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暴行引起天下共愤。逃出洛阳的袁绍兄弟,由曹操起草并广发檄文,招到十八路诸侯结成反董联盟,袁绍为盟主,大军向洛阳进发。董卓在洛阳呆不住了,便要迁都长安,因为那里靠他的老根据地凉州近。他挟献帝离开洛阳,并将洛阳一把火烧成焦土。可怜这座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公旦所筑、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当时已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名城,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周边200里也一片焦土。史载,洛阳与长安相距千余里,献帝逃难之中,沿途堆满了尸体。
董卓迁都长安后,在长安城以西260里处的郿县(今陕西省眉县东)修筑墙高七丈的宫院,称为郿坞,也称万岁坞。他选美女千人入住,存可食30年的粮食,黄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他得意地说:“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可以毕老。” (明代何应祥、俞安期纂修《雍胜略》记:“董卓封邱侯,筑郿坞城高厚皆丈,城高和长安城相等,积蓄三十年储粮、金银无数,号称“万岁坞”。) 其间,他还派兵守住潼关,稳住了潼关以西的这块地盘,挟献帝以令诸侯。
但朝廷中对董卓不满的人多起来,尤其献帝本人就对董不满。董卓派系中,实分有两派,一是凉州军派,以董卓为首;一派是并州军派,以吕布为首。董卓与吕布表面情同手足,但吕布曾与董的小妾私通被董卓发现,董卓用短刀投刺过吕布,所以私下两人有隙。司徒王允(东汉太原祁县、即今天山西祁县人),他称并州牧吕布是自己的父母官(太原古称并州),与吕布结成好友,并在凉州军主力去讨袁绍之际,挑动吕布刺杀了董卓。《三国演义》这本小说,设计了王允利用貂婵施美人计,一女既嫁吕布又嫁董卓,结果引起吕布嫉恨董卓,最后杀了董卓的生动情节。但这只是小说,不是历史。只是历史写到这里时还留下了一个遗憾,即到现在我们也没能搞清楚那位有才有貌有情有义的女子貂蝉的身世。一种说法他是王允的歌妓,这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说法。另一种说法称她是董卓的婢女,这是《后汉书·吕布传》的说法。再有一种说法称她为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这是《三国志·关羽传》的说法,说的是曹操与刘备将吕布包围于下邳,吕布部将秦宜禄前来救援。关云长对曹操说,我破城后请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我。曹操答应了。在城欲破将破时,关云长知道曹操为人多变,再提起此事,让曹操重申自己诺言。曹操这时反而产生疑心,心想这个女子一定是绝代佳人,于是破城后曹操竟“自留之”。关云长于是十分气愤,竟一刀杀了她。到元朝时,有人写出一个剧本,名字就是《关公月下斩貂蝉》,说的就是这段故事。
不管貂蝉身世如何,她助王允借吕布之手杀死了董卓应是史实。这时,在成功的天平向王允倾斜时,他却因策略上的失误而丢失了成功。首先他一味株连杀人,很快失掉了人心。其次他遇到了一个机遇,却因迂腐而失去了这个机遇并遭致大祸:
在王允与吕布杀了董卓后,董卓统兵十万的部将李傕、郭汜表示只要王允赦免他们,即率部来降。但王允竟不同意,说朝廷刚大赦过怎么能再大赦呢。如此经常大赦朝廷还会有什么威信呢?结果是,李傕率十万兵马杀进长安,造成“吏民死者万余人,狼藉满道”不说,连王允也被他们杀掉,朝中大臣也死伤不少。
失去王允作靠山的汉献帝,被迫封李傕为扬武将军,郭汜为扬烈将军,朝政皆出其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后,李、郭二人又相互猜疑,引兵相攻。李傕扣留献帝,郭汜抵押群臣,刘协被迫经常颠沛流离,群臣议事,只能以茅屋作大殿。一次,刘协向李傕要五斗米、五具牛骨,李傕先是拒绝,最后只送来了五具臭牛骨。刘协就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得到了砺炼,从而小小年纪就十分成熟。
据《后汉书》记载,在长安自己的生活已十分艰难的情况下,汉献帝刘协还有过一次出色的表现:当时的长安,经连年动乱,一斛谷已卖到50万钱,长安城中饿殍满街。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开仓济民,发放米、豆。但过了一段时间,献帝发现饿死者并没有减少。献帝怀疑所发米豆不实,亲自于御前核查,证实发放中确有克扣现象,于是下诏杖责侯汶。从此以后,米豆得以如实发放,饥民们得救。这是兴平一年(公元194年)的事,是年献帝才14岁。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乘李、郭二人忽战忽和疏忽之际,一些大臣拥着汉献帝逃回洛阳。洛阳宫室已成废墟,百官没有住所,只得倚墙壁而居,大臣们还得自己去砍柴采野菜,常常数日吃不到饭,有的官员甚至饿死。(《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传》载:“洛阳宫室烧尽,街陌荒芜,百官披荆棘,依丘墙间。尚书郎以下自出樵采,或饥死墙壁间。”)但洛阳虽破,却是自己的国都。刘协有信心重建王朝。他在第二年正月改元建安。
