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老国王又召来了那些臣子。这一次,老国王让他们列举哈里身上都有哪些优点。大家又热烈的讨论开了,“哈里是个很有责任感的孩子”,“小王子很能和人打成一片呢”,“他还很懂得钻研”……
老国王很高兴,不久便作出了自己的选择。而哈里继承王位之后,也向众人证明了自己不凡的能力。
看完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人会觉得,选择有时看起来的确很艰难,因为任何事情都像一枚硬币,都是一把双刃剑,各有利弊,实难抉择。人们很多时候由于过分关注事物的负面而变得不快乐,他们苦恼,挑剔,埋怨。其实,如果你理解了吸引力法则的奥秘,你就会自由的、轻松的作出任何选择。
在选择时,你一定要感觉美好。当你用一种积极、豁达的态度看待,它就会变得很美好;而用消极、过分苛求的态度对待,它似乎就变得很差了。同一个事物,只是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千差万别。对待一个人更是如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能多看一些别人的长处,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便会更和谐、愉快;如果用一种狭隘的思想对待他人,那么心中积郁的永远是愤懑和敌视。
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选择美的一面,感觉美的一面,你的选择就是成功的。
保持年轻的心态
当青春的光彩渐渐消逝,永不衰老的内在个性却在一个人的脸上和眼睛上更加明显地表露出来,好像是在同一地方久住了的结果。
——泰戈尔(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生命从出生开始,就不可抗拒地逐步走向衰老,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违背。但身体的健康、身心的自由和精力的充沛,不必在35岁或40岁就宣告结束,也不必在60岁或几十岁时完全停止,因为人的年龄除了生理年龄,更重要的是心理年龄。
心理年龄,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心理思维。
随着年龄的与日俱增,人应该有更加宽广的判断力和更加成熟的智慧。人的思维不应变得迟钝或是失去创造力,而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在自己的面前有一幅更加强壮的形象——年轻的活力和饱满的精神。正如一首赞美诗所说:“就像艺术一样,你的生命不应该有尽头。”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都没有必要呆在壁炉旁的角落里‘养老’。岁月带给你的应该是智慧和健康,而不是衰老。”
还有一个哲人说:“忘老则老不到,好乐则乐常来。”这句话也很有道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机能对人体各个器官有着极其微妙的作用,它可以延缓机体的衰老过程。俗话说,“人老心先老”,指的就是人的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的辨证关系。延缓生理的衰老,就是要从心理消除衰老,就是在思维上“忘老”。
你可以在30岁的时候老去,也可以在90岁的时候依然年轻有活力,这一切都取决于你自己的思维。
如果你希望自己年轻,那么从现在开始就感觉年轻吧。找一张你年轻时候的照片,放在卧室的桌子上,然后在每天睡觉、起床时想象你年轻的样子。在你的思维中,将照片中的你想成现在的你。持续下去,年轻就会被你吸引而来。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喜爱小孩,把小孩看作“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
冰心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为小朋友们写作,热情呼唤和讴歌童心、母爱和自然,无论诗歌还是散文,都散发着童稚的清新与甜美。她永远是孩子们的朋友,为孩子们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无论是写《寄小读者》时的姐姐身份,还是写《三寄小读者》时的奶奶身份,都始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冰心80岁时还给孩子们写信,发出“生命从80岁开始”的心声。
