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和珅传
2031500000030

第30章 并非仅仅是贪官(2)

和珅除了任崇文门税关总监督以外,还长期担任内务府大臣,内务府是皇室的财政机构,主管包括皇室的日常用度在内的一切开销。经过乾隆多年的奢侈生活,内务府早已是捉襟见肘,府库空虚,难以为继了。据史料记载,和珅担任内务府大臣前,“本府进项不敷用时,檄取户部库银以为接济”。可是和珅出任内务府大臣之后,不出几年,状况就大为改观,内务府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多出的银两可以接济外府了,整个局面来了个彻底的扭转。每年乾隆的寿诞,都是内务府的一笔巨大的开支,和珅没有接手之前,历任大臣每逢皇上寿诞都会百般无奈,既不能寒酸,又确实是苦于银两不足,常常到了最后只能勉强应付,很难令乾隆满意。到了和珅手中,皇上的寿诞成了求之不得的好事,他不但能操持得排场隆重,自己还能从中大捞一笔。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他像往年一样下御旨,要求务求节俭,不可铺张,剩下的一切都放心地交给和珅去办了。经过和珅的细心筹备,庆典办的异常隆重、盛大,史书记载:“皇帝虽立节省,而群下奉行,务极侈大,内外宫殿,大小仪物,无不新办,自燕京至圆明园,楼台饰以金珠翡翠。假山亦设寺院人物,动其机括,则门窗开阖,人物活动。营办之资无虑屡万,而一毫不费官帑,外而列省三品以上大员,俱有进献,内而各院部堂悉捐米俸,又以两淮盐院所纳四百万金助之,方自南京营运,及其输致云。”

乾隆无疑将和珅看成了一个聚敛有方的精明强干之人,只要有和珅在,他就不必担心钱财的问题。和珅凭借这一点,在乾隆心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牢牢站稳了脚跟。

3.出色的“民族事务家”

和珅除了善于理财之外,还是一个出色的民族事务家和翻译家。

清朝同国内各少数民族以及周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对外交人材的需求也日益加大。而中国传统化的训练对这方面人材的培养,无疑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和珅凭借着他在咸安宫官学中熟练掌握的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脱颖而出,成为乾隆时期最为出色的民族事务家。

西藏自唐朝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之后,就和中央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元朝时,中央政府开始正式在西藏派驻行政机构管理地方事务,西藏地区佛教鼎盛,藏民都信奉佛教的分支喇嘛教。所以,宗教领袖同时也是西藏的政治领袖。明朝万历年间,喇嘛教领袖南嘉措被尊称为达赖喇嘛,成为被中央政府承认的第一位西藏本土的首领,另外还有班禅额尔德尼,西藏就处在达赖喇嘛和班禅的统治之下。雍正年间,准噶尔部的头目策旺阿拉布坦趁两藏内部为争夺统治权的斗争而出现了两个达赖六世之机,攻入拉萨,囚禁了达赖六世,清政府派兵前往救援,经过艰苦的征战,驱逐了准噶尔兵,重新拥立青海所立的达赖六世登上宝座,举行了隆重的宝床大典。从此,西藏在清政府的管理下,安定了二十多年。

还有前面所述,乾隆四十五年,和珅妥善处理西藏六世班禅前来北京觐见乾隆皇帝这事,通过这些事,和珅展示出了他出色的处理民族事务的才能,被乾隆任命为理藩院尚书,管理蒙、疆、藏事务及外交上的一切事宜。

4.御前奉和诗人

乾隆皇帝一向喜好夸耀自己的文采,平日里极为喜欢吟诗作赋,觉得自己的诗作上可比李杜下不让温韦。每到一处,总忍不住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题名赐字之余,还要赋诗一首,以志心志。和珅为了能同乾隆有共同语言,也刻意留心学习做诗,尤其是泛览乾隆的诗作,令他的诗风与乾隆极为相似,深为乾隆所爱。

历史上常有这样一些御用文人,用手中的笔墨粉饰太平,给朝廷妆点门面,为皇帝歌功颂德。就连才华横溢、放浪不羁如李白者不也曾为唐玄宗写过“云想农裳花想容”之类的诗作吗?这样写出来的诗,往往词藻华丽,空洞无物,只会渲染气氛,却毫无真情实感。所以通观历史上留下来的千古不朽的诗作,几乎没有几首是出自御用文人之手。和珅在此道中还算是较为优秀的一个,他的诗还曾受到过钱泳的称赞,说他的诗有佳句可采。因为他写诗风格酷似乾隆,所以,有时乾隆就命和珅代为题诗,和珅的诗集中留下了不少奉“敕”而做的作品,如《奉敕敬题射鹿图?御宝戊申》:

木兰较猎乘秋令,平野合围呦鹿竞。

霜叶平铺青嶂红,角弓晓挟寒风劲。

图来制匣宝装成,贮就天章玉彩莹。

文修武备双含美,犹日孜孜体健行。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诗只有真正发自内心,才会有感人的力量。我们要探究和珅的诗才,决不能只看他的御前唱和之作。更应该关注那些他真正情寓于中不得不发的作品,从中才能更好地看出和珅的才华。

和珅的妻子冯氏在嘉庆三年(1798年)病故,和珅悲痛欲绝,做悼亡诗六首:

其一:

结缡三十载,所愿白头老。

何期中道别,入室音容杳。

屏纬尚仿佛,经卷徒潦倒。

泪枯挽莫众,共穴伤怀抱。

游川分比鳞,归林叹支鸟。

追思病时言,尚祝余足好。(时余足疾复作)

