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经济学故事(超值金版)
20235600000059

第59章 收放货币流量,应对经济变化(2)

在人生中,追求财富的过程,不是短跑,也不是马拉松式的长跑,而是在更长甚至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上所进行的耐力比赛。只要坚持追求复利的原则,即使起步的资金不太大,也能因为足够的耐心加上稳定的“小利”而很漂亮地赢得这场比赛。

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他的回答不是原子弹爆炸的威力,而是“复利”;著名的罗斯柴尔德金融帝国创立人梅尔更是夸张地称许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存款和借款的情况,因此学会计算利息是很有必要的。利率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单利和复利。

单利的计算方法简单,借入者的利息负担比较轻,它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利息额假如本金进行重复计算的方法。如果用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n代表借贷时间,S代表本金和利息之和。那么其计算公式为:

I=P×r×n

S=P×(1+r×n)

例如某银行向某企业提供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10%的200万元货款,则到期时该企业应付利息为:

I=P×r×n

=200×10%×5

=100(万元)

本金和利息为:

S=P×(1+r×n)

=200×(1+10%×5)

=300(万元)

复利是指将本金计算出的利息额再计入本金,重新计算利息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复杂,借入者的利息负担也比较重,但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保护了贷出者的利益,有利于使用资金的效率。复利计算的公式为:

I=P×[(1+r)n-1]

S=P×(1+r)n

若前例中的条件不变,按复利计算该企业到期时应付利息为:

I=P×[(1+r)n-1]

=200×[(1+10%) 5-1]

=122.102(万元)

S=P×(1+r)n

=200× (1+10%) 5

=322.102(万元)

由此可见,和复利相对应的单利只根据本金算利,没有利滚利的过程,但这两种方式所带来的利益差别一般人却容易忽略。假如投入1万元,每一年收益率能达到28%,57年后复利所得为129亿元。可是,若是单利,28%的收益率,57年的时间,却只能带来区区16.96万元。这就是复利和单利的巨大差距。

在复利模式下,一项投资所坚持的时间越长,带来的回报就越高。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得到的回报也许不理想,但只要将这些利润进行再投资,那么你的资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

当然,复利的巨大作用也会从投资者的操作水平中体现出来。因为,为了抵御市场风险,实现第一年的赢利,投资者必须研究市场信息,积累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掌握一定的投资技巧。

【知识链接】

复利和复利效应

复利即俗称的“利滚利”,它是指以每年的收益产生额外收益,而投资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复利增长。这种由复利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被人们称为“复利效应”。 如果耐得住寂寞,把时间拉长,复利的效应是巨大的。

利率变动影响了谁——利率风险

“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引起金融系统的杠杆增加和过度冒险。而美联储目前维持的低利率则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美联储副主席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10月11日在一篇演讲中警示了低利率的风险。

据美联储官网的演讲稿,耶伦说,美联储需要审慎的宏观决策者,在适当时机撤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房地产繁盛末期,摆摆手无视对自身风险管理警告的金融机构高管不在少数。”

此次是耶伦在坐上美联储第二把交椅之后的首次公开演讲。

今年8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均开表示过会进一步推出经济刺激计划。而且,美联储自实行0%-0.25%的低利率已近两年。不过,耶伦的演讲表明,美联储已经意识到低利率的风险,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如何定位存在变数。

耶伦在最后说道,美联储现在的任务就是遏制泡沫膨胀和信贷狂欢,以确保减少它们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银行以及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日常管理的重点之一就是怎样控制利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对自身的存款结构进行管理,以及运用一些新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或设法从风险种受益。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利率风险也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一般将利率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1重新定价风险

如果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2收益率曲线风险

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会使收益率曲线斜率、形态发生变化,即收益率曲线的非平行移动,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3基准风险

由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与利率敏感性资产重新定价期限完全相同而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仍然会使该银行面临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4期权性风险

若利率变动对存款人或借款有利,存款人就可能选择重新安排存款,借款人可能选择重新安排贷款,从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老百姓来说,也存在利率风险的问题。那么如何规避风险呢?

平时应该尽量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如果货币政策向紧缩方向发展,存入的期限最好不要太长,1年期比较适当;如果货币政策宽松的话则相反,从而规避利率下跌的风险;如果存入时间不长的话,可以到银行办理重新转存的业务。

当然,利率也是有风险的,投资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在财务安全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

【知识链接】

利率风险分类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利率风险分为重新定价风险、基差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选择权风险四类。

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利率的关系——费雪效应

著名的经济学家费雪第一个揭示了通货膨胀率预期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个发现,它指出当通货膨胀率预期上升时,利率也将上升。

假如银行储蓄利率有5%,某人的存款在一年后就多了5%,是说明他富了吗?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假设。如果当年通货膨胀率3%,那他只富了2%的部分;如果是6%,那他一年前100元能买到的东西现在要106了,而存了一年的钱只有105元了,他反而买不起这东西了!

