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少年儿童常见病诊疗调护禁忌
2021400000017

第17章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调护禁忌(1)

消化系统疾病是发生在口腔、唾液腺、食管、胃、肠、肝、胆、胰腺、腹膜及网膜等脏器的疾病。临床上将口腔及唾液腺疾病列为口腔科疾病,其余多为内、外科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口腔黏膜疾病、小儿肠炎、营养性疾病。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主要发病表现为腹泻和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占半数,发病数以夏秋季最高。

婴幼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较少,不易适应食物的质和量的较大变化;而且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的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免疫功能差,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低,由于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临床最常见的儿科疾病。在临床上轻度腹泻仅见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数次,十数次,乃至数十次。大更呈稀水样,黄色或黄绿色,常混有少量粘液,偶尔可出现呕吐或溢乳,食欲减退,仅有少数患儿伴有低热,精神萎靡不振。重型腹泻不但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大便可呈水样或蛋花汤样,颜色变浅。患儿多数伴有呕吐,有不规则低热或高热,若控制不够得力,则可见脱水、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低镁血症等水和电解质紊乱征象。

中医学认为,婴幼儿腹泻多由外邪侵袭与饮食不节引起,属“泄泻”范畴。

[诊疗禁忌]

1.忌滥用抗生素禁止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滥用抗生素。尤其是在诊断不明时随意自行使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掩盖病情,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忌补液量不足婴幼儿腹泻往往体液丢失过多,因此,要注意液体的补充。可采用口服或静脉补充两种方法。补液时要严格计算每日出入量及机体消耗情况,根据生理变化制定补充数量,谨防补人过多,增加心肺负担而引起心功能衰竭或肺水肿,但也要避免补充不足而出现脱水现象,致使病情得不到很快好转。

3.忌忽视电解质失调患儿多因腹泻而丢失大量电解质而致电解质失调。因此,补液一定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以防只注重补糖而忽视补盐。

4.忌补给高渗液在临床上所用液体分为两类,一是和机体渗透压相同的液体,称为等渗液;二是高于机体渗透压的液体,称为高渗液。给腹泻患儿补充高渗液,不但不能纠正体液的缺乏,反而会造成组织液丢失,加重病情。

5,忌忽视并发症治疗腹泻患儿极易引起并发症,如肺炎、皮肤感染、心功能衰竭等。要及时发现和积极治疗并发症,以免因并发症的存在而使病情加重。

6.避免忽视碱性液体的补充严重腹泻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因此,一定要适当补充碱性液体,以防发生酸中毒。

7.避免忽视胃肠功能的调理腹泻患儿往往伴有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等,这多是腹泻引起的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因此,在治疗腹泻的同时要适当地调整胃肠功能,促使尽快改善,以防发生营养不良。

[护理禁忌]

1.忌脐部受凉脐部受凉后,易致肠蠕动频度增加,从而引起腹泻。

2.忌外界不良刺激小儿的消化系统功能还很稚弱,往往会因恐吓、紧张、过度疲倦等不良刺激而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而发生腹泻。

3.忌衣物、玩具不清洁在腹泻的高发季节里,为了防止小儿被致病菌感染,应经常对孩子穿着的衣服、接触的物品、爱玩的玩具等定期进行消毒,如果天气晴朗,将孩子的用品在日光下暴晒即可达到消毒之目的。

4。忌用硬纸或硬布擦屁股小儿皮肤娇嫩,对外来刺激反应敏感,如用硬纸或硬布擦屁股易致肛门周围皮肤损伤而引起感染,故当忌之。

5.忌口腔感染患儿常有呕吐、进食少、口腔干燥及不洁等情况,再加常喂糖水,细菌易在口腔内繁殖,尤其是久泻患儿,常伴有口腔炎。因此,要勤漱口,或用淡盐水清洗,经常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以预防感染。

6.忌交叉感染大便中存在着致病菌,便后要处理好便盆、尿布等,料理完大便后必须洗手,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7.忌误计出入量患儿每日的出入量,如呕吐、腹泻的次数、量的多少及性质,尿量的多少,口服或静脉补液的数量、种类、时间等,都要全部认真地记录,以供治疗参考。如果误计,不能很好地计算其数量,往往给治疗带来困难。故应忌之。

8.忌休息不良重症患儿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液及能量的消耗。如果患儿烦躁不安,可给予适当的镇静剂,保证患儿充分卧床休息,以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9.忌居室阴暗潮湿居室要保持通风干燥,卫生洁净,阳光充足。如果居室阴暗潮湿,则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治疗。

10.忌观察病情不认真对于腹泻患儿,要注意脱水、酸中毒、低血钾等。要注意输液或电解质过多而引起的相应病变,以防因观察不细而引起不良后果。

[饮食禁忌]

