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会去吃我的朋友。
——萧伯纳
大戴礼记云:“食肉勇敢而悍,食谷智慧而巧。”这是佛餐可提高智慧之说,见于我国最早之古代典籍。
此说对于太多太多现代人来说,最具有启发性,也非常重要。可惜后之提倡佛餐者,类多从因果业报,戒杀护生立论,很少人去研究“佛餐者智”之原理,误了多少人佛餐之机缘。这是非常可惜的。
吃饭是一种修行。
每一个饮食典故里,也都隐藏着禅机。
寒山大师偈子
在唐朝的时候,著名的寒山大师看到一个俗家人娶媳妇,这新娘原是他的老祖母转世,同时再看到坐在筵席上饮酒食肉的来宾,原是过去他家里的牛马,而锅里的猪羊鱼肉,都是他们家的六亲眷属转生。大师看了,可怜六道凡夫众生,不明因果,颠倒妄为,不禁悲从心起,号啕大哭,唱出了一个偈子:“六道轮回苦,孙儿娶祖母,牛羊席上坐,六亲锅内煮”
佛教认为杀生和食肉,都是恶业,恶业就会遭恶报,而佛餐者不受恶报。《楞伽经》说得好:“为利杀众生,因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地狱,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杀生的罪报,依《华严经》说,决定堕落地狱、畜生、饿鬼中,三途受罪完了,转生为人,还得受二种恶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
佛教认为病是因果业报的表现,它们能破坏人的精神,气身或肉体,这时人就得病了。以佛教观点看吃肉,杀生引起的病。吃肉可能引起肝硬化,肝癌,可能是贪吃肉或其他生物引起病变。虽然吃肉并非杀生,但精神层次上易累积而成为邪气和业障造成疾病。佛家认为一些人长年头痛,如果不是头部血管病变或血压过高的生理现象,就有可能是造太多杀业引起的。所以佛家人主张不吃肉不杀生,这样可以业报为自己积福,同时也可以享受到身体的康健。
暴食奢食无益
一次,一位禅师去旅游,在餐馆用餐时,一个人向他请教:“无是指什么?”禅师面前放有一壶水,他一口气将它喝光,然后对那个人说:“空肚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好吃。”他还告诉那个人不要迁就自己的嗜欲,因为肚子是没有太多欲求的,它只要有“饱”了的感觉就行了,而吃得太多,反而会坏事。
确实如禅师所说的那样,一天富翁宣布说,他预备了二十个馒头,能将馒头全部吃光的,可以得到重赏,一位年轻小伙子听了以后,大起贪念,就答应吃下这二十个馒头。当他吃馒头时,简直是在残酷折磨他的肚子,须知:他的肚子顶多不过三个馒头就可以满足了。当他好不容易吃到第二十个馒头时,竟因肚子撑不下而晕倒在地,无法动弹,差点一命无常。
暴饮暴食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更不用说养生了。因而,要想长寿,过健康的生活,就必须摒弃奢糜的浮华,节制饮食,这对健康也是有益的。
饮龙井去病
龙井茶是我国的著名的禅茶之一,属于绿茶。它主要产于浙江的西湖、钱塘、越州,其中以杭州西湖龙井最为著名。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龙井茶之名始于宋,在明清时期,它的名声最盛。
在北宋时期,龙井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茶园,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都被定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茶吟诗,当时苏东坡还留下了“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的诗句赞美龙井茶,他书写的匾额至今还保存于寿圣寺十八棵御茶园中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的茶开始露面。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此时的龙井茶已被成为名茶。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据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为了表示自己体察民情之意。一天,乾隆看见几个女的正在十多棵茶树前采茶,也就学着采了起来。没一会的功夫,太监就来禀报太后病了。
乾隆皇帝听说太后病了,随手将一把茶叶装进袋内,火速赶回京城。太后只是肝火上升,双眼红肿并没有大病。此时,见乾隆回来了,并且闻到一股清香,便问他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随手一摸,原来是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但是香气却很浓郁。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就叫宫女把茶泡好。茶泡好之后,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也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病就好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高兴,传令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僧人荣西说: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
