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纪晓岚
2032300000003

第3章 传奇出生(3)

不料这个秘密很快就被家塾里的石先生发现了。因为纪晓岚的母亲有言在先,让对孩子严加管束。石先生也担心纪晓岚玩物丧志,荒疏了学业,于是就将纪晓岚心爱之物杀死在洞内。纪晓岚心疼极了,但因不知是谁干的,也不便于问别人,只好在心里骂上几声作罢。

次日傍晚对句课时,石先生便有感而发地出了题为“细羽家禽砖后死”的对子,要大家对,纪晓岚这才知道雀儿之死原是石先生所为,他说不上当时有多么恨他,认为石先生太残忍了,太可恨了。于是他把这怨恨发泄在对句上,写出下联道:“粗毛野兽石先生。”写完就放在老师的讲桌上。

老师看了自然明白是纪晓岚在骂他,所以心里很生气,但当着众学生的面又不好发作,放学后就把纪晓岚留了下来。

在老师的责问下,纪晓岚辩解说:“老师教我们对对子讲究词语对仗,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我都是从对仗来考虑的,不想触犯了先生,但如不然,怎样才能对得更好呢?”

老师明知这孩子是在狡辩,但辩得有理,生气归生气,也真拿他没办法。相反也着实喜欢他的聪明机智,于是就放下架子,从玩物丧志说起,给他讲了很多古人专心致志、刻苦向学的故事。

晓岚听了很受教育,诚恳地向老师道歉,以后就不大贪玩了。

据说,有一位老道,常到学校找老师闲聊,喜欢在先生面前给学生们告状。几乎他每来一次,就会有几个学生受到老师的训斥或惩罚。纪晓岚对老道很反感,便存心要整治他一下,出出他的洋相。

一天,趁老道午睡的时候,纪晓岚悄悄遛进庙去,把老道的帽子偷出来戴在自己头上,然后从庙的围墙里朝外抛石头。石头落在池塘里,正在塘边洗衣服的一群年轻姑娘、媳妇被溅了浑身满脸的泥水。妇女们抬头张望,见庙墙里的道冠时隐时现,都骂老道不是好东西。纪晓岚又投了几下。把道冠隔着窗子塞进窗台就悄悄地遛了出来,躺在庄稼地里等着看热闹。只见年轻媳妇们骂着,惊叫着,端着洗衣盆纷纷走了,不一会儿。一群小伙子们怒气冲冲地来了,踢开庙门,把老道狠狠地揍了一顿。老道挨了打,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传说此事后来被他父亲知道了,父亲为他的恶作剧十分生气,着实将他打了一顿。他受打不过,爬起来就往外跑,他父亲随后就追,追到书房,人不见了,只见在门口有一只五彩斑斓的大公鸡,对着他惊惶不安地低下了头。他父亲十分诧异,定神再看,又没了大公鸡。正是他儿子倚在那里。后来就传说纪晓岚是天鸡星下凡。其实是后人喜爱纪晓岚,由“纪”而‘鸡”,在传说中把他神化了。

童子试是在春天举行的,分三次进行,先由本县考试通过,再由府试和院试,只有通过院试者始获得秀才称号和参加乡试的资格。但这也是科举考试的第一步,只有经过乡试考试获得举人名称,始有资格参加会试或入仕的可能。

这天,纪晓岚由家人陪同到县学应考。县学院子里桃花盛开,非常诱人,在考试之前,天性好动的纪晓岚禁不住折了一枝。恰好这时担任考官的教谕来了。众童子见教谕驾到,一个个垂手侍立。

纪晓岚舍不得丢掉桃花,忙把它藏在袖筒里,侍立一旁,眼睛不停地打量教谕。教谕见这孩子胆大机敏,长得清秀,便近前问道:“看你这样子,很顽皮,不知书念得如何?”

