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代君臣得失之道
2064300000004

第4章 做人之道:打成一片,才能赢得人心(3)

从现存的《吴子兵法》篇章可以看出,吴起论兵法并不是就军论军,而是将治军、作战和治国、亲民、用贤等综合论述。比如他很强调使士卒勇敢是取胜之关键,在《治兵篇》回答魏武侯“军队靠什么来取得胜利?”的问题时,吴起说:“靠的是父子兵。视卒如爱子,无论让他们处于安全或危险的境地,他们都会团结紧密,不知疲惫勇敢作战;无论让他们打到哪里,都没有人能抵挡。”

吴起在《励士篇》里回答魏武侯“严刑明赏,足以胜乎?”的问题时,说:“赏罚严明的事,我不能妄说,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全靠它。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这三点才是君主应该依靠的。”

吴起不仅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而他所说的正是其作战实践的总结。吴起之所以每战多胜,威震诸侯,正因他能使人们“乐于听从”、“乐于参战”、“乐于效死”。而他之所以能使人如此,完全是因为他能与士卒共安危,组成一支不可抵挡的“父子兵”。司马迁在《吴起传》里详细描绘了吴起与士卒“共安危”的情况,给我们具体揭开了吴起每战多胜之谜。

吴起在魏国为将时,同最低级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饭菜,睡觉不另设床铺,行车不乘坐车马,他还跟士兵一样亲自背负粮食,衣食住行都没有丝毫特殊,跟士兵同劳苦,共命运。

有一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用嘴给他吸吮疮脓。这位士兵的母亲听了不禁痛哭起来。人们很不理解地说:“你的儿子是个小兵,吴将军为他吸吮疮脓,这是对你儿子的重视和关怀,你不仅不感谢,还为何要哭?”她说:“并不如你们所说。去年孩子的父亲长了毒疮,吴将军为他吸吮疮脓,其父疮治好后拼死参加战斗,不久就在战场上牺牲了。现在吴将军又吸吮孩子的疮脓,我不知他哪一天又要拼死在战场上,所以我才哭啊!”这位母亲从其直觉中,已认识到吴起如此爱护他的孩子,必将使他像其父一样,深感吴起的厚爱,从而大大激发他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终将效死沙场。

司马迁写的《吴起传》,是将之与孙武、孙膑合写一起的,可见他对吴起用兵评价之高。无独有偶,《清太宗实录》里也记载了一段皇太极读书懂得体恤将士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的故事。皇太极善于骑射,喜欢读汉族的史书典籍,尤其是历代兵书。在其征战中,对将士极为关怀,特别注意“恩养”归附。由于关怀将士,深得将士之心,士气高昂,战斗力强;由于“恩养”归附,愿归附的日多,势力日益扩大。

有一次,他到文馆,拿达海先生所译的《武经》来读,其中有一篇说:“古代有良将,别人送给他一瓮美酒,便使人倾倒入河里,与士卒同流而饮。当然一瓮酒倒入河中,不可能有什么酒味,但三军之士因主将有美酒使大家同饮,因而无限感激,乐于效死。”皇太极读了深有所悟地说:“读了古史这段记载,使我认识到将帅必须体恤士卒。驸马顾三台与敌人作战,对作战而死的士卒,却用绳系其脚拖回。主将这样轻蔑士卒,哪能使士卒乐于效死呢?”

