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冬,总兵柴大纪派知府孙景储、彰化县知县俞峻及副将赫生额、游击耿世文率三百名清兵去逮捕林爽文。清军驻营五里外之大墩,勒索村民擒林爽文来献,还焚烧了好几个小村庄恐吓村民。清军的暴行激起了村民们的义愤,林爽文乘机发动天地会众起义,趁夜攻击清军驻营地,取得初胜。接着,林爽文率领起义军攻下彰化、诸罗县城,庄大田在风山起兵响应,起义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闽浙总督常青得知台湾发生起义消息,急忙派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和陆路提督任承恩两人率兵赴台湾镇压起义军。次年(1788年)二月,清兵援军抵台占领诸罗县城后,在起义军的英勇抵抗下,几乎没有任何进展。四月,乾隆帝将作战不力的黄仕简和任承恩革职,授常青为将军,恒瑞、蓝元枚为参赞,增派八千兵力赴台。常青带兵到达台湾时,林爽文起义军发展到十多万人,他们作战勇敢,多次打败清军,常青只能固守在台湾府城内。
乾隆帝看出常青黔驴技穷,遂改换福康安代替常青为统帅。福康安当时任陕甘总督,路途遥远,接到任命后请求乾隆帝从全国调兵赴台湾。南方各省清军共四万余人被调去镇压起义,加上原来的台湾清军,总兵力达六万人。当年十一月,福康安率海兰察、鄂辉等骁将,及大批清军乘数百艘战船抵达台湾。在清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林爽文被迫率起义军退守大里代。福康安分兵四路向起义军发起进攻。起义军都是未经训练的民众,对手却是训练有素的精锐清兵。特别是参赞大臣海兰察,平准噶尔,攻缅甸,灭两金川均立有殊勋,所率巴图鲁勇士二千人,乾隆帝称其能“以一当千”。当海兰察率部进攻大里杙时,遭起义军伏击,然而清军遇伏后竟屹立不动,而且还枪箭齐发,迅速扭转局势,仅一天就攻下大里杙。林爽文退入高山族居住区,后来被清军俘虏,押往北京,英勇就义。庄大田所部起义军也因寡不敌众失败,时为乾隆五十三年(1789年)二月。
事情到此,似乎与和珅并没有发生多少关系,所以乾隆帝在上谕中首先表示:“逆首林爽文经福康安等设法生擒,办理周全,实属可嘉。”林爽文是福康安率兵镇压的,论功行赏必然要放在前面。随后便说到和珅:“大学士和珅,始终承旨书谕,于一切清、汉事件,钜细无遗,懋着勤劳,自应特加优赏。和珅本系一等男爵,着照从前大学士张廷玉之例,晋封为三等伯。大学士阿桂、王杰、尚书福长安、董浩,夙兴夜寐,一体宣劳,俱着交部议叙。”
乾隆帝赏给未上前线的和珅三等伯爵,也担心在战场上作战的将领不服,因此特地指出“着照从前大学士张廷玉之例”,来作为赐给和珅三等伯爵的根据。乾隆帝点明这一点,虽然是为了平息前线将领的不满,而对今人正确评价和珅的历史功过尤为重要。乾隆帝为他重用和珅提供了一个答案,在他的眼中,和珅的才干虽然不如前朝老臣鄂尔泰,但至少可以与张廷玉相提并论。
张廷玉何许人也?