犹忆含殓前,不瞑心未了。

自此退食余,谁与伴昏晓。

抚棺一长痛,彼蒙藏矫。

其二: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别离。

场此一坯土,泉址会相随。

今日我哭伊,他年谁送我。

凄凉寿椿楼,证得涅盘果。

其三:

夫妻辅车倚,唇亡则齿寒。

春来一齿落,便知非吉端。

哀哉亡子逝,可怜形影单。

记得去春日,携手凭栏杆。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

今春花依旧,寂寞无人看。

折取三两枝,供作灵前观。

如何风雨妒,红紫同摧残。

这几首诗没有用他常用的七言体,而全部采用了五言声风,让人很容易想起两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和珅的这几首诗写的也确如《古诗十九首》一样质朴无华,直指人心,落地有声,欲哭无泪,将他悲痛的心情描画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佳作在和珅的诗集中还可以找到。他陪同乾隆在热河避暑时,接到了次子夭折的消息,这对于爱子如命的和珅不啻晴天霹雳,提笔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

河汉盈之两泪倾,都关离别恨难平。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识人间父子情。

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

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搔首问青天。

襁褓即知爱文章,(是儿生而颖异,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间,指点字画,即转啼为笑)痴心望尔继书香。

归家不忍看题壁,短幅长条一律藏。

学语先知父母呼,每逢退食足娱吾。

秋来归去无聊甚,触处伤情痛切肤。

寄语老妻莫过伤,好将遗物细收藏。

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玫瑰总断肠。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识人间父子情”,也许就是钱泳所谓的诗中佳句了,正是“不能有此事,不可无此语”,和珅的这一句诗,将痛失幼子的彻骨之痛写的令人不忍卒读。

所以,和珅尽管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御前奉和诗人,但是他的诗作中还是有不少佳品的,他的诗都收录在《嘉乐堂诗集》中,流传至今。

5.慧眼识《红楼》,美文传天下

和珅一生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古奇书《红楼梦》的完成、出版、流传竟然与他有着莫大的关系。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和珅的发现,我们实在有理由担心《红楼梦》能否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永远放射着夺目的光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十月,和珅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之后,多次鼓动乾隆发布上谕,进一步催促各地“将违碍字句的书籍,着力查缴”,少有的严格。而据红学家们研究,《红楼梦》就是在这个时候,逐渐广为流传,为人所知的。其过程几乎与《四库全书》的修繁相始终。早些时候,虽然坊间也可以见到《红楼梦》的刻本,但是作为禁书,是由少数为了牟利的书商冒险刊行的。然而到了乾隆五十四年以后,江南各地已可以随处见到《红楼梦》的刻本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红楼梦》由曹雪芹在乾隆中期着成。曹雪芹是康熙时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自小家中豪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突发变故,因为在康熙帝诸皇子争夺皇位的斗争中,曹家支持皇八子胤禩,皇四子胤禛即位后即查抄曹家。曹雪芹当时只有十三岁,一下子被抛入了贫寒交加的境遇中。生活上的巨变,令他痛苦不堪,到了成年后家境更加穷困,竟然达到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遂看破世情,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开始写作《石头记》一书。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曹雪芹唯一的儿子因无钱延医买药不治身亡,曹雪芹不堪丧子之痛,撒手人寰,留下了《石头记》前八十回的书稿和后四十回零散之回目及片断。不久,《石头记》被人辗转抄录传开。

据说,和珅的党羽苏凌阿花费巨资买到了《石头记》的原抄本,珍藏家中。和珅早就听说了《石头记》,但是苦于无处可寻。倘若他真要有心命人查找,原也不难,可是他身为朝廷负责审查书籍的官员,怎能公开命人查找这部禁书呢?所以,当他偶然从苏凌阿那里看到《石头记》时,欣喜之情就可想而知了,他很快读完了书的前八十回,不由倾心折服,认定这是天下第一的小说。于是打起了如意算盘,这样一本书,皇上一定喜欢,只要我像删削修改《四库全书》一样对它做一番处理,不就可以把它献给皇上,以讨皇上欢心,进而刊行天下,落得个好名声吗?而且这部书缺少后四十回,正可以命人在续写时对书中主旨做些修正,使它合乎礼法。

和珅命人找来了当时的着名文人高鹗,命他续写完成《石头记》一书。高鹗与他的朋友程伟元恰好早就在为《石头记》续卷成篇,听完和珅的话,喜不自禁,就将他们续写的书稿交与和珅。和珅拿来细读一番之后,认为写得过于绝望悲凉,就让高鹗重新安排一个略为圆满的结局,同时对前八十回中厌世的文字也做些修改。高鹗虽然心中不忍,却也无可奈何,只好按和珅的意图重新修改了《石头记》并更名为《红楼梦》,和珅看过新稿后,非常满意,就呈递进宫,请乾隆御览。乾隆一见果然非常喜爱,整日里手不释卷,一气读完,在和珅面前赞不绝口。和珅于是请求乾隆解除对《红楼梦》的禁令,刊行天下,乾隆允诺,由当时全国最好的出版机构武英殿刊刻一套聚珍版,从此《红楼梦》一书,流遍全国,风靡一时。

和珅一生,虽然毁坏书籍无数,但仅凭襄助《红楼梦》出版一事,已可以说是善莫大焉,于中国文学史有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