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2023400000028

第28章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4)

只有一个方向的人生就像一场考试——大家进入世界这个大教室,看一模一样的教材,然后参加同一场考试,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判卷和排名。而四度的人生并不是这样。我常想,世界不应该这样,世界应该是一座大图书馆——早上一开馆,我们就欢呼雀跃地跑进去,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你可以从头到尾地看完,也可以跳着选择不同的书,如果你有兴趣,还能自己写一本——这样的人生,才有无限可能。

选择你的生涯之道

在余华的小说《活着》里,春生和福贵来到城里,春生说:“我要能开上车子,比什么都好!”而福贵说:“我要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这两位好友后来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路向:一个追寻高度,一个追寻宽度;一个当官,一个回家。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你内心选择了一条生涯之路,却非要绑架着自己走另一条路。大家越行越爽越开心,你越走越远越寂寞。你需要每天挥刀自宫——先努力灭掉自己内心的想法,再应付外界的俗事,很多努力才能换来一点点成功。心中苍凉,四顾孤独,大家还觉得你很不错。那种苍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走错生涯四度的倒霉蛋非皇帝们莫属。作为皇帝,出生就注定要走高度这条路,而一旦与自身取向不同,就多是悲剧。明熹宗朱由校走的就是深度路线——他自幼迷恋木匠活,凡是他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自己做出来。另一位走深度路线的皇帝是南北朝南梁创建者萧衍。他痴迷佛教,每次去拜佛,就要闹出家,大臣只好呼啦啦跪在庙外求他还俗,一辈子来来回回搞了四次。他不理朝政,却写了大量的佛教著作,他写的《断酒肉文》首次提出佛教徒不可以吃肉,而且坚持终生。

还有那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走的是温度路线。《人间词话》里评价他:“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公元978年农历七月七日,李煜过生日(要不要把日子过这么浪漫),虽然这哥们儿已经当宋太宗的阶下囚15年,但是依然举杯高歌,还写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么撩拨的话。宋太宗看着实在闹心,用“牵机药”(一种让人死前痛苦万分的药)毒死了他。

皇帝自己没得选,我们却有选择的余地。越是年轻,人生的路向就有越多可能。所以在认真分配你的人生方向之前,请仔细思考四个维度的优缺之处。

追寻高度的方式是竞争与超越。追寻高度的人生正如登山,越往上走,视野越开阔,可能性越多,同时也能被越多人看到,影响与改变世界。但选择高度的同时,你也选择了高处不胜寒,选择了孤独和竞争。越往上走,能站的人越少。为了上到顶峰,你必须放弃很多。但顶峰永远只能站一个人,总有一天有人会把你踢下来。

追寻深度的方式是修炼与精进。追寻深度的人生正如向下挖洞,专注一点,反复钻研,不断否认与超越自己,在苦修中超凡入胜。深度的挖掘使你的方向越来越聚焦,也越来越极致,但视野也越来越狭窄。追寻深度的生涯选择面很小,无法回头,一旦选择,唯一的突破方式就是前行,做到极致。相比追寻高度来说,追寻深度更容易名垂千古——只要你挖出来的路还有人走着,别人就不会忘记你。写《红楼梦》的曹雪芹你一定还记得,他的当朝皇帝是谁,你一定早忘了。

追寻宽度的方式是尽你的能力接纳、支持和爱身边所有的人。追寻宽度的生涯像太阳,开阔温暖,普照四方。追寻宽度的好处是温暖与安全,你在一个地方失意,马上可以在另外一个地方获得支持。但是追寻宽度也有其阴暗面,面向太广泛,工作面太大,精力在每一面都摊得太稀薄。谁也不是太阳,追寻宽度的人容易给自己太多的责任,耗尽心力。

追寻温度的生涯是自燃式的绚丽。按照温度的法则来生活的人,终其一生与开心人做快乐事,他们被自由与激情环绕,活得绚烂多姿。但温度追随者的风险也正在于此,追寻温度者过于自我,不容易有稳定的安全感与关系,而且因为太过挥霍生命,容易过早自燃殆尽。

选择某一种生涯,就意味着选择了自己想要主攻的生涯之道,同时要承担这条道路的责任与缺陷。选择平衡则意味着面面俱到,也意味着放弃某一个维度达到顶峰的可能。没有完美的选项,但所幸我们总能做完美的选择。

一个人到了30多岁,就应该慢慢地意识和选择自己的生涯四度的排序,一旦这些维度确定,人生的格局和限制就都逐渐明晰起来。多看看不同的生活形态,接触些不同的人。有一些会让你惊叹,却觉得自己绝无可能;有一些会让你觉得:我就是要那样的生活。慢慢地,一些选择会离开你视野,另外一些则越来越清晰。这时,人生天命慢慢浮现,定见因而产生。

选择正确的人生路向比选择好的职业、婚姻更重要——因为人生最可悲之事是你爬到梯子顶端,却发现搭错了墙。

生涯32度游戏:你的完美人生模型是什么

假设生涯的每一个维度,你认为自己能达到的完美程度是10分,而你现在总共有32分(平均每一个维度8分),你会如何把这32分分配给你的生涯四注意:

1总分可以少于或等于32分,但不能超过32分;

2分数越高,意味着你在这方面越完美,同时越有竞争力;

3可以有相同的分数,可以有0.5分;

4一个维度最高可以分到12分。

在没有完成这个游戏之前,别看下一章。有剧透。

把32分填入下表:

高度

深度

宽度

温度

在微信公众号“新精英做自己”里输入“生涯幻游”,给你听一段冥想未来的音频导引练习,大概八分钟。找个安静的时间,去体验一下潜意识里10年后自己的生活是怎样的吧!你也许会重新分配生涯32度。

与古典聊聊:

画下你在生涯幻游中看到的未来的样子,拍照发到新浪微博,并#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正文+古的格式附上简单的文字介绍。我会随机抽取,为你点评和建议。

“完美人生”与能量守恒

当我们的生命按照四个维度展开,我们将会慢慢靠近一些人生的真相,一些幻觉也会慢慢被打破。第一个重要的幻觉,就是大部分人希望的:同时过上成功的、幸福的、智慧的、自由的生活。

正如你刚才做的生涯32度游戏,你一开始的时候想,高度8分就可以了。但是,你仔细体会了一下,觉得8分还是有些遗憾,你太渴望成功了!于是你给自己加到10分。然后你突然想起一个多年的竞争对手,你很确定这个孙子一定会给自己10分,这意味着他赌注更高、他将比你更成功。于是你一咬牙,给了自己11分。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剩下的三个维度:你从小就希望自己成为某方面的专家、精通某一样技能,深度这个维度不应该是你要放弃的,所以给10分;在打宽度的分数时,你的老婆或老公站在旁边意味深长地看着你,你还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于是你毫不犹豫地给了这个维度10分;最后你发现,你的生命温度只有1分了。这可不行!

你重新回到第一个维度上,却发现每一项你都不愿意放弃。你开始焦躁起来,甚至一遍一遍地看游戏规则,真的只有32分这是不是一个脑筋急转

这绝不仅仅是心理测试,这是一个真实人生的隐喻。我们的生命历程,不正是这样的

年轻的时候,你不愿意放弃成功,不希望在竞争中落败;在工作3~5年之后,你又必须面对专业还是管理方向的选择,你一开始绝不放手,认为自己两个都行,慢慢地你在专业和管理领域的往返跑中精疲力竭,决定选择一个投入;年近三十,你发现自己需要承担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望和压力,父母在变老,孩子们在长大,他们都希望你是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等到这一切你都竭尽全力地做完,你却发现自己已心力交瘁,内心冰冷,生活也离你热爱的方向越来越远。

你问自己:“人生真的只能这样”

于是你准备为这么多年失落的自我做些什么,你开始让自己追随内心,做些以前不敢或者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但是一旦你开始行动,从另外三个维度传来的抱怨声就会此起彼伏,大家纷纷觉得你变了一个人,对你表示失望。你刚自我一点,却发现孩子的班主任开始找你;好不容易搞定这个,公司的项目又出现强力竞争者;你扑到工作中力挽狂澜,却发现身体早已吃不消,大病一场……你奔走各方救火,人封绰号“救火队员”。

终于有一天你想:太累了,还是算了吧。

从那一刻开始,你决定做一个平庸的人。

6不完美才是真人生

是我们错了是我们要得太多,还是人生本就是一场悲

追寻幸福没有错,错的是我们的预期——世界是场无限丰盛的自助餐会,但是你只有一个胃。如果你误以为人生会有40度,你就会按照这个人生脚本过一辈子:希望—奋斗—救火—累死—心死—碌碌无为。你犯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期望自己在每一个维度都得满分。你不知道,生命的本质就是不完美,生涯的总体能量守恒。

刚开始关注生涯四度时,你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一项都同时提升。比如工作初期,我们能力上升、职位提升、宽度增加,同时还自由自在。但是一旦过了某个界限(比如8分),我们就会遇到精力的极限。希望在管理上再进一步,就很难同时照顾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希望在专业方面有所投入,就不容易在管理方面保持进步。想要在某一个维度提高一分,就必须在另一个维度降低一分。

你期望事业更成功,那就意味着你得放弃一些专业提升进度,容忍一些人超过你;或者放弃一些家庭与朋友对你的期待,承认你只能做到这些;或者你可以加班,把给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压榨。又或者你觉得宽度和温度你很难放弃,那么你必须接受有人将慢慢比你更加成功。