这时汉献帝所能采用的办法只能是以敌人的敌人为友,下诏召讨董卓的人袁绍、曹操等军阀来勤王。袁绍有谋士对袁绍说,这下机会来了,袁公可以迎献帝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来。但袁绍说,请个皇帝来不但要供养,而且要时时朝见请示,那不是自寻麻烦么,便不肯迎献帝。献帝的诏书也下到了曹操处。曹操接诏后大喜。因为声望和势力都不大的曹操,正可以借献帝正统的皇家旗号来令诸侯,壮大自己的实力。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六月,曹操率军来到洛阳,迎献帝北上,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献帝,暂时有了一片安宁的天空。曹操自封为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并邺侯,开始了自己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此时,袁绍才看到了献帝在乱世中的作用。袁绍后悔起来,且不甘位于曹操之下。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不受封,并发兵七万攻打曹操(曹军当时有二万人)。最后,曹操亲率5000骑兵袭击了袁绍的粮仓乌巢,大败了袁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官渡之战(官渡在河南中牟县北)。袁绍带几百人逃回邺城,于建安七年发病而死。曹操的在中原的势力由此奠定。这里值得一说的是,曹操破了乌巢,得不少袁绍的书信,其中有不少是自己部下写给袁绍通关系的信。曹操将这些书信全部烧掉,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乎?”曹操的如此肚量,当即赢得了众将的衷心拥戴。
但随着曹操的势力在朝中坐大,献帝也看清楚自己不过是曹操手中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一张王牌,双方的矛盾便尖锐起来。不过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要斗过一个“奸雄”,谈何容易呀。
§§§第二节 从皇帝到公爵
曹操(公元155年2月24日—220年1月15日),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人。他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祖父曹腾是“十常侍”之一。父亲曹嵩身世不清楚,但是曹太监的养子是不错的。
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二十岁,被举孝廉而入洛阳为郎。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时为都城,皇亲贵胄聚居,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灵帝十分宠幸并临终托孤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被曹操捉到用五色棒杖毙,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曹操能力可见一斑。
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曹操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为济南相。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官吏多依附贵戚,贪赃枉法。曹操到职,一下奏免官吏八名,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曹操由此也得罪了权贵,朝廷明升暗降,封曹操为议郎。曹操愤而托病回乡隐居。
中平五年(188),汉灵帝再起用曹操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相国,专擅朝政。曹操逃出京师洛阳,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加入了袁绍的讨董联盟,但众军作战不积极,曹操领孤军出战,被董卓大将徐荣战败,自己也中箭,讨董失败。之后董卓迁居长安,讨董军阀自己便开始混战。初平三年,曹操得到一个机会:当时青州黄巾军连连获胜,济北相鲍信自知能力不行,请曹操前去任兖州牧。曹操与鲍信合兵围剿黄巾军。鲍信战死,曹操却获胜,还收编降卒三十万,人口百余万,实力大增。此时曹军被称为了“青州兵”。之后他破邺城,攻乌桓最终平定了北方。但赤壁一战失利,三国之势形成,曹操自立魏公。
随着曹操朝政的安定,献帝的作用也就不断变小。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汉献帝与曹操有了一次正面交锋。汉献帝不堪曹操的专权,任命外戚、董贵人的哥哥董承为车骑将军,并血写密诏一封,藏在衣带里,赐给董承,让他谋刺曹操。董承与工部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西凉太守马腾、 太医吉平以及左将军刘备等人密谋共诛曹操,《三国志·先主传》和《资治通鉴》记载的情况是,密谋后的第二天,曹操来请刘备吃饭。当时曹操说了一句著名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当时刘备吓得筷子都掉到了地上,正好天上打雷,他借雷掩饰。吓破了胆的左将军刘备,顾不上再谋害曹操,第二天便领上曹操给他的五万人马,出发去敌袁绍,且一走再也没有回来。次年春,董丞等人密谋败露,董丞等均被处斩,灭三族。刘备先前借故出走,得免于难。不过也有人评论说,就是因为他带走了五万人马,才使董丞等无兵可变,最后失败。
