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善政,必须让天下黎民先实现温饱;国家富强,必须让所有人都有赚钱的机会;治国之道,先要满足庶民的需求!高明的封建统治者,一定会先培养民间财富,然后再享受。培养财富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培育富裕的黎民,只要让黎民百姓有谋生之道,圣人在不干涸的泉水中饮水,圣王治国必须紧紧闭上嘴巴,什么都不做就算是积德了。
帝王无为、无事、好静、无欲,庶民自然、自化、自富、自正、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治国之术必须遵循财富之道,财富之道贵在清净,封建官员清净则不会打扰黎民,黎民才能真正安心生产,黎民安心生产才会没人闹事,如此,太平盛世自现!
天下财富都属于帝王,皇帝又何必贪恋手臂范围内能触及的钱财?
自皇帝以下所有官员,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没事就发布什么指示,朝廷六部不得单就某事对地方官行文,但凡涉及五个州以上的公文,但凡涉及税收的公文,都必经过皇帝御批,否则谁也不准对州县行文!非公务地方官一律不得接待六部官员,有六部官员胆敢没事就溜达到地方连吃带拿,一经查实,立即撤差!
根据上述理论,皇帝不再发布最高指示,官员自然也就无事可做。既然官员无事可做,那就都撤了吧!
第一批倒霉的是中宗、睿宗年间的“封斜官”,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一万多名“封斜官”中至少有八千多被取消了候选资格—你的钱给韦后、安乐公主了,跟当今皇帝没有一枚铜钱的关系。
中国封建社会,一个朝堂中枢官员代表一片地方势力,一个地方封疆大吏又牵涉到朝堂中枢某部某官,一个政策从制定到执行还不知要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朝廷的富民政策往往就在这些人的利益博弈中走样。所以,虽然历代史籍往往对李隆基裁撤官僚的举动大书特书,认为这是他励精图治的表现,但实际上,李隆基最狠的杀手锏并不是搞掉这些无职、无权、无实力的土财主,而是裁撤了大部分负责中枢朝廷工程的司、监、署等机构,一千多名实权位置上的同正、试、摄、检、校、判、知被裁撤了。这些人原来的职责是负责内廷、皇室和官家供奉,也就是说,唐玄宗裁撤了皇家直属企业。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可以获得财政的无偿拨款,那么这个企业就不会关心生产,从堂官到胥吏,大家只关心自己如何捞钱。久而久之,这样的企业必将损害社会利益。
公共选择理论还认为,如果一个企业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排除任何人染指自己的行业,那么,这个企业就会把掠夺的触角伸向社会每一个角落—这个企业不但会损害社会财富增量,还会侵蚀社会财富存量。如果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是强制性公权力,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公权力伸向社会财富的触角。
唐玄宗裁撤的这些皇家直属企业就属于公共选择理论极端敌视的企业—官营手工业。
唐朝初年,唐太宗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官营手工业体系。不但长安、洛阳朝廷有大量这样的官家作坊,就连各级府县也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手工业工场—官营手工业。
一是普通手工业,为皇室宗族和地方官制造日用品;二是冶铁业,负责制造兵器和铸钱;三是建筑业,负责皇室和地方府县工程。
反正,只要有赚钱的机会,这些封建官僚就绝不放过。
问题是,官营手工业以赋税的方式征集民间财富作为原材料,又以徭役的方式征调民间艺人进行生产。不但如此,官营手工业一旦出现就会垄断某个行业,民间匠人再进行生产就是犯法,就要砍头,比如,冶铁、陶瓷、煮盐、山川水泽之利……
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行业有利润,就会有无数人涌入其中,大家可以靠一门手艺谋生,手艺创新也可以独占一方之利。在市场的互相拼杀中,弱者会被淘汰,最后行业技术会逐步更新,生产财富的能力会越来越强。
现在,只有官营手工业可以经营这种产品,无论定价如何离谱,无论质量多么差,庶民买也得买、不买也得买。说白了,官营手工业作坊更类似于一个无赖,自己不作任何努力,全靠硬抢!