她说:“我是‘天真’到了不知耄耋的地步!60年中,我已收到了小读者们大量的来信,热情的回响,使我永远觉得年轻!”孩子们成为冰心的感情寄托,成为她与疾病斗争、保持良好情绪的精神支柱。
冰心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是年过八旬之后。对此,巴金老人不禁这样称赞道:“您(指冰心)是那么坦率,那么纯真,那么坚定,那么勇敢,更难得是那么年轻。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您就是这样的人。”
冰心老人一生喜爱红玫瑰。老人逝世时,前来告别的亲朋好友,甚至一些领导都拿着玫瑰来吊唁。那红扑扑的玫瑰正代表着冰心那颗永远火热和年轻的心。
冰心老人之所以能享高寿,与她赤诚的童心、开朗的性格、勤奋的笔耕密不可分。她精神不老、健康长寿、诗文长青的主要秘诀就是她永远年轻的心态。
年轻的心态是一种内心的愉悦,是情感的慰藉,是精神的支撑。拥有青春快乐的心态,就会紧紧地盯住今天,紧紧地抓住现在,心里就会坦然,用豁达去战胜狭隘;就会用一种积极的姿态去审视和拥抱人生,不会埋怨什么,后悔什么,让心胸如大海般宽广,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世间的人和事,让浮躁的心灵归于平静,回归自然;就不会因为风雨而错过彩虹,因为见不到太阳而失去星星,即使置身于阴暗的洞窟,也能使自己活出阳光的滋味来。
享受生命
享受你的生命吧。生命与生俱来就是不平凡的,对任何人来说,它都是一趟精彩的旅程。现在就去享受它。
——鲍勃·普科特
生命是最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很少有人认真想过,该如何去享受这弥足珍贵的生命。很多人一生为名利、金钱、情感……而殚精竭虑,最后却只能如此慨叹:“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其实,人生来就是为了享受生命的。你可以这样假想:上帝创造人类的那一天,就是觉得他创造的这个世界美丽而又单调,那么多的果蔬食粮,那么美的河流山川,应该造一些跟他自己一样智慧的人去享用它,主宰它,于是有了伏羲女娲,有了亚当夏娃,有了祖先,也有了我们,有了生生不息的创造与繁衍,也有了纷繁复杂的悲欢世界……
然而,很多人却背离了上帝的初衷,变得提不起放不下,为享受而享受,把占有当作享受的终极目的,以为上帝让我们享受就是独占,独占物质,独占自然,独占虚荣,独占所有的好,把所有的坏留给别人。于是,有人为了拥有财富而目不斜视;有人在获得金钱的同时丧失廉耻与自尊;有人会因既不富也不贵而倍感无奈和凄苦……
为什么我们不能真正的享受生命呢?
当你充分享受生命时,你就会真正的快乐起来,你的内心就会产生无穷的幸福感,你就处于一种持续感觉美好的状态中。这时,吸引力法则再一次在你身上得到体现。你会很兴奋地与你所爱的人分享你的生命。你感到高兴的事、你的热情、你的幸福感,都会具备前所未有的感染力。你会生活在与常人不同的现实中,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
对此,很多人都会看着你,不解地问道:“你到底做了什么与我们不一样的事?”惟一不同的就是,你在生命中运用了这个秘密。
湛蓝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海面风平浪静。时间还是上午,一个老渔夫悠闲地坐在海边,一边抽烟,一边凝视着大海,身旁是他的渔船。他看起来满足而自在,心中了无牵挂。
这时,一个大富翁走了过来。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怎么坐在这里抽烟啊?”
老渔夫:“这么好的天气,为什么不坐下来抽烟?”
富翁:“这么好的天气,你不能坐下抽烟!”
老渔夫:“那我该干什么呢?”
富翁:“你应该抓紧时间出海打鱼。”
老渔夫:“我已经一大早出海回来了,打的鱼足够好几天的生活了。”
富翁:“那你也该抓紧时间再多出去几次,打更多的鱼。”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每天如此。”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用赚来的钱,买一艘新船,租出去。”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赚很多的钱,买更多的船,赚更多钱……。”
老渔夫:“然后呢?”
富翁:“然后你成功了,你就可以悠闲地坐在海边,抽一袋烟,享受人生!”
老渔夫:“你看我现在在做什么呢?”
