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2023400000030

第30章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6)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两个人第一次吃寿司,A以为挤在上面的芥末是奶油,大口吃下,满眼飙泪。B好奇,说:“怎么”A回答说:“我突然想起我的父亲来了,他就是今天病死的。”大家不语。过一会儿B也吃了一大口,满眼飙泪,A幸灾乐祸地问:“怎么”B说:“我也想起你爸爸,他死得好惨啊……”

这个笑话之所以黑色,是因为痛苦是公开的秘密却无法言说——这像不像成功之在这个成功人士被刷得金光闪闪的社会里,很多人把自己都骗了过去,认为自己应该快乐幸福,而当他们满眼飙泪时,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我不是挺成功嘛,为什么还活得不——他们只好说,你爸爸死得好惨啊。

整个过程中,我努力保持自己的笔调,不让其陷入流行的仇富口吻或者屌丝型的冷嘲热讽——比起更多无所事事、在日常生活中也活得不见得多好的人来说,富翁们的努力和拼搏值得我们尊敬。

我更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形成一个思考:成就我们的高度的代价到底是什牺牲其他维度的成功,到底是收益,还是仅仅是转

如果当初那些离开我们的亿万富翁在生涯的一开始,就知道和明白高度的代价,他们还会那样选择他们会不会在高度和内心温度以及生活与家庭的决策中稍微犹豫一下,然后走上那条不那么光鲜,但是可能更卓越、更温暖、更自由的道

而当我们在整个社会追求名利的大潮的裹挟之下,是不是也可以停下来,检视一下生活的其他可能

家庭、幸福、宁静都是我们生命中的长期股票,它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购入,然后慢慢地在岁月中升值。家庭股在40岁以后越来越升值;健康股在50岁以后越来越升值;而宁静则让你在面对死亡时有无上价值,持有它已经是莫大荣幸。而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把它们全部都廉价卖出,去追求当下的现金。

他们永远不知道那些东西值多少钱。

做些人生值得记住的事

斯文是“新精英”的市场总监,在2010年的时候,公司需要开发一个项目,大概在九月初结束。有一天中午我们吃饭,他告诉我他为了这项目快忙死了。

“我女友本来订了两张便宜机票,准备去鼓浪屿的。我说项目太忙了,不去了。”他有一半抱怨,一半还有一点小得意。

“我建议你去。”我说,“作为CEO,我让你自己负责,不管你是不是推迟一周,我都支持。但是作为规划师,我建议你去。”

斯文有点蒙,他眨眼睛,不说话。估计他在想,我靠,这不是挖坑让我跳吧。

我继续往下说:“我做过很多项目。其实两年以后,鬼才记得你是什么时候完成的。但是两年以后,你一定记得你和未婚妻去过鼓浪屿,待过一周。你去和大家商量一下,只要大家愿意,我也没问题。记得,做些人生值得记住的事。”

两周后,他们去了鼓浪屿,带回来一堆鱼干、钥匙扣、明信片和几张搞怪的照片。2012年国庆节,他们正式举办婚礼。后来我问斯文,还记得当年你的项目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他说,早忘了。

一维度的成功往往是伪成功——只求“快”的激素猪肉损人健康,求“有效”的速成教育毁人心智,求“来钱”的豆腐渣工程夺人性命……

小心那些只用成功做唯一生命价值标准的人,他们是把自己当成工具的自我恐怖主义者。他们一定不会犹豫在一个只看GDP的国家污染环境,在一瓶只检测氮含量的牛奶里投放工业原料,在一次只看利润的交易中不择手段,在一份只看钱的工作里出卖朋友,在一个让自己少奋斗10年的结婚对象前放弃爱情,培养出一个只看排名和学校的孩子。

8管理你的生命质量

找到生命的重心

生涯四度中,高度和深度都是外显而可测的;而深度和温度则是内在的,难以量化。越是生涯价值低的人,往往越渴求外在的维度表达,而总体价值越高的人,则越寻求整体维度的平衡。

就像穿衣服一样,当我们有了第一笔小钱,我们很少会买一床好被子或者一件舒适的内衣,那并不“光鲜”。我们一般会选择买一件名牌的衬衫、一条闪光的皮带,或者再庸俗一点,买副名牌太阳镜并且坚持不摘商标。只有当手头真正宽裕时,我们才会开始向让自己舒服一些努力。

同样的心理让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急于寻求外在的维度名片上更加吓人的头衔、更加光鲜的证书、更加拉风的车子,我们都在证明自己的高度和深度。追求这些维度并没什么不妥,但是当贪婪过界,我们就会忍不住从那些内显的维度中提取,这就是浮躁的来源。

我们会按掉家人问回不回家吃饭的电话继续开会,以求更好的职业形象;我们会昧着良心往牛奶里加入化学药品,以换取更多的收益;我们会抄袭论文、买卖文凭、购买答案,并且慢慢习以为常;我们会因为一个400万的订单错过孩子14岁的生日,却不知道400万的订单会越来越多,而14岁的生日只有一次。

