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误会颜回——信息不完全
孔子被困在陈、蔡之间,只能吃没有米粒的野菜汤度日,七天没尝到粮食,白天也只得睡觉。一天,颜回讨到一点米回来做饭,饭快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抓取锅中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拜见孔子并端上饭食。
孔子装作不知颜回抓饭之事,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去祭先君。”颜回回答说:“不行,刚才灰尘落进饭锅里,扔掉沾着灰尘的食物是浪费的,我就抓出来吃了。”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是不足以依靠,看来了解人真的很不容易。”
孔圣人尚不易辨识真实的世界,而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要洞穿世间万物就显得更不容易了。我们总是愿意选择相信眼前的世界,但是这却并不是最真实的世界,因为我们无法看到所有的信息。
古典经济学有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完全信息假设,即假设市场的每一个参与者对商品的所有信息都了如指掌。实际生活中却常常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一直生活在一个信息不完全的世界中。
我们知道,沃尔玛“天天平价、始终如一”是沃尔玛驰骋全球零售业沙场的营销策略,也是沃尔玛成功经营的核心法宝。实际上,商店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如此打折销售。我们可以看到是,只有部分商品如此打折,并且是轮流打折。这一次是饮料打折,下一次是衣服打折,还有可能是日用品打折。
一般来说,消费者不可能知道究竟有什么商品在打折促销,当来到沃尔玛,不可能只买自己预期的打折商品,很可能还买其他商品。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掌握的商品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发现信息不完全,可见,信息不完全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普遍性。
实际上,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信息不对称。因此,人们总是尽可能获取自己所要了解的完全信息。
在获取完全信息的过程中,信息商品为人们所推崇。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商品。人们在购买普通商品时,先要了解它的价值,看看值不值得买。但是,购买信息商品无法做到这一点。
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就决定了竞争是不完全的,决策个体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私人信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信息不完全和非对称条件下,完全理性转化为有限理性,即经济个体是自私的,照最大化原则行事,但他通常并不具有做出最优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经济个体的能力是有限的,理性也就是有限的。
【知识链接】
完全信息
所谓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拥有的对于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从西京到东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信息不对称
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王羲之敢于将自己的真实面展示给别人,而郗太傅也能慧眼识人。这和经济学中的信息对称有异曲同工之妙。倘若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二者不“对称”,这交易就做不成;或者即使做成了,也很可能是不公平交易。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则是十分普遍的。人们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对商品的个体信息认知也会产生信息不对称的情形,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关于交易物品的信息。有些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很难在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对于这类产品,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情况。
可以说自交换产生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之下。信息不对称引起信息多的一方欺骗另一方的可能性。政府与公众信息不对称将使行政权力失去监督,滋生政府腐败;企业委托人与代理人信息不对称会引起机会主义行为;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会使雇主和求职者受到侵害;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是诚信丧失的根源……所以,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经济学的热门话题。
当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大量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人们总是能够想出高超的解决办法,用以提高信息的质量,或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损失。举例来说,当你需要购买电脑但同时对电脑硬件又不了解时,你会找懂行的朋友咨询,参考网站和杂志,希望借此能得到实用信息,在想购买的产品中作出理性的选择。正是通过不断地搜寻信息,以希求获得最全面的信息,给自己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过,信息不对称也不见得完全是坏事。比如国防机密,所有信息都公之于众,反倒会妨害国家安全。夫妻双方信息完全对称,各自连自己的一点隐私都没有,生活往往并不幸福。其实仔细想想,信息太对称,这世界反倒无趣了。在信息化的今天,还是给各方留一点私人空间为好。
现实世界是不完美的,信息不对称也是正常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完美,也没有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实现信息完全对称。当然,也并不是说,信息不对称就好得不得了。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努力获得对方更多的信息。
21世纪就是一个信息社会,对于个人来说,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我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以我们充满智慧和理性的头脑,我们将尽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给我们造成损失。
【知识链接】
信息对称
是指相关信息为所有参与交易各方共同分享,在市场条件下,要实现公平交易,交易双方掌握的信息必须对称。
从哈雷彗星到哈雷彗星将军——信息传递
据说,某部队的一次命令传递的过程是这样的:
少校对值班军官说:今晚8点左右,在这个地区可能看到哈雷彗星,这种彗星76年才能看见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穿野战服在操场上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在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影片。
值班军官对上尉说:根据少校的命令,今晚8点,76年出现一次的哈雷彗星将在操场上空出现。如果下雨,就让士兵身穿野战服前往礼堂,这一罕见现象将在那里出现。
上尉对中尉说:根据少校命令,今晚8点,非凡的哈雷彗星将军将身穿野战服在礼堂出现。如果操场上有雨,少校将下达另一个命令,这种命令每隔76年才下达一次。
中尉对上士说:晚上8点,少将将带着哈雷彗星在礼堂出现,这是每隔76年才有的事。如果下雨,少校将命令彗星穿上野战服到操场上去。
上士对士兵说:在今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少校的陪同下,身穿野战服,开着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
