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上海变化很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上海人并没有因此而浮躁。以城市的综合服务来看,在很多细节上体现出这个大都市的精细和认真。比如,公交车站牌上都有标明首末班车的时间表,但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不同站标的时间不同,而且有整有零,十分精确:比如,首班6:08分、末班22:42分等等,这是经过科学的测算后,告诉你汽车到达所在站点的确切时间。我曾在体育馆出了地铁站等一路末班车,结果按时到,按时开。时间如此精确,价格也和当年“阳春面”的标价一样,一丝不苟。比如,从静安寺航机楼到浦东机场的大巴是19元,他们恪守经营的利润比例,不会图省事就收你20元或者更多,在被精确计算过后的服务氛围里,让人感受到的是放心和方便,更有被尊重的感觉。前些日子去上海,见到一些商场为迎合消费者需求而设置的手机临时充电器,又在市场上看到将鸡蛋的蛋黄、蛋清分开卖,更为上海人精细的经营服务意识而叹服。
了解海尔的人,都知道张瑞敏有一句话: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做好就是不简单。其实,上海人也是把很多简单的事办得不简单了,他们的特点就是精细、认真。
海尔人的格言是: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做好就是不简单。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把墒单的生活变得不简单。
如果我们是风,它很平凡,但如果出现在炎热的夏季,就会给人带来轻松和凉爽;如果我们是雨,它很平凡,但如果落在干旱的田地,就给田地带来生机和活力;如果我们是雪,它很平凡,但如果落在人们心里,便给予人纯洁,还有即将到来的春天。
平凡的我们努力寻找平凡的自豪、平凡的魅力。
马太效应
一位主人将去国外远行,临走之前,将仆人们叫到一起,把财产交给他们让他们代为保管。
主人根据每个人的才干,给了第一个仆人五个塔伦特(注:古罗马货币单位),给第二个仆人两个塔伦特,给第三个仆人一个塔伦特。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把它用于经商,并且赚到了五个塔伦特。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也赚到了两个塔伦特。
但是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却把主人的钱埋到了土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主人回来与他们算账。
拿到五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五个塔伦特来到主人面前,说:“主人,你交给我五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五个。”
“做得好!你是一个对很多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更多的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同样,拿到两个塔伦特的仆人,带着另外两个塔伦特来了,他说:“主人.你交给我两个塔伦特,请看,我又赚了两个。”
主人说:“做得好!你是一个对一些事情充满自信的人,我会让你掌管很多事情。现在就去享受你的土地吧。”
最后,拿到一个塔伦特的仆人来了,他说:“主人,我知道你想成为一个强人,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我很害怕,于是把钱埋在了地下。看那里,那儿埋着你的钱。”
主人斥责他说:“又懒又缺德的人,你既然知道我想收获没有播种的土地,收割没有撒种的土地,那么你就应该把钱存在银行家那里,当我回来时能连本带利地还给我。”
然后他转身对其他仆人说:“夺下他的那个塔伦特,交给那个赚了十个塔伦特的人。”
“可是他已经拥有了十个塔伦特了。”
“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
一个人贫穷,主要是脑袋贫穷。想过富有的生活,先要有富有的思想。
李嘉诚、霍英东都是白手起家,凭借智慧、信心、勇气成为商界巨人;钱钟书、杨绛都是文学大师,靠刻苦积累了丰厚的知识。所以,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关键取决于你的思想和行动。
是疯子不是呆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况。一天下来,他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教授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卸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他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卸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都卸掉了,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卸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由于发现了他们事业的乐趣,总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们是呆子呢!
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一种“疯子”精神,为了自己热爱的生活,我们需要不顾一切地奋斗,别在乎别人的看法。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
扛船赶路
一个青年背着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呼喊而暗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是我每一次跌倒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无际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轻松而愉悦,比以前快得多。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心灵诠释
耶稣在星期五被钉上十字架时,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们遇到不幸时,只要等待三天,三天后一切就会恢复正常。
“等待三天”,多么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把烦恼和痛苦抛下,全力去收获快乐。
当烦恼云淡风轻,当生活雨过天晴,我们不再是过去的自己,我们已拥有新的生命。
有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对我们更有启发:
有一个心理学家作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他要求一群实验者在周日晚上把未来7天会出现的烦恼的事情都写下来,然后投入一个大型的“烦恼箱”。第三周的星期日,他在实验者面前打开这个箱子,与成员逐一核对每项“烦恼”,结果发现其中百分之九十的担忧并没有真正发生。
接着,他又要求大家把那些真正发生的百分之十的“烦恼”重新丢入纸箱中,等过了三周,再来寻找解决之道。结果到了那一天,他开箱后,发现那些剩下的百分之十的烦恼已经不再是那些实验者的;烦恼了,因为他们都有能力对付了。在逆境中成长
英国某小镇上,有一对贫困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家庭条件使他们没有能力负担这对双生子。于是这对夫妇发出启事,愿意把一个儿子送给别人抚养。一对年老的百万富翁夫妇,好心地收养了双胞胎中的哥哥。而弟弟则继续留在原来的家中。20年后,哥哥沦落为街头的流浪汉,而弟弟却进了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原来在这20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哥哥在进入富裕的家庭后,过着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被花花的世界冲昏了头脑,不思上进。最终,愤怒的富翁老夫妇没有把遗产给他,而他又毫无谋生技能,所以只能流浪街头。弟弟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读书都不能完全保障,但在父母的激励下,成功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卢梭曾说过:“一只雄鹰在练习飞行时,总是随风而飞,如果遇到危险就转过头来逆风而飞,反而飞得更高。”你知道种子吗?即使落在瓦砾中、悬崖上,也不悲观和气馁,照样生根发芽。科学家研究表明,种子在发芽时,竟可以承受起超越自身几十倍的压力。
