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有些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受到过很大的损失。原因就是说话没有分寸。
贺若弼是隋朝的大将。其父贺若敦是南北朝时期晋的大将,由于说话口无遮拦,不讲究分寸,得罪了晋公宇文护而丢掉了性命。临死时,他用锥子刺破了贺若弼的舌头,让他牢牢记住这血的教训。
贺若弼做了隋朝的大将军后,并没有记住父亲的教训,常常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声不断,自认为当个宰相也是应该的。不久,还不如他的杨素却做了尚书右仆射,而他仍为将军,他气不打一处来,不满的情绪和怨言便时常流露出来。
这些不讲究分寸的话传到了皇帝耳里,贺若弼被逮捕入狱。隋文帝杨坚责备他说:“你这个人有三太猛:忌妒心太猛;自以为是、自以为别人不是的心太猛;随口胡说、目无长官的心太猛。”因为他有功,隋文帝不久便将他释放了。但他还不吸取教训,又对其他人夸耀他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说:“皇太子杨勇跟我情谊深切,连高度的机密也都对我附耳相告,言无不尽。”
后来杨勇在隋文帝那里失了势,杨广取而代之为皇太子,贺若弼的处境可想而知。
隋文帝得知贺若弼又在朝中大放厥词,就把他召来说:“我用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多次在众人面前放肆地说‘这两个人只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干’,这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我这个皇帝也是废物不成?”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舅舅的儿子,我了解他们,我也确实说过他们不适合担当宰相的话。”这时因他说话不讲究分寸,得罪了不少人,朝中一些公卿大臣怕受株连都揭发他过去说的那些对朝廷不满的话,并声称他罪当处死。
隋文帝治罪贺若弼,贺若弼苦苦哀求皇帝饶他一命。隋文帝念其平陈有功,只将其贬为庶民。
父子两代人,同样是因说话不讲究分寸而坏事,招来祸端。
常言道:“祸从口出,福从嘴来。”这精辟地说明了说话既能阻止你成功,也能帮助你成功,关键就在于说话能否把握分寸。
小齐毕业后,如愿以偿地到一家报社当编辑。在试用期,她面对一大批“老油子”同事,一直保持着淑女的矜持。
那些“老油子”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一张张利嘴似乎都不肯闲,他们总是有事没事都跑到她身边,大谈编辑部主任的不是。
有一次,小齐刚上班,他们又坐到她面前闲聊,小齐觉得自己不能再沉默了,于是便打断他们的话说:“我是新人,你们都敢说的话,我敢说吗?难道你们是嫌我讨厌,不想让我在这里上班了?”这一句话就起了作用,办公室从此再没有人发表关于编辑部主任的议论了,不久试用期满,小齐也顺利地成为正式员工。
小齐面对的是同事们低级趣味的闲聊,而且是有关顶头上司的流言,一个新来的女性职员,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确是一件棘手的事。但她却以非常有分寸的话,为自己解了围,而且没得罪一个人。如果当时小齐换一种说话方式,自命清高地遏制他人低级庸俗的闲谈,那就会给自己树敌。如果小齐和同事们沆瀣一气,把低级趣味的事当作无伤大雅的事来说笑,一旦传到上司那里,后果将不堪设想。
说话好似一匹宝马,驾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驾驭不好就会让你摔跟头,甚至踢伤别人。说话要得体,不能不讲究分寸,否则人生之路就会布满荆棘。
说话准确到位,才能让人心知肚明
俗话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语言的精炼上。讲话者要尽量使用最少的词句,准确地陈述出所要叙述的内容。
有个人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特邀了四个朋友到家中吃饭。
有三个人准时到达了,只剩一个人迟迟没有到。
主人焦急万分,脱口说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位客人听了之后心生不悦,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有,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却走了。”
剩下的两个客人,其中有一个嗔怒道:“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扭头又离开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位朋友和主人有很深的交情,他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说话应该留意一下。”
主人无可奈何地说:“他们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这位朋友听了,再也按捺不住气愤,脸色大变道:“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啦!你这人真是,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完,这位朋友铁青着脸也走了。于是,一场即将形成的聚会就这样不欢而散。其实主人是好意,然而他不能准确到位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最终酿成了苦果。
由上述故事可知:一个人会不会得体说话,所说的话表达准确不准确,往往决定着这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美国)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各界人士聚焦一堂,再三邀请莱特演讲。他盛情难却,只好说:“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原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准确到位,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说话得体的人,总能够将自己的意图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能将道理说的动听、清楚,使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有时候还可从问答中巧妙判断对方言语的意思,并从对方的谈话中获得有益启示,增加对对方的理解,与对方建立深厚友谊。而不会说话的人,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往往会使对方费神去听,而又不能使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
语言的准确、到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认识明确