“等一会儿入场考试,大人就会知道了。”纪晓岚很自信地回答。

“呵,口气不小。”教谕很感兴趣地说道,“没有入场考试之前,我倒先要试你一试,我出一联,你来对吧!”教谕随即吟出一句上联:小童子袖里暗藏春色。

纪晓岚明白教谕看到了自己袖子里藏的桃花,即兴出对。于是他也就眼前情事,吟出下联:老宗师眼中明察秋毫。

教谕没有料到他应对如此之快,且又工整贴切,大为惊奇,连声称赞:“好,是个小才子,前程无量,前程无量。”县试自然顺利通过。

一年后,纪晓岚到河间府参加府试。任府试主考的是三年前登科的举人,得知纪晓岚是个小神童,心存疑虑,便也想试试他的才思。他于是给纪晓岚出了一句上联:十岁顽童,岂有登科大志。

这一联明显有嘲讽之意,意思是笑纪晓岚小小年纪,不可能有大的志向。纪晓岚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他也不客气地反唇相讥,答出一句下联: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快言快语地把考官嘲笑了一番。

考官脸色红了,但并不介意。他觉得这孩子的确有才智,于是想继续试探一下。他环顾前后,看到门上绘着关公、秦琼两位门神,于是又口出一联:门上将军,两脚未曾着地。意思是说纪晓岚的基础未必扎实。

但纪晓岚不肯示弱,略一思索,又答道: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这一联又对得工整贴切,考官满意地笑了。府考自然顺利通过。

府考后半年多,纪晓岚课余闲暇,有一次与几个小伙伴在崔尔庄庄头官道上玩球,又遇上了府考考官。这时府考官已升任河间府知府,乘轿路过此地,恰好纪晓岚把球抛进了他的轿子。他听到差役们喝斥声,不知怎么回事,揭开轿帘一看,见纪晓岚怔怔地站在那里,忙叫停轿。这时纪晓岚也认出眼前乘轿的人正是半年前的府试考官,急忙向前施礼问候:“学生给老大人请安!”

知府问道:“近来功课做得可好?”

纪晓岚恭敬地回答道:“学生不敢懈惰。”

“那好,”知府很高兴地说道,“你的球现在在我手中,我出一联,答得出,我就把球还给你。否则……。”

纪晓岚笑道:“请大人赐教。”

知府微微一笑道:“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纪晓岚想了想,脱口说道:“太守两千石,独公……”,说到这里不往下说,只望着知府狡黠地笑。

“最末一字如何不说?”知府觉得很奇怪,便问道。

纪晓岚吞吞吐吐地道:“如果大人把球还我,那就是‘独公廉’,假如您不肯还给我呢……”

“不肯还给你又怎样呢?”

“那便是‘独公贪’啦。”

知府对他这顽皮话,又好气又好笑,拍拍他的脑袋,说道:“你真是个聪明的小顽皮,只是有一条,你要用心读书。”说罢,把球还给了他。

纪晓岚的才气已名扬乡里,这时有一个老学究对纪晓岚的年少聪颖颇不以为然。有一次路过塾馆,特意进来会会纪晓岚。

塾馆先生对老儒一向很尊敬,得知来意后忙把纪晓岚从屋内叫出来。老儒坐在椅子里,一动不动,脸色严肃,见纪晓岚进来,似乎没有看到一样,只硬邦邦地抛过一句话说:“今有一联,你可属对?”遂吟道:二猿伐弯树,看小猴子如何下锯?这一联借“猴”与“孩”、“锯”与“句”谐音,嘲讽纪晓岚为小猴子。

纪晓岚明白他的用意,见面时,见老儒那不屑一顾的神气就很反感。他想不给老朽一点颜色看,那他就更瞧不起人啦,于是他略加思索,便答道:一牛犁泥田,瞧老畜生怎样出蹄。纪晓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借“蹄”与“题”谐音,把老儒骂成老畜生。

那老儒本想显示一下自己的功夫,却没有料到,不但没有讨到便宜,反倒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自此,纪晓岚在乡里的名声越来越大了。

有一则关于纪晓岚超常记忆能力的故事说:

一次,纪晓岚陪夫人马氏回娘家,闲来无事,信步进了东光城里一家中药铺。边同药铺掌柜先生闲谈,边翻阅案上的账簿,看完推置一旁。这时,有个买药的推门进来,一股风把账簿刮到案下的火炉里,老先生急起抢救,已经烧去大半。掌柜无可奈何,惟有拊掌叹息而已。见此情景,纪晓岚安慰他说:‘老先生不用着急,在下刚刚看过,还能记得清楚,让我试试,或许还补得起来。”老先生半信半疑,递过一本新账簿子,只见晓岚接帐在手,笔不停摇,顷刻立就。先生接过一看,竟与原账没有丝毫出入。