正因为皇太极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道理,他在此后才特别关怀士卒。有一天,皇太极闲坐,他告谕群臣说:“昨天攻取永平城的副将阿山、叶臣与勇士24人,他们冒着炮火奋力攀登敌城,可以说是第一等的骁勇人。他们蒙上天保佑,个个都平安无恙,召见他们时,朕深为感动不禁悲伤,几乎忍不住要流泪,这样的勇士,应按以前的旨意办,以后攻城,不要让他们再登城,只令他们在诸贝勒、固山额真的左右,遇众对敌作战时,一起前进。如果他们要攻城,也当制止。以后有一二次率先登城立功的士卒,亦不可再令攻城,以示朕爱惜勇士之意。”

皇太极不愧是大清创业之主。他原是成长于文化落后的地区,由于他重视汉族的先进文化,在他统治期间,开文馆,翻译汉文典籍,积极学习,因而熟悉汉族古代名将用兵的典故,并能联系实际,用之于治军作战。他因读书而悟出“将帅必体恤士卒”的意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因而八旗子弟能入关中原,取明朝而代之,就不是偶然的事了。

韩非子在讲到驭臣之术时,只说赏、罚二柄,这自然是最主要的手段,但却很不够,而且这两种手段都有一个极限:官至一品,富甲天下,罚至于死,便都到了头;即便联姻吧,皇帝的子女也毕竟有限。如何更牢固地、更广泛地控制臣下呢?感情投资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所谓感情投资,是一种精神上的、感情上的赏赐:一个关切的举动,两句动情的话语,几滴伤心的泪水……这些无形之物的作用,有时可以胜过高官厚禄,而且它所影响的,不只是受惠者本人,还能扩散到更加广泛的群体,可以说,是一种无本万利的手段,是一种最为高明的驭臣术、统治术。

当个好医生,对症下药

——眼红的腰刀胜过万金封侯

“渴望被肯定”,是许多人心灵深处的秘密。假若能够对症下药,设法满足他们的这种欲望,便可以将他们的心牢牢抓在手中。曾国藩就此有精辟的论述:三等人用钱攻心,二等人用权攻心,一等人制人攻心不用钱。

一般来说领导笼络下属的手段,不外乎官职、钱财两种。但有时领导对下属不必付出实质性的东西,而只要通过某种表示、某种态度,便能给下属最大的满足,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受宠若惊的感觉,因而感恩戴德,更加忠心耿耿地为其效劳。有些人只是一味地向欲拉拢的一方施以恩惠,特别是对那些于己有利的人,更是如此。其实,赢取人心,最重要的是要针对对方的心理,对症下药,投其所好,给地位卑贱者以尊重,给贫穷者以财物,给落难者以援助,给求职者以机会等等,这才是赢得人心最有效的方式。

咸丰四年(1854年)十月,在清朝八旗绿营对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起义无能为力,节节败退的时候,曾国藩率领他的湘军一枝独秀,以极小的代价顺利攻占了武昌。于是,在曾国藩的保举下,湘勇的大小头目都升了官。胡林翼升为湖北按察使,罗泽南升为浙江宁绍台道,彭玉麟升为广东惠潮嘉道,杨载福擢常德协副将,鲍超擢参将,李元度、李续宾、王鑫等营官及郭嵩焘、刘蓉、陈士杰等幕僚都有迁升。

湘勇官兵的升官晋级,虽赖曾国藩保举之力,但其奖赏是出自咸丰帝的天恩,是朝廷给的。因此,精通驭人术的曾国藩心想,还必须用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个人对部属的奖励和赏识。用什么方式呢?大肆拨发赏银,有违于自己“不怕死,不要钱”的治军宣言;拜把结兄弟的山大王的行为,他又鄙夷不屑为。

曾国藩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一个赠送腰刀的好主意。武职不用讲了,即使是文职,既然在军营效力,就有尚武精神。以个人名义赠送一把腰刀,既表达了自己与下属的特殊情谊,又能宣扬湘勇的尚武精神。当然第一批受刀者,人数要少,赠送仪式要安排得异常隆重,使他们感到无上光荣,成为湘勇官兵人人企望的最高奖赏。“腰刀虽小,却能胜过万金封侯”。

