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会反对吝啬,但是欣赏节约;花钱大手的人比较成不了大事,花钱严格的人则相反。”
——巴克斯顿(Buxton)
“繁华时候准备变化,困境之中追求变化。”
——蒂伯(Burgh)
1.几乎所有曾经到过美国的欧洲游客在回到国内以后都会说,他们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人都是“财迷”。谈到普通的美国人,一般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除非哪天美国人不追着钱跑了。当然,我们美国人并不是追着钱跑想把钱紧紧攥在手上,因为我们只是把到手的钱存起来了小小的一部分,比其他国家的人逊色多了。要我们真是“财迷”或“守财奴”的话,我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了。如果要用更准确的语言描述美国大众,那就是美国人都坚信“价格至上”。
2.当我们走进一家商店想要买点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是问商品的价格,然后从价格的高低上判断质量的优劣。因为我们一向接受的教育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想要买到好东西就要付出大价钱。因此,我们首先会问价格,然后选其中最贵的东西带回家,同时还满心认为我们买到的是最好的东西。不久前,中西部一个大城市的商店老板在他的店里搞促销活动。店里卖的鞋子促销价分别为6美元、9美元、12美元。这些鞋子的进价都是一样的,都是7.5美元。在促销的第一天,12美元的鞋子除了几双鞋码比较特殊以外,全部都被抢购一空。9美元的鞋子卖了一大半,但是6美元的鞋子在六天的促销期内却只卖了一成。买鞋子的人只是简单地问了下鞋子的价格,然后就认为价格最高的必然是质量最好的。
3.在一个大城市的一个大型零售商店里打出大量广告说有中国丝绸要促销。有许多捆的丝绸标价为每码1.65美元,而其他一些的标价则为1.35美元一码。不到中午的时候,1.65美元的就销售一空,但1.35美元的却还留下了不少。这些丝绸的质量完全一样,不用请丝绸方面的行家,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绸子边上的标志,包括生产批次在内的信息都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买帽子的时候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帽子的价格。到画廊买油画的时候,我们也不是根据画家的签名或者图画的美观与否做出选择的,而是根据其价值几何决定的。没有人花钱会比美国人更大手大脚了。如果美国人真是“财迷”的话,那么他们也是努力把钱送到人家口袋里的“财迷”,而不是一心把钱揽到自己怀里的“财迷”。评判商品的标准被完全颠覆了,质量不再是我们选择商品的准则。我们选购某个商品的决定因素变成了商品的价格,而且我们只选贵的,不选对的。
4.一个美国最大城市市区的一个流动剧院主动把自己的入场券票价从50美分降低到35美分,但是生意反而不如从前了,尽管该剧院上演的剧目水平还是和以前一样。一个一流的饭店把其价格下调了15%,其食品和服务质量都没有改变,但是客流量仅仅多了3%。美国人并不希罕便宜货。有一个老故事说的是把一批货切分成好几小块,改造后就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已经被证实了不止一次。没有人可以责怪那个商人,因为他只是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的商品,并没有弄虚作假。该负责任的是购买者本人,因为是他自己不根据商品的质量,而仅仅根据其价格来判定商品的优劣。现在,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要发挥自己的鉴别能力。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能像我们的祖父母他们那样在进行买卖的时候精挑细选,仔细甄别,那么在我们花掉的每一块钱中,我们都能比过去多省下10~35美分的钱。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商品的质量,而且要同那些诚信经营、定价合理的商人做买卖。
5.在买东西的时候,如果你坚持只付某个价格,并且这个价格和商品的价格还是比较吻合的,那么大多数商人都会把东西卖给你的。但是要是你非要多给钱的话,那个商人肯定会更乐意卖东西给你,除非他是傻子。关注质量,不要管价格了。先选好东西,然后再关注价格。然后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以质量为衡量标准之后,你经常选择的是那些比较便宜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