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2033400000033

第33章 在合作中壮大自己(6)

真正善于利用关系的人都有长远的眼光,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因此,有了朋友这层关系并非万事大吉,随便就能拿来使用的;想要让朋友给自己出力,必须不与朋友失去联络、平时主动关照对方。尤其那些私下忠告我们、指出我们错误的人,才是我们的真正朋友。因为他们为我们着想,才甘冒不韪,希望我们改善无法立足于社会的缺点。这样的朋友,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好好地跟他们相处,多从他们那里得到忠言。

“关系”就像一把刀,常常磨才不会生锈。朋友关系像鲜花一样,需要我们精心呵护才能长久维持,开花结果。平时注意与人方便、保持必要的联络。

生意场上的人应明白:那些私下告诉你错误的人,才是真正的好友!所谓“忠言逆耳”。作为商人,要分辨是非,即使听到刺耳的真心话,也不认为这个朋友故意揭你的疮疤、有意跟你过不去。否则就会嘴上不说,心里不服,渐渐躲避那个朋友了。这样做的话,就会失去这个朋友,这只会对自己的生意有害无利。

阿谀、赞美,不一定就是好事,这可能会使我们陶醉在美丽的谎言中,听不进相反的意见。假如我们的朋友对我们的劝告感到不满,认为我们是存心揭他的疮疤,因而态度恶劣、出言不逊,相信我们会难过得勃然而起,拂袖而去。同理,我们如果用这种态度去对待敢于规劝我们的朋友时,我们等于是“自绝于人”,从此就失掉一位好友或者生意伙伴。

企业联盟具有强大的威力

“胜天下者用天下”。就是要尽可能地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孤立敌人。三国时,曹魏最强,蜀与吴非联合不足以抗曹图存。两国之间虽也有矛盾甚至刀兵相见,但只要曹操大兵压境,双方马上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共同对敌。但这种联盟是以共同利益为前提的,一旦前提消失,联盟也就随之破裂,只能寻找新的同盟。

对企业而言,一旦与另外企业联盟,可以削弱竞争者的实力,摆脱对手的强大威胁,也可以维持市场优势,保护既得利益,更可以借盟友之长,补己身之短,互通资源,降低成本,并向新的市场突破。然而结盟后不论是以大吃小,还是以小搏大,都可以让潜在的竞争者不敢轻举妄动。

对于小公司来说,和大公司竞争,不是容易的事。大公司可以凭借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打压小公司,小公司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要寻求各种有利条件,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广州市有家亚洲汽水厂,在从鲜橙中提炼橙油和榨橙汁方面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工艺,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曾获得过国家的优质产品奖,深受顾客好评。它虽然是我国产量最大的一家汽水厂,但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几家大的外国饮料公司登陆中国后,亚洲汽水厂自知不是这些跨国大公司的竞争对手,这些公司实力雄厚,与它们硬拼只能使自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既然它们在广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占领了广州饮料市场。为求生存,亚洲汽水厂决定不在广州和这些公司搞决战,挥师进军广大的内地市场。

亚洲汽水厂派出了精干的技术小分队,到全国各地考察,先后在北京、昆明、西安、洛阳、长沙、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17家分厂。这些分厂大多采取合作经营的方式,由于亚洲汽水厂厂小资金不足,就由当地出资金、厂房、人员,亚洲厂提供技术援助和制汽水的半成品,分厂再向总厂缴纳技术服务费和半成品资金。

由于生产出来的汽水质量很好,亚洲汽水迅速在全国各地销售起来。亚洲汽水的牌子更加响亮了,不久,亚洲汽水又重新占有了广州的饮料市场的份额。不仅设立了分厂,还增强了经济效益。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联盟的作用更加明显。从日本的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史中,可以领略到联盟所产生的强大威力。

日本的通产省,在引导日本经济运行中扮演重要的指挥和协调的角色,尤其是在对外联盟方面,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通产省即选定了钢铁、汽车、电力、造船等四大产业为战略产业,通过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集中全日本的财力,重点扶植这些战略产业,并在对外作战时形成强大的联盟体系,从而带动了其它工业部门的发展,为日本经济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础。

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领先,日本又在20世纪50年代末,雄心勃勃地选定计算机行业为新的战略产业,指定其为优先融资的对象,使该产业能够优先取得低利率的长期贷款,而与此同时,美国的同业厂商在筹措资金上却处于不利地位。

1958年,日本六家公司:NEC(日本电气)、富士通、日立、东芝、三菱电器、冲电气开始进入新兴的计算机产业。当时,日本计算机生产落后美国二十年。

日本政府允许IBM在日本设立独立的子公司,借此为日本产商换取IBM的技术专利,同时这六家日本公司不断研究、分析IBM,将IBM的计算机逐一分解,分项研究以模仿IBM,绞尽脑汁。

在日本国内市场,通产省曾发布“购买日本货”的政策,以使政府机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各个产业都来订购日本生产的计算机而且日本政府支配的日本开发银行以及其它银行都以低利率向日本计算机厂商提供信贷,以保证日本公司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这样一来,IBM不仅仅与日本电脑厂家对抗,它同时还要与日本政府竞争。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羽翼开始丰满的日本厂商在国内计算机交易的报价上往往都比IBM等外国竞争者低40%,由此不断地将外国厂商赶出日本市场。日本的电子计算机厂家为了向国际市场扩张,首先选定了一些中等发达的国家,因为在那里,以IBM为首的美国强大的厂商或者势力较弱,或者尚未染指,例如,雄心勃勃的富士通公司在向国际市场扩张时,它的目标虽然是美国市场,但它却首先选择了澳大利亚作为其试验市场。因为在那里竞争不激烈,且它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社会文化相似,所以在那里首次外销电脑,即使发生错误也影响不大。正是有了多年的国外电脑经营的经验,富士通在70年代中期才敢于进犯美国市场。

