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话会办事会做人
2032100000024

第24章 礼尚往来好办事(2)

就这样,缅伯高身背鹅笼,踏上了通往长安的征程。一路上,缅伯高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来到了陕西境内的沔阳湖。就要到达长安了,缅伯高的心里特别高兴。他望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心想:眼看就到长安了,可这天鹅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洁白的羽毛弄脏了,我何不给它洗个澡,干干净净地献给大唐帝王想到这儿,他放下鹅笼,打开笼盖,抱出天鹅,准备给它洗洗干净。谁知,他刚把天鹅放入水中,天鹅就挣脱缅伯高的手,凌空而飞。慌乱中,缅伯高仅抓住天鹅的一根羽毛。望着远去的天鹅,看着手中的鹅毛,缅伯高非常沮丧:若是完不成任务,回去怎么向长官交代呢?他在湖边徘徊着,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冒了出来,他收起那根鹅毛,又匆匆上路了。到了京城长安,缅伯高拜见了大唐皇帝,把那根羽毛敬呈上去,并附了一首诗说:“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鹅,哭倒地号号。上复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帝王见了那根羽毛,又听了这首诗,笑了。于是,不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夸他机智,并且还赏赐给他许多珍宝。

自此以后,人们便用“千里送鹅毛”来比喻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特别是像我们国家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但是,自古以来也就有“礼轻情意重”的说法,可惜现在常常为人们所淡忘。现在的“礼”含金量越来越高,“礼尚往来”蜕变成了“礼尚往来”。而且,“人情债”逼得不少人难以招架,长此以往,“礼”也许会成为一种公害。

也可以说,“礼尚往来”并非我同独有,可以说世界各国皆然。但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似乎比我们更重视“礼轻情意重”的观念。人情往来,很少有送重礼的。你送了,别人也拒收,怀疑你有什么不良企图。结婚、生日、新年走访、宴请……送一束鲜花,或一盒糖果,或一本书,或一件工艺品,那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从外国电影或电视剧上经常可以看到。那不是编出来的,而是真实的生活。朋友在国外小住时,也碰到过几次送礼的事,无论朋友送人,还是人送朋友,都是小礼品。有时唯恐寒酸,想多送一点,也被劝阻,只好作罢。人家是发达国家,比我们富裕,何以出手不及我们阔绰?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情意与金钱不能画上等号,情意与礼的含金量不成正比,情意不应该为金钱所冲淡。换言之,人家相信“礼轻情意重”。

再回头看看我们,为了使“礼尚往来”走出误区,为了使人情不再成为“债”,提倡树立“礼轻情意重”的观念还是很有必要的。

通常情况下,礼品赠送的原则是礼轻人意重。因为很多同家都有明确规定,礼品价值超过一定的数量和价值的范围必须交公,以示清廉。所以如果赠送贵重礼品,尽管受赠者非常喜欢,但却不可以自己留用,所以以“礼轻人意重”作为赠送礼品的基本原则。一般情况下应邀到私人家去,可以为女主人带一些小纪念品、艺术品、食品、水果、鲜花或酒类等,有子女的尤其是有小孩的可考虑送玩具、糖果。一般情况下赠送鲜花较好,但各国的送花的习惯不一样,所以……定要根据目的需求按当地风俗处理。赠送礼品一定要用礼品纸包装,接受赠送礼品时的西方习惯一般是当面道谢并打开包装欣赏一下,送的人可对礼品做一些介绍、说明。假如按中国传统习惯,收下礼品,放到一边,不打开看会被误解为失礼的行为。因此,在我们送礼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以“礼轻人意重”为前提,选好合适的礼品。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

说到卖汽车,人品重于商品。一个成功的汽车销售商,肯定有着一颗尊重普通人的爱心。

有一天,一位中年妇女从对面的福特汽车销售商场,走进了吉拉德的汽车展销室。她说自己很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就像她表姐开的那辆。可是在福特车行,推销商让她过一个小时之后再去,她于是先到这儿来瞧一瞧。

“夫人,欢迎您来看我的车。”吉拉德微笑着说。

妇女兴奋地告诉他:“今天是我55岁的生日,想买一辆白色的福特车送给自己作为生日的礼物。”

“夫人,祝您生日快乐!”吉拉德热情地祝贺道。随后,他轻声地向身边的助手交代了几句。

吉拉德领着夫人从一辆辆新车面前慢慢走过,边看边介绍。在来到一辆雪弗兰车前时,他说:“夫人,您对白色情有独钟,瞧这辆双门式轿车,也是白色的。”

就在这时,助手走了进来,把一束玫瑰花交给了吉拉德。他把这束漂亮的花送给夫人,再次对她的生日表示祝贺。夫人感动得热泪盈眶,非常激动地说:“先生,太感谢您了,已经很久没有人给我送过礼物了。刚才那位福特车的推销商看到我开着一辆旧车,一定以为我买不起新车,所以在我提出要看一看车时,他就推辞说需要出去收一笔钱,我只好上您这儿来等他。现在想一想,也不一定非要买福特车不可。”后来,这位妇女就在吉拉德那儿买了一辆白色的雪弗兰轿车。