这句话是说茶是养生的仙药,延年益寿的奇妙方。它生长在山谷里,则山谷的地就变得神奇而灵妙。人采茶并且饮用,则人的生命特变得长寿。
清心明目: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唐宋的史志,皆云寿州产茶,盖以其时盛唐、霍山隶寿州,盛唐县就是现在六安县,由此可见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
六安瓜片的成名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麻埠附近的祝家楼有个财主,他和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他。袁世凯饮茶成癖,但当地所产的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惧丽,最终获得了袁世凯的赞赏。当地茶行也以高价收买,,新茶上市后,蜚声遐迩,当地的很多好茶都逊色不少。瓜片色、香、昧、形别具一格,最终脱颖而出,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另一个说法是六安茶行的一个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所有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峰翅”。当地一家茶行从中获得了启发,他们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为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逐称“瓜子片”,后来就叫成了“瓜片”,二它也逐渐的成为名茶。
六安瓜片的采摘时间一般在谷雨立夏之间,较其它高级茶迟半月左右,攀片时要将断梢上的第一叶到第三四叶和茶芽,用手攀下,第一叶制“提片”,二叶制“瓜片”。炒片起锅后再烘片,直到叶片白霜显露,色泽翠绿均匀,然后趁热密封储存。六安瓜片的成品外形平展,每一片不带芽和茎梗,叶呈绿色光润,微向上重叠,形似瓜子,内质香气清高,水色碧绿,滋味回甜,叶底厚实明亮。假的则味道较苦,色比较黄。冲泡后,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
早在明代的时候,闻龙在《茶笺》中就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它还又有清心明目,提神消乏,通窍散风等功效。
长寿健康的秘诀
因修行而长寿的事,不只存在于故事中,在现实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国当代著名的禅门宗匠离欲上人,于1887年出生在四川省合川县泥溪。他秉性刚毅,智慧过人,少年时期就开始修行。1922年,他在射洪东山寺,依本空、思摩二位老禅师披剃,法名觉空,字离欲,从此后他的修行就寒暑不辍,历经数十载。离欲上人在修行中,慈心和爱心十分的广大。1935年,他在成都为川军师长范绍曾治好了病,此人以以银元十万供养他。当时川北地区大旱,饥民遍野,他用建议用这些钱来赈济灾区,解救百姓于危难之中。大师的悲心至深,平时在弘教之余,还对来求医的人者随缘施治,有时给这些人开中药处方;有时给贫困的患者水果或食品吃,并且留他们在寺内小住,善巧方便。其中不少中西医束手的难症绝病,都经过他的治疗而痊愈。
离欲上人是临济宗二十一代禅师,他的声名影响都很大。他一生建寺弘法,化度甚众,住锡四川乐至报国寺前后达五十余年,于1992年4月预知时至,安祥坐化,享年105岁。离欲上人晚年身体仍然很健康。他虽然年龄大了,但仍神清气郎,目光炯炯,视明听聪,步履轻健。
离欲上人的长寿健康的秘诀,就是在于他善调心,时刻在修习中去掉一些有损健康的恶的心。他在晚年的时候,还自己的长寿秘密告诉给门下弟子:自己披剃出家为僧以来,时时都是坚决根除妄念恶心,发勇猛心修习。在一切时间中,不分行住坐卧,动静等相,都保持无妄念和保持善心,这样疾病自然就减少了,并能健康长寿。
去除欲念心病愈
过去有一位叫邝子元的翰林,被外放到边远地区去做小官,10余年不得升迁还朝,心中闷闷不乐。久而久之,酿成心疾。每遇疾病发作,则神志模糊,自言自语。不发病时,与正常人无异。有人对他说:“真空寺有一老僧,不用药物,就能治愈心病。“邝子元就去请这位真空寺僧诊治。老僧诊察后说:“相公之病,起于烦恼,生于妄想。妄想有3种:一种是追数10年前的荣辱恩仇、悲欢离合及种种闲情,这是妄想过去;二是事到跟前,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是妄想现在;三是期望日后荣华富贵,功成名就,子孙代代做官,这是妄想未来。这3种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灭,佛家称作“幻心”。能明白这是妄想,从而斩断妄想的念头,佛家称为“觉心”。所以说‘不怕欲念生,就怕觉醒迟’。若心中没有过高的追求,哪里还会有烦恼呢?”邝子元觉得老僧的话很有道理,并照着去做,屏除欲念,万事皆空。如此月余,心病痊愈。