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一切生物都是有灵气的,逆境中前进是生物的进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们又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
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生活中难免遭遇挫折甚至苦难,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顽强成长——遇到问题解决它,碰到麻烦征服它。在逆境中成长,这才是人类为什么能在地球上生息繁衍的原因。
自由的代价
一个有风的春日里,看到有些年轻人在放风筝。空中有各种各样颜色各异的风筝在飞舞,就好像是美丽的小鸟在空中横冲直撞。猛烈的狂风无论怎么袭击着这些风筝,总还是有一根线拽住它。
这些风筝并没有随风逝去,而是借着风势升到了更高的空中。风筝在摇摆拉扯着,那根线和它身后的尾巴使它一直这样在风中无法挣脱。风筝仿佛在大叫着:“放开我,我要自由!”即使在线的牵绊和纠缠中,它们飞翔的舞姿依然优美。最后,其中一只风筝真的挣脱了束缚。“我终于自由了,”它仿佛这样说着,“我可以随风自由地飞了。”
但是挣脱束缚获得了自由后,等待它的却是一阵不太猛烈却也毫不留情的风。它狼狈地被抽打落地,然后竟然在枯萎的灌木丛中和杂草绞在了一处。“最终的自由”原来意味着的不过是最终毫无力气地落到泥土里,无助地被吹落在地,还有就是被障碍物一下子击败甚至断送了生命。
我们有时候多么像风筝啊。生活给我们布置了很多的困难和险阻以及安排了需要遵守的规则,使我们以此获得活力和能量。各种束缚和牵绊都是在风吹雨打中必定要经历到的。我们当中的一些人纠缠于这些规则和束缚中,以至于根本达不到本来能够上升到的高度。
让我们每个人都上升到生活给我们安排好的那个高度,也要意识到在下面的有些束缚实际上正是我们的根基所在,它可以帮助我们很平稳地上升并取得圆满的成功。
是的,我们很多时候很像风筝,总是寻找一种无拘无束的绝对自由,认为这是一种生命的境界。其实绝对自由便是不自由。无规矩则不成方圆,规则是约束,更是引导。约束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引导人性在生活的土壤中,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如果说道德是柔性法则,那么多种规则,便是钢性准绳,惟有把柔性和钢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苏格拉底的两道考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曾经给他的学生出过两道考题。第一道考题是这样的:
一天,他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然后自己示范了一遍,“从现在开始,每天甩臂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可能感到这个问题可笑,这么简单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都齐刷刷地回答:“能!”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道:“每天甩臂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以上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两个月后,当他再次提到这个问题时,坚持卞来的学生只有80%。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次问道:“请你们告诉我,最简单的甩臂运动,还有哪些同学坚持每天做?”这时候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叫柏拉图,他后来成为了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
还有一个故事讲道,苏格拉底曾经给他的学生们又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每个人沿着一垅麦田向前走去,不能回头,摘到一束麦穗,看能不能摘到最大最好的。
对苏格拉底的这道考题,答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先在自己的心里定下一个大体的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比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骛远,就这样“认了”。另一种答案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
苏氏的两道考题,第一道启发人们,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
坚持又是最难的事,因为真正能做到的,终究是少数人,柏拉图坚持做到了,他后来就能成为古希腊的另一位大哲学家。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做到了这一点,他给后人留下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这应当说是经验之谈,也是肺腑之言。
苏氏的第二道考题则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坐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出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千万不要左挑右挑,挑花了眼,挑走了神,其结果事与愿违,高不成低不就。
凡事讲起道理来好说,真正办起来总有一定的距离。“坚持”和“选择”,看起来是两码事,实际上又有着协调统一的一面。坚持是对一个人意志和品德的考验,选择是对一个人洞察力的检验,选择离不开判断与比较,离不开对自己的定位。只有志向明确,深思熟虑,选择才可能正确,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效果,一个人只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谨慎为其定位,并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成就大业,就不会怎么难。
选择你所爱的,拥有睿智的双眼
爱你所选择的,胸怀坚定的信念
因为,生命犹如单行道,没有回头的机会
因为,生命就像画布,全靠自己挥洒
生命或许真是一个谜,要我们用一生去解读
但它的编码,却一定是“选择”与“坚持”学会克制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矿工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颤抖的铁索在轧轧作响,箱板在不停地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台机器把他们送向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但是,梵高注意到一位老矿工神态自若像没事一样。事后,他悄悄问那老工人:“您是不是已经习惯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却回答说:“不,我永远不会习惯,永远会感到害怕,只不过我学会了克制。”
梵高牢牢记住了老工人的话。在后来的绘画生涯中他以坚忍的毅力克制住了上流社会名利场上的诱惑,战胜了挫折、失败、冷落、窘困和病魔等的干扰,潜心创作出《向日葵》《农民》《囚徒放风》等不朽之作,成为著名的印象派大师。
忍耐不是把自己逼到墙角,而是跳脱现有的格局,看到更宽广的未来。
克制是一种超越,超越情绪的束缚,超越自我的成见,甚至超越既有的感觉。
人生在这样一种超越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