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谋杀之谜
20474600000002

第2章 帝王总统篇(2)

“我们共保富贵,你不要担心。”对于这样的说法,人们提出了质疑,认为司马光作为一个正统的史学家,这样写是在替赵光义开脱,是在掩盖赵光义杀兄篡位的事实,同时又把篡夺皇位的罪行强加在一个高级太监身上。

为了证实自己的清白,太宗赵光义声称自己以皇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当年杜太后临终前,曾对赵匡胤说,“你之所以能够取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的皇帝年纪太少,不能凝聚众心的缘故,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亲生儿子,你将来把帝位传与他,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纲啊!”在太后的压力下,一向孝顺的太祖被迫表示同意,他哭着答应:“敢不如教!”并且叫宰相赵普当面写成誓词,封存于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所谓赵光义“兄死弟及”的合法根据。但是“金匮之盟”是赵光义登基5年后才列举证人、公布出来的。至于真伪,更是很难考证了。

尽管世人演绎出种种不同的故事来替太宗杀兄篡位开脱,太宗自己也抛出了“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在他继位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中,却与此前的说法相违背。

赵光义即位后,曾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并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按照惯例,新君继位后,要等到次年才改用新年号纪年。然而,赵光义登基后没有等到第二年就改了年号,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成了兴国元年。亲自修改已故皇帝的“起居注”、迫不及待地改年号,这些反常的行为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否心中有鬼。

如果“兄死弟及”的说法是真的,那么赵光义死后就应该由其弟继位。可是,赵光义即位不久,就削夺了其弟的王位,并且将其贬为涪陵县公。

不久,其弟也“郁闷”而死。这样一来,皇位就可以由他的儿子继承了。与此同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也在几年内相继神秘地死去。这一切,似乎都能说明赵光义“杀兄篡位”。但是宫廷疑案,向来难辨真伪,再加上没有史书佐证,人们就更难辨明真相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虽然赵光义一再为自己“杀兄篡位”开脱,但他的子孙却似乎相信此事为真。因为宋高宗赵构没有儿子,又将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虽然,太祖赵匡胤的死和太宗赵光义的登基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但是或许赵构的做法能向人们透露一些有关这个谜团的玄机。

赵匡胤

赵匡胤,本为涿州人,父亲赵弘殷时迁居洛阳。赵匡胤起初投奔后汉大将郭威麾下,因屡立战功,深受郭威赏识。后来郭威称帝,建立了后周,赵匡胤被重用为典掌禁军。周世宗柴荣时,他又因为战功被任命为皇帝亲军的最高将领,不但掌握了兵权,而且还兼任节度使,负责防守汴京。周世宗死后,由其7岁的儿子继位,赵匡胤便密谋篡夺皇位。公元960年,赵匡胤故意让人谎报北汉和辽国军队联合准备攻打后周,于是朝廷便派赵匡胤统领大军北上御敌。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随后便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回到汴京后,赵匡胤废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建年号为“建隆”。赵匡胤从960年建立宋朝,到976年驾崩,共在位17年,时年50岁,庙号太祖。

雍正皇帝因何而死

观点:雍正皇帝从患病到驾崩,前后共三天时间,官方记载并没有详细说明死因,于是朝野上下对雍正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雍正死于中风,有人说雍正是服用丹药中毒而死,也有人说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死的,还有的说雍正是被宫女缢死的。

雍正帝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六十一年,经过众多兄弟激烈的竞争后,45岁的胤继承了帝位,成为了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任皇帝。从45岁继位到驾崩,雍正共在位13年。在他最初登基时,大清国的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横行无度。为了增强国力,发展经济,他在政治、经济上实行了几项很有影响的改革,比如实行“改土归流”、“摊丁入亩”,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开放洋禁,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等这些措施使大清的国力迅速增强,政局稳定,经济得到了发展。为了加强皇权,他还创立了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可以说,如果没有他勤政务实的13年统治,就没有“康乾盛世”的出现。

在统治期间,雍正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他是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也是清史上最具争议、谜团最多的皇帝。首先,雍正的继位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人说他是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了帝位,也有人说他在大臣隆科多和年羹尧的帮助下夺了本该是十四皇子胤的帝位。至于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可能将成为一个没有定论的千古之谜。可以说,雍正的一生都与一个个谜团相连,就连他的死,也成为了清史上的又一大谜案。

雍正十三年,即1735年,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雍正死在了圆明园。根据官方的记载,八月二十一日雍正感到身体不舒服,但仍然照常听政、办事,大臣张廷玉等也照常觐见,没有中断。二十二日雍正的病情就突然加重了,并且当晚急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到寝宫,授受遗诏。

二十三日子时,雍正便驾崩了。对于雍正的死,官方的记录上说的很简单,并没有详细记载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雍正的死亡,于是人们对于关于雍正的死因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说法。