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位夫人因为这枝玫瑰而决定买吉拉德的汽车,但那至少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这虽然只是一支玫瑰,但体现出的却是一种关心与温暖,是能打动人内心的。

送礼,关键是要会送

如果你想在礼尚往来中办事成功,那么,关键在于是否会“送”。办事人的聪明才智将在这个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者你的蠢笨愚拙也将在这个字上落得个一览无余。

在新年到来之际,人们都争先给亲人、朋友、同学、同事、领导以及他人送礼表示心意,同时也是一种礼节,但是,有没有受惠者得到了礼物,不高兴反而哭笑不得呢?答案也是肯定的,不信的话,来看下面的故事:

某公司董事长张女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次,她出国办事,在回来之前,刚刚沉重的心才得以轻松,这时一位长年移居国外的老朋友,送来了非常珍贵的一口大号的金鱼缸。此时,她才想起来,自己无意间对朋友说自己喜欢养金鱼。于是,这位朋友也就不惜重金送来了这口鱼缸。

但是,待朋友放下礼物走了之后,她对着这口足以养几千条金鱼的大缸,差点就晕过去。本来订好机票就可以轻松地回去了,又来一个庞然大物,这飞机不坐不要紧,最要命的就是它到底怎么运回去才是重要的。

从这件事看来,朋友的深情厚谊倒是变成了她的头痛事了。当时,朋友怎么就没想一想这样一个大物件让她如何拿回去呢?假如现在转送给一同来的朋友们,实在狠不下心去把自己的不便再转加到别人身上。相信自己面临的困难,对别人也困难的事,因此,也就说不过去了。

因此说,送礼也要会送,其实,礼物的轻重关系并不大,总的问题就是一定要给受礼之人开心和实用,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送礼物的意义。

可以这样说,“送”是整个礼尚往来办事过程中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让人挡回,触了霉头,定会堵心数日。所以,只有巧妙掌握送的技巧,才能把整个办事过程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而且,有的时候送出的礼品也能传递信息。

要知道,一件非常理想的礼物,对于赠送者和接受者来说都传递着某种能够表达愿望的信息。一件精心挑选的礼品体现了你希望如何被人看待的心理。

礼物同时也是一个宣言。它宣告了你与对方的关系:一个好朋友、一个友善的亲戚、一位感激下属的老板或是一位热心的崇拜者,它也反映了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树立怎样的形象:一个能赞赏别人的人、一位情趣高雅的人抑或是一位知道如何用微笑来终止关系的人?更重要的是,它对接受者也是个宣言:他的忠诚得到了你的认可、他的坚韧精神值得赞扬、他的领导才能对本部门至关重要、他的健康令人牵挂、他使得做买卖成为一件乐事,或简言之,他值得感谢。人人都赠送和接受礼品,不管送礼是否自愿,礼品须经挑选后方能呈送出去。每件礼品都成了你人品的延伸,对方从中也衡量出你的兴趣,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送什么、如何送都会给人留下重要的、持久的印象。对方如何接受,同样的,无论我们承认与否,礼品对双方都有意义。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我们对于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和爱情等的渴求。我们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其他许多方面。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可以扩大个人的影响甚至结成团体等。礼品可以帮助建立或挽救一种关系,也可能改变或结束一种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精心挑选的礼品可以在事业和个人关系方面有所帮助。令人遗憾的是,每天都有人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能量浪费在毫无生气、不受人欢迎的礼品上。在如今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里,人们年复一年的在礼物上花费大量的钱财,每年又增添一些送礼的节日,从祖先的诞生日到你邻居家小猫小狗的生日,真可谓面面俱到了。

现在,为了买到合适的礼品,有很多人感到时间和想象力不足。有些人甚至一下子买回大批同样的东西,如50只小型食品加工机!却往往又不适合于送给所有的人。因此,少花钱办好事就很重要了。那些会送礼的人不会简单地用礼品去讨好别人或是去尽义务。他们总是会用适当的方式将他所要传递的信息准确地传递出去。

在你送礼的时候,可以赋予礼品意义,它会让受礼人惊喜赞赏,相信这也是所有送礼人的心愿。礼品是感情的载体,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任何礼品都表示送礼人特有的心意,或酬谢、或求人、或联络感情等。所以,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品者的不同条件区别对待。你选择的礼品必须与你的心意相符,并让受礼者觉得你的礼品非同寻常,备感珍贵。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还要谨记一点,礼物的好坏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没错,称得上好的礼物,其实并不一定都是价值不菲的,只要活动一下脑筋,你就能想到既经济又能传递情感的礼品了。

“礼”要送得恰当

人常说:喜欢哪色送哪色,得意哪口喂哪口,这是古今中外会办事者的处世法宝。如果你把金子送给猴子,猴子也许会挠你;但如果你拿一个苹果去换金子,猴子肯定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何也?当然是因为你送给了他最喜欢的东西。

