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2023400000044

第44章 写给……的你(6)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长板选手是物理学家霍金。霍金1942年出生在英国剑桥,在21岁最自由的年龄患上肌肉萎缩症,一辈子被禁锢在轮椅上。43岁动的穿气管手术让他从此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他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通过敲击按键,合成人工语音来演讲、写作,一个一个字母地敲出了《时间简史》。他被认为是在世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普通人也许难以理解他的地位在物理学中的高度。但是从生涯来看,霍金拥有的仅仅是一个天才的大脑和三根手指,其他每一个部分都比你我差太多太多。不过聚焦于这样的资源,也能撑起来一个伟大的生命。

我的好朋友李春雨有点拖延症,总是在最后一刻才交活。但是让人惊喜的是,每次结果都很不错!有一次我们请汪冰老师来做分享,春雨说:“你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跟我说说,这个怎么”

汪冰说:“你看,你总是在接到任务时迟迟不开始行动,但是最后结果又总不错。是不是你在一开始的时候,潜意识就开始酝酿,只是在最后一刻,才突然孵化出你这个大脑或许不是拖延症的居住地,而是一个孵化器。”

春雨一拍他那个烫得已经很像鸡窝(鸡蛋孵化器)的大脑袋说:“哈哈,我喜欢这个想法!”

从这以后,他还真的孵化出不少好点子。

在微信公众号“新精英做自己”里输入“测评”,测测你的能力优势是什么。同时推送给你史上最全的网络职业测评大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写给不完美的你

所以,亲爱的,不完美的你,生命被点上黑点、努力擦拭的你,在你的生命中,有没有不可抹掉的黑不如意的出生,缺失的机会和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但是是什么让你今天依然活得坚是什么让你今天愿意试试看一本叫《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的是什么让你今天还有继续生活的勇在你的生命里,一定还有些部分在发光,一定还有somethingworks(一些东西在发挥作用)。专注于生命可能的部分,让那部分发挥价值,此生就已足够。

正如那句著名的祈祷词一样:让我有胸怀去接纳不可改变的,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并有智慧区分两者。

修正自己是一种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许更是,而接纳自己后掉头去追寻自己想要改变的,则是一种智慧的人生态度。

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伤痛前行。

持续聚焦于做正确的事情,就没有机会做不正确的事情。持续做幸福的事情,控制好不幸福的事,幸福就会生长起来。生命的花园里种满了鲜花,就没有机会长草。专注于生命可能之事,让生命如夏花般怒放。

关于黑点的心理趣谈

精神分析:黑点来自童年的阴影。我们来分析一下,黑点和你的童年有什么关系,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冲动。

行为认知:你仔细看看,黑点是不是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黑、那么白纸是不是也有很

存在主义:黑点就在这里,你要么改变,要么适应,或者也可以干脆别看。但是你选或者不选,黑点就在这里,而且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

人本主义:我相信每张白纸都有自己洗去黑点的方式,我会一直陪伴你找到自己的方法。

后现代:什么黑点,我怎么觉得像颗美人黑点出现在这里,你觉得代表什么特殊的意

积极心理学:黑点不是重点,还有很多地方有空白。别花时间搞黑点啦,关键是把白纸的价值用出来!

7写给爱自由的你

“下面拍卖的是:自由——”

“一百万!”“三百万!!”“五百万!!”

“一千万!!!”

“成交!”

每一次职业生涯管理的课,都有一个叫“价值观游戏”的环节,人们拿着一叠象征自己将付出的“千万大钞”,在一场人生拍卖会中“竞购”自己想要的人生价值。这是一个极好的人生模拟场——真实的人生并不像在午夜台灯下安安静静的价值观思考,而是一场你想要、别人也想要的竞争游戏。每一次竞价最高的几样东西之中,一定有这一项:自由。

“为什么要自”我总问。

“因为有了自由,就什么都有了。”有些人这么说。还有人说:“我有了一切,还不是为了自由”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有些悲伤。我们对自由渴望之切,同时又对自由误解之深,这真让人心痛。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我就是一个以自由为生的人。当我面对一个明明在扯淡还出于对其智商的尊重不能戳穿的谈话对象、一个把所有学术精神都用于记考勤而不是讲课的大学老师、一对孜孜不倦油盐不进立志要改变生活的父母、一条在美国大使馆前漫长肃穆的签证队伍时,我总有一种像《勇敢的心》里面的华莱士一样跳将起来振臂高呼的冲动。

Freedom!(自由!)

我们渴望财富自由,仿佛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地购买任何东西。

我们渴望工作自由,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拿自己想拿的数目的工资。

我们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其他乱七八糟的人不要管我!