由于雍正在统治时期十分苛刻,很多人都认为他狠毒、阴险,于是在民间就流传着雍正是被宫女缢死的说法。传说在雍正九年,一名宫女伙同两名太监,乘雍正睡着之际,用绳子将他缢死,但是他并未断气,后来又被救活了。后来这种说法被证实纯属张冠李戴,因为被宫女缢死的事情是曾经发生在明世宗嘉靖皇帝身上的真实故事,而雍正与嘉靖的庙号都是“世宗”,所以,这种说法很明显是民间将明世宗的故事安在了清世宗的身上。

清朝时,由于文字狱的关系,有很多人因此而丧命,所以有人认为雍正是被死于文字狱的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谋刺死的。据说,吕四娘是吕留良的女儿,也有说是吕留良的孙女。

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因为文字狱而被雍正钦定为“大逆”的罪名,并且惨遭死后戮尸枭示之刑,吕氏一门也受到株连,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无一幸免,铸成了当时震惊全国的文字冤狱。不过据说吕留良的后人吕四娘逃了出去,为了报仇,她隐姓埋名在民间多年,拜高人学艺,练得了精湛的剑术后乔装改扮混入了宫中,乘机砍下了雍正的脑袋。

所以现在泰陵中的雍正遗体是没有头的,后来在安葬的时候,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安上去。也有人说吕四娘的师傅是一个僧人,原来是雍正的剑客,因为不愿为雍正效力所以离开了,后来收留了吕四娘,并将一身的武艺传授给了她。不过有学者认为这种说法也不可信,当年因为受吕留良一案的牵连,吕氏一门的后代都被发配到了边远的地方,而且还被严格地看管起来,不能自由活动,因此不可能有人逃跑。就连吕留浙江总督李卫良父子的坟墓都有人监视,所以他的后人吕四娘是不可能逃跑,更不可能进宫行刺。何况当年负责此事的浙江总督李卫以擅长缉捕盗贼而著称,如果吕留良后人有逃出的,他必定能搜捕到案,怎能让主犯的子孙逃脱?所以关于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死的这种说法纯属野史逸闻。

还有一些人认为雍正因为对道家的长生不老十分痴迷,所以长期服用丹药中毒而死。雍正在身为皇子的时候就好佛、崇道,并且给自己取了“圆明”的佛号。在他登基做了皇帝之后,更是对道家的长生不老成仙的说法更为痴迷,不仅把道士请进宫内,专门为他炼丹,而且还希望将宫殿修建成有名的佛寺和道观。在十三皇子允祥去世后,雍正更加渴望长生不老,于是就加大剂量服用道士为他炼制的“长生不老”丹药。因为这些丹药中汞、铅、朱砂等矿石含量较高,再加上都是高温烧制而成,所以热性很大。由于长期服用这种丹药,加上后期加大了剂量,所以雍正终因丹药中毒不治身亡。

在雍正的心腹大臣张廷玉的私人记录中也写到,当时雍正宾天时“七窍流血”。这“七窍流血”正是严重中毒的反映。还有一点,在胤死后三天,新帝乾隆就下令驱逐宫中的道士,并严谕他们不许透露宫中的任何事情。因此有学者推测,乾隆帝对道士的严厉态度,可能和雍正帝服用道士烧炼的丹药而死有关。不过这种说法是否准确,现在也无法考证了。

还有一种更为传奇的说法,说雍正是被曹雪芹和恋人竺香玉合谋毒死的。据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可是后来被雍正强占为皇后。曹雪芹因为想念恋人,便想方设法混入了宫中,最终与竺香玉合谋,用毒药毒死了雍正。

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雍正是因为中风而死的,但是对于此种说法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林肯遇刺之谜

观点:1865年4月14日,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福特剧院看戏时遇刺身亡。有人说副总统因为某种原因介入了刺杀事件,也有人说幕后策划人是当时陆军部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拉斐特·贝克,还有人说幕后策划者是陆军部长斯特顿,更有一些人甚至认为林肯的遇刺与加拿大的特务组织有关。

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协同夫人以及几位随行人员一同前往罗德岛大街的福特剧院看戏。由于当时刺杀总统的流言已经满天飞了,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林肯亲自要求陆军部长斯特顿派一名叫做埃克特的陆军上校保卫自己。然而,斯特顿说埃克特早已安排了别的任务,后来只得委派一名叫布莱恩的军官做为总统当晚身边的警卫官。总统一行进入剧院后,由引座员将他们带进了包厢房。