1.送却不说送,偏说自己没有用

所谓会办事,包括的方面有很多,其中有三条最常用也最有效,那就:一捧二敬三送礼。但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捧、敬、送与拍马溜须的捧、敬、送有着明显的区别,会办事者的“送”是送也不说送,偏说自己没有用。

清朝乾隆年间,有个苏凌阿,是满洲正白旗人。乾隆六年考中翻译举人,被命为内阁中书。后来离京,在江西饶广做一个道台。本来对于平庸无能的苏凌阿来说,这个道台就高待他了。可他却嫌恶这江西山高田少,瘴气缭绕,蛮汉杂居,便日思夜想要调出那鬼地方,并往上爬做那大官。在苏凌阿的心里,官越大越好做,看那许多大官,哪里比得上我苏凌阿的才干?苏凌阿并不是好高骛远,他说的倒是实话。于是他想自己应在京城中做个大官,即使是讨个外任,也应是地方大员。有什么办法往上爬呢?露一手给皇上看看,让皇上赏识自己?抓几个造反的毛贼?搜寻出几句对大清朝不恭不敬的诗句?这些他都不行。既然不能走皇上这条路,就只有走皇上身边的宠臣、权臣的道路。突然,他眼前一亮,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就是和珅。

苏凌阿寻了个托辞,便告假回家,又从府库中“借”了些银子,回到了京城。苏凌阿祖父曾做过总督,父亲做过江南织造的小头目,在京城留下一片府第,家中颇有些资财,更有一些珍玩古旧。回京后,常常找旧日的同事和琳,毫不吝惜珍玩银两,你来我往,渐渐地与和琳打得热乎,竟和和琳称兄道弟起来。一天,听说和珅的公子过生日,便跟着和琳终于见到了和珅,呈上四千两银子祝少爷事事如意,呈上一个金佛保少爷岁岁平安。苏凌阿本以为自己送得不少了,可看和珅的眼色,似乎并没有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苏凌阿也不气馁,想和珅总会对自己有很深的印象。一日,苏凌阿对和琳道:“我有两盆翡翠盆景,先父说是世上的神品,可我愚鲁粗笨,竟看不出其神妙之处,总以为是两盆绿石头,不知它是真的珍贵,还是假的珍贵。令兄和大人,见多识广,一定是识货的,愚兄想请他来鉴赏一下,不知和大人愿来否。”和琳把苏凌阿的话与和珅说了,不料和珅极高兴,道:“现在去。”

苏凌阿正在卧室看他心爱的碧玉盆景,他几乎每天都看,忽听家人报道:“和珅相爷到了。”苏凌阿听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那盆碧玉叩了三个头道:“皇天不负苦心人,佛祖保佑我!”便起身去迎和珅,到了和珅跟前,忙打千作揖道:“和大人怎么不事先给下官说一声,下官没到门前亲迎,还望大人见谅!”和砷道:“你既与和琳以兄弟相称,与我也便是兄弟,不要多礼,不要客气。”苏凌阿道:“下官斗胆与和琳贤弟结金兰之好,诚惶诚恐。如今见了大人,上下之礼怎能废了?”说罢竟跪下去给和珅磕三个响头。苏凌阿是个肥胖人,只眼皮上突出的厚皮也能割下二斤肉来。此时已是仲夏,待苏凌阿站起身来,那地上已湿了一大片。

一行人正要步入大厅,不料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并没有梳髻,披散着头发,蹦跳着跑到和珅面前,咯咯咯地笑个不住,水汪汪的两眼直瞪着和珅道:“你就是和大人?爹常说你是大官,有本事,我还以为你是老头儿呢……真好看,真帅!”那苏凌阿见女儿如此放肆,早吓得出了一身鸡皮疙瘩,训斥道:“小孩儿家,不知上下,竟如此没有礼貌,快走!”和珅却道:“这是令嫒吧?”苏凌阿道:“是小女纳兰,老是调皮。”和珅抚摩一下纳兰的头,心里想起描写南朝陈后主妃张丽华的句子来:“发长七尺,鬓黑如漆,其光可鉴。”心道:怎只是黑光可鉴,白光也正可鉴呢。心里这么想,口上却道:“苏道台倒有福气,天赐你这么个粉雕玉琢般的女儿。我若有这么个女儿在膝前,可不整天高兴死了。”苏凌阿何等眼色,早看见和珅手指的细微动作和那春水盈盈的目光。忙道:“和大人既然如此喜爱她,若不嫌弃小女调皮难看,小女就认你作干爹如何?”和珅弯腰将纳兰脸蛋一捧道:“干女儿,你愿意吗?”苏凌阿道:“纳兰,还不磕头叫干爹!”纳兰却摸着和珅额头道:“爹有胡子,干爹却没有胡子,还有这块红痣,真好看。”和珅见她竟伸手摸向自己红痣,也不躲闪,只觉她手指凉沁沁、滑腻腻,浑身触电一般,和珅道:“你既已叫我干爹,我以后让你天天看。”纳兰高兴地拍着巴掌,白白胖胖的手背上印了两排蚕豆花儿。

苏凌阿心想道:“这下可好了,干爹哪有不疼干女儿的,我可青云直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