富翁:……
这是一个充满禅意的故事。在这个高速竞争的时代,很多人为了功名利禄,用辛苦和烦恼替换了一天天美好的光阴,就这样,为了享乐,苦了一生;为了休息,忙了一生。其实,生命绝不该如此虚度浪费,而应充分享受。
享受生命,就是懂得如何追求,如何拥有,如何珍惜,如何放弃;享受就是去体验,去感悟,去寻找,去打拼。我们的生命宝贵而又短暂,要牢记:今天就是生命——是惟一你能确知的生命,就在今天,使自己对某件事情感兴趣,把自己摇醒,培养一种嗜好,让热忱的风儿扫掠过你,以高昂的兴致来享受今天。
现在就去感觉美好,现在就去享受生命。
名人链接——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196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有金牧师之称。其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的一生为黑人带来了福音,他用自己不屈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尊严和秘密。他运用吸引力法则对自己的生命和同类人的生命作出了积极的改变。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亚特兰大。父亲是牧师,母亲是教师。他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和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但他在黑人区生活,也感受到人格的尊严和作为黑人的痛苦。
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进入摩尔豪斯学院攻读社会学,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尽管美国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使它登上了“自由世界”盟主的交椅,可国内黑人却仍在经济和政治上备受歧视与压迫。面对丑恶的现实,金立志为争取社会平等与正义而成为了一名牧师。他先后就读于克拉泽神学院和波士顿大学,于1955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得克斯基督教浸礼会教堂作牧师。
大学期间,金潜心研究过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法国哲学家勒努维埃的人格主义、爱尔兰哲学家伯克利的道德理想主义。他阅读柏拉图、卢梭的著作,潜心钻研过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他并非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这些思想家的观念,而是把它们作为可以播种自己信念的沃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基础。
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都应该受到尊重。金主张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沙·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因在公共汽车上拒绝给白人让座,而被蒙哥马利市当地警员以违反公共汽车座位隔离条令为由逮捕。金立即组织黑人进行抵制公共汽车歧视黑人的斗争。全城5万名黑人拒乘公共汽车385天,最终迫使最高法院宣布在交通工具上实施种族隔离为非法。这是美国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斗争胜利,从而揭开了持续10余年的民权运动的序幕。这次成功也使金锻炼成为民权运动的领袖。
此后,金竭力主张运用非暴力的方式为黑人争取权益。他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的立国理念是人道的、自由的,即使由于历史的原因还存在许多暗角,人们对平等、正义的诉求也迟早会取得胜利。
1960年1月31日,一个黑人大学生到一家连锁店买酒遭到拒绝,理由是“我们不为黑人服务”。金于是发起“入座运动”,具体做法是,平静地进入任何拒绝为黑人服务的地方,礼貌地提出要求,得不到就不离开。不到两个月,运动席卷了美国南部50多座城市。参加者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服装整洁,头发一丝不苟,以最有尊严的目光请求服务。纵使遇到嘲弄、侮辱,依旧不卑不亢,得不到服务,就坐下来读书。许多人在运动中被捕,但马丁路德金早已发出号召——“填满监狱”。
1963年8月,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率领20多万名黑人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8月28日,金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了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发出反对种族歧视、争取平等的正义呼声。迫于巨大的压力,美国总统约翰逊于1964年签署了民权法案。同年,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支持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清洁工人罢工斗争中被种族主义分子暗杀,年仅39岁。他的遇害引发了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人抗暴斗争浪潮,席卷全美125个城市。
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一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金的诞辰)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1987年,他的诞生日被联合国定为纪念日。
§§§第五节世界的秘密运用
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来说,人类的诞生并不久远。直至现代社会的今天,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贫穷、饥饿、疾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暴力冲突、恐怖袭击、局部战争等等,这些都需要人类自身逐步去解决,去完善。
而在这改善的过程中,作为世界的一员,每个人都应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对此,吸引力法则同样在这方面发挥着它的引导作用。
注意力误区
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比尔·盖茨(企业家)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已被置身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因特网、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每时每刻都在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全世界仅报纸一项,每天就有几亿份在发行,每月出版的书籍杂志也有几万种,因特网上雪崩式的信息更是让人应接不暇。
面对当前信息爆炸的现实,人们究竟应该将有限的注意力放在哪里?
一位哲人说过:“绝对的光明与绝对的黑暗,对于一个人来说,结果是一样的——什么也看不见。”同样,没有信息与拥有无限多的信息,结果也一样——在无限多的信息中,你将无法或很难找到对你真正有用的东西。
于是,很多人开始盲目起来。为了得到自认为有效的信息,为了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他们开始抽时间关注一切热点信息,并慢慢形成习惯,特大事故、重大灾害、恐怖事件、局部冲突等等,总是看得津津有味。而这些文字的创造者们,也充分利用读者的这种注意力倾向,特意将这些少见的、出人意料的负面资讯放在醒目的位置。
其实,编者和读者的注意力都陷入了一种误区。吸引力法则认为,专注在负面事物上,是无法帮助这个世界的。当你专注在这个世界的负面事件上时,不仅会增加它们的能量,也会为自己的生命带来更多的负面事物。
当发生的事情不是你希望发生的,这就是吸引力在提示你应该改变想法、发出新的讯号了。即使世界局势依旧如此,你也是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