景城东头有一书铺,是纪晓岚最爱光顾的地方。书铺主人是一位老儒,世居景城,人称“冯先生”。冯先生学识渊博,精通书史,广搜善本、秘籍,于是冯氏书铺饮誉一方。隔三差五,纪晓岚就要跑到这里来,浏览所喜爱的书籍。看完一卷,再换一卷,有时一卷尚未读完,看看天色不早,就记下页码,下次再来续读。

冯先生起初并没有在意这位小娃娃。时间长了,渐渐发现这位俊秀的学童有很浓的读书兴趣,只是他来了看一阵就走,却很少买书。一卷书拿到他手里,一页不拉地翻阅,读完了扭头便走。端详他的穿着打扮,又不像贫家子弟。因此冯先生觉得很奇怪,便想问个究竟。

终于有一天,正当纪晓岚正捧着一部《紫山奏议》阅读的时候,冯先生走到他跟前说道:“这部书是明季直隶省永年县胡瓒所撰。这胡瓒可是闻名一时的俊才,弱冠之时即登弘治癸丑科进士,曾任大同巡抚。胡公才智超人,所陈边防六事,皆为圣上嘉纳,后来当了工部尚书。鄙处尚有胡公所着《巡边录》八卷。公子少年大志,将来定是国家栋梁,两书不可不读,公子有意购买,可七折收费。”

纪晓岚没想到主人一上来就是一套宏论,而且意思很明白,就是问他是否买书。这下可把他窘住了。他看冯先生慈眉善目,便施礼道:“请先生海涵!晚生今天有事来景城,原本没有购书之意,路经贵铺前,只想进来看看,让先生见笑了。”纪晓岚答得彬彬有礼,说完想一溜了之。

“公子且留步!你先把书带着,改天再还书金也不迟。”

纪晓岚见主人如此盛情,感到走停两难,只好讲明实情。

“先生不要生气,实在是晚生看过一遍后,就不用再买了,望先生多多原谅。”纪晓岚忐忑不安地回道。

冯先生见纪晓岚如此回答,颇感惊诧和怀疑,便拣出几篇《紫山奏议》中的奏稿,让纪晓岚复述。纪晓岚一一讲述其主要内容,精辟之处竟一字不错。冯先生惊诧地睁大眼睛说:“公子过目成诵,真是天下奇才,老朽失敬失敬!”

问明眼前的少年即是崔尔庄纪容舒的四公子后,冯先生高兴异常。因为冯先生和纪容舒早就相识,冯、崔两家又是世交,所以便连忙说道:“贤侄以后只管常来看书,愚伯是非常高兴的。铺子里人多嘈杂,不是读书之处,老朽有一间书房,白日闲着,贤侄来后就在书房里读,定会满意!”

随后,冯先生将书铺交给别人照看,把纪晓岚拉到内宅,看过书房,又热情地款待了他一顿便宴。纪晓岚受到如此礼遇,真有点儿受宠若惊的感觉,连忙称谢不迭。

此后,纪晓岚便经常去书铺里借书看,有时一卷没看完,又爱不释手,冯先生就让他带到家中去读。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小小的年纪,纪晓岚就读了许多古今名着,包括他喜欢的《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拍案惊奇》及一些明人笔记小说都是在这时读到的。

我们不可否认,一个人的天赋对其成才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了这样一个优势条件,无疑是如虎添翼,成长便捷迅速。然而,天赋也是一把双刃剑,善于利用它,它就会对你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如果不能好好地利用它,它也会阻碍你的进步,甚至会毁掉一个人。

历史上有所谓“江郎才尽”一典,说的是南朝时有一个神童叫江淹,他生来有异禀,又爱读书,所以年少时即以文才着称一时,受到当时文人学士的推许。但江淹因此骄傲自大,自认为已可以不学而能,再不愿意过青灯黄卷的生活,结果晚年再无诗文佳句。人们不无遗憾地说他才尽了。后人即因此用“江郎才尽”比喻人才思枯竭。

与此相似,历史上还有一个伤仲永的故事:仲永一生下来即有赋诗的才能,文人学士,达官贵人们无不以一见为乐,其父即因此把他作为摇钱树,带着他到处表演以换取金钱。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仲永的异常禀赋也逐渐消失,成为一个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的普通人,最终穷病而死。

以上二则故事,江淹是因为自己骄傲而丧失优势的,而仲永则因为他父亲的贪婪而毁掉自己天赋的,情况不同,但说明的道理是一样的,那就是天赋不足恃。所以《书?周官》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说,取得崇高的功德,是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能取得丰硕的业绩,那是因为他勤奋辛劳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