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可以不浮躁
20505600000014

第14章 克服你的浮躁情绪(1)

浮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要驱除在社会的影响下产生的浮躁心理,必须以淡定和坚韧的信念恪尽职守,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前进和突破。

生气等于自我惩罚

浮躁的人常为一点点小事而生气,其实生气是一个人对自己施的一种酷刑,这种酷刑使自己越来越快地衰老,严重地损害了自己的健康,而且有可能导致许多悲剧的发生。人生虽然短暂却是美好的,我们实在不该成为扼杀自己人生的刽子手。

你是不是经常因为某些事而生气?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这世上我们很难找出一个没有生过气的人,却能极其容易地找到一个为了一点小事而心怀怨气的人。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代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

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是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点缀寺庙,愉悦性情,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有些人往往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结果非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伤了感情。与此同时,生气产生的不良情绪还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言: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中国传统医学也认为生气有损健康。《黄帝内经》中告诫人们:“怒伤肝。”肝脏在人的生理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不仅能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而且有解毒、造血和凝血的功能。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气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一位美国科学家发现,把人呼出的气体渗入一种液体,平静时液体无明显变化,伤心时则会产生白色沉淀,而生气时液体会变得浑浊不清。一个人如果生五分钟的气不亚于两公里长跑所消耗的体能。科学家因此得出结论,人很大程度上不是老死的,而是被气死的,由此可见生气对我们的危害。

人在生气时,大脑神经高度兴奋,引起皮肤的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流缓慢与阻滞造成氧气对皮肤的供应减少,皮肤便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经常发脾气,肤色就容易变深、甚至发黑。同时由于生气所致毛细血管收缩或痉挛,可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循环障碍,输送至皮肤的各种营养物缺少,于是皮肤逐渐干燥、萎缩、起皱、疏松、枯黄、失泽、甚至死亡。此外还有的细胞容易变性,会引起色素沉淀、黄褐斑、雀斑、痣等,尤其是老年人更为突出。

生气时由于心情不能平静,难以入睡,致使神志恍惚,无精打采。过度生气,可使大脑思维突破常规活动,往往会做出鲁莽或过激举动,导致打架斗殴,甚至杀人,很多悲剧就是这样发生的;有时生气导致的反常行为会形成对大脑中枢的恶劣刺激,气血上冲,容易导致脑溢血。

既然生气有损健康并容易引发悲剧,人们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不生气。碰上了让自己生气的事,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消气”;确实遇上了特别令人气愤的事,也要“戒”字当先,戒除恼怒。当然,这不是简单下个决心就能办到的事情,其中还有道德修养和陶冶情操的问题。古人把“责己严,待人宽”和“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够阻止自己生气,实际上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叶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还要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豪放性格的表现。动辄生气、发火,则是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是在惩罚自己,实在不划算。

消除嫉妒肿瘤

妒忌是人的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习惯。这种心理往往导致人的某些极端行为,是非常有害的。而且它不仅害人,也害己。

着名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名垂千古,可他的壁画《争夺战旗》却无人知晓,就是因为达·芬奇“妒忌熏心”而自毁其画,留下千古憾事……

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之争源于佛罗伦萨。

米开朗基罗因《大卫》一举成名,佛罗伦萨人谈论的全是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似乎已被佛罗伦萨人忘却了。

达·芬奇悲哀、痛苦又很不服气,比他年轻23岁,只配做他儿子的小青年,怎么能超过他?他决心要创作出一幅光辉灿烂的壁画来压倒这不知天高地厚、狂妄无礼的小子!

佛罗伦萨市政府交给达·芬奇一项差事,装饰大会厅的四壁,把佛罗伦萨可歌可泣的历史绘成壁画流芳百世。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可是达·芬奇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时间过了一半,他连构思还没有。

市政府不耐烦了,决定分一半任务给雕完《大卫》且获得极大成功的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要在同一个大厅的对面墙壁上,画另一幅壁画。

佛罗伦萨的市民被这个消息搅得躁动不安,这个打擂台式的对手竞赛真够刺激的。谁画得好?谁画得快?谁是佛罗伦萨最伟大艺术家?市民们茶余饭后议论的全是这件事。

达·芬奇几乎为此心碎,这种做法有明显贬低他的意味。他不能再欺骗自己了,米开朗基罗已经超过自己。除非他拿出真本事,画出不朽的壁画。

停止了其他杂务,达·芬奇专心去绘制他的壁画。

壁画的构思是这样的:墙上有两扇窗户,所以壁画要分三部分,左边要绘制佛罗伦萨的一个传说--圣彼得来到佛罗伦萨;右边绘制敌人狼狈逃窜;中间是画面的主体和中心--“争夺战旗”的震撼人心的场面。画面要极壮观、极惊心动魄,战旗飘扬,战马嘶鸣,战将肉搏,要让观众为之心惊。