我们被这些越来越“成功”的指标淹没,我们的生涯系统也在慢慢被摧毁、腐烂。这让我们更加焦虑——因为我们心中知道,我们穷得只有这个了。

平衡是生涯四度最好的解答,无数证据指出,平衡是一个系统价值最大化的体现。我们都知道,生命和所有运动一样,每个人的平衡方式都不同,要找到平衡,就要先找到自己的重心。但如何找到生涯的重

常见一些人在20多岁选择回老家做安稳的工作,或者为了父母亲的意愿选择发展不大的生活,他们的理由很坚定:父母亲抚育我们多年,难道不应该

父母亲为我们操劳多年,的确值得孝敬。但从生涯四度的角度,我们可以探讨一下什么时候父母最需要我们照顾。

父母亲最需要照顾是在他们60~80岁的时候:前面一段时间刚刚退休下来,需要心理支持和找到新的方向;70~80岁身体每况愈下,需要心灵、健康、经济方面的支持。

那个时候我们多按照30年一代估算,大概是30~50岁之间。那个时候我们最需要有的是“从容强大的心灵”“有自己的方向”“稳定的经济收入”,而这几项获得与否,又与你毕业后几年的努力相关。

所以,毕业后那几年,你越是为了孝敬父母,就越应该让自己有一个健康、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

在你的每一个生命阶段里,生涯每个维度都有自己的需求,关键是找到核心的那个。有人高度不足是因为深度积累不够,所以没有竞争力;有人则因为温度不足,无法维系宽度……

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发展好所有的维度,但是我们无法在一个时间段里,同时发展所有维度。请记住,在一个阶段内,总有一个生命维度,是改变生命的杠杆,生涯平衡点就在其后面。

思考一下:这五年内,你的生涯四度中,有哪一个维度一旦改变,就能带动所有部分都改

这有什么用

有段时间,我和太太很喜欢打台球,我们两个人都打得不好,但是在这个城市里,在台球厅一边打着球一边聊天,是种比在空气污染的街道上散步更好的饭后运动。

无意间,我们聊到父亲,妻子问:“为什么你爸爸去深圳那么早,却没有做得很我看你爸爸的老同事都还不错。”

我的父亲退休时是一个机械公司的研究所所长,是位非常专业细致的机械高工,在深圳退休工资不算高,不如在民企做经理的妈妈。

我告诉他,在我初中升高中的那年,爸爸有一个机会升任发展部主任。当年很多在内地无法运作的项目,都在深圳特区进行。发展部是谈商务合作的部门,毫无疑问是个肥差。爸爸走马上任。做了半年,发现有两大不适应:第一是平时总是需要出差;第二是在家的时候应酬多,很多人过来拜访送礼。我小时候是人来疯,一有人来,我就不好好做作业。而那一年我初三了。

作为孩子,我不知道爸爸是义无反顾还是轻轻松松做了这个对他事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决定——他和公司提出换岗,成了公司的研究所所长,从此不再出差。那个学期的晚上,我们家关上大灯,不开电视,拉上窗帘,躲开所有希望来坐一会儿的同事。我在客厅借着应急灯的灯光看书,他们则在阳台小声聊天,偶尔过来摸摸我的头和背,送来一碗水果。那是我童年最温暖的记忆。

太太有点奇怪地打断:“有人来,你爸爸可以让你在房间里面学习啊,而且那个时候你又不用你爸辅导功课,他完全没有必要在家——其实我觉得这个牺牲对你考上高中没有什么用。”

我瞄准一个绿球,呼出一口气,推出一杆,说:“你这么一说,他好像的确没起什么作用。但是从那以后,我们家的每个人都更加信任彼此。年龄越大,我就越了解父亲的牺牲有多大。我们也就越知道彼此能为这个家付出些什么,这让我们家这么多年虽然有很多冲突,但是一直很幸福。”

她点点头,没说什么,我们继续打了下去。

一直到晚上临睡的时候,她才突然说:“我想起自己家里的很多事,我突然明白,原来我的家里,缺的就是这些没用的付出。”

说完这句话,她哭了。

高度在很多时候可以转化为宽度、温度,效果却不会马上显现,信任会作为账户储存起来在很多年以后,酿成美酒。

而一件事情有用没用,也许只有时间与生命知道。

提升你的生活效能

《适合比成功更重要》一书中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平衡是一个零和游戏,一个维度多,一个维度就少。与其探讨平衡,不如探讨效能。如果我们能学会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前一小时才能完成的任务,同时学会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以前两小时的孩子教育,是不是两者都不会损接下来我谈谈生涯效能——通过学习生涯四度,你能提高单位时间的生命效能。

高度

成功的游戏规则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谈得很详细。职场的成功大概有自己的固定套路:角度—深度—高度—格局—机遇。