这种财富剥夺方式确实不像税收那么刺目,却同样会断掉很多人的生路。民间一个作坊就能养活数名甚至数十、数百名工匠,这些工匠又能养活多少家人?
唐玄宗明白,少府、军器监、将作监这些人从来不干正经事,却一个个搂钱搂得脑满肠肥。皇室每得到一批物品,就有一批人发家致富,当然,有更多的人失去了谋生手段。武周年间宰相狄仁杰曾就此评论:财富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最后都要加在靠手艺吃饭的匠人身上,他们本是贫困之人,皇家生产的一钉一锤还不知让多少人家吃不上饭!
睿宗年间,太平公主亲自负责内廷供奉,抓着官营手工业的少府、将作等机构。
太平公主被赐死后,《旧唐书》这样描述抄家的场景:太平公主的财货和宝物连皇帝的御府也不能相比,仅仅清点马牧、羊牧、田园、质库的名册居然就花费了数年时间!与太平公主相比,西汉年间董贤两年搂一亿枚铜钱又能算什么?
既然如此,留你何用?
开元二年,唐玄宗宣布皇家放弃所有的山川林泽独占之权,放开盐、铁、茶、酒专营,解散了绝大部分特供皇室的官营手工业作坊。留存的内廷珠玉、锦绣等“服玩”,一律当着百官之面在朝堂上焚毁,乘舆服饰、金银器玩由兵部作价在市场上出售,得钱留作军用。此后,内廷里谁敢再采购象征富贵与地位的织锦等奢侈品,廷杖一百—基本等于死刑……
—《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三《何明远》记载,名义上,何明远只是驿站的一个小吏,其实,此人还是当地一个巨富,他家中居然有绫织机五百台,按照童书业先生的考证,这是南宋鼎盛时期绫锦院的规模。
—长安柳氏是一个天性聪慧的女子,她发明了丝绸彩染技术。此后数年,多色织锦成为丝绸之路上最抢手的货物,柳家也借此成为巨富之家。今天,在甘肃、新疆一带的唐朝墓葬中,经常可以出土鸳鸯花束纹纱,就是柳氏家族的代表作。
—蜀地盛产一种叫做“轻容”的织纱,李贺曾在诗中描述“蜀烟飞重锦,峡雨侧轻容”,可见当时蜀地纺织业之盛。
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开元初年的记述中,我们暂时没有提到其他行业,单纯强调了纺织业。并不是我不去寻找其他行业的资料,而是开元初年最鼎盛的行业确实只有纺织业。
这不是偶然。
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只有巨大的市场才能刺激重大创新,也只有重大创新才能在人类本就低下的生产能力中创造市场。“温饱”只是一个词,却包含两层意思—吃饱、穿暖,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两项生存需求。吃饱饭要靠农业,穿暖衣就一定要靠纺织业—这是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最大契机。一千多年后,英国工业革命恰恰就是发轫于纺织业;开元初年,中国纺织业已现此中端倪。
开元初年,大唐帝国的商业繁荣几追盛隋。最明显的例证是朝廷废除了实物俸禄,从此,当官的不必在朝廷领取俸米,而是直接领薪水了。钱上美人痕关于开元通宝的月文,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说法是,钱范蜡样刚刚做好的时候,唐玄宗将之带回后宫,皇后不小心在蜡样上用指甲掐了一下,也就在月文开元上留下了“∪”的痕迹。杨贵妃受宠期间也获此殊荣,但是贵妃并非皇后,为与皇后有所区别,就将“∪”变为“⌒”。
唐玄宗废除了官营手工业,顺便把负责铸币的少府也给废除了,只留下了几个铸钱的官炉。皇室再一次对天下人正式开放货币铸造—只要你铸造的钱能花出去!放开私铸提供了大量货币,极大刺激了当时的商业,开元初年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来自民间充足的货币供给。当然,放任货币私铸也有弊端,那就是恶钱泛滥、物价暴涨。
当时,民间私铸货币只有鹅眼钱、铁钱、钱环等,钱币重量约为开元通宝的三分之一。同样是斗米的价格,以恶钱衡量当然比用官钱衡量要贵很多—官钱本来就比恶钱重。所以,大家大可不必为玄宗初年的通胀感到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