《理虚元鉴·序》中曾有“不通天、地、人,不可与言医;不通儒、佛、仙,不可与言医”的话。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清静无为”,佛家的“四大皆空”,中医的“恬淡虚无”,都有相通之处。这些观点,单就养生治病来说,确有深奥的道理和实际的作用。
害人至深的瞋怒心
瞋怒心会使人怒目而视、咬牙切齿、怒火中烧、大发脾气、高声叫骂、报复他人等。它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是会伤害人身心的。有一故事就讲因瞋怒而不得善终的:
在很久以前,在人们的居住地以外,有一个奇妙的旷野。那里有一头水牛王,就居于这个旷野里,它在那里可以随便走来走去,到处都有草吃,渴了就饮泉水。这会儿水牛王带着它的眷属走了过来。水牛王走在这个队伍的前面,它的颜貌长得好看,神态也很威武,而且德行超群,性格温和而能忍耐,行动安静而慈祥。
有一只猕猴,就住在路边上。它看到水牛王带着它的眷属来了,并且靠近自己的地盘,于是它心里就生起了愤怒,立即扬起瓦石尘土向水牛王等掷去,对水牛王等进行辱骂。水牛王对这样的辱骂,默然忍受而不予报复。
水牛王过去不久,又有一头羊王领着一群山羊,随即从后面过来了。猕猴见它们靠近自己的地盘,照样进行大骂,照样拿土石掷打羊王。这一头羊王见前面的水牛王都默然接受这样的侮辱,也学着它的样儿,而不予报复,心情温和怡悦,很安祥地漫步行走,对这样的辱骂,一点也不放在心上。
这一头羊王和它的眷属过去不久,又走来一群小兔子,从后面跟着来,追随在刚过去的这群羊的后面。猕猴见了兔子,依然进行辱骂,并且准备过去打它们。这群兔子心里虽然怀恨不喜欢,但看到前面的羊都忍住了,所以也只好学着忍辱,快速从这里走过去了。
离开大路不远,有一块丛林,在丛林中,经常有树神居住其间。树神见到这些动物,虽然受到猕猴的毁辱,却忍耐而不报复,就问水牛王:“那些猕猴骂你们,用土石打你们,而你们却忍耐,默不作声,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们这样做的用意佑在呢?”动物都默不作声。
这群动物走过去不久,有一群恶鬼和婆罗门来到了这里。猕猴见了,又愤怒了,并且大骂和毁辱他们,依然向他们投掷瓦石尘土。可这次不同,婆罗门与恶鬼立即予以反击,并且一起上前,捕捉住了这只猕猴,用脚踏死了它。
这只猕猴因为瞋怒心,对接近自己地盘的动物进行辱骂,动物们没有理会它;它对接近自己地盘的恶鬼和婆罗门进行辱骂时,他们也瞋怒心,对它进行了报复,把它踩死了,这真是瞋怒心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猕猴因很重的瞋怒心而死,还有小怒而丧命的事:
以前有一只乌龟,住在小小的池塘里。有一天,一大群大雁排列成行地从长空飞过,姿态十分优美。乌龟心想““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大雁那样飞翔于天空,那该有多么的好啊!”
一年,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对伉俪情深的双飞雁,正飞过池子的上空,乌龟伸长脖子,着急地大声嚷叫着,并极力要求大雁带它上天。大雁拗不过乌龟的哀求,只好无奈地答应道:“好吧,我们就答应你次。但你的身体如此重,我们只能一个用嘴巴叼住你的嘴巴,另外的则咬住你的尾巴,才能撑起你的身体。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在天上飞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状况,你都不能把嘴巴张开,否则从高空摔下来,必然会失去生命。”
乌龟连连答应,就这样,大雁合力拉着乌龟,飞行于空中。乌龟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它兴奋地俯视着地下的美景,原来展翅高飞的情境是如此的美妙呀!乌龟正沉醉在风驰电掣的快感之中,忽然听到下面一阵震耳的喧哗声,原来是一群在河床边玩耍的孩童,用讥嘲侮蔑的字语在嘲笑着乌龟:“哈哈!哈哈!大家快看啊!一只笨乌龟被两只大雁抓走了,大家看它那笨头笨脑的样子,真是可笑极了!”
乌龟听别人说自己苯,就生气了,于是忘记了大雁的叮咛忠告,它想骂孩童的不明事理里,但是乌龟才一张口,它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从高高的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粉身碎骨。
瞋怒心对养生的负面影响真的是不小的。因此,近代高僧印光法师就曾说过:“瞋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在发怒的时候,胃的出口处肌肉骤然收缩,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器质性损伤。所以,生气时胃痛、胃胀,吃不下饭。时常发脾气,情绪不良,还会导致脱发、皮肤失去光泽、变黑。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征服自己的瞋怒心,做到宽宏大量,心中和悦,平和谦逊。
费心劳神的诳心
从前有一个人,奉命出使远方,夜里一个人住在一所空屋子里。半夜里有一个鬼,担着一个死人进屋来,放在他面前。跟着又进来一个鬼,骂前面一个鬼道:“这死人是我的,你为何拖他?”两个鬼一人抓住死人的一只手,争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