张廷玉(1672-1755),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之子,康熙进士,康熙末年官至吏部侍郎。雍正帝继位后,张廷玉即升为礼部尚书;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奉命为诸皇子总师傅,加太子太保衔,兼翰林院掌院学士,转户部尚书;雍正三年(1725年),署大学士事;雍正四年(1726年),拜文渊阁大学士。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因对西北地区用兵,设立军机处,其制度皆为张廷玉一手制定。雍正朝“鄂张”并称,实际上鄂尔泰长期在外主持军事,雍正帝在朝中倚重的是张廷玉,因而说他是“大臣中第一宣力者”。有一次,张廷玉偶然患病,几天未上朝,雍正帝便问近侍:“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近侍惊问何故,雍正帝答曰:“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痛而何!”于是人人皆知张廷玉是皇帝心中的股肱之臣。张廷玉还负责纂修《清圣祖实录》,对雍正帝参与争夺帝位事巧加掩盖,雍正帝死后遗嘱以张廷玉配享太庙,成为清代汉族人中唯一得此殊荣之人。
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继续受到重用,且因襄助有功被晋封为三等伯爵。张廷玉年逾七旬后,屡次申请退休都未获准。乾隆帝多次赐诗张廷玉,表达挽留之意,直到同意他告老归乡,在赠诗中仍表示不忍离别之情:
早怀高义慕悬车,异数优留为弼予。
近觉筇鸠难步履,得教琴鹤返林闾。
银毫无奈吟轻别,赤芾还看赋遂初。
拟问兰陵二疏传,可曾廿四考中书。
两朝纶阁谨无过,况复芸窗借琢磨。
此日兰舟归意定,一时翰苑帐思多。
诗中对张廷玉在雍乾两朝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然而张廷玉倚仗自己曾做过乾隆帝师傅,临行前以雍正帝“遗诏许配享太庙,乞上一言为券”。这本来是失礼之事,但乾隆帝碍于面子,勉强表示同意。按清朝礼仪,第二天张廷玉应当上朝对皇帝表示谢恩,可他并未亲身前来,只派儿子张若澄入朝。乾隆帝因此大动肝火,借题发挥百般羞辱张廷玉。他公开说:“试思配享太庙,皆佐命元勋,张廷玉有何功绩勋业,而与之比肩乎?张廷玉所长,不过勤慎自将,传写谕旨,朕诗所谓两朝纶阁谨无过耳!”且下令解除了张廷玉的三等伯爵。张廷玉因受儿女亲家、四川学政朱荃科场案牵连,甚至一度被抄家。但他逝世后,乾隆帝仍准其配享太庙,称赞张廷玉一生谨慎“近于儒者”。
和珅与张廷玉相比较,两人在朝中所做的事务基本相同,在遇到战争时,都是赞襄皇上,为当朝皇帝撰写谕旨。既然张廷玉曾被封为三等伯爵,和珅也同样可以受封,何况和珅在镇压撒拉族起义时,亲自上战场指挥过军队,较从来没到过前线的张廷玉更有资格得到伯爵头衔。所以和珅还被列入此次平定台湾的20个功臣之中,得到绘像紫光阁的殊荣。乾隆帝亲自撰文称赞和珅曰:
承训书谕,兼通满汉。旁午军书,惟明且断。撒拉尔亦曾督战,赐爵励忠,竟成国干。
大意是说:和珅在镇压起义过程中,秉承乾隆帝的训令,替他书写谕旨,且能使用满、汉两种文字。对于前方传来的大量战报,和珅得出的处理意见既明确又果断,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条件。此外和珅还参与指挥镇压撒拉尔族起义,因此赐给伯爵以鼓励其忠于朝廷,使之尽快成为国家柱石。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朝取得反击廓尔喀(今尼泊尔)军队入侵西藏的胜利,和珅因参与是役,又受到“军功加三级”奖赏。