我们渴望自由自在地环游世界,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认识各种不同的人。

但这真的就是自由如果这就是自由,我们真的能拥有这种自由

仔细思考上面这些“自由”的概念,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说那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只是做你想做的,那么谁来给你工所谓工作,是你做了一件“别人想要结果”的事情,所以才会有人为你的工作付钱。所以应该没有人会为了“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工作付你钱,这自然不算是一份工作。

又比如那个自由自在的、想待多久就待多久、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的旅游,如果这个想法成真,在自由的你背后,又是谁在负责“任劳任怨”地送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还免费和义务地提供住宿,让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发现了在这个世界里,你的每一个行为都会与其他人发生作用。当你拥有无拘无束的“自由”的时候,对他人来说,你则拥有了一个毫无约束地伤害他人的特权——这种人没有人愿意和你玩。

如果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以这样的自由为追求——想象一条每辆车都可以想开就开、想停就停、随意并道的公路——这样的社会不仅没有真的自由,还会变得更加不自由。

你的自由以他人为界

到底什么样的自由才是有可能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条河流把两个原始村落隔开,两岸的人没有渡河工具。假如你是其中一个村民,你拥有村子那么大的自由。在自己的村子里,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有一天,两岸的人都发明了船,你们可以驾船来往于两岸。对岸边的双方来说,自由扩大了。随着船只越来越多,河道拥挤起来,双方都希望争取更多的自由,不想失去过河的自由。于是规则被制定出来:如果两船会面,应该让离出发点远的船先过;上了岸以后,应该停在指定的码头……

你的自由总体扩大,但是纯度降低。在对岸你不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为所欲为。为了限制这扩大的自由不至于侵害别人,你必须遵守很多的规则——你要去对岸,就有遵守这些规则的责任。当涉及别人,自由和责任同时出现了。

再过100年,两岸架起了桥,这个时候对岸对你来说全然自由,但为了保持两边的平等,保持桥的畅通,需要遵守的规则也一定会越多。

这些规则有些成为法律,有些成为道德,有些成为习俗和规定,构成了今天的社会规章制度。哈耶克在《自由宪章》里强调了法律对自由的重要性:“法律的目的不是取消或限制自由,而是维护和扩大自由。”

从孤立的村落到四通八达的桥梁,发生在村落里面的故事也发生在我们的真实生活里。在自己的领域,我们有绝对的自由,但是一旦牵涉与社会互动的部分,每一种自由都一定要遵守背后的责任。

那种我们认为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绝对自由,只能在自己的内部领域。一旦你的自由扩大到外界,与其他人产生联系,为了不干扰别人的自由,你的自由就有了边界——不能影响到其他人。

你可以自由地开车上路,想去哪里去哪里,这样你就绝对自由了你必须承担油费、过路费,必须拿到驾照,交通肇事必须赔偿,按照那些早就设定好的道路来开,否则你哪里都去不了。当然你也有把你自己的车往沟里开的自由,但同时,重力加速度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你的自由以他人为界,你挥舞的拳头以我的鼻子为界。孔夫子在人生最高的境界“从心所欲”后面,加上了一个“不逾矩”。因为如果仅仅是从心所欲,那么一岁小孩都会,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当然可以随心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你没有权力逼着世界认同这件事。很多刚毕业的学生抱怨:“我们公司的管理太死板,不鼓励个性自由发展。”事实上,在自己的生活中,你完全有张扬个性的自由,但一旦带入工作,公司也有对此进行鼓励或者惩罚的自由;你当然有选择企业的自由,而企业也有选择你的自由,但是你们的自由都以对方为界。

文艺青年们抱怨:“这个时代怎么为什么没有人尊重艺”事实上,你在家里无论搞什么艺术,都有自己的自由。但要求他人尊重,却完全是别人的自由。你搞得好,大家自由膜拜;你搞得不好,大家也自由散去。凡·高同时代的人,确有不喜欢凡·高的自由。

那么,有钱就能有一切的自由首先,有钱的确能让你提高自由度,但是赚钱本身就是件需要满足他人需求的不太自由的事,你该看到花钱的自由背后不自由的代价。即使天生有钱的富二代,也有要满足他们父母亲的需求的责任——一旦过了18岁,他们的父母亲也有给不给钱的自由。其次,世上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实在太多,友情、爱情、才华、格局、智慧……在所有钱无法购买的领域,你都没有自由。

