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必修十二堂课
2029900000011

第11章 完善自我,为成功充电(2)

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随时可能发生这样那样不尽如人意的事情,也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些都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标杆,要清醒地知道你所需要的是什么。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你的榜样是谁,更通俗地说,就是你的偶像是谁。

总之,无论是想获得个人成功,还是想让事业长青,都需要建立一个目标。

所有成功者身上都有一些相同点。从书房中的哲学家到战场上的将军,都有自己的标杆。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目标的追求,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你是不是还在黑暗中摸索呢?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

目标代表个人的愿景,是人生前进的罗盘,人生因有目标才会执着去追求,才会到达成功彼岸的希望。

目标的大小直接决定着成功的大小。古人早就有言:“取乎上,而得乎中;取乎中,而得乎下。”拿破仑也身体力行自己的誓言:“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高远的志向、宏伟的目标,想取得成功恐怕也只是天方夜谭。

偶像和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无可匹敌的。

在学术界,近来有一个研究目标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新学科——目标成功学,旨在为人们设定自我人生目标,提供系统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所以说,目标与成功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但目标的选择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欣羡,需要认真寻找,毕竟不可能人人成为比尔·盖茨,人人都成为世界首富。

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时,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孔子的德行高不可攀。但司马迁又言:“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虽然你可能达不到孔子那样的境界,但是可以将他作为你的心中标杆,如此,你离想要的成功就不会遥远。

严于律己:

遵守规则、严于律己,不仅仅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更是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克己奉公的领导能够在自己率领的团队享有崇高的威信,能够在所从事的领域叱咤风云;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市场规则,不讲诚信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独占鳌头;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规则、不守纪律的人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在大多数情况下,你并不是规则和标准的制定者,而是一个遵守者。既然你不能改变规则,就应该学会适应规则,遵守规则。只有在社会现有的游戏规则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才有可能成功。

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想顺利地步入成功的殿堂,就必须遵守现行规则,无论是法律的还是道德的,或是潜在的。这些都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过:“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意思是说,古代的君子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也很全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严于律己。

严于律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它既反映了人们自我修养的态度,也是人们为人处世不可缺少的行为准则。

古时,东关临池司马孟宗在外为官,想到家中妻子爱吃鱼,便寄回一罐腌鱼给妻子。不料,妻子将鱼如数退回,并修书责怪其夫:“你身为渔官,却把腌鱼寄给我,别人不会在背后说长道短吗?”孟宗妻时时以家训鞭策其夫,特别是为了让丈夫廉洁奉公,毅然下定决心,3年不食鱼,不仅本人留下了千古美名,还促进了当时官场风气有所好转。

孟宗妻的严训是他律,使得孟宗实现了自律,恰恰说明了古时人们对律己的重视。直到今天,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孟宗听从妻子劝说,严于律己,赢得了官场上风气的好转,可谓达到了做人与为官的较高境界,获得了社会的认同和自身的成功。

现代社会中标准越来越多。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而企业里有不同的制度规章,生产经营中有许多行业标准。使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要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上班要遵守作息制度不能迟到早退,开车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能横冲直撞,即使是到图书馆借书和到电影院看电影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也要受到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不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再加上社会上久已形成的道德准则、约定俗成的习惯和权威性的法律,不可谓不浩繁。然而,这些标准和规则到底应该由谁来遵守呢?

如果我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就会感觉到层层规则是约束自己的紧箍咒,自己就像是虽身怀绝技却受人差遣的孙悟空,总想摆脱它,自以为走到前台,一切都会涣然冰释,得以某种程度上的自由。

真正走到前台就会发现,权不足以服众。真正规则效力的发挥是在律己,不在威众。正如古语所说:“轻财足于聚人,量宽足于得人,律己足于服人,身先足于率人。”

无论是“文起八代之?”的韩愈,还是官职卑微的孟宗,都以不同的方式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人生在世,最高的境界是严于律己做道德的楷模,做纪律的典范。

但凡古今中外成大事者,无不是严于律己的典范。有一则列宁与士兵的故事是这样的: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守卫的新战士不认识列宁,坚持要检查他的通行证。旁边的同志责备这个卫兵说:“这是列宁同志。”但是不管怎样,士兵就是不让进!列宁认真地让卫兵检查了通行证,并对旁边的同志说:“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道理说得再好听,自己不实践就没有说服力。列宁身体力行,严于律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定立的规则,最终赢得的是秩序的稳定。

自古以来,严于律己与宽以待人是为人与修身的道德规范的两个方面。待己以严,就是待人以宽。为人处世既要高标又要低调。所谓高标,就是做事情要力求完美,对自己要力求至善,就是要严于律己。所谓低调,就是做人要力求谦逊低调,对他人要重信讲义,就是要宽以待人。

成功人士所信奉的不是什么神灵,而是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也应是智慧的结晶。严于律己就是其中的一大信条。

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就能够明白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团队,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也就是说,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虽然不一定是很好的领导者,至少具备了领导者应有的素质和才能。

在军队管理中,经常听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等词语,这些都是领导者严于律己的写照。或许正因如此,现在很多企业甚至教育事业引进军事化管理这一时尚品牌。

可见,严于律己,积极主动地遵守规则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个不能遵守纪律的职员,一个不能严于律己的领导者,即使有旷世之才,也不会创造出伟大的功绩。因为漠视规则,违反规则,哪怕是潜规则都会给自己埋下许多的隐患,前进的路上岂会一帆风顺?

