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将目标具体化、数字化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形容词的空泛目标,并没有多大意义。你应该将你的财富目标与内容数字化,例如时间化、数量化、金额化。
实现致富梦想的第一步,就是先想清楚如下问题:希望得到多少财富?希望从事哪种工作?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对于这些问题都只有模模糊糊、零零碎碎的念头。不清晰明了的想法与念头就如同一团迷雾,无法将自己的愿望准确清晰地传递给宇宙能量。打个比方,当一个人给朋友发电报或发送电子邮件时,他会不会只发26个字母呢?或许是从字典中随意抽取一些单词来作为电报的内容呢?当然谁都不可能那么做!要发也一定会发思想清晰、意义明确并具连贯成语句的话。
同样是这个道理,一个梦想致富的人,一定要用准确、完整、容易被理解的语句来向宇宙能量传递给他的愿望。否则,宇宙能量将无法感知那些尚未成型的想法或模糊的愿望,也就无从启动它的力量,来实现你的愿望了。
此外,在为致富梦想行动之前,一定要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朝哪个方向前进。这样才能明白未来已经在前方做了什么准备。没考虑清楚就盲目行动,只能越来越远地偏离梦想的轨道。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否则,一切行动都会变得很盲目,就会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
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立志要成为一名科学家,这样的人生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朝哪方面努力,做哪一门学科的科学家呢?确定这个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也就难以把握。
假如真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那么就先停下来仔细思考。若是连思考方向的时间都怕浪费,恐怕这一生的时间都要被盲目的消耗掉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因为明确的目标和周详的计划,才是事半功倍的前提保证。
确定目标也不能太宽泛,而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只有稳稳地把握住放大镜,对准了焦距,把阳光聚集成一个点,才能使一张纸燃烧起来一样。它还如同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图纸设计不能只是个大概样子,必须在面积、结构、款式等方面都是特定和具体的。总之,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
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捕猎骆驼,他们到达目的地后,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头说:“不对。”
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父亲又摇了摇头。
父亲再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三,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父亲高兴地说:“答对了。”
打猎时猎物就是目标,明确它,瞄准它,才能击中它。追求财富也是同样的道理,目标明确,方向才能明确,梦想才能实现。
不为金钱而工作
很多工作着人脑海中都有这种感觉,认为金钱的唯一来源只有工作,要想挣更多的钱,就必须更辛苦、更勤奋地工作。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赶紧抛弃吧。它对你并没有什么好处,只会导致你生活的劳苦和金钱的窘境。
——朗达·拜恩(作家、成功学家)
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人们都认为,工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自己带来财富,以养家糊口,谋得生存。其实不然。
在吸引力法则看来,为金钱而工作的思想是错误的。因为你缺钱,所以你必须去工作,甚至很辛苦的工作。在一开始,你就感觉自己是缺钱的,认为工作是金钱的唯一来源,你的精力便永远耗费在不良境况的改善中,而不会做好迎接富足的准备。
现代很多人由于房贷压力等,对于薪酬的要求十分强烈。这些人由于过分专注于工资条,结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资条上,工作不开心,不如意,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换工作,长此以往,他们的收支自然会失去平衡,生活也不断面临新的困境。
为金钱而工作,不仅自己给自己判了有期徒刑,而且延长了这种“刑期”。要给自己减刑,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吸引力法则来改变自己的心境,也即“经营”——经营自己的收支情况,降低对工作收入的依赖,或者热爱我们的工作,将其当成一份事业来经营。
美国布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年个人资产已经达到305亿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着低廉的工资——33万/年,相当于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而巴菲特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资长时间保持在10万/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惊呼巴菲特如此“廉价”的时候,巴菲特只说了一句话:不要为钱工作!