于是,曾国藩令人找名匠打造了100把上好的腰刀。腰刀打造得非常精美,熟铁皮铸就的刀鞘上,用铜钉钉出一朵朵云形花纹,古朴大方,似为神器;刀柄上镶嵌着墨绿色玉,颇显王者风范。利器出鞘,立时便有一道寒光扑面而来,吹毛断发,锋利无比。刀面正中端端正正刻着“殄灭丑类,尽忠王事”八个大篆,旁边是一行小楷“涤生曾国藩赠”,边上另有数字编号,以便识别。

在一个秋阳灿烂的下午,曾国藩命令全体将官集合,并且须着官服出席。只见湖北巡抚衙门头进二进两栋房屋之间宽阔土坪上,聚集着近400名湘勇哨长以上的军官,他们一律按朝廷所授的官衔品级穿着崭新的蟒服。黑底补子上五彩金线绣的多为兆页、鹌鹑、练雀、犀牛、海马等,伞形红缨帽上戴的是起花或镂花金顶,插的是蓝翎。一色簇新的衣帽,加上耀眼的刺绣和闪光的翎顶,真个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湘勇这批军官,大半书生出身,少部分来自无业游民和乡下种田人。不久前还是毫无功名的寒士贫民,今日一旦穿着日思夜想的官服,个个脸上流光溢彩,笑妍如花,疑为将步入洞房的新郎官。不过,他们不明白,今天并非喜庆节日,为何要如此隆重欢庆?

正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亲兵高喊:“曾大人到!”

土坪上叽叽喳喳的声音顿时消停,全体将官一律挺直腰板,翘首肃立。只见曾国藩从二进厅堂里迈着方步,威严地走出来。

曾国藩站在屋檐的台阶上,用他特有的尖利目光,扫视着台阶下这些骁勇战将,轻轻地咳了一声,然后提高嗓门,用洪亮的湘乡官话说道:“诸位,本部堂奉皇上之命,受父老之托,训练湘勇,讨伐叛逆,已近两载。上赖皇上齐天洪福,下靠将士忠愤之心,虽经百般挫折,又遭岳州、靖港之败,然我湘勇非但没有压垮,反而愈战愈强。湘潭胜仗、岳州胜仗,使我们在家乡赢得英名。现在我们又攻克武昌、汉阳,更是威镇寰宇。这是我们全体湘勇将士的光荣。”说到这里,曾国藩灼灼逼人的目光将所有将官又横扫了一眼,见他们个个神采焕发,又兴奋地说下去:“今天,各位都已荷蒙酬庸,升官晋级,有的已成为朝廷命官,有的正候补待缺,不久就可以授予实职。总之,都已解褐释布。不仅为自己,也为列祖列宗,为妻子儿女争得了风光荣耀。这些靠何而来?除靠皇上的格外施恩外,靠的是全体将士服从命令、精诚团结、勇猛刚强、百折不屈的精神。本部堂以为,这十六个字,便是我们湘勇的精神。本部堂最看重的就是这种精神,战果尚在其次。要彻底剪灭长毛,光复江宁(今南京),就要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为此,特举办今天的授奖大会。”

湘勇将官们这才知道今天这个不同寻常的集会的目的。大帅要授什么奖呢?授给哪些人呢?全体将官都怀着极大的兴致注视着曾国藩,就像盯着变戏法的魔术师一样,静观下文。只见,彭毓橘指挥两个兵丁抬着一个扎有大红花的木箱出来。兵丁解开绳索,揭开盖板,顿时,台阶上一片光亮,寒气逼人。站在前面的将官们欲求先睹,纷纷伸头探脑,有的似乎隐隐约约地看到了什么,不时发出啧啧声。彭毓橘从木箱里拿出一把腰刀来,递与曾国藩。曾国藩手握腰刀神情凛冽地说:“本部堂新近在武昌打造了五十把上等腰刀。每把腰刀上都刻有‘殄灭丑类,尽忠王事’八个字,这是本部堂对各位的期望,也是三湘父老对各位的期望,愿它成为我全体湘勇的志向。”

曾国藩本来准备发100把腰刀,临时又改变了主意,改发50把,以此来提高身价。第一号腰刀发给谁呢?他苦思良久。论湘勇的首创之功,第一号应属罗泽南。论攻池掠地的贡献,第一号应属彭玉麟。论官阶品级,第一号应属塔齐布。论劝他出山办团练之力,第一号应属郭嵩焘。反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临发前他才把第一号腰刀的属主定下来。只见曾国藩在台阶上高喊:“湖南水陆提督塔齐布!”

