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20193300000084

第84章 野果类(5)

《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之要药,凡风寒咳嗽、肾火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咳嗽、久咳喘促皆用之。”

近代研究认为,五味子能改善大脑调节功能,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的灵活性;能提高智力活动及工作效率;镇静及强心,加强心脏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降血清转氨酶及保肝;镇咳祛痰;抗菌;降血压。

五味子可增强免疫功能,特别是当出现哮喘或气管昏迷时,它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对中枢神经有镇静作用。并被用于滋补身体,产生能量,帮助机体在焦虑时维持正常功能,保护肝脏。五味子含有30多种木质素,被称作肝脏的卫士。1972年的一项研究讲到,五味子可使76%的肝炎病人得到治疗而没有副作用。五味子的另一个性质是增强代谢功能,促进机体解毒。五味子具有增强神经系统,提高大脑反应速度的功能,特别是其果实可提高记忆力与注意力。五味子还具有补肾,提高性功能的作用。

五味子含挥发油,并有五味素等。此外含大量糖分,苹果酸、枸橼酸、酒石酸、树脂状物质、维生素C、鞣质等,还含铁、锰、硅、磷等矿物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神经系统兴奋剂。健康人服适当的剂量能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增强神经活动的灵活性,促进神经活动的相互平衡,改善人体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能够调节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对不正常血压有调整作用,对循环衰竭者,升高血压的作用颇为显著。故对心肌乏力、过度疲劳、嗜睡等症都有较好的疗效。

能调节胃液分泌,促进胆汁分泌,调节糖代谢,兴奋子宫,改善视力或听力,扩大视野,提高皮肤感受器的辨别力。

五味子的种子含有五味子乙素等4种成分,能明显降低血清转氨酶,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五味子根皮有行气活血、强筋壮骨、散淤止痛功效。

五味子鲜果肉可酿酒。五味子酒是一种营养型果酒,色泽红润,酸甜味美,不但保持了原有鲜果的各种五味子素、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而且色、香、味俱佳,为酒中上品,适量饮用,能够滋补身体,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智力,增强记忆力,提高视力、听力,还能帮助消化,调整血压,降低转氨酶,有消除疲劳、延年益寿的作用。

食用须知。

五味子酸涩收敛,凡外感发热、内热盛、麻疹初起者均当慎用。高热哮喘者勿用。

民间验方。

1.久咳、肺结核咳嗽:五味子5克,蜜糖30克,加水少量,放蒸盅内隔水蒸1小时,再以开水稀释服。

2.肺肾亏虚、肾阳不足而致骨肉烦痛、腰背酸痛:五味子、续断、附子各9克,熟地30克、鹿茸30克(另炖),水煎服,每日1剂。

3.久咳不止:五味子20克,五倍子、甘草各10克,风化硝5克,为末,干噙。

4.虚汗盗汗:柏子仁、曲半夏各100克,五味子、牡蛎、麻黄根、白术各50克,人参10克,共研细末,枣肉糊丸,如梧子大,每服30丸,每日2次。

5.肺虚咳嗽:党参、麦冬、五味子、桑螵硝各10克,水煎服。

6.肾虚泄泻:五味子100克,吴茱萸30克,上二味同炒香为度,研细末,每次服10克,日服2次。

7.烂眩风眼:五味子、蔓莉子适量,煎汤频洗之。

8.癌疡溃烂:五味子炒焦,研末敷之,可愈如故。

9.支气管哮喘、盗汗遗精:北五味子20克,女贞子15克,甘草10克,水煎去渣,每日3次分服。

10.神经衰弱、心悸不眠:五味子15克,茯苓、菟丝子各10克,水煎去渣,加蜂蜜,每日分2~3次服。

11.风湿筋骨痛、神经痛:南五味子根茎50克,五加皮30克,加黄酒适量,水煎服,每日1剂。

12.黄疸性肝炎:五味子5克(研末),白糖10克,共冲服,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13.肝炎转氨酶增高:五味子20克,红枣20个,冰糖30克,加水共炖,去渣饮水,每日1剂,分2次服用,30天为1疗程。

14.痰咳并喘:五味子、白矾等份,为末,每服15克,以生猪肺灸熟,蘸末食,白汤下。

15.赤游丹风:五味子焙研,热酒炖服,每次服5克,日服2次。

16.肺气耗散而致久咳不已:五味子,款冬花各9克,党参30克,桔梗10克,川贝末3克(冲服),水煎服,每日1~2次。

17.虚喘气急、咳嗽,痰多而白:五味子9克,熟地30克,山药18克,山萸肉20克,茯苓、麦冬各12克,水煎服,每日1~2次。

18.肾虚白浊、白淫、腰背疼痛:五味子、薏苡仁各9克,金樱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19.肾虚不固所致遗精滑泄:五味子500克,同蜜熬膏,每次20克,每日3次;或与桑螵蛸15克,附子9克,煅龙骨30克(先煎),水煎服,每日1次。