很多时候,严于律己似乎重上轻下。即使在今天,等级的差别依然存在。职员做不到的,主管应该做到,主管做不到的经理应该做到,这是严于律己的惯性。

但是,严于律己并不是永远保留给所谓的上层人士的,即使是很不起眼的小人物,只要严于律己也必定会脱颖而出。

遵守规则、严于律己,是在法律和道德两个规范里,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很难想象,一个不能克己奉公的领导者能够在自己的团队享有威信,能够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叱咤风云;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市场规则,不按规矩办事的企业能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很难想象一个道德缺失、缺乏诚信的人能够取得事业的成功,能够赢得社会的尊重。

NO3自己是最好的坐标

成功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达成了目标、取得了某种进步就是成功。

我们提倡拥有远大的理想、遵循前人的脚步、不断向前迈进的成功,无论我们的触角伸向何处,最终都是实现自我的超越。

所以,自己是最好的成功坐标。

既然我们距离巨人甚远,为什么不将标杆插在自己身上,“吾日三省吾身”,要做最好的自己,不为无谓的攀比浪费心神。

前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博士在为中国青年写的书《做最好的自己》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我希望中国青年可以从这本书中理解“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

一个运用“成功同心圆”法则均衡自己的价值观、态度、行为的人;

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

一个既有勇气又有胸怀,既有理智又有激情,既自信又谦虚,既聪慧又善于表达的人;

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的人;

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

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这一番话,对中国青年可谓是一剂良药。对渴望成功的我们来说,也可算是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良言,的确受益匪浅。

书中李开复博士的每一句话都是对一个人自我意识的疏通和引导,是对成功法门的有益诠释。其实,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因素大部分在于主观,只有很少部分在于客观。只要能够实现自己所确立的目标,成功之路自然畅通无阻。

因此,与他人比较是一种觉悟,与自己比较是一门学问,是一种智慧。

实际上我们都在期盼曲线的递增趋向无穷,即使有限,亦要直至顶峰,尽量避免出现代表不稳定性的回环波折。

把自己视为坐标,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审视自己,做每件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

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位典型的才女。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就以天资过人、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着称。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凭借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潘锦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际知名大企业中工作。

在常人眼里,潘锦辉的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潘锦辉却不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难道得到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吗?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么,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又该如何实现呢?

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间问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一句话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可见成功是相对自己的需要而言的,只要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就是成功,就是实现了自我的突破。

潘锦辉说:“现在的我,经过了许多顺境和逆境,虽然不知道在别人眼里算不算成功,但却更加自信和快乐。因为我学会了把远大的理想变成具体的奋斗目标——做好每一件事,快乐每一天。我不能确定自己将来能否获得许多人推崇的名和利,但对我而言,成功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也是成功。成功并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当然,潘锦辉的成功是她个人的成功而不是我们的成功,我们有自己的坐标,只要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不能甚至不应做的事,只要坚持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成功近在咫尺。

我们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成功而成功,而是为了自身价值的显现。为人处世的道理千万般,能否真正理解其中的真谛还是一个问题,为何为了本可避免的、没有必要发生的攀比丢失珍贵的、自我反省的机会呢?

因此,跟谁比都不如跟自己比有意义,跟自己比,不仅可以促进成长和发展,还可以摆脱“跟风吃醋”的无谓烦扰。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正确地识别成功,把握好自己,或许明天载入史册的人就是你。毕竟敢于向自己挑战并取得成功的人还是凤毛麟角的。

NO4心态淡定,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

既然自己是最好的坐标,就不必在乎他人的财富胜我多少、才气高我几许。因为人与人不仅仅有差别,甚至是天壤之别。能够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就会洒脱许多,开心许多,轻松许多。

这的确不失为生活中的一大平衡术。

在生活中,真正做到心如止水,不为人世间的琐事烦恼,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见,人心是何等的脆弱。

如果我们在暗中与比自己高明的人较劲儿,并千方百计试图超过他,如能达成所愿则是自己的成功,但若失败了呢?恐怕就只剩下抱怨,甚至是无奈和伤心了,那时“胜不骄,败不馁”之类的话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托词而已。

与人相比的结果,往往是抱怨多于激励,什么别人穿得比自己漂亮,吃得比自己讲究,住得比自己舒适之类的。还有乡村的羡慕城市的,钱少的羡慕钱多的,位低的羡慕位高的,权轻的羡慕权重的……

俗话说:“他骑骏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看见推车汉,上虽不足下有余。”

我无鞋,我痛苦,而后却发现还有无脚的人。无论何时何地,生活中总有比你更加不幸的人,这并不是让你去为别人的不幸而幸灾乐祸,而是让你充分认识人生的多变,从而去选择乐观。

仔细想想吧,当你在羡慕或嫉妒别人时,你身边又有多少人在羡慕你有一份酬劳可观的工作或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呢?

人世间不如意事常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可能平坦,毫无波澜。如果硬要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长处比,伤心失望恐怕也是在所难免。

知足者常乐,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要过分苛求,不要过于追求完美,没有人可以得到这世间所有的美好,更没有人可以独霸这世间的所有财富。

不要只关注别人的美女、香车、豪宅,不要只仰望旁人的高官、厚禄、重权,你也有你的骄傲,你也拥有别人所没有的幸福。

拿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相比,是明智;把自己的不幸时常挂在嘴边,以致无法自拔是愚蠢。更何况,还有很多因素根本就是我们人力所不能及,比如疾病,比如灾难……

在一些无谓无聊的比较中,我们只会为自己的无知徒增伤感。那么,如果总是跟不如自己的人比较,是不是心情会好一些呢?答案是肯定的。

与强者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知道自省,能够时常保持清醒;与弱者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自己适当地减轻压力,学会放松,能够经常拥有积极的状态,这是生活中让自我心情平衡的有效手段。

所以,一定要正确运用“人比人”这一生活艺术中的平衡术,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并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成功就会在不远处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