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博士论文耗心完成,虽现经一番艰苦修改,但我仍觉惶恐、忐忑。从“绩效”角度来探索研究生德育是一项极有意义却又充满挑战的工作,这个探索还涉及多门学科的内容,我对那些知识的把握只能说是出入堂奥,加之自身学力不逮以及日常工作的繁忙,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本书肯定存有许多不足与遗憾,我会把各方的批评与指正视为对本书最好的回应。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除所列之外,可能尚有疏漏,特此说明并致谢。
本书的成书过程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肖巍教授,我很幸运成为他指导的第一个博士。如果不是他一直的鼓励、指导,我肯定不能如期啃下这块“硬骨头”;如果不是他的鞭策与敦促,我也不会及时把书稿送交出版社。从论文选题、框架拟定、一直到书稿修改乃至书名的推敲,肖老师都进行了一一指导。老师的仁德、学风、学识深深地感染着我,他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使我感受到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学术风范和学者情怀。对于师母这些年来所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在此真诚致谢。
感谢复旦大学秦绍德、邱柏生、桑玉成、徐宗良、高国希、杜艳华诸位教授对此论题的指点;感谢社科部姚惠福、倪大奇、顾关林、刘红、徐惠平、陈华杰、司徒琪蕙、王贤卿、胡志军等老师的教导,以及社科部办公室资料室人员多年来对我的帮助,对于这些教诲和帮助,我的感激将永存心间,深镌脑海。
感谢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陈立民教授,他在百忙中审阅了书稿,并拨冗作序,使我深受鼓励,倍觉感动。
感谢华东师范大学陈锡喜教授、同济大学顾钰民教授、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李承教授在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提出的中肯意见,我在本书中也尽量吸收了这些宝贵意见并作出修改。
感谢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周亚明、栗建华、周虎等领导以及我的同事,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当初我的论文很难如期完成。感谢原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老领导周志成老师,他的学术理念对我很有启发。感谢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杨玉良、姜良斌、赵东元、陆防等领导对我的关怀,特别是总支书记姜良斌老师,没有他的鼓励和支持,我也很难在寒假中把书稿改完。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马启民教授以及上海市委党校李海生老师,他们对我的学术成长给予了许多鼓励。感谢复旦大学秦元海、周敬山、王林、赵伟韬、袁莉莉、孙晓虹、张文飞、黄芳诸位博士,他们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也给予了各种帮助。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宋学娟女士,她为本书的最后付梓做了大量的工作。同时也感谢潘平先生为本书的封面所做的友情设计!
永远的感谢献给我的父母与家人。母亲、爱人及小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使我能够专心工作和完成学业;女儿的懂事和理解使我倍感欣慰:还有我的姑姑和姐姐,成长道路上的每一步都包含了她们的心血。
最后我要将特别的深情谢意致以母校——百年复旦!
“日月光华,旦复旦夕”。是复旦让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是母校让我的生命历程充满了惊喜。在燕曦园的每一天,我努力并快乐着,我奋进并收获着……
作者2006年2月28日于复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