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下能够引起煤尘燃烧的高温热源有:①放炮时出现的火焰;②电气设备的火花;③电缆及架线式机车上的电弧;④斜井提升所产生的摩擦热;⑤矿灯发生故障或使用不当;⑥瓦斯燃烧及爆炸和井下火灾或明火等都能引起煤尘爆炸。在煤尘的参与下,小的瓦斯爆炸往往可演变成大规模的爆炸事故,从而造成矿毁人亡。因此,应采取综合性技术措施防尘降尘,防止煤尘爆炸。
47.防止煤尘爆炸有哪些措施?
(1)防尘措施。主要手段有:①煤层注水。回采前在煤层中打若干钻孔,向煤体内注水,增加煤粒间黏结力,减少煤尘生成。在靠近未采煤层的采空区内灌水,以湿润未采煤层。爆破时使用水炮泥、湿式打眼都可减少煤尘产生。②降低浮尘浓度。在煤尘生成地点喷雾洒水,合理调整风量、风速,防止煤尘飞扬。③及时消除落尘。落尘较多地区,要定期清扫,冲洗巷道。
(2)防爆措施。井下应加强明火管理。爆破时必须使用取得产品合格证的雷管、炸药,严格执行有关爆破规定,减少摩擦火花和撞击火花。
(3)隔爆措施。设水棚,隔绝爆炸火焰的传播,当冲击波将水棚掀翻时,水充满巷道,从而抑制火焰传播;设岩粉棚,当冲击波传来时,岩粉棚即被推翻,岩粉撒落形成粉雾弥漫巷道空间,从而阻止火焰传播;设隔爆水幕,即在巷道内设置喷雾器,喷雾形成水幕,以隔绝爆炸火焰。
48.矿井中的火灾有哪几种?
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更为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根据发生火灾的原因不同,一般把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外因火灾是指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多数发生在风流通畅的地点,但易于发现和扑灭。
(2)内因火灾。内因火灾又称自燃火灾,是指由于煤炭或其他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自燃引起的火灾。其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较大。内因火灾大多数发生在采空区、遗留的煤柱、浮煤堆积等风流不畅的地方。煤矿井下发生的火灾大部分是由于内因引起的。
49.怎样防止矿井中火灾的发生?
(1)外因火灾的预防。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二是在井下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支护材料、不燃或难燃树料制品,并防止可燃物的大量积存。如正确选择、安装和维护电气设备,保持线路完好,防止短路、过负荷产生火花;井下严禁用灯泡、电炉取暖;在进风井口和进风的平硐口安设防火门,每一矿井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理系统。
(2)煤层自燃的预防。采用集中岩巷的布置,采区内尽量少开辅助性巷道;减少对煤层的切割;选择合理的采煤方法和采煤顺序;合理布置采区;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提高回采率,坚持正规循环作业;隔绝采空区;以不燃性固体材料加水灌浆或注砂隔绝与空气接触的防火灭火方法为主,辅之以喷注阻化剂、均压技术等预防巷道中自燃着火。
50.如何防止矿井中水灾的发生?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矿井水包括地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老空积水、岩溶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为防止矿井水灾的发生,应做好下列工作:
(1)及时掌握矿井井下水灾预兆。透水前的预兆有:煤层发潮发暗;巷道壁或顶板“挂汗”;煤层变凉;工作面温度降低等。
(2)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查阅旧巷、采空区的平面图,了解含水层水和老空积水情况。
(3)认真贯彻执行井下探放水制度,每一矿井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4)预留防水煤柱、岩柱,设置防水闸门及水闸墙。
透水事故初期,现场人员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进行抢救工作。若透水点周围围岩坚硬、涌水量不大,可组织力量加固工作面,尽快堵住出水口。在水源情况不明、涌水凶猛、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透水,造成人员伤亡。对于因透水而受到伤害的矿工,现场人员应将其迅速抬运到安全地点,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51.预防爆破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1)按适用条件使用质量合格的炸药、雷管,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严禁使用非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电雷管。合理确定爆破的安全距离。
(2)加强对爆破器材的管理,严禁穿化纤衣服的人员接触爆破材料。
(3)对爆破地点进行认真检查,若空顶距过大或支架有损坏,或有采掘工作面风量不足等情况不准装药放炮。
(4)在有煤尘的区域进行爆破时,应在20米内进行洒水降尘。
(5)加固爆破点附近支架,机器、工具和电缆必须加以保护或移出工作面。
爆破过程中的防治措施:
(1)爆破时,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
(2)按规定装药、连线。装药时,先清除炮眼内的煤岩粉,将药卷轻轻推入,不得冲撞,炮眼内的各药卷必须彼此密接。
(3)爆破时,爆破工必须发出警号,至少再等5秒才可起爆。
爆破后的防治措施:
(1)加强通风。及时吹散炮烟,爆破工必须待炮烟散尽后,才能进入工作面,避免炮烟中毒。
(2)认真检查。爆破工、班(组)长必须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煤尘、顶板、支架等情况。
(3)正确处理拒爆、残爆、缓爆、早爆和瞎爆等异常情况,防止引发事故。
52.矿井中,预防运输事故的措施有哪些?