“到!”塔齐布气宇轩昂地走上台阶,对着曾国藩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训练湘勇,劳绩卓异,攻城掠地,连战连捷。塔齐布乃湘勇中第一功臣,本部堂赠你第一号腰刀。”

塔齐布双手接过,雄赳赳地走下去。正当大家无限羡慕之际,彭毓橘又从木箱里拿出一把腰刀,递到曾国藩手中。

“浙江宁绍台道道员罗泽南!”

“到!”罗泽南跨上台阶,也行了一礼。

“创办湘勇,厥功甚伟,指挥作战,谋勇出众。罗泽南为湘勇德高望重之功臣,本部堂赠你第二号腰刀。”

罗泽南庄重地接过腰刀下去。

曾国藩又高声喊道:“广东惠潮嘉道道员彭玉麟!”

“到!”

“创建水师,从无到有,纵横大江,扬我湘威。彭玉麟乃我湘勇水师众望所归之大将,本部堂赠你第三号腰刀。”

“湖北按察使胡林翼!”

“到!”

“书生从戎,鸿韬伟略,立功鄂省,英名远播。胡林翼为我湘勇陆师杰出之大将,本部堂赠你第四号腰刀。”

接着,曾国藩将腰刀依次赠给郭嵩焘、杨载福、王鑫、李续宾、李元度、李孟群、刘蓉、陈士杰、鲍超、康福、周凤山、刘松山、彭毓橘等湘军将领。

阳光照在刀鞘刀把上,五光十色,绚丽夺目。有的喜不自禁地将腰刀抽出,立刻就有一股强烈的光束,刺得人睁不开眼睛。旁边者则称赞着,眼红不已。欣喜、赞叹、艳羡、嫉妒,各种复杂的心情,在受刀者和旁观者的心中翻腾。

50把腰刀发下来,犹如火上浇油,顷刻噼噼啪啪,烧出腾空烈焰;又如涌浪袭岸,顿时澎澎湃湃,卷起千堆白雪。“多好的腰刀!”,“多令人眼红的奖赏!”将官们心里想着,口里念着,仿佛皇上所赐的翎顶蟒袍,都在这把腰刀面前失去了迷人的光彩。就这样,曾国藩仅仅用50把腰刀,即牢牢地抓住了众将士的心。

在现代管理中,大多数领导者都会用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有不少领导者错误地以为奖励仅只针对人们的行为,而不包括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所以,在实施奖励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得急功近利。他们经常靠“发红包”和“加工资”来诱使员工加班加点、努力工作,结果只是提高了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却并不能换来下属和员工们对企业的忠诚,当然也激发不出下属和员工提出改进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更不会形成和谐相融的“家庭式”氛围。因此,在进行奖励时,必须力求物质与精神两兼顾,这样才能使手下死心蹋地地跟着你。

另外,领导者在进行表彰、奖励时,切不可有傲慢和轻率的举动。因为领导者一轻率,被奖励的下属就会感到自己做出的成绩和应得的奖赏乃至他本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原来是这般的无足轻重。这将使他们产生消极怠工的情绪和行为,不利于今后的工作。而如果领导者郑重其事地搞一个颁奖大会,就像曾国藩赏赐腰刀那样,无疑被奖赏者也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异常激动,同时这也是给其他人打了一支强心剂(好好干同样可以获得如此殊荣),从而使今后的工作场面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