20.脾肾虚寒之五更泄泻:五味子、五倍子各9克,肉豆蔻、补骨脂各12克,山茱萸10克,淮山药20克,水煎服,每日1次。

21.虚脱、气短口渴,汗出不止:五味子9克,党参20克,煅牡蛎30克(先煎),麻黄根12克,白术、柏子仁各10克,水煎服,每日1次。

22.消渴病:五味子9克,黄芪30克,天花粉、麦冬各12克,生地20克,山药18克,水煎服,每日1~2次。

23.阴亏血少、心神失养之心悸怔忡、失眠健忘: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各9克,生地20克,丹参15克,茯神20克,水煎服,每日1次。

24.风寒咳嗽、痰白:五味子9克,茯苓20克,细辛、干姜、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次。

可食“金钩”—枳椇。

枳椇为鼠李科拐枣属植物。古称枸、木蜜。唐代陆机《诗疏》载:“南山有枸。枸树山木,其状如栌,一名枸骨……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云枳椇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意即因枳椇“味甘”,“飞鸟慕之”,所以叫它“木蜜”。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称枳椇为鸡爪树、鸡爪梨、鸡脚爪、鸡距子等,并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枳椇木高三四丈,叶圆大如桑柘,夏月开花,枝头结实,如鸡爪形,长寸许,扭曲,开作二三歧,俨若鸡之足距,嫩时青色,经霜乃黄,嚼之味甘如蜜。”

枳椇还有拐枣、万寿果、碧久子、橘扭子、棘枸子、白石枣、还阳藤、甜半夜、树蜜、天滕、龙爪等别称。这些带“拐”、“扭”、“枣”等字眼的别名,很明显与其成熟时果柄肥厚扭曲的形状有关。又因其肉质鲜嫩甘美,故枳椇的一些别名又带有“甜”、“蜜”等字眼。

枳椇产于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诗经》《礼记》《庄子》等典藉中均有关于枳椇的记载。枳椇入药首载于唐代药典《新修本草》。日本也是枳椇的产地之一。朝鲜和印度等国也有分布。在我国,枳椇主要分布于陕西、四川、河南、浙江、广东、云南等省。

枳椇植物全世界有3种、3个变种,我国即有3种、2个变种,即北枳椇、枳椇、毛果积椇,俅江枳椇、光叶毛果枳椇。枳椇夏季开花,果实霜降时成熟,肉质果柄肥大扭曲,色呈绿褐色或红色,且有光泽;味道酸甜爽口,生食时略带酒香,煎膏味道甜美。果肉和种子均可入药。

营养食用。

枳椇的营养成分,见表69。

表69枳椇的营养成分(每100克食部)

成分含量成分含量成分含量。

水分(克)83.2灰分(克)0.3铁(毫克)0.2。

蛋白质(克)0.9硫胺素(毫克)0.02钾(毫克)325.0。

脂肪(克)0.5抗坏血酸(毫克)60.0钠(毫克)0.4。

膳食纤维(克)5.9钙(毫克)16.0。

碳水化合物(克)9.2磷(毫克)27.0。

此外,尚含有丰富的苹果酸、草酸、乙酸等。

枳椇有着较好的的食疗效果,可制成保健食品养身疗疾。

枳椇酒枳椇干品2枚,洗净切开,浸入低度白酒500毫升中,密封1周后启封,日饮2次,每次20毫升。本酒具有祛风湿之功效,适宜于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枳椇猪肺汤鲜枳椇120克洗净,猪心、肺各1个洗净并切块,红蔗糖30克(或甘蔗1根),四者共放入瓦罐中,加清水1000毫升,文火慢炖1小时后,调入少许精盐、味精即可食用。本品具有解渴除烦之功效,适用于酒色过度、积痨吐血等症。

枳椇鸡肝枳椇干品2个,杵成细末备用;鸡肝1个洗净,切十字刀花,盛于盘中,撒上枳棋末,适量精盐,入笼屉中蒸20分钟取出食用。本品具有健脾消疳的效果,可用来治疗小儿疳积。

枳椇四莓汤鲜枳椇4个,四匹瓦、蛇莓各10克,三者洗净后共入瓦罐中,加水适量,以旺火烧沸,改用小火炖20分钟,滤出汤汁顿服。本品具有祛风通络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手足抽搐、小腹疼痛拘急、头风等症。

药用效能。

中医理论认为:枳椇性平,味甘、微酸,无毒;入心、肝、脾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胃、滋阴补血、解酒止呕、止渴除烦、祛风通络、通利二便之功能,适用于醉酒、烦热、贫血、呃逆、呕吐、头风、胸腹胀满、二便不利、病后或产后体弱等症。

《新修本草》:“主头风,小腹拘急。”

《本草拾遗》:“止渴除烦,润五脏,利大小便,去膈上热,功用如蜜。”

《滇南本草》:“治一切左瘫右痪,风湿麻木,能解酒毒;或泡酒服之,亦能舒筋络。小儿服之,化痰,养脾。”

《调疾饮食辨》:“性能止渴除烦,去膈热,润五脏。”

《滇南本草图说》:“补中益气,痰火闭结于胸中,用此可解。”

《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治痨伤咳嗽,吐血,风湿筋骨痛。”