刚刚进入社会,找到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好公司、好项目或者好职位。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寻求高度,因为此时没有积累,直接立起来肯定会断。慢慢积累自己的深度,让自己有力量、足够强壮,然后找个机会上位,也就有了高度。如果光有高度没有格局,很快这面旗帜就会倒下,因为立不稳。格局让你看到更多,向四面八方生出旁枝,让自己立稳。从电线杆到金字塔,到这个地步,人能做的事情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看天时地利是否能推起这座金字塔了。

推荐书目:(按照阅读难度排序)

《曾国藩》唐浩明(曾国藩的人生经历说明,完人和通才是有的)

《官场笔记》侯卫东(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微妙上升路径)

《工作DNA》郝明义(著名台湾出版人的职场哲学)

《专业主义》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从麻省理工学院的核物理博士干到麦肯锡日本总经理,这本书详细写了专业的打造)

《老马的职业“鬼”话》马华兴(“新精英”资深职业规划师的犀利职场观)

《管理的常识》陈春花(中国人写的最简单、通俗又深刻的管理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外国人写的不简单、通俗但挺深刻的管理书)

推荐专栏:

《朝九晚五》专谁谁谁(本名薛莉)

深度

1看到高手

大部分人一辈子无法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没有见到过真的高手,这个时候他连努力的方向都不知道在哪儿。

Google用五年时间、耗资4000万最后研究出来的界面,百度一年就学到了。QQ则从模仿OICQ开始。令狐冲在见到风清扬之前,只是一个武功平平的大师兄。郭靖天资聪颖,在见到洪七公之前,几乎被江南七怪调教成烈士——怎么说的来看到高手不等于你能超过他,但是如果你没有看到,就连门都没有。一旦你看到你所在领域的高手,马上就能知道自己是否具有登上顶峰的资质;如果你能找到与你气质接近的高手,马上就能知道自己该如何走上顶峰。

看原典、听本人的课、找到行业内真正的牛人,是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推荐书目:

《学习之道》维茨金

2找到好对手

有一次我的同事李春雨老师——曾经是首师大的研究生职业规划中心主任、国家精品课程的参与人——回来对我抱怨在“新精英”主讲的一门叫UCC(UniversityComestoCompany,从大学到企业)的课程。他觉得不忿的原因很简单:他把自己在大学讲课的内容拿去企业做新员工培训,受到了巨大的好评,每天一两万的培训费,但是为什么在大学那段时间,同样的内容,大家连听都不愿意

在职业规划咨询中,我要求即使是实习咨询师做公益咨询的时候,也要来询者为咨询师和自己付喝咖啡的费用。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一旦一次咨询需要付费(即使是一杯咖啡钱),就会让来询者有期待、让咨询师有压力,真正的成长则从此开始。

很多时候,讲师、咨询师、教练或者企业的内训师无力成长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对手。当你通过点名而不是吸引力来保持出勤率,当你可以无限制地聊天而不是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解决问题,当你可以讲个笑话就搪塞过去而不用解决问题,当你对大家说“我也不懂,就是分享一下”的时候,你就已经选择了一个平庸的对手,而你的能力也被限制了。

下棋的人应该知道,和庸手下一辈子的棋,还是庸手。

3刻意练习

Practicemakesperfec练习导致完

错!君不见很多人practice了一辈子普通话还是乡音不改,听了一辈子《新闻联播》依然说得不像赵忠祥。

Perfectpracticemakesperfect.只有刻意练习,才能成就完美。

每一次都挑战自己的黄灯区域的练习,被称为刻意练习。

推荐书目: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科伊尔

《异类》格拉德威尔

4专注

所有的小说都告诉你这个真理,但是好像所有的人都会忘记——走到高位的,往往不是那些懂技术最多的人,而是坚信一项技术慢慢打磨到极致的人。看看《天龙八部》里面的慕容复比不过乔峰的降龙十八掌,你不觉得,那是因为他上了太多武功“课程”

宽度

1找到你的角色重心

有一些角色对你非常重要,有一些则不那么重要。试着给你的各种角色排个序吧。

子女、父母、爱人、工作者、持家者、学习者、休闲者、公民……

排好序后,再尝试给每一个角色一个时间精力分配的比例(见下页图)。每个阶段,生涯角色的重心都会不同,每半年调整一次。

写出你自己目前所扮演的全部生活角色,然后按照投入的大小画一个饼图。

如果你的生活可以朝着你理想的方向发生改变,把理想的角色分配画一个饼图。

对照现实和理想的饼图,看看有什么因素妨碍了你的理想实现,想想可以做点什么让你的理想尽可能实现。

2保护好软时间

很多认识我的人都很诧异,像我这么瞎忙的人,要做管理、要讲课、要研发、要写作、要上课,还要减肥,居然可以每年出去旅游两次。

我每年有两次固定的旅游,一次是和老婆的出国旅行,一次就是和男人们的穷游。前面那次主要以舒服放松为主,后面这次主要以折腾为主。

我是怎么安排出时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