除了有小心谨慎的习惯之外,还得要有敏捷和不因循两种长处。”
12.胡雪岩小猫卖做老虎价
宗吾曰:出而游说,总是把真理蒙着半面,只说半面,成为偏激之论,愈偏激则愈新奇,愈足耸人听闻。
猎奇之心人皆有之,打开互联网到新闻网页看一下,五花八门的标题引得你什么都想看,可是点击之后多半会后悔:哎,名不副实嘛,根本就是“标题党”。没错,很多人就是这样,故意把话题弄得很刺激很新奇,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李宗吾在厚黑学中也总结出了相关的内容,就是故意把意思表达一半,成为偏激的言论,越“非主流”越好,越挑战人们的常识越好,起到耸人听闻的效果,这时就吊足人们的胃口了。游说人如此,做生意吆喝也是如此,只要把人们的好奇心调动起来,生意就有五成以上的机会谈成。
在还没有发迹之前,胡雪岩的生活处境非常困难。有一次,他急需用钱,可是家里已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典卖了,于是他想到了那只猫。可是,一只猫又能卖多少钱呢?连他的夫人说都埋怨他怎么会出此下策。突然,胡雪岩灵机一动,对夫人耳语几句,夫人不由得点头称妙。
第二天,胡雪岩刚刚走出家门,就在门口大声地训斥夫人:“你可要把我的猫看好了,这种猫在全城都找不到第二只。要是它被人偷走了,就好比要了我的性命,这只猫比我儿子还值钱啊!”
此后,胡雪岩每天都要在出门之际,如此这般地吼上几句,邻居们感到非常好奇,总想看看这只猫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可是,由于胡夫人管得太紧,谁也没能看到那只猫。
有一天,胡家那只猫突然挣脱绳子,跑到了大门口。胡夫人装着着急万分的样子,赶紧去把它抱了回去。不过还是让好几个人看见了那只猫,当下那几人无不啧啧称奇,原来那只猫全身上下都呈红色。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胡雪岩有只天下奇猫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胡雪岩回家之后,知道有人见到了他的猫,就狠狠地骂了夫人一顿,而胡夫人则故意哭得呼天喊地,搞得大家更信以为真:那只猫真的很神奇。
后来的某一天,一个富商亲自前来,愿意出高价买下这只猫,可胡雪岩就是不肯卖。胡雪岩越是坚持,富商就越是好奇,而他出的价钱也就越高。但胡雪岩始终不卖,只同意让富商看一看猫。哪知看过猫后,富商更觉得此猫乃稀世罕有,无论如何一定要把它买到手。最后,富商花了相当于买一只老虎的价钱买走了这只猫。
富商买这只猫的目的,是准备把它调教好了献给皇上。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猫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淡,不到半个月,就脱胎换骨似的变成了一只普普通通的白猫。原来,胡雪岩为了将猫卖出个好价钱,就把它染成了红色,而他故意在家门口骂夫人,也全都是做给别人看的,那只不过是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罢了。
富商自知被骗,立刻带上猫前去找胡雪岩算账,哪知胡雪岩早就逃之夭夭,搬到外地去了。
现代厚黑经
胡雪岩卖猫,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商业策划。能不能赚钱,差别就在于脑袋有多聪明。因为胡雪岩经常点子新、思维奇、想法绝,所以就注定了他能赚到钱。犹太商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与人面对面地去争夺利润,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的确,想要赚钱,就得有别具一格的想法、与众不同的思路、出人意料的策略,这样才容易将钱从他人口袋中赚到自己的口袋中来。
成功学大师如是
卡耐基说:“平铺直叙地报告事实是不够的。必须使事实更生动、有趣而戏剧化地表现出来,才能有效地吸引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