此事件的发生,曹操对献帝很感愤恨。但他感到献帝仍有些利用价值,且废帝、立帝也十分麻烦,想想不论哪个帝都只是傀儡而已,于是拿出了政治家宽阔的心胸,没有为难献帝。但将献帝周围都换上了自己的人,将献帝完全控制了起来。他还给献帝一个警告:在杀了董丞后,又当着献帝的面来杀董丞之女董贵人。献帝央求说董贵人已有身孕,丞相能否免其一死呢?但曹操铁着脸就是不答应,还是杀了董贵人。伏皇后对此十分不满,将自己的感想写在密书里向其父伏完诉说了一番。曹操又很快知道了,他命人前去逮捕了伏皇后。伏皇后被捕时,衣冠不整,花容失色,披发跣足,十分悲惨。她绝望地向献帝呼救:“ 不能复相活耶(你就救不了我么)?”献帝悲伤地说:“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我也不知自己的命何时休呢,如何救得了你呀!”后伏皇后受迫害死于狱中,其所生的两个儿子及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之后,曹操将自己的女儿给献帝当了皇后。好在曹皇后十分贤慧,她嫁鸡随鸡,给苦闷中的献帝不少宽慰。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六月,曹操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丞相。自感还没有得到天下大多数的人拥戴,曹操十分明智地没有选择自己称帝。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代汉称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群臣后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曹操手下群臣当时也劝曹操自己当皇帝,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表示了自己只想当摄政王的意愿,不愿毁掉“匡扶汉室”的名声。
得知曹操真实的意思后,年轻而聪明的献帝刘协也与曹操又有了一斗。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议郎赵彦常为献帝分析当时天下的形势,曹操在边上听了十分不高兴,便杀了赵彦常。第二天,在曹操入殿见献帝时,献帝大义凛然地斥责他说:“你若要辅助我,就要宽厚一些;否则,你就开恩把我抛开吧。(《资治通鉴》记载的原话是:“君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突如其来的一席强硬的话说得曹操一时语塞,他慌忙告辞出来。史载曹操出殿后左顾右盼,好一阵心神不安,从此他再也不去见献帝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春正月,曹操在魏王和汉丞相的位子上死去。
新魏王曹丕继位后,中原腹地十分稳固,民心臣心都向着曹氏,各种势力都拥戴曹丕称帝。曹丕便让大臣们不断去劝汉献帝“禅位”。《三国志》记载了这个历史过程:公元220年,魏相国华歆、太尉贾诩、御史大夫王朗、禁卫军左中郎将李伏等一干大臣来到了汉献帝的寝宫,说“汉室国运已终,气数当尽,望陛下效法尧、舜,以江山社稷,禅让魏王”,逼汉献帝让出皇位。汉献帝苦苦哀求,放声大哭,哭后退入后殿与曹皇后商量,久久不出来。 曹皇后闻听此事发了脾气:“兄长为何作此乱逆之事!”话音未落,魏王曹丕的堂叔曹洪、堂兄曹休二将带剑闯入,立而不跪,并大声说:“请汉献帝出殿!”曹皇后怒骂道:“兄长继位不久,即思篡汉,天必不保尔等长久!”曹休回嘴道:“皇后出言无状,若非是先王之女,我必一剑斩杀!”说完,一剑将边上的掌玺官杀了。在这样的威逼下,献帝只好同意禅让。
之后,依礼仪汉献帝与曹丕“三让三辞”,曹丕最终接受了汉献帝的帝位。完成“禅让”后,刘协说了耐人玩味的话:“舜禹受禅,我今方知(这下我可知道所谓的禅让是怎么一回事了)。”。
公元220年,曹丕由此建立了魏朝,是为魏文帝。他追尊其父曹操为魏武帝,封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在送刘协上路去山阳国时还对刘协说了一句客气话:“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得了这句宽心话,已为刘氏江山尽了力的刘协去了山阳自己的封地。在河南省焦作市当地有传说,称刘协到了山阳后,以医为业,造福山阳百姓。他放下帝王的架子,到云台山上去采药。在今天百家岩上嵇山亭内的石刻画像中,就有“山阳公行医图”。山阳百姓,还在不少地方为他立碑建庙。 刘氏子孙,习医者众多。有一支东渡日本,在当时十分蛮荒的日本行医,数千年中一直为日本医学之祖。
刘协在自己的封国里过了十四年,最后活到54岁才去世。曹丕为他举行了国葬。西晋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乱华时,刘协在中国的后代被胡人所杀,山阳公国灭亡。
(山阳城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东南待王乡墙南村的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