当全场一千多名观众听说了他们爱戴的总统也在剧院看戏,便一起鼓掌欢迎,很多人还站起来欢呼,林肯也礼貌地走出包厢向欢迎他的观众挥手致意。

当晚剧院上映的是英国戏剧作家托姆·泰勒的作品《我们美国的表兄弟》。林肯坐在包厢内的扶手摇椅上,包厢内有两道门,前门开着,后门锁着。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锁着的后门上竟然有一个约10公分的小洞。这个洞显然是有人故意凿穿的,而其目的便是能在包厢外面往里看窥探包厢内的情况。渐渐地,演出达到了高潮,人们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舞台上。就在这时,有一名男演员从容地走进了总统的包厢,然后突然掏出一把手枪瞄准林肯的左耳和背脊之间,随即扣动了扳机,总统猝然倒下。由于凶手选择了在戏剧的高潮处开枪,演员的大笑和枪声混杂在了一起,观众中只有很少人听见枪声。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坐在林肯旁边的夫人和几个陪同看戏的人,他们纷纷尖叫起来。接下来包厢里一片混乱,而刺客则立即从包厢里跳到舞台上,大喊了句“一切暴君都是这个下场”后,转身就向外逃跑了。

全场观众都被眼前所发生的一幕惊呆了,以至于当凶手在仓皇逃跑时将自己的脚扭份时竟没有一个人反应过来去追拿凶手。林肯被立即送往了医院,尽管他被击中后并没有立即身亡,但是几个小时后,即1865年4月15日7时22分10秒时,这位伟大的总统便永远地停止了心跳。巧的是,这一天正好是耶稣殉难日。经过有关方面的调查后,人们得知凶手是一名叫做约翰·威尔克斯·蒲斯的男子。

据说,蒲斯出身于美国戏剧界名门之后,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著名的演员,但是他却是一名平庸的演员。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坚定的南部联邦的支持者,对林肯极度仇视。在内战进行期间,蒲斯就纠合了一群人暗中活动,他们曾经密谋要绑架林肯来交换南部被俘的战士,但是计划都没有实现。4月14日中午,蒲斯在福特剧院无意中看到海报上说林肯将出席晚上的节目,便立即召集死党实施他们的刺杀计划,一人去刺杀副总统约翰逊,两人去刺杀国务卿西华德,蒲斯自己则去刺杀总统林肯。蒲斯进入包厢时很顺利,因为他本身是演员,所以警卫总统的人都没有为难他。

蒲斯在刺杀林肯后仓皇出逃,在逃亡过程中被击毙了。最终,军事法庭判定蒲斯的其他八名同伙共谋策划了这次暗杀,其中四名被判处绞刑,另四名被判罚苦役。对于林肯遇刺事件,官方给出的解释就是一个支持南方奴隶主的凶徒将仇恨发泄在总统身上。然而人们却不相信这种说法,认为在整个事件中还存在很多疑点,可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

林肯所在的包厢门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刚凿不久的洞?在包厢内有前后两道门,而且都上了锁,但是后门上的锁却早被人弄断了锁簧。那么,为什么锁坏了没有人报告?林肯遇刺时,警卫都去哪里了?据说,林肯曾要陆军部长安排埃克特陆军上校担任自己的警卫,陆军部长却说埃克特当晚执行别的任务而派了其他的人。

事实上,埃克特那晚根本就没有执行什么任务,他在家里呆了一晚上。陆军部长为什么要撒谎呢?按照事先安排,警察约翰·派克本来应该是守在大厅通往包厢的必经之路上的,但是他对看戏毫无兴趣,竟趁演出换幕的间隙,躲到另一个房间喝酒去了,使得凶手能溜进包厢。这一切,难道都是巧合吗?在抓捕凶手时,为什么不活捉要当场击毙呢?又是谁下令开枪的呢?更另人奇怪的是,在后来的凶手缉拿报告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上面居然写着:凶手系自杀身亡。遗憾的是,在凶手被击毙后,这些疑惑都无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因此很多人怀疑,林肯遇刺身亡是一起政治阴谋,而首先被怀疑的对象便是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据说就在林肯被暗杀的那天早上,和林肯一直不和的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突然与他摒弃前嫌。也有人认为,幕后策划人是当时陆军部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拉斐特·贝克,因为他在组织和领导那次追击中打死了蒲斯。还有一些人则推测,幕后策划者是陆军部长斯特顿,他对林肯的重建政策非常不满,为了共和党激进派的利益而策划了暗杀,当晚他故意没有安排埃克特陆军上校保卫林肯就是最好的证明。还有一些人则认为蒲斯的刺杀行动和加拿大的特务有关。据说,凶手的孙女伊左拉在她的回忆录中提到,林肯的被刺和欧洲的神秘人物有关,蒲斯在行刺之前,至少去过欧洲一次。1926年,林肯的儿子罗伯特·托德·林肯在去世之前,曾经烧掉了他父亲的一些私人文件。他说把那些文件毁掉的原因是文件里有内阁成员犯叛国罪的证据。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林肯的死是否和那些文件有关,也不知罗伯特所说是否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