在我们身边,大多数人都将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交易:我为老板打工,老板给我工资。但是在巴菲特的眼中,工作是一份事业,是应该用来经营的。这种理念一方面可以让其在工作的时候更用心,更开心,也为他吸引来了更多的财富。
金钱并不是工作的全部意义,这点也在比尔·盖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比尔·盖茨对财富有着独特的理解。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这样说:“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比尔很少关心钱的问题,也不在意自己股票的涨跌。钱既不会改变他的生活,也不会使他从工作上分心。他经常会告诉那些向他求经的朋友:“当你有了1亿美元的时候,你就会明白钱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简直毫无意义。”
比尔非常讨厌那些喜欢用钱摆阔气的人。他公开在《花花公子》杂志上发表言论:“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享受,你将不能再像普通人那样生活,而我希望过普通人的生活,我害怕享受。”作为微软的董事长,不关心自己的钱财,也不在乎自己股票在市场上的涨落,这确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比尔最关心的是他伟大的微软王国,钱只是他这些事业的产物。
比尔总是告诉妻子,自己努力工作并不只是为了钱。对待这笔巨大的财富,他从没有想过要如何享用它们,相反,在使用这些钱时却很慎重。他不喜欢因钱改变自己的本色,过着前呼后拥的生活,他更喜欢自由自在地独立与人交往。甚至见到熟人时,还像从前一样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哦,你好,让我们去吃个热狗如何?”
对于自己的衣着,比尔从不看重它们的牌子或者是价钱,只要穿起来感觉很舒适,他就会很喜欢。一次,比尔应邀参加由世界32位顶级企业家举办的“夏日派对”,那次他穿了一身套装,这还是美琳达先前在泰国给他买的用来拍照时穿的衣服,样子还不错,只是价格还不到歌星、影星一次洗衣服的钱。但比尔不在乎这些,很高兴地穿着这套衣服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生活的教条就是:“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就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有问题出现时,比尔都不会首先想到用钱来化解一切。他甚至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也从没有包机旅行过。对他来说,钱失去了对常人那样的诱惑力,他始终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我需要像普通人一样生活,我害怕因为过分享受而失去这种生活,这在许多人看来也并不是一个榜样。”
比尔·盖茨富可敌国,可他工作赚来的巨大财富并没有用于奢侈的生活,而是尽量的克制简用。如果工作的意义仅仅是为了赚钱,那么他为何还要工作呢!
我们也应向比尔·盖茨学习,避免将金钱当作工作的唯一目的的想法。如果你想富足,就要怀着富足的心情去经营它,去迎接它,而不是陷入“工作-金钱-更努力的工作-更多的金钱”的思想沼泽。
你从不缺钱
我经常碰到一些人不止一次地说:“我买不起。”看见喜欢的衣服,他们对自己说“我买不起”;看见梦想中的车子从眼前驶过,他们对自己说“我买不起”;看见如意的房子,他们对自己说“我买不起”……这都是必须作出改变的。你要永远对自己说:“我买得起。”
——詹姆斯·阿瑟·雷
有一份调查表明,人们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也许现在你的银行户头上并没有多少钱,但吸引力法则仍要告诉你的是,即使你没有一分钱的积蓄,你也是富有的。
首先,你要彻底扭转你的思想,将注意力放在富有上,而不是贫乏上。不要去想还有什么账单需要支付,更不要去想自己还负债多少。它们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账单和债务。你要想的是你会收到多少支票,会有多少收入,会有多少债务人给自己送钱来。总之,你要尽可能的感觉富足,感觉金钱的美好。
接着,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尤其是那些你感兴趣的、日思夜想的东西会打断你的想象。以前面对这些时,你可能会说:“以我现在的经济条件,我支付不起。”那么现在,是改变这种说法的时候了。你要说“我买得起。”不管你看见的是衣服、车子、房子或其他任何你想要的东西,你都要说“我买得起”。
然后,你一直这样做下去,你的现状就会逐渐开始改变了。专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已经将注意力从缺钱转向富足,感觉富足是如此的美好,你当然会吸引到金钱和富足。
大卫·希尔莫说:“从根本上说,人是没有贫富之分的。贫穷和富裕都是一种心态,完全看你怎么想。”人永远不必为金钱烦恼,因为每个人天生就是富裕的。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位老人,问他:“年青人,干吗不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
“这从何说起?”青年问。
老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斩断你的一只手,给你1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万了,你还不高兴吗?”