这可以说就是费雪效应的通俗解释。费雪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在货币理论方面阐明了利率如何决定和物价为何由货币数量来决定,其中尤以贸易方程式(也作费雪方程式)为当代货币主义者所推崇。

费雪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说的数学形式,即MV=PQ。其中M为货币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价格水平,Q为交易的商品总量。该方程式说明在V、P比较稳定时,货币流通量M决定物价P。

费雪方程式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因此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

在某种经济制度下,实际利率往往是不变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你的实际购买力。于是,当通货膨胀率变化时,为了求得公式的平衡,名义利率,也就是公布在银行的利率表上的利率会随之而变化。费雪效应表明:物价水平上升时,利率一般有增高的倾向;物价水平下降时,利率一般有下降的倾向。

费雪效应又可分为长期费雪效应和短期费雪效应。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利率之间存在近似一对一的调整关系表明高的名义利率反映存在高的预期通胀率,并不反映货币政策的实质内容,通货膨胀上升多少,名义利率就上升多少,因此货币政策可能影响通胀率,但却并不影响实际利率。同时,短期费雪效应成立说明即使在短期中名义利率的变化也主要反映预期通胀而不是实际利率的变化。

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名义利率与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都没有得到反映。既然利率不能反映资金供应供求紧变化,也就不适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这一特殊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存贷款利率没有市场化,受政府及央行管制,因此缺乏一个灵敏、有效的市场利率体系;另一方面在于利率作为一种政策工具主要被政府用来控制通胀。

【知识链接】

费雪生平

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他生于纽约州的少格拉斯。1890年开始在耶鲁大学任数学教师,18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转任经济学教授直到1935年。1926年开始在雷明顿、兰德公司任董事等职。1929年,与熊彼特、丁伯根等发起并成立计量经济学会,1931~1933年任该学会会长。1919年7月15日,埃米尔·费雪由于患癌症在柏林去世,享年67岁。

认识宏观经济中的货币——M0、M1、M2

按照货币形态流动性的高低,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随着流动性的降低,货币层次呈递增的趋势。就出现了M0、M1、M2、M3、M4……等边界不同的货币层次。关于货币量层次划分,各国划分不同,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划分方法也不一样。在我国关于货币量层次的划分也不一样。

1.美国现行货币量层次

M1=现金①+活期存款②+其他支票存款③+旅行支票。

M2=M1+由商业银行发行隔夜回购协议(RP)+隔夜欧洲美元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MMMF)+在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④+在所有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⑤M3=M2+所有存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款⑥+定期回购协议和定期欧洲美元+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机构)

M4=M3+短期财政部证券+商业票据+储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

2.日本现行货币层次

Ml=现金+活期存款(现金指银行券发行额和辅币之和减去金融机构库存现金后的余额;活期存款包括企业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储蓄存款、通知即付存款、特别存款和纳税准备金存款)。

M2+CD=M1+准货币+可转让存单(准货币指活期存款以外的一切公私存款;CD是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M3+CD=M2+CD+邮政、农协、渔协、信用合作和劳动金库的存款以及货币信托和贷方信托存款。此外还有广义流动性等于“M3+CD”加回购协议债券、金融债券、国家债券、投资信托和外国债券。

3.我国现行的货币层次

目前,中央银行对货币层次的划分具有权威性,其划分方法是: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一书中,他是这样区分的

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货币总量以M1出现,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以M2出现,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美联储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判定应如何判定货币政策。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在货币总量则基本保持稳定。

M1和M2的背离反映了什么

由于活期存款主要指企业存款,而同时企业定期存款,增幅较往年并无明显增加,基本可以否定企业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替代使得M1与M2产生背离的可能性。M1和M2的背离说明,居民的货币资产存量增速大于企业的货币资产存量的增速。

消费增速下降与居民储蓄增速加快并存。居民的收入,一方面用于消费,一方面用于储蓄,而储蓄的方式,可以选择货币资产(主要体现形式为定期储蓄),也可以选择金融资产,如股票或者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

从居民收入及分配去向看,居民储蓄(特别是定期储蓄)的增加可能来自于三个方面:收入增加、消费减少、其他金融资产的减少。由于缺乏收入和其他金融资产的数据,我们很难确定,居民储蓄的增加主要来自于那个方面。

但是,有这样一个事实值得注意。04年10月29日,央行加息后,居民储蓄存款持续上升。而且,定期储蓄涨幅更大,与此相对应,社会消费增长幅度05年有所下降(我们这里的分析都是以货币来度量,不需要考虑物价因素)。

从时间上看,居民定期储蓄增幅加快,主要原因在于存款利率的提高(当然还有物价的走低),与此相对应的是05年消费增速开始下降。也就是说,在当前 CPI涨幅较低的情况下,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已使得居民选择更多的储蓄,这对解决我国内需不足问题是不利的,消费的增长不甚乐观。

调整货币,盘活经济——货币政策

有这样一则新闻: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的两个“喷嚏”竟引起中国期货市场震荡,成批富豪破产。

4月20日,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声称美元已走出通货紧缩。他“金口”一开,全球股市、期市立马“跌”声一片。由于市场预期美元很有可能在短期内会加息,因此直接导致国内铜铝胶等期货品种21日至22日两天连续跌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