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无关紧要,细心观察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类似的事,一个人说街上有老虎,人们不信;两个人说街上有老虎,人们开始有点相信;当三个人都说街上有老虎时,人们肯定相信了,这就是“三人成虎”。
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失真的可能性。甚至会发生以讹传讹的情况,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加以辨别考察。当将信息传递引用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中时,我们又会看到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市场上,商家是拥有信息的一方,也能决定向外界如何传递信息。此时,传递信息的成本要依靠商家自己来付出。他们需要主动地通过广告等方式,在诸多同类产品中凸显出来,如此才可能有利可图。否则,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卓有成效的信息传递,没有别具一格的形象推广,产品就不能有效推向市场。
1995年之前,康佳彩电公司事业刚刚有所起色,但由于在信息宣传上的不力,造成了消费者对康佳彩电存在很多认知盲点和误区。对企业的形象的树立和产品的广泛传播造成了很大障碍,以至于经常有消费者将康佳彩电的产品同其他质量次等的产品混为一谈。
当今社会,任何一个企业,都能体会到信息的价值。他们从信息中寻找商机,再利用信息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信息的生产、制造、传播对于一个企业十分关键。一系列的行为必然会导致企业考虑信息所带来的成本。这些成本,其实就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播需要花费时间、占用精力,甚至花钱购买,等等。
随着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认识到,信息传递的失真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降低或避免信息失真成本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此外,要建立一套避免信息失真的保障制度。如对那些专门制造虚假信息的提供者给予相应的处罚。
【知识链接】
信息传递的模型
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他指出:教育不仅仅具有生产性,更重要的是教育具有信号传递的作用。在企业眼中,品牌是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同样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优先选择名校毕业生。
先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信息披露
农历年将至,公司很多人都在盘算能拿到多少回家过年。过去几年公司效益不错,每个人年终都是双月工资以上。但是最近,公司高层有传言说各部门都要按比例上报裁员名单。员工都在不断犯嘀咕,裁员千万不要裁到自己。
正在此时,公司出面辟谣,表示公司虽然碰到了困难,但公司再困难也会尽全力避免采用裁员地手段降低成本,但是希望大家做好心理准备,一起勒紧裤腰带(没有年终奖)共渡难关。员工们还能苛求什么呢?不走人已经算是好消息了,之前地流言风波平息了,大家地心态也慢慢平和了。
又过了几天,公司郑重宣布:年终奖以一个月薪水为准……多数人地脸上显露的是意外地欣喜。不用说,当多数员工获知年终奖照发的消息时,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了,尽管他们年终收益实际上是减少了。
信息的披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果如何。作为一个经济人,懂得如何披露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说,在信息接收方面前,如何选择信息输出的策略,是极为关键的。
某知名网站的CEO就曾经说过,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若想经营好网站就要懂得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网上,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信息披露的方法。例如,当网站出现资金少、带宽小、访问慢等问题时,应当借助时机,一次性将问题摆出来。这样,除了能获得客户的体谅外,还能保证客户流失量最小。
在生活中,信息披露运用的非常巧妙,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好消息与坏消息面前,不一样的披露方式往往会直接导致不一样的结果。这一过程,也让众人清楚了信息披露的不同方法带来的不同效用,因此人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加以运用,一定能获益匪浅。
信息披露不是要隐瞒信息或发布虚假信息,而是利用不同的披露方式给信息接受方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信息披露方式,将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此,就要提到西方经济学家萨勒提出的四个信息披露规则了。
第一种情况,当你拥有众多好消息时,要分开将它们发布。因为,根据西方行为经济学大师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当将好消息在相隔一段时间后,逐个发布出去,人们将经历多次感受到高兴的过程,带来的效用将远远大于将消息一同说出来所带来的总的效用。
第二种情况,如果有几个坏消息,要将它们一并发布出去。人们因承受损失的痛苦也会有边际效用递减的情况,当你将两次不幸一同说出的时候,其痛苦就会小于分别经历这两次。
第三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坏消息时,由于两者带来的感受刚刚相反,但当一同告诉别人时,好消息带来的幸福效用能冲散坏消息带来的痛苦,负面作用将减少很多。
第四种情况,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出现时,就应当分别将两者公布。因为,这样好消息带来的效用就不会被坏消息的痛苦所淹没。按照前景理论,人们在损失和获得同样多的钱财时,前者更让人感受深刻,何况此处是一个大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小的好消息。这样,获得消息的人仍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幸福和满足。
【知识链接】
信息披露制度
又称公示制度、公开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而依照法律规定必须将其自身的财务变化、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以便使投资者充分了解情况的制度。
无可奈何下的选择——霍布森选择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所有人买我的马或者租我的马,价格绝对便宜,并且你们可以随便挑选。霍布森的马圈很大,马匹很多,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
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进行着有限的选择,无论你如何思考、评估与甄别,最终得到的还是一匹劣马。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
对于个人决策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一个企业家在挑选部门经理时,往往只局限于在自己的圈子里挑选人才,选来选去,再怎么公平、公正和自由,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挑选,很容易出现“霍布森选择”的局面,甚至出现“矮子里拔将军”的惨淡状况。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各式各样的选择,但很多不过是假选择,但我们经常被表面上众多的选择项弄昏了头,其实质是,其他的选择项并不可行,摆在面前的只有一个选项或者没有选项。上世纪著名的汽车商亨利·福特曾经说:你可以订白色的、红色的、兰色的、黄色的、黑色的,订什么颜色的汽车都可以,但是我生产出来的汽车只有黑色的。固执的福特再一次践行了“霍布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