市政府看过画稿之后大为满意,派了两名助手为达·芬奇备颜料,抹底色,又给他一些表扬性的酬金。

过了一段时间,达·芬奇已经把底色涂满墙壁。他在一次偶然的浏览中,从有名的罗马学者的书里发现一种“蜡涂法”的绘画方法,这种古老的方法效果好,具有光亮、洁净、保持时间长的特点。追求新奇的达·芬奇决定使用蜡画法。

米开朗基罗很快就拿出他描绘佛罗伦萨另一次伟大胜利的底图。底画很大,约280英尺,画中有16名赤身裸体的军人在河中洗澡,遭到比萨军人的突袭。战士们从河里跳上岸,与比萨军人展开生死搏斗。

佛罗伦萨平静的生活又热闹起来,就像将一颗石子丢进平静的小湖一样,一圈圈涟漪扩展着,湖面上泛起了水波。市民们纷纷称赞米开朗基罗的画面宏大、有气势。说达·芬奇画面上只有几个带钢盔、披金甲的战士,画面单薄。

达·芬奇已厌烦了这种争斗。他不再理会人们的议论,坚持自己的构图,静等着涂料干透。

夏天过后,达·芬奇的底图搬到了墙壁上,他站在自己制成的可移动的木梯上,涂画着颜料。

达·芬奇的壁画就要完成了。中间部分“争夺战旗”已经栩栩如生、闪闪发光地出现在墙上。

佛罗伦萨人争相涌进大厅,都想尽快目睹《争夺战旗》这幅可与《最后的晚餐》相媲美的巨型壁画。

但墙上的涂料始终干不了,达·芬奇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早点完成这幅画。成功带来的荣誉激动着他,使他常常感到热血沸腾,渴望着早一天把这幅不朽之作完美地奉献给这么爱他、敬他的佛罗伦萨人。怎么才能干得快一些呢?他想了想,决定用火烤。他那高速运转的头脑一下子想出这么一个简单、方便、快捷的方法。这位艺术家不再细想,便下令助手抬来两个燃烧木炭的大火盆,放在壁画下。

灼热的气流升上墙壁,灼热了壁上的颜料,连站在附近的人都感到逼人的火热。达·芬奇退后几步,漫不经心地望着壁画,等着一会儿继续工作。

怎么回事?他急忙趋前,壁画似乎在变形,人物的面庞扭曲了,淡漠了。

人们惊呼起来:“烤化了,烤化了!”

助手手忙脚乱,搬走火盆。

墙壁上正流着一条条、一道道五颜六色的蜡河。

8个月的辛勤劳动毁于一旦。达·芬奇呆站着一动不动。

市政府官员急急忙忙赶来,墙壁上光辉灿烂的画面,早已狼藉一片,什么画面也分不出来。

官员们咆哮着,愤怒不已。在人们讽刺达·芬奇的同时,米开朗基罗也笑了。

达·芬奇由于妒忌而急于求成,一心想打败对手米开朗基罗,却被妒忌心将自己打败。

嫉妒,莎士比亚称之为:“绿眼怪兽”,就好像一只苍蝇飞过人的身体,不在健康的部位停留,却偏向受伤而疼痛的部位碰撞。

嫉妒总是会在我们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擅自闯入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一切。譬如,当你看见别人有成就,以为自己没能力达成时,就已经开始嫉妒了;当你专注于其他女人的标准身材,而且憎恨自己的体型时,嫉妒便已进占了你的内心了;当你眼见别人事业有成,就指责他们没有将家庭照顾好,那也是嫉妒在作祟了。许多嫉妒都是深藏在人们心中,以歪曲的形态爆发出来。

世上找不到从不嫉妒的人,几乎人人生活在嫉妒之中,事实上,嫉妒已成了现代社会的人们的一种常见病--因嫉妒而丧失了友情;因嫉妒而犯了自己所未曾预料的罪过;有时自己感觉到了正在嫉妒,却又无法抑制,因而感到十分烦恼。

当嫉妒发生时,嫉妒者往往会有意地使之演变为直接的攻击行为,散布谣言、制造诽谤、密告对手,使之遭到打击和失败,甚至演变为伤害、杀人等暴行。这种攻击行为轻则遭到别人的谴责,使自己名誉扫地,重则受到法律的处罚。

那么,该怎么改变嫉妒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呢?