如果你要些什么,你就必须放弃些什么。如果你要得特别多,你就需要放弃特别多。这才是人生。

翻翻世界上最卓越的一批人的传记,你能发现这群世界上最优秀的人,都不是完人,甚至都是某方面的烂人。生涯的能量守恒:某一个维度的巨大成功,一定意味着其他维度的下调。

乔布斯的高度让人望尘莫及,生涯温度也很高。但是他在宽度方面则非常糟糕——他绝对不是任何一种意义上的好父亲和好丈夫,他一直到女儿18岁才承认自己的私生女丽萨,而且在孩子出生后前几年对于陪他们玩毫无兴趣;他56岁匆匆离开,留给家人很少的时间。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很多史上最卓越的名人身上:爱因斯坦的儿女们称他为“不负责的父亲”;爱迪生的太太则称他为“工作虫”;圣雄甘地的女儿们对他颇有微词;麦克尔·杰克逊终生孤独;博弈论发明者纳什常年患精神分裂,长达30年无生活自理能力;凡·高、卡夫卡则不用等到逝世——他们在世时就是著名的家族“祸害”。我们的孔老夫子,他有生之年大部分时光都带着弟子游走六国,从未获得过真正的生涯高度,连他自己也说“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他的孩子估计也不会特别满意他这个爹。老子则更加潇洒,先是在东周洛邑任守藏吏(国家图书馆馆长),然后坐着青牛西出函谷关,如果不是守关将士坚持,连500多字的《道德经》也不愿留下。他们的深度没得说,高度、宽度却欠奉。拍《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对传统的家庭生活不感兴趣。“什么人都能做父亲、做丈夫,但是这世界上只有五个人能做我现在做的事。我要做这个。”

天才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做严肃的人生选择。

小人求全,君子守缺

这些例子反过来也成立。当你看到有人的某一个生涯维度很低,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在其他维度也不伟大。

二战后,爱因斯坦给苏联女间谍玛加丽达写过这样的信:

如果这封信能抵达你那儿,问候你、亲吻你。愿恶魔带走拦截我们通信的人。

你的阿·爱。

——《伟人情书》

哈哈,你能想象这种闷骚小情书是那个对着镜头摆thinkerpose(思考者的姿势)的爱因斯坦写的不管你怎么看,也不能让我们否认他的科学成就,今天相对论依然是物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乔布斯是个“烂人”,忽悠哥们儿,抛弃老婆,不理儿女,却不影响全世界喜欢他做出来的产品。如果我儿子的哥们儿是莫扎特,我肯定把我儿子往死里打,逼他们绝交,因为莫扎特这个家伙酗酒、爆脏话、寻花问柳、举止不端,活到35岁就挂掉了,但是他写出来的音乐,一尘不染,堪称天籁。屈原、苏东坡、李白、杜甫,他们文采绝世,但他们都不算成功。

为什么非要成

喜欢一个完美的人或事物,不能叫欣赏力——因为傻子都会。欣赏是总能绕过对方的缺陷,看到真正美丽的部分。

比不会欣赏更加可怕的人,是那群能力恰恰相反的人:总绕过别人的优点看到真正缺陷的部分,然后上升到道德层面,喷上大粪,在批倒批臭的同时,为自己的平庸找回几分安慰。

范冰靠男人上位!成被女人上位!

杨振呸!找个那么年轻的老婆!

挺网装公知!挺政给你五毛钱!

我敢保证,这些人从未读过任何一篇杨振宁的论文,也不一定心平气和地读完过真正公知的文章。在和平年代,这种人就是满腹牢骚的小坏蛋,在网上发发帖子蛊惑人心,如果到“文革”这样的年代,他们很有可能就是那群出卖邻居、揭发同事、毫无底线的人。

这种人既然从别人的生涯四度缺陷里面获得了邪恶的快乐,自然也会恐惧自己的小辫子被人抓到。所以他们也不敢在任何维度有所减分,他们唯一的努力就是不要让自己犯错,在他们完美的“道德”背后不是良知,而是无能。

所以他们注定是一群庸人。而曾国藩说“小人求全,君子守缺”,就是这个意思。

不求完美,但求值得

生涯四度的能量守恒,让我们停止十全十美的幻想——在竭尽全力的前提下,如果你希望在一个方面再优秀一些,你必须在另外一个维度做些妥协——没有人能同时过上功成名就、智慧卓越、生活宽广,同时又自由自在的生活。既然历史的各路枭雄天才都无法幸免,我想你也不能。

生涯能量守恒让我们有机会看清楚与人攀比是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回归家庭者觉得同学的职位比你高,成功者又羡慕你的家庭生活;上班族羡慕自由职业者的自由自在,自由职业者却也羡慕你的安全稳定;体制内羡慕创业者的精彩跌宕,创业者也在羡慕体制内的资源庞大……他们全部都被一个幻想困扰,那就是他们以为应该有个40度的生涯。其实我们也许只有32度。

与其羡慕,不如为自己做个选择。

如果车子要转向,我们必须减速。如果我们要选择自己生涯方向,也必须放慢一下脚步。停下来一分钟,重新做做生涯四度游戏,预演自己的一生——接下来的人生中,如果你有机会放下所有的期待和评价,如果你可以重新分配你的32度,你期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一个

幸福与成功的方式不止一种,你可以永远在某个维度遥遥领先,也可以某段时间在所有维度十全十美,但是你永远无法在所有时间里十全十美。

这就是为什么你必须定义自己的完美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