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那青年在思索。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富足的,那么,你就是富足的,并且你很快就会真实体验到这种富足。老人和青年的一番对话佐证了吸引力法则,也充分说明,富足完全在于一种心态,即使你不名一文,也有百万身价。
财富的给予和收获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都是最伟大的慈善家?因为他们懂得,将自己的财富给予别人,会吸引到更多的财富。
——朗达·拜恩
《牛津百年家训》财富篇有这样几句话:财富就像鱼钩上的鱼,只有舍得半两鱼饵,方能钓起重量可观的大鱼。
舍与得是天地轮回的哲学,是为人处世的艺术,是人生的大智慧,更是赢得财富的主要秘诀。
舍,即给予。当你将自己的财富给予别人时,你就是在潜意识里说:“我有很多,我很富足。”既然你先前已确立了这种富足的观念,那么一旦你采取行动,吸引力法则就会将较之于你给予的更多的财富吸引过来。
懂得给予的人,必将吸引更多,收获更多。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道理,却没几个人能做得到。慈善家便能很好的说明这点。
这种情况可能会令你十分惊讶——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居然都是最伟大的慈善家。他们不求回报地捐出数目庞大的钱财,难道不会变穷吗?为什么他们总是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来供给他们的捐赠?这正是他们的过人之处。他们懂得运用吸引力法则这个秘密。
金钱始终应该是“流通”的。当一个人感到害怕,而自私地为自己堆积一切时,就说明他开始创造了“阻塞的管子”,让金钱在自己的生活里停止了流通,金钱就很难以朝他的方向流回来。俗话说:有付出才有回报。试想一下,有哪个人的成功不是因为付出而获得的呢?
金钱持续流通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开始给予。给予和收获是一体的两面。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就要开始感觉富足,然后向他人给予你的财富。不要担心,你在给予时,宇宙也已经为你所想要的一切开始忙碌,你所付出的一切都会带着利息一起回来!
在香港的一个国际拍卖会上,竞拍者都是些业内的常客,唯独迈太太是一张新面孔,而且是一张过分年轻的面孔。迈太太频频举起手中的小牌子,更是引起了全场的瞩目。70万港币,举重若轻,拍下了一棵做菜用的白松露菌,揣在怀里就走了。难不成迈太太这是权当逛菜场来了?
一时间,舆论为之沸腾。翌日,媒体都在谈论这位神秘的美女,在拍卖会上惊鸿一现,出手豪阔,随即飘然而去。她是怎样的身世背景?巨款拍得白松露菌,又将用在何处?
迈克的朋友,史迪克先生在这边抚掌大笑,这正是他预想中的效果。这棵白松露菌,实际上是史迪克先生的战利品。如今,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亲自去竞拍千万以下的拍品,是不再可能成为新闻的,所以特地请迈太太出马。
话说,这棵被神秘女子重金拍走的白松露菌,不久再次在媒体现身。据餐饮界人士提供的情报,有一家著名的餐厅,近日正积极筹备一次盛大宴会,极品血燕也不过是漱口用的,因为主角将是这棵身价不凡的蘑菇。
陆续传来的消息层层揭开这个故事的悬念。这场盛宴正在邀请四方名流出席,收到邀请者,也无不欣然应邀。
一是因为,这棵被连篇炒作的极品大蘑菇,着实让人有一亲芳泽的欲望。
二是因为,邀请函件中说明,这次出席宴会的来宾,都要支付一笔餐费,这笔钱是专门捐给儿童福利事业的。对于主人甘于花70万港币拍下这棵蘑菇,再斥资举办如此盛大的宴会,宾客如果不愿配合,实在显得小气。
是日,盛宴上座无虚席,白松露菌香气萦绕,史迪克先生出尽了风头。当场清点筹得的善款,全部捐给了基金会。这个故事的谜底是,一切为了慈善事业。这使得替史迪克抱回这棵大蘑菇的迈太太,也深感荣耀。
不过,迈太太还是发觉这次慈善行动在环节上有一些缺陷。她问史迪克先生:“如果省下当初买白松露菌的70万,不是有更多的钱,可以捐给基金会了吗?”
史迪克先生摇摇头说:“这样的话,谁还会注意我捐的钱呢?”
迈太太点头顿悟:“难怪热衷于慈善事业的,总是富人。”
史迪克在财富的给予与收获上收放自如,不得不说,其巧妙之处与吸引力法则如出一辙。富人的财富就是这样得来的。
给予才能获得,才能吸引更多。需要提醒的是,给予与牺牲不同。给予的前提感觉是“我很富足”,牺牲的前提感觉是“我很有限”,这两种感觉一好一坏,其产生的影响及吸引来的结果也会有明显的好坏差别,一定要注意区分。
友谊与财富
世界上人这么多,为什么你偏偏和他们成为了朋友?为什么你愿意整天和他们呆在一起?为什么你们总是乐此不疲地聊天、聚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因为你愿意和他们相处,这让你感觉很棒。
——乔治·里弗斯(企业家、成功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