对一种事物自己如果不知其所以然,对它的描述也必定不准确。因此,只有明确认识事物,才能言谈准确。
(2)要建立宏大的“词汇库”
一个人如果词汇不丰富,语言单调,就不会受欢迎。由此可见,建立宏大的“词汇库”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3)语言运用要有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主要是指褒贬词语的正确使用,这种语言的使用是对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
(4)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
“谈谈你自己吧!”面试时,在基本的寒暄之后,你被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这样的。许多应征者会认为“我不是都已经写在简历中了吗?为什么还要再问?”因而面露不耐烦之色,有的甚至会以“这些我在简历中都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作为答复。
请切记,绝对要尊重面试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诚恳地回答。而这个问题,正是你进行“自我推销”的大好时机。如果这道题你回答得很得体,令对方印象深刻,可能在接下来的几十分钟内便如顺水推舟般无往不胜。
礼貌的问候
在进行自我介绍之前,求职者首先要跟主考官打个招呼、道声谢,这是最起码的礼貌。比如可以这样说:“经理,您好,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现在,我向您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完毕以后,要注意向主考官致谢,并且还要向在场的其他面试人员致谢。
如何谈自己的优点
既然面试时招聘者有可能问你有什么优点,那么回答这类问题时你可至少举三个显示你的特长的具体事例。或者,你也可以向对方展示数项技能,并解释一下为什么你在有的方面强一些,有的方面弱一些。
对于自己的优点、长处,要少下评语,多摆事实,主持面试人一定会向应聘者了解他的能力、特长、性格、品质等等,这时应聘者最好不要凭空给自己下赞语,要把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拿给面试的人看。
如何谈自己的缺点
对于自己的缺点,要从克服的角度去谈,人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无缺点,应聘者在介绍自己的情况时,除了充分介绍自己的优点外,缺点也不要隐瞒,否则会给对方一个自吹自擂、不诚实的印象,可以从克服缺点的角度谈自己的缺点。
事实胜于雄辩
在面试时,有的人为了能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喜欢对自己进行过多的夸奖,动辄就“我的业务水平是很高的”、“我的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其实,这样反倒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现在的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而对其他的一些条件并不是十分重视,诸如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等,他们要看的是应聘者的真本事。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虽然面试的时间很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出你的才能,但是,你可以通过实际的事例来证明你的能力,把你的才华展示给考官。
某大学中文系学生小刘,毕业后到报社应聘记者,面对着上百个新闻专业出身的应聘者,可以说小刘并没有什么优势。
但小刘对此早有准备,她对考官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我叫刘晓明,山西人,毕业于××大学中文系。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的,但我对记者这个行业却十分感兴趣。在大学期间我是学校校报的记者。四年间,我进行了大量的校内、外采访,积累了一定的采访经验,再加上我的中文功底,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贵报的工作。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发表过的采访报道,请各位编辑领导批评指正。”
考官们看过小刘的报道材料后,觉得眼光独到、语言深刻,都很满意。结果小刘击败了众多的竞争者,不久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因人制宜地与不同个性的人办事
有的放矢地与人合作和办事,是一个人才智、能力的体现,对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益处。在你不得不与个性不同的人相处和办事的时候,如果参考以下原则,会提高你成功的机率。
(1)与耍两面派的人办事,应谨慎地划出一条原则。
办事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这样的人物,他当面奉承你,转过身去却嗤之以鼻;他为了取得你的喝彩,事先就送上一两下掌声;为了取得你的“庇护”,他成天低声下气地围着你打转;他对你心怀不满,但当面总是笑脸,背后却到处拨弄是非……这类人物,有着两张脸皮,有着双重人格。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你可能会感到艰难,对付这种人若处理失当,很可能会使交往“触礁”。
对于这样的人,在与之办事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去伤害他的自尊心,不去损害他们如此费心地保护着的那个“面具上的自己”,尽量不去得罪他,也不可简单地拒绝其肉麻的奉承。简单拒绝只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加速你“触礁”的进程。
与这样的人办事,你要谨防被他的别有用心所利用。这就需要在与之交往过程中,谨慎地划出一条原则、界限,剔除那些非原则的、损害他人的成分,抹去那些具有强烈私欲的色彩,在正当的利益上尽量满足他,使他的自尊心、荣誉感也逐步地有所体现,并促使其良知自现。这样就可以利用他的能量来为自己办事。
(2)与性格冷淡的人办事,要有热情和耐心。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往往是我行我素,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你客客气气地跟他寒暄、打招呼,他却总是爱理不理,不会做出你所期待的反应。和这类人打交道,的确让人感到不自在、不舒服。但出于工作、办事的需要,我们往往又不得不与他们来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要不要也采取一种相应的冷淡态度呢?