你的自由以他人为界,而你所期待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并不存在。

自由:Liberty还是Freedo

自由是一个舶来词,提到它,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freedom(自由)。从字面来看,free是免费的、空闲的意思,自由应该与责任对立,也就是“不用负责任的、无拘无束的”。词典的解释是:

1theconditionofbeingfree;thepowertoactorspeakorthinkwithoutexternallyimposedrestraints;2.immunityfromanobligationorduty(1自由的状态,不受外界限制的行动、说话和思考的权利;2.免除责任与义务)

这个词还经常用来表示奴隶解放,比如华莱士的《勇敢的心》,比如马丁·路德·金在Ihaveadream(《我有一个梦想》)里面,四次提到freedom。

但是当提到法律和社会制度下的“自由”时,几乎所有的正式文件都用了另一个词“liberty”。

比如说自由女神叫StatueofLiberty(别去美国丢人啊,freewoman是“免费女郎”)。《独立宣言》中“每个人都被赋予了不可剥夺的权力,生存、自由以及对幸福的追寻”用的是“life,libertyandthepursuitofhappiness”。亨利在1775年弗吉尼亚议会上的名言是: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不自由,毋宁死)。

Liberty是什么意思

1thestateorconditionofpeoplewhoareabletoactandspeakfreely;2thepowertodoorchoosewhatyouwantto(1自由行动和说话的状态;2选择你想做的事情和想要的事物的权力)

和“不受约束,没有义务”的freedom相比,liberty显然更加接近今天我们可以拥有的对自由的定义。我们的确没有“想选什么就选什么的自由”(我称之为选项的自由),但是我们的确有“自由地选择什么是自己更想要的的自由”(选择的自由)。

比方说,所谓的恋爱自由,是你有“自己决定是林志玲还是×××才是你更喜欢的人”的自由,而不是“你要和林志玲恋爱,林志玲就必须和你谈”的自由。

经济自由是指你有“自己决定钱花在哪里”的自由,而不是“爱买什么就买得起什么”的自由。

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哈耶克给自由下了这样的定义:“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而非强制的方式”来生活,“决定什么东西和谁的需求对自己最重要,是一个自由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之一”。

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他无法要求世界给他想要的选项,但是可以从世界给他的选项中自由选择。对他来说,自由的真正含义是liberty,而非freedom,“自由地选择,并且承担后果”。

成熟的人总有选择

按照这样的定义,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处于任何环境下的人,都曾经、正在也永远会有选择的自由。

比如,小明毕业一年多,家里帮忙找了某家不错的银行上班,第一年都是柜台工作,极其琐碎且重复,同事都是介绍进来的,人事关系自然复杂。小明屡次想辞职出去闯一闯,又觉得自己不会别的。听朋友说大城市做设计挺好的,自己也喜欢,想去读一个设计培训班,但是家里又不支持。想去读个研,但是工作又太繁重。小明觉得生活好无奈,自己毫无自由!

即使像小明这么悲摧的人,也拥有自由。

小明身边的确没有这样的选项:

回家大喊“我要出去闯一闯”,家里人大喜,说你去学设计吧,学费我们全包,银行工作不要干了!然后他学完设计,去了大城市,公司为了抢他打起了群架;三年之后他成为设计总监,功成名就,春节开着宝马带着女神衣锦还乡结婚。

但是小明其实还有很多选择:

他可以选择在不喜欢的情况下慢慢适应现在的工作,以之作为生存和发展的跳板,也可以选择不好好干。

他可以选择讨好父母获得学费,也可以选择自己攒钱不需要靠父母认同。

他可以选择晚上加班读研,也可以选择保存精力不再苦读。

他可以选择即使父母不愿意也要坚持,也可以选择妥协。

他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选项的自由。

而之所以大部分人在干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还没有辞职,不是因为没有自由,而恰恰是因为他们的自由选择——在这个阶段,“生存下去”比“发展兴趣”更重要。

有些人被迫选择父母亲规定的生活,并不能说他不自由,这是他的自由选择——他们选择了认定“父母认同”比“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更加重要。

还有很多人在不喜欢的工作中度日如年,并不是不自由,他们也做出了自由选择——“混日子”比“努力适应”更舒服。

我当然不是告诉人们,要放弃生存追寻梦想,放弃父母认同而追求自我,放弃混日子而追求适应。我希望人们放弃的是他们痛苦的根源,那就是:他们总渴望存在这样一种不可能的选项的自由:

无须竞争,就能找到自己想从事的工作;

当我干自己想干的事,父母必须同意和支持我的生活方式;

值得做的事情一定要有趣、有创意,而且还不太辛苦;

如果有些辛苦,一定要有明确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