理想的嫉妒打消法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去取得比对手更优越的地位。这是一种积极的打消法。假定嫉妒是针对别人的才能的,那么自己设法拥有能与对手匹敌的能力,就是一种积极的策略与对抗手段。这也是树立或恢复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

时刻注意加强自身的修养,对于克服嫉妒也有一定的好处。

不要搞情绪污染

积极的人可以影响别人,消极的人则会关注影响自己的外界因素,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就可以找到很多理由为自己开脱。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场大水冲垮了一个女人家的泥屋,家具和衣物也都被卷走了。洪水退去后,她坐在一堆木料上哭了起来:“为什么自己这么不幸?以后该住在哪儿呢?”镇里的表姐带了东西来看她,她又忍不住跟表姐哭诉了一番,没想到表姐非但没有安慰她,还斥责起她来:“有什么好伤心的?泥房子本来就不结实,你先租个房子住段时间,再盖砖瓦的不就好了!再说你够幸运的了,幸好来的是洪水,不是地震,不然的话,你还有命吗?”

故事中的女人就是生活中的悲观者的代表,他们遇事总是拼命往坏的一面想,自找烦恼,死钻牛角尖,不问自己得到了什么,只看自己失去了多少,结果情况越来越糟糕,心情越来越低落。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坏的一面和好的一面,如果能从积极的方面看问题,那么就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结果,做起事来也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各有所异,有人积极,有人消极。消极思维者只看坏的一面,对事物总能找到消极的解释,最终他们也将得到消极的结果。而积极思维者却更愿意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一个积极的结果。所有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是受到对事物的看法的影响。”

佛教讲“无常”,凡事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面对金黄的晚霞映红半边天的情景,有人叹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想到的却是:“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面对半杯饮料,有人遗憾地说:“可惜只有半杯了。”有人庆幸地说:“尚好,还有半杯可饮。”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必然有不同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选择精彩人生的机会,关键在于你的态度。态度决定人生,这是唯一一件真正属于你的权利,没有人能够控制或夺去的东西就是你的态度。如果你能时时注意这个事实,你生命中的其他事情都会变得容易许多。

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她最心爱的小孙女不幸夭折了。大家都以为老婆婆应该很伤心,然而,她居然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邻居们都认为老婆婆的心地并没有平时大家想得那么善良。有人就问老婆婆:“小孙女走了,怎么不见你悲伤呢?”老婆婆说:“我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没有几天了。在这个世界上,与其每一天都在悲痛中度过,不如在回忆与我的小孙女的快乐时光中度过,这样别人对我的担心也会少些。”这位老婆婆对待生活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人的一生总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我们怎么面对这些不幸呢?逃避、自欺欺人或者整日躲在自己的小哀小愁里面蹉跎岁月吗?如果你是个积极的人,就不会因为失去一部分就失去整个世界。即使一无所有,只要你还有爱心,就依然拥有世界上的草木、阳光、空气。大自然是不会背叛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

苏东坡在被贬谪到海南岛的时候,岛上的孤寂落寞,与当初的飞黄腾达相比,简直判若两个世界。但苏东坡却认为,宇宙之间,在孤岛上生活的,也不只是他一人;大地也是海洋中的孤岛。就像一盆水中的小蚂蚁,当它爬上一片树叶,这也是它的孤岛。所以,苏东坡觉得,只要能随遇而安,就会快乐。

苏东坡在岛上,每吃到当地的海产,就庆幸自己能到海南岛。他甚至想,如果朝中有大臣早他而来,他怎么能独自享受如此的美食呢?所以,凡事往好处想,就会觉得人生快乐无比。人生没有绝对的苦乐,只要凡事肯向好处想,自然能够转苦为乐、转难为易、转危为安。海伦·凯勒说:“面对阳光,你就会看不到阴影。”积极的人生观,就是心里的阳光!

消极的人多抱怨,积极的人多希望。消极的人等待着生活的安排,积极的人主动安排、改变生活。积极的心态是快乐的起点,它能激发你的潜能,使你愉快地接受意想不到的任务,悦纳意想不到的变化,宽容意想不到的冒犯,做好想做又不敢做的事,获得他人所企望的发展机遇。这样,你自然也就会超越他人。而如果让消极的思想压着你,你就会像一个要长途跋涉的人背着无用的沉重大包袱一样,既看不到希望,也会失掉许多唾手可得的机遇。

有时候,不幸的遭遇固然会使人身心受伤,但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的改变,使人能以全新的观点去看人或事,并因此获得难能可贵的思想。那些积极的人面对艰难痛苦时,总是十分坚强,甚至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召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