从形式上看,似乎他怎样对你,你当然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恰当的。在这种人中,他们的这种冷淡并不是由于他们对你有意见而故意这样做。实际上这是他们本身的性格,尽管你主观上认为他们的做法使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这绝非是他们本意。因此,你完全不要去计较它,更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感受而判断对方的心态,以至于做出一种冷淡的反应,这样,常常会把事情弄糟。
其实,尽管性格冷淡的人一般说来兴趣和爱好比较少,也不太爱和别人沟通。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追求和关心的事,不过别人不大了解而已。所以,在与这类人打交道时,不仅不能冷淡,反而应该多花些功夫,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真正关心的事来。一旦接触到他所热心的话题,对方很可能马上会一扫往常那种死板冷淡的表情,而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
另外,与这种人打交道,更多的是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维护其利益,逐渐使他们去接受一些新的事物,从而改变和调整他们的心态。这样,遇到事时,托到他们头上也不会轻易碰钉子。
(3)与清高傲慢的人办事,应选择适当的交往方式。
在日常交往中,有些人往往自视清高,目中无人,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与这种举止无礼、态度傲慢的人打交道,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受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不得不与这种人接触,又该怎么办呢?
有人说,对这种人就必须以牙还牙。他傲慢无礼,我便故意怠慢他。这种做法在适当的时候也许是必要的,但它通常更多地只是一种从感情出发的表现。似乎对方的傲慢清高对我们是一种侮辱,于是,我们也要用这种方式去回击他。而当我们用理性很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的和处境时,则应该寻求某种更适当的交往方式。因为,如果他傲慢,你怠慢,便很可能使交往无法进行下去,这显然对于双方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从如何使自己办事成功出发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
对此,最合适的方式有三条:
首先,尽可能地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态度、或某些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他能够表现自己傲慢无礼的机会。这样,对方往往也会由于缺少这样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
其次,语言简洁明了。尽可能用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你的要求与问题。这样,让对方感到你是一个很干脆的人,是一个很少有讨价还价余地的人,因而约束自己的架子。
最后,你还可以邀请这种人从事一些无法摆谱的活动。例如,请他去跳跳舞,聊聊家常,上卡拉OK唱唱歌,等等。而当对方一旦在你面前表现出其生活的原色之后,在以后的交往中,他往往不再会对你傲慢无礼。这样你就可以从容地与他办事了。
(4)与私心较重的人办事,应设法升华其特点。
所有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都讨厌那种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人。因为这种人心目中只有自己,凡事都将自己的利益摆在前头,从不肯有所牺牲。但在日常交往中,遇到这样的人,该办事时还得办事。
自私自利的人尽管心目中只有自己,特别注重个人的得失和利益,但是,他们也往往会因利益而忘我地工作。我们对他们不必有太高的期望,也没有必要希望他们能够像朋友那样以义为重,以情为重。与这类人的交往关系可以仅仅是一种交换关系,干多少活,给多少利;干得好坏不同,利也不一样。人们之所以普遍地对这种自私自利的人感到厌恶,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仅仅按道德标准去衡量人,以其作为社会交往的准绳。这不能不有失片面,而当我们以一种利益标准去作为社会交往的尺度时,你也就不会在任何时候都对他们采取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