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2033900000028

第28章 追寻生命的快乐(6)

1978年,布兰克和马科期在洛杉矶一家硬件零售店工作时,他们给老板吉姆提出“目前你的经营方向不对,很有可能被竞争挤死掉,应以长远发展为目标”的建议,遭到老板吉姆的冷眼。吉姆认为自己的生意很平稳,根本不用理会别的麻烦事。一位从事商业投资的朋友建议他们自己办公司,他们开始这样做了。现在,马科斯和布兰克经营的家庭库房设备在美国迅猛发展的家用设备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他们的众多雇员中,有一个特别的人,那就是布兰克和马科期早先工作过的那家硬件零售店的老板吉姆。原来吉姆因为当时没有听从布兰克和马科期的劝告,竟然被竞争对手杀得片甲不留。马科期说:“反而我当时有适度危机意识,因为我想我应该看得更多些,这样我的成功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人生刚开始时,就像同一个赛场上的跑手,大家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在起步阶段没有第一。但你必须明白:如果你不跑,所有的人都会超过你,你将是最后的一个;如果你不跑第一,别人就会成为第一。

也许有很多人在跑步时,就发现自己前面和后面的人都很多,他会对自己说:“反正我不是最后一个。”他缺乏一种危机意识。不进则退,没有人会等待你。如果你自己总意识不到这点,那你就自然会被远抛在后,成为赛场中的落后者。

做一个成功者,适当的危机意识是成功的必备因素。所有事物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事业发展顺境时,适当的危机意识可以使事业避免“大意失荆州”之痛楚及压力。适当地危机意识可以促使你对事物的发展处处准备周密。几乎每一个成功人身上都具备了乐观的心态和适度危机意识,具备了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的意料中或意料外的抗风险的思想准备及紧随其后的周密措施。

有一些人,一样的会发现自己前后有很多人,他会这样想:“我不能让更多的人超过我。”所以他即使不可能是第一,但永远不会成为最后的一个。因为有了危机意识,阻止自己落后于别人的危机意识,所以他为自己赢得了较理想的成绩。

更有一种人,他会使自己前面的人越来越少,危机意识在他的头脑中起着决定的支撑作用:“如果我不能更加有毅力,不能更加智慧地超越别人,我就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登不上最高峰的我,绝不可能体会到气壮山河的骄傲。”一种危机的急迫感紧紧随在其后,生活中的这类人多是成功的典范。

在进取中体验快乐

人应该为自己的每一个进步都感到欣慰。因为我们天生就潜在着这种进取本能,相信改造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个人就是自己。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寻求快乐。其实我们要求自己树立勇气、建立自信消除压力的最终目的都是让自己内心充满快乐。那么,你就相信自己吧,并要为超越自我的每一个小小进步表示祝贺。

瓦希?杨是一个把自己从默默无闻和穷困提升为着名且富有的人物。一次在广播访问节目中,他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卡耐基。这时候他已经是全美最成功的保险推销人之一,也是世界上收入最多的推销员之一,他还写了五本书,其中四本成为畅销书。

杨说到他过去的贫穷和没有受过教育,他说他曾经想从旅馆的窗口跳出去自杀,他说:“我喝了很多威士忌酒,想鼓足勇气跳出窗子。但是我喝得太多了,忘了去跳窗。第二天早上醒来,我的情况更狼狈。”

这使杨重新评估他的生活。他对自己说:“假设你有一天去制造冰淇淋的工厂,结果你发现它没有生产出冰淇淋,而竟然生产出碳酸来,那你要采取什么行动?瓦希?杨,你有一个思想的工厂,它在你心里面。你拥有这家工厂,你可以主宰这家工厂。但是你主宰这家工厂了吗?你让这家思想工厂乱成一团,你的思想工厂生产一些废物,生产忧虑、畏惧、羡慕、愤怒、自怜、自卑、哀愁、不快乐和贫穷这些废物。你不要这些废物,没有人要这些废物。”

“做了自我的敌人之后,我又转为做自我的朋友。我突然认识到,改变想法就可以改变我的生活。我遵守圣经中的话:‘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就会变成什么。’”

要赢得这场战争并不容易。杨决心要培养九种品质:爱、勇气、愉快、活跃、怜悯、友善、慷慨、容忍和公正。他常常得抗拒那些他不想要的想法。“我的做法是,”杨说,“与我不想要的想法大声争辩。我把这种情形当作一种竞赛,一发现羡慕或畏惧的想法又悄悄爬进我心房的大门,我就立刻会说,‘你去跳河吧。你在过去曾经毁了我的生活,现在滚开,不要再来!’”

每次杨战胜了一个小困难后,他便会下意识地奖赏自己,他会去买瓶威士忌,再自己弄个中国小菜,然后慢慢品味着美酒和将来。如果杨发现是因为他改进了缺点而使工作或事业有了进步,他则会请自己到酒吧去听音乐。杨在进取中体会快乐,他觉得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美好的,工作也是美好的,他的精神状态也是非常美好的,这让他每天都过得很充实而快乐。

我们毫不怀疑可以从进取中学会快乐,学会更加珍惜和拥有,使自己不断地缓解压力。因为快乐能令你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而不至于被痛哭的泪水模糊了雪亮的眼睛,也不至于被自己的痛哭声掩盖了外界的黄莺的婉啼。

想学会在进取中体会快乐的绝招么?那么,你面对工作时,要从尽自己的全部热忱开始。我们中间很多人刚开始时有很好的决心,但缺少持久的毅力。你在坚持一件工作的进展并克服所遇到的阻力的过程中压力是很大的,但你如果能在坚持中寻求快乐,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半,而且,在你人生的每个阶段,每个时期,都有着快乐的记忆铭记着成长进步的每一个细节。

让快乐挤跑压力,愿世界上所有靠自己成功的人,都在快乐中进取,在进取中快乐!