1.忌在盛夏断奶夏季天气炎热,孩子的食欲会有所下降。另外,夏季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病期,如果这时断奶特别容易造成孩子腹泻或发生其他疾病。这是由于母乳中除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消化酶外,还含有许多能够抗感染的物质,如溶菌酶、抗体及免疫活性物质等,是防止发生腹泻的良药。故忌在盛夏断奶。

2.忌食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各种厚味肉食、海鲜等,既能影响患儿的肠道功能,又比较容易被致病菌污染。

3.忌一发生腹泻就对患儿禁食小儿腹泻在急性期应禁食半天,尤其对伴有恶心、呕吐的患儿更应如此。但并不是所有腹泻的患儿都需要禁食,只要孩子的症状不甚突出,应让患儿吃些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不要一发现腹泻就对孩子禁食。

4.忌过量食用乳制品一般说来,3岁以上的儿童体内分解乳糖类物质的乳糖酶逐渐减少,而这些乳糖类物质可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升高,从而吸收较多水分而引起腹泻。另外,有的孩子还会对牛奶过敏而发生腹泻,更应该禁止食用牛奶制品。

5.忌吃糖过多孩子生病后必然需要吃药,防止孩子怕苦在药中多加糖,糖到肠内会引起发酵而加重肠内胀气,所以腹泻的孩子忌食糖过多。

6.忌食脂肪类食物脂肪类食物如肉食、油煎食物等,不易消化,可增加胃肠负担而使腹泻加重,尤其是严重腹泻的患儿,一定要暂时停止食用。

7.忌绝对控制饮水对于腹泻的患儿,一般不主张禁止饮水,但对于严重呕吐或伴腹胀明显者,可适当控制饮水量,以免加重病情,其所需水分可由静脉补充。当呕吐腹胀好转后再行少量多次喂水。

8.忌饮食不洁腹泻多是因食用不洁的食物而引起肠道感染。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人”。

9.忌生冷食物生冷食物如瓜果、冰糕、汽水等,一是含有不易被发现的致病菌;二是易增加胃肠蠕动,使腹泻加重。

10.忌食长纤维食物如瓜果中的菠萝、柚子、柠檬、柑、橘子,蔬菜中的菠菜、韭菜、洋葱、芹菜等,所含纤维素、半纤维素均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腹泻加重,故应忌食。

除了诊疗护理饮食禁忌外,这里还专门就婴幼儿腹泻病因、症状及治疗提出简便方案,以便家长及护理人员参考。

婴儿腹泻,是指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胃肠道紊乱的一些病征。其中喂养不当是引起婴儿腹泻的常见病因之一。如过早地喂食大量淀粉或糕饼、豆粉等食品,尤其对3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容易引起腹泻。气候变化过快,温差过大,受凉后导致肠蠕动增强,或气温过高,消化酶分泌减少,均可引起腹泻。某些过敏体质的婴儿,外表虚胖,常有湿疹,较易发生腹泻。此外,婴儿和成人一样,细菌及病毒感染也是常见的病因。致病菌有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菌及沙门菌等。病毒则以轮状病毒、腺病毒、诺瓦克病毒为多见。其他如霉菌性肠炎,可发生于营养不良、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后。还有如肠梨形鞭毛虫感染,偶尔也可引起腹泻。婴儿腹泻的主要症状为大便变稀,次数增多。如蛋花汤状或泡沫状,可呈黄绿色,或混有少量粘液及不消化的如肥皂块样的物质,偶有恶心、呕吐。轻型患者可无失水,或伴有轻到中度失水。重型患者腹泻次数每日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丢失水分较多,可伴有发热、食欲差、呕吐,有中度或重度的失水,以及电解质丧失与酸碱不平衡的症状,使婴儿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腹痛,皮肤苍白、干燥,眼窝、前囟下凹,哭时泪少,四肢发凉,尿量减少,进而可发生休克。

治疗婴儿腹泻应分析其病因,给予相应的处理。如由喂养不当引起的,要合理哺育,及时循序添加辅助食品。急性腹泻期则应停止给予不易消化的和脂肪类食物,呕吐严重的暂时禁食6~8小时,使消化道休整后再喂食。用母乳喂养者,则先恢复哺乳,人工喂养者可给米汤、稀牛奶或低脂奶。由气候变更引起的,要注意保暖或散热,使婴儿有一个相对恒温的环境。对于秋冬季常见的病毒性腹泻,则以纠正失水,补充电解质及对症治疗为主。对细菌性腹泻,需给予药物治疗,如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磷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等,一般以3~5天即可,最长不超过1周。

轻度或中度失水,无呕吐者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每1000毫升中加入食盐3.5克)。如有“补液盐”服用则更好。婴儿按每天每千克体重需100~150毫升计算即可。吐泻严重者,则需静脉输液。

腹泻迁延不愈,但无发热,大便中也无粘液脓液的,可用止泻收敛药,如鞣酸蛋白、复方苯乙哌啶等。

预防婴儿腹泻,要加强保健,出生几个月以内的应提倡母乳喂养。注意气候变化,加强护理,热天多喂水,夏季不宜给婴儿断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