在矿井平巷运输时,常发生掉道、追尾、撞车等事故,也常发生车辆与工人碰撞挤压或工人违章扒车,登车、跳车而引起的事故。在矿井斜巷运输时,常发生跑车撞人、工人斜巷登车或乘坐矿车时的人身伤亡事故。为了防止这些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做好生产管理工作。
(1)遵守乘车规定。严禁在机车上或任何两车厢之间搭乘人员;严禁扒车、跳车;人身及所携带的工具和零件严禁露出车外。
(2)遵守人力推车规定。人力推车时,推车人必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发现前方有人或障碍物时,推车人必须发出信号;同方向推车时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米。
(3)严格运输管理。除按规定允许乘人的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以外,其他带式输送机严禁乘人。
(4)加强带式输送机的运行管理,司机必须经安全技术培训,要求责任心强,一旦发现险情,必须及时处理。
53.焊接生产中的有害因素有哪些?怎样预防?
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工要经常接触易燃、易爆气体,有时要在高空、水下、狭小空间进行作业。焊接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有害烟尘、弧光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可能导致爆炸、火灾、烫伤、中毒、触电和高空坠落等工伤事故,造成焊工尘肺、慢性中毒、血液疾病、电光眼病和皮肤病等职业病,严重危害焊工及有关生产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措施如下:
(1)辐射防护。焊接的辐射危害有可见强光、不可见红外线和紫外线等。气焊和电焊时可用护目玻璃,减弱电弧光的刺目作用,过滤紫外线与红外线。氩缸弧焊时,弧光最强,辐射强度也最大,紫外线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臭氧,工作时除要戴护目眼镜外,还应戴口罩、面罩,穿戴好防护手套、脚盖、帆布工作服。
(2)烟尘防护。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焊接部位的金属、焊条、药皮、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形成烟雾状的蒸气、粉尘,会引起中毒。因此在焊接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如戴口罩、装通风或吸尘设备等;采用低尘少害的焊条;采用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等。
(3)其他防护。高频电磁场是高频振荡器产生的,振荡器的输出频率为150~260千赫,电压为2~3千伏,以帮助引燃电弧。高频电磁场会使人头晕、疲乏,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减少高频电磁场的作用时间;引燃电弧后立即切断高频电源;焊件接地。
54.手工电弧焊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1)焊工应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
(2)电焊所用的工具必须安全绝缘。焊机的外壳和工作台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不得接在有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或设备上。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
(3)焊接场地禁止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雨雪天气,不得进行露天焊接。
(4)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气孔。在容器内工作,必须有人监护,并有良好的通风措施,照明电压采用12伏。禁止在已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采取防护措施。
(5)对受压容器、密闭容器、油桶、管道、沾有可燃气体和溶液的工件进行操作前,必须先进行检查,冲洗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动火前半小时进行采样安全分析,合格后再进行工作。
(6)连续焊接超过1小时后,应检查焊机电缆,如温度达到80℃时,必须切断电源。严禁将焊接电缆与气焊的胶管混在一起。
55.手工电弧焊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触电。手工电弧焊触电的主要原因有:手或身体等碰到裸露的接线头、接线枪、极板、导线及破皮或绝缘失效的电线;在更换焊条时,身体或手等接触焊钳带电部分,或其他部位对地面绝缘不良或在金属容器内、管道、锅炉、金属结构及雨天潮湿处进行焊接;电焊设备的罩壳漏电,人体碰触罩壳等。
(2)弧光辐射和电热伤害。焊接时,电焊产生强烈的红外线、紫外线和可见光线。当弧光辐射作用到人体上被人体内部组织吸收,可引起组织的热作用、光化学作用或电离作用,致使人体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损伤。同时,焊接也容易发生热体烫伤的现象,如熔化的金属飞溅到皮肤上等。电弧还可能会灼伤焊工的脸、手和身体。
(3)火灾和爆炸。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焊接热源引起易燃物质的燃烧;二是燃烧容器、管道焊补时防爆措施不当引起爆炸;三是焊机线路出现故障产生火花引起燃烧。
(4)有害物质。焊条、焊件和药皮在电弧的高温作用下发生蒸发、凝结、气化,会产生大量烟尘。电弧周围的空气在弧光强烈辐射下,还会产生臭氧、氮氧化物等有毒气体,如果通风不良,长期接触会危害焊工的健康。特别是在化工设备管道、锅炉内和船舱等处焊接时,作业环境狭小,通风不良,焊接烟尘及有毒气体浓度较高,其危害性较大。
在手工电弧焊的工作中,还经常出现其他伤害,如清除焊缝熔渣时,由于碎渣飞溅而刺伤或烫伤眼睛;焊接对象放置不稳造成砸伤;登高焊接时,发生高处坠落等伤害事故。
56.气焊、气割操作过程中有哪些不安全因素?怎样防护?
气焊与气割是工业、基建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广泛应用的加工工艺。但使用这项加工工艺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而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金属熔渣飞溅、烟气、弧光等会危害工人的健康。因此,必须正确掌握在进行气焊和气割加工时使用设备的安全操作技术。
在气焊、气割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发生爆炸、火灾、烫伤和中毒等不安全因素。气焊与气割所使用的乙炔、丙烷、氢气和氧气等都是易燃易爆气体;氧气瓶、乙炔瓶和乙炔发生器都属于压力容器。由于气焊与气割操作中需要与可燃气体和压力容器接触,同时又使用明火,如果焊接设备或安全装置有缺陷,或者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就有可能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在气焊与气割火焰的作用下,尤其是气割时氧气射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铁渣等四溅,容易造成人体的灼伤事故。如果飞溅的火星、铁渣、熔珠等引燃可燃易爆物品,则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气焊与气割的火焰温度可高达3000℃以上,被焊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在高温作用下蒸发成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尤其是在密闭的容器、管道内的作业,可能造成焊工中毒。
气焊和气割的安全防护措施:针对气焊与气割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消除或减少作业中产生的危害,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证焊接设备的安全使用;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正确操作;加强焊接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