学会适当地妥协

《圣经?马太福音》中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句话被多数西方人视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所以说,要想得到同事的信赖和好感,就必须向同事投以友善和热情。

你每天白天一大半的时间都是跟同事在一起,你能否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与你朝朝暮暮相处的同事有很大关系。当你在公司时,没有人理你,没有人愿意主动跟你讲话,也没有人向你倾吐谈心时,你是否感觉到工作的无聊或因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压力?

要想在工作中面面俱到,谁也不得罪,谁都说好,那是任何人都做不到的。所以,在工作中与其他同事产生种种冲突和意见是很常见的事。同事之间经常在一块儿相处,难免会有一些鸡毛蒜皮的锅碗瓢盆交响乐发生,各人的性格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突出,特别是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表现在明处,有些表现在暗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不愉快交结一起,各种压力一触即“喷”。

人与人之间,除非有不共戴天之仇不可化解,但在工作中的仇恨一般不至于达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而工作,只要矛盾与冲突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总是可以化解的。请你记住这点,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灭。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家公司谋生,整日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这时,就需要你做些适当地妥协与退让,尽量避免矛盾与冲突的发生。说不定你的妥协与退让能让对方改变态度,并使他大为感动。

某公司财务科杰拉尔德一时粗心,错误地给请过几天病假的斯奈伦伯格发了整月的工资。他发现之后,匆匆找到斯奈伦伯格,向他说明让他悄悄退回多发的薪金。但是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斯奈伦伯格只允许分期扣回他多领的薪水。

双方争执不休,气愤之余的杰拉尔德平静地对斯奈伦伯格说:“好吧,既然这样,我只能告诉老板了,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老板大为不满,但这一切都是我的错,我只有在老板面前坦白承认。”就在斯奈伦伯格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杰拉尔德已大步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把前因后果都告诉了他,并请他原谅。但是他没有说出斯奈伦伯格的名字。

老板听后非常生气地说这应该是人事部门的错误,但杰拉尔德重复地说这是自己的错误,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老板于是又大声指责会计部门,杰拉尔德又解释说不怪别人,实在是自己的错,接着老板又责怪起与杰拉尔德同办公室的两个同事来,但杰拉尔德还是固执地一再说是自己的错,并请求处罚。

最后老板看着他说:“好吧,这是你的错,那位错领全薪的员工也太差劲了,对了,他叫什么名字,让我找他谈一谈。”

杰拉尔德说道:“这并不怪他,主要怪我,理应我承担全部的责任。”说完,他掏出自己的薪水从中抽出一部分补上了多发给斯奈伦伯格的那一部分。

斯奈伦伯格得知事实的真相以后,内心感到有些愧疚,没多久,就将多发给自己的那一部分给了杰拉尔德,并与杰拉尔德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试想一下,虽然错误主要出在杰拉尔德身上,但是斯奈伦伯格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不是杰拉尔德做了适当的退让,承担了全部的责任,没有将斯奈伦伯格交与老板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肯定会恶化到仇人的地步。

俗话说得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适当地妥协、容忍与退让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缓解压力,发展事业。所以说,在靠自己成功的过程中,还是学会适当地妥协吧!这样会使自己活得更快乐。

奥黛丽?赫本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影星,她引领世界女性苗条历史的潮流。奇怪的是,她有两项非常有趣的记录:一、她结过7次婚;二、她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前不久,一位叫史塔勒的医生对此产生了兴趣,因为他常在半夜接到一些着名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电话,要求他给予心理上的帮助。史塔勒作为心理学家,对大多数人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对于有些人的问题,他也一筹莫展。这些人多是些大腕:要么片酬在1000万美元以上,要么出场费达百万美元之巨,他们衣食无忧,崇拜者如云,是一群世界上最幸运的人。

史塔勒获知赫本的两大记录之后,好像在黑暗中发现了一抹曙光,决心深入研究一下。他想,说不定从她那儿可以得到点突破。

史塔勒翻出了20世纪60年代的报纸,找出有关赫本的所有报道。他发现赫本区别于其他影星的不仅仅是那两点,比如说,赫本曾息影8年,这在好莱坞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要知道,在当时,作为影星,息影一年就等于洛克菲勒家族在田纳西州封存一口油井,那种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史塔勒还发现赫本曾做过67次亲善大使,尤其是1956~1963年间,她几乎每月都到码头、监狱、黑人社区做义工。有一次,她甚至谢绝贝尔公司每小时5万美元的庆典邀请,去医院给一位小男孩做护理服务。总之,赫本非常乐于做无报酬的慈善工作。

史塔勒对这一发现非常重视,他认为这里面肯定蕴藏着心理学方面的某种东西。为了能得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他推而广之,对其他的公益事业的名人、富翁进行研究。最后,他发现这些人很少有怪癖及其他不良记录,他们同赫本一样,几乎没有看过心理医生。

后来,史塔勒把他的发现应用到他的那一批特殊病人身上。好多人接受过医疗或忠告后,一扫过去的阴霾,变得乐观起来。有一段时间,好莱坞甚至掀起了一个争做联合国亲善大使的热潮——他们争着去非洲的索马里,去科索沃的难民营,因为他们在慈善行动中发现,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条公理:当一个人付出的劳动没有得到金钱和物质的回报时,必定可以得到等值的精神愉悦。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许多时候,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