随着电脑产业的逐渐成熟,以及1970年IBM推出了370系列大型主机,使得日本政府更加重视计算机产业,在通产省的领导下,为了集中日本一切计算机产业的资源,共同对付强大的劲敌IBM,日本电脑厂商被组成三大战略集团,即:

富士通与日立集团;  三菱与冲电气集团;  NEC与东芝电器集团。

并且,各战略集团都有明确的分工,即富士通与日立集团的主要作战方向是开发能与IBM兼容的大型计算机主机;三菱与冲电气集团将集中资源研制较小型的能与IBM兼容的电脑;而NEC与东芝集团的主攻领域则是设计出与IBM不同的计算机系统,希冀独树一帜。此外,三大集团又共同形成一个联盟,试图在国际市场上与IBM分庭抗礼。

在合作进行研究时,这三个集团并未成立共同的研究室,相反,研究工作分别在各公司的实验室,在经过开会协调之后,把研究成果让对方分享。所有的研究成果最后都送到代表大家的计算机公司研究协会,其基本研究成果可以让每家公司尽情分享,再由各公司自行开发出实际的产品,使整个行业都受惠。

在日本国内,这六家计算机厂商是互相竞争,势不两立的对手,但是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欧美市场上)都是密切合作的联盟。因为不合作,单个独立作战,根本不是IBM的对手,每一厂商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计算机战略集团在日本政府的大力协助下,经过厂商间的合作与竞争,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计算机产业的水平与美国的差距大大缩小,成了国际市场上IBM的强劲竞争对手。

除了横向结盟,企业也可以纵向结盟。这就是收购与兼并的策略。有百余年历史的雀巢公司,它虽然在瑞士起步,但却有98%的商业扎根于海外,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采取了具有雀巢特色的“胜战”策略:收购合并竞争对手,利用对手,使之由对手变为自己公司的成员。这一决策的成功,才使雀巢公司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毫不妥协地与同行业的对手周旋,取得了称霸世界市场的地位。

1929年合并了彼德、柯勒、凯勒三家巧克力公司,使巧克力成为雀巢的主力产品之一。以可可奶、奶粉、糖、香料按一定比例制成的巧克力糖果在瑞士问世以来,迅速席卷世界,成为男女老幼人人喜爱的食品。为在世界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当时瑞士大大小小的巧克力生产企业结合成巧克力集团。雀巢公司的奶粉是生产巧克力的原料之一,借此便利条件,雀巢公司迅速插足巧克力集团。之后,这个集团生产的巧克力全部采用了雀巢商标,瑞士境内有4个主要的巧克力生产企业,他们各自生产着不同风味的巧克力。在雀巢收买竞争对手以扩大自己规模的决策下,都被并入雀巢公司。使世界各国不同口味和嗜好的巧克力爱好者吃到的全是雀巢产品。

瑞士是一个小国,人口少市场自然不大,雀巢要发展必然着眼于世界大市场。他们一方面向国外推销瑞士本土生产的各种巧克力,另一方面不遗余力地以各种方式占领世界市场。1907年雀巢公司首先打入美国,随后又陆续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国投资建立雀巢的巧克力生产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很快取得了世界巧克力市场的霸王地位。

1851年美国人首先发明了炼乳,由于这种奶制品易于长期保存,食用方便,很快即畅销于世界市场。而瑞士却落后了15年,1866年才建成了炼乳生产厂。但是,雀巢凭借发达的奶牛业和丰富的奶粉资源,很快就开始同美国争夺炼乳市场。首先出巨资买进合并了主要竞争对手,即美国生产炼乳的公司。随后,又把世界各国生产炼乳的企业全部买下并入雀巢公司,形成了全球范围内雀巢一花独放、独霸世界炼乳市场的局面。然而,雀巢公司并未就此止步。1938年在咖啡生产过剩的影响下,雀巢公司在巴西的咖啡研究所经过8年的奋战,成功地开发研究出了速溶咖啡的生产技术。雀巢公司为确保速溶咖啡占领世界市场,一方面要求在任何国家销售的速溶咖啡必须使用雀巢商标,另一方面必须在咖啡销售量大的国家就地设厂生产,就地销售。雀巢速溶咖啡很快风靡全球。

1947年,雀巢公司购入了瑞士阿里孟塔那食品公司,兼并了美极速简食品公司,从此,雀巢公司成为牛奶、巧克力、速溶咖啡、速食汤等综合食品公司。

雀巢公司大胆地启用了在瑞士银行的16亿美元现金存款,大举进行收购海外公司的行动。1985年以30亿美元收购拥有22万名员工的美国三花公司。这个破纪录的最大手笔在1988年的销售额就达65亿美元。1988年雀巢公司又以60亿美元把英国一家生产巧克力的罗恩切公司以及意大利一家生产面条的布尼公司收归旗下,控制了欧洲的食品业。它在意大利、法国、前西德和英国几个分公司的年销售额都超过了16亿美元。

百余年来,雀巢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产品销售世界各国,几乎可以说是无往而不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制定并实施了正确的市场竞争决策。

雀巢公司的成功,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采取了正确的“胜战”策略——不惜重金买进吞并自己的竞争对手,使之成为自己公司的成员,因而使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买卖越做越红,以至独霸世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