廓尔喀军入侵西藏,是因为垂涎六世班禅死后留下的财富引起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乾隆帝的七十大寿。六世班禅提前二年就从西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出发,前往承德避暑山庄为乾隆帝祝寿。乾隆帝为迎接六世班禅,专门在避暑山庄狮子沟口为班禅建造供其居住的须弥福寿之庙。六世班禅在避暑山庄万树园觐见乾隆帝,为其诵经祝福后,赴北京,居住在西黄寺,因气候不适,染上天花病逝。六世班禅逗留在承德和北京期间,得到清政府大量赏赐与蒙古王公的馈赠,金银不下数十万两,而宝冠、璎璐、念珠、晶玉之钵、镂金之袈裟、珍珠宝石更是不可胜计。清政府于六世班禅逝世后,特派理藩院尚书博清额将他的骨灰与所遗全部财产护送至日喀则札什伦布寺。这些遗产全被六世班禅的哥哥仲巴据有,他的弟弟沙玛尔巴因是红教喇嘛,分文未得。沙玛尔巴一气之下,出走廓尔喀,且大肆渲染六世班禅所居日喀则札什伦布寺如何富有,挑起廓尔喀人的侵略野心。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以西藏地方政府征收商税过重为由,出兵侵入西藏,占领了聂拉木、济咙、宗喀地区。西藏噶隆官员未等清朝出兵,在钦差大臣巴忠授意下,私自与廓尔喀军议和,答应只要廓尔喀军退回,每年愿意给廓尔喀三百个银元宝作为地租,是为“以元宝换土地”。廓尔喀军本为金钱而来,既然能不费力就拿到白花花的银元宝,自然同意退兵。待清朝驻四川军队赶到西藏后,巴忠与统兵将领鄂辉勾结,谎称廓尔喀举国内附,乾隆帝信以为真。但巴忠的议和条件没有得到达赖喇嘛批准,噶隆官员丹津班珠尔无法向廓尔喀交纳“地租”,引起廓尔喀的再次入侵。
乾隆五十七年(1791年),廓尔喀军以索取地租为名,第二次侵入西藏,还以商谈如何交纳旧债的谎言,诱俘丹津班珠尔等西藏地方官员。由于清驻藏大臣保泰未等敌军深入,即将居住在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的七世班禅移至前藏,导致了廓尔喀侵略军对札什伦布寺的抢劫。
班禅所在的札什伦布寺西南地方,左有曲多汪巩,右有彭错岭,沿途高山绝壁,向称天险,驻藏大臣若率兵据险设伏,本来万无一失。就札什伦布寺而言,也是负山面江,有险可守,大喇嘛仲巴(六世班禅之兄)所辖僧人数千,可以固守待援。班禅被移居前藏后,在廓尔喀侵略军到来前,大喇嘛仲巴将细软金银搬运至东喀尔藏匿,致使人心慌乱。又有喇嘛罗卜藏丹巴在吉祥天母像前占卜,妄称不可与贼接仗。这样,廓尔喀军在无人抵抗的情况下进入札什伦布寺,将六世班禅遗留下的法器宝物和大量金银劫掠一空。
札什伦布寺被掠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时已升任理藩院侍郎的巴忠畏罪自杀,于是其他有关官员把私允地租的责任全推在这个死鬼身上。清政府调两广总督福康安为将军,以海兰察为参赞,率索伦和金川兵七千人入藏,乾隆帝谕令福康安昼夜兼程,务必于四十天内进入西藏。为确保福康安获胜,清政府还下令四川官员,采买青稞七万石、牛羊两万,以及供应入藏清军一年用粮。
福康安率清军入藏后,经过实地勘察,制定出周密的作战方案。清军首战擦木,杀死侵略军数百人;再战济咙,又杀敌近千人。随后,清军进入廓尔喀境内,攻克索勒拉山,渡过铁索桥,转战深入七百余里,六战皆捷,前后杀敌数千人。然而清军进至阳布城(今加德满都)附近时,中了敌军埋伏,都统台斐英阿战死。廓尔喀人自知不是清军对手,乘胜请求投降。福康安因当地八月就大雪封山,乃允其降。廓尔喀人尽献从前与巴忠所立地租合同,归还所掠夺的札什伦布寺金塔顶、金册印及其他金银财宝,释放丹津班珠尔等被俘西藏官员,交出沙玛尔巴尸体。此外,廓尔喀还向清朝进贡驯象、番马、乐工,表示永远服从清朝约束。
清朝取得反击战胜利后,免不了对参战将士加官晋秩,共有四十五个功臣享有绘像紫光阁的殊荣,和珅以“承书谕旨,办理秩如”,再次名列其中。
和珅对反击廓尔喀侵略西藏中的贡献,乾隆帝做如是评价说:“国家用武,帷幄丝纶,事殊四朝。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义,勤劳书旨,允称能事。”
由此可知,每逢清政府用兵,和珅都积极参与战事,协助乾隆帝决策于“帷幄”之中。特别是反击廓尔喀对西藏的侵略,对前线将领指授方略,协调西藏地方后勤保障,于西番文即藏文“颇通大义”的和珅,更于其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和珅可以不通过翻译,直接阅读由藏文书写的前线战况,随后又将乾隆帝的有关谕旨,立即用藏文书写发出,这必然为前线将领抢占先机,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故和珅此次被绘像紫光阁,较上一次更为名实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