枳椇中所含的葡萄糖、蔗糖、果糖、有机酸、无机盐、脂类物质及维生素等,能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能给人体补充养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能扩充人体的血容量;能促进尿液排泄和增强肠道蠕动;能消化人体过多脂肪,减肥健美。

现代药学证实,枳椇及其复方能显著降低乙醇在血液中的浓度,促进乙醇的清除,清除酒后体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阻碍过氧化酯质的形成,从而减轻乙醇对肝组织的损伤,避免酒精中毒导致各种代谢异常而诱发各种疾病。

枳椇中含有皂甙、黄酮、生物碱等成分,具有镇静、镇痛、护肝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能够抗惊厥,防止手足抽搐痉挛,可用来治疗风湿痹痛麻木之症。

近年来研究发现,枳椇中含有麦草碱,β—咔啉,枳椇甙C、D、G、H,鼠李碱等,具有降低血压等作用。

据研究,枳棋含萜苷类枳椇苷,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释放的组织胺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它还有抗脂质过氧化和减轻对细胞的损害功能。

枳椇树皮有活血、舒筋及解毒功效,用于腓肠痉挛、食积及铁棒锤中毒等症;果梗有健胃、补血功效,蒸熟浸酒,有滋养补血作用。

食用须知。

枳椇适用于胸腹胀满、食积不化者,脾胃虚寒者则忌食;湿热寒邪未解者忌用。

民间验方。

1.慢性酒精中毒:枳椇果10~15克,粳米50~100克,共煮粥食,颇有疗效。

2.酒醉、呃逆、呕吐、大小便不利:枳椇果12克,葛花10克,水煎服。

3.热病烦渴、小便不利:枳棋果、知母各10克,银花24克,灯芯3克,水煎服。

4.糖尿病之口渴多尿、善饥:枳椇果100克,洗净切碎,水煎汁,分2次服。

5.食积不化、胸腹胀满:干枳椇果30克,橘皮5克,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取汁,分1~2次服。

6.高血压、心烦口渴、性情急躁:枳棋果100克,百合15克,洗净,加水适量煎汁,分2次服。

7.病后、产后体弱、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枳椇果、大枣(去核)各500克,加水500毫升,煮沸加白糖适量,小火慢熬浓缩成膏,每次20毫升,每日2次,连服15~20日。

8.胸中烦热、二便不利:枳椇果30~90克,洗净,捣碎取汁,加入白糖10克,沸水冲服。

9.阴虚肺燥、咳嗽咽干:枳椇果、梨子、枇杷叶各500克,熬膏,每次15克,每日3次。

10.小便短赤不利:枳棋果、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11.筋骨疼痛、鼻孔生疮:枳椇树根60克,切碎,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完。

12.醉酒、呕吐:枳椇果适量水煎服;或枳椇根1段,水煎服;或枳椇叶50克,加水适量煮沸,加白糖适量,慢熬至膏,每次30克,冲服。

13.虚弱无力:枳椇根200克,黄花头、岩白菜、鸡肫草各100克,鸡肉250克,洗净,加水同炖熟,吃肉饮汤。

14.劳伤吐血:枳椇根400克,猪五花肉200克,加水同炖熟,吃肉饮汤。

15.死胎不下:枳椇树叶14片,水、酒各2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

相关链接。

枳椇解酒最神奇。

唐代孟诜的《食疗本草》首先发现了枳椇这种乔木的解酒作用。据述:“昔有南人修舍用此木,误落一片入酒瓮中,酒化为水也。”宋《本草图经》经过验证,也说它“能败酒味,若以其木为柱,则屋中之酒皆薄也”。故早时多以原植物解酒。直到金元时期,用来解酒才偏重于枳椇的果实或种子,即枳椇子。当时名医朱丹溪曾有验案:一男子三十余,因饮酒过多,加上房劳过度,出现发热不退,全身疲乏,治疗时先用补气血药加上葛根以解酒。服后得微汗,但“人反懈怠,热如故”,症状不减。丹溪悟出是葛根过度发散之故,遂用枳椇子易葛根,果然药到病除。

北宋苏轼的《眉山集》中也记载过一则用枳椇子解酒的案例。同乡眉山的一个同僚叫揭颖臣,患饮水多、吃饭多、小便频数多年,时医皆以“消渴”治之,结果病情反甚,绝望欲死。苏轼延请蜀医张肱为其诊治。张肱按脉问诊后,认为揭颖臣所患并非“消渴”,而是“果实、酒物过度,积热在脾,所以食多而饮水。水饮既多,溺不得不多,非消非渴也”。于是取麝香当门子(即麝香呈块状颗粒状者)以酒濡湿,做十多丸,用枳椇子煎汤送服,病很快被治好了。张肱在解释原因时说,麝香能制酒果花木毒,枳椇子也能解酒,二物合用,去酒果之毒,故使病愈。

嗣后,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制枳椇子丸,取枳椇子二两、麝香一钱,为末,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治疗饮酒多发积。到明代,《滇南本草》《本草纲目》等药书都肯定了枳椇的解酒作用。自此,枳椇子解酒之功被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