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再投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麾下。张所发现其才能,破格提拔岳飞为中军统领,不久再提统制,随王彦北渡黄河,前往河北作战。因与王颜意见不一,岳飞率部投到京师(今开封)宗泽麾下。宗泽十分器重这员战将。在岳飞屡立战功后,提为东京留守司统制。宗泽死后,杜充接任。岳飞属杜充管辖。
建炎三年,岳飞随杜充南撤至建康府(南京)。同年冬金军突破长江防线后,杜充竟降金。宋军四散,惟岳飞军仍在。岳飞积极收拢散兵,自成一军,自主转战广德(今安徽广德县)、常州、建康、泰州等地。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岳飞制定了严明的军纪:“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到绍兴四年三月,伪齐刘豫攻陷襄阳和郢州时,岳飞经过江西、湖南的剿匪和平叛战斗,兵力已达三万人,岳飞也被朝廷授予了神武副军都统制、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蓟州制置使等职。宋高宗还亲笔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让人绣成锦旗,赐给岳飞,并授予岳飞军“神武后军”称号。
就这样,在伪齐刘豫撼动长江中游防线时,宋高宗想到了岳飞,让他率兵北伐。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五月,岳飞克攻郢州,再派大将张宪、徐庆率兵攻随州(今湖北随县),自己率主力攻襄阳府。伪齐大将李成闻风弃城而逃,襄阳兵不血刃回到南宋手中。随州经血战也被收复。
六月,伪齐大将李成得到援兵,反扑回来。岳飞发现李成布兵有误,当即命令部将王贵所部长枪兵迎李成骑兵,派牛皋部骑兵冲击李成步兵,将李成打得大败。
七月,岳飞在邓州(今河南邓县)一线击败金齐联军,攻克邓州,并乘胜攻克唐州(今河南唐河)和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岳飞北伐胜利,极大鼓舞了南宋军民。宋高宗擢升年仅32岁的岳飞为清远军节度使,并将随、郢、邓、信阳四州划襄阳府路,归岳飞管辖,再任岳飞为湖北路荆、襄、潭三州制置使。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夏,岳飞奉命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已历时六年的杨幺军农民起义。岳飞镇压成功,收编杨幺军精壮兵士,将岳飞军扩展到了十万人,成为南宋最强的部队。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春,南宋大规模北伐。这是金宋第一战役的第六阶段。同年七八月间,岳飞应用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牛皋带偏师攻伪齐的镇汝军(今河南鲁山)、颖昌府(今河南许昌)、蔡州(今河南汝阳),自己则亲率主力扫平陕西南部和河南西部的金军。十、十一月两月,金齐联军向岳飞发起数路进攻,岳飞分兵迎战,各路均胜,岳飞乘胜反攻蔡州,虽未成功,在撤军时却杀了伪齐一个回马枪,生俘伪齐将领几十人,士兵数千人。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十二月,畏于岳军等宋军的强悍,金国提出议和。第一次金宋战争结束。第一次绍兴议和结果是: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国纳岁币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匹;金国将陕西、河南归还南宋,并同意将宋钦宗、宋高宗母亲韦氏及宋徽宗灵柩送还。另外,伪齐皇帝刘豫也被金黜为蜀王,后改封曹王,接着被废黜,迁居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附近)而死。
岳飞上表反对议和,抨击当时宰相秦桧,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待。”“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然而宋高宗的建国方略早已确定:“以战佐和”。他对岳飞开始不满起来。当然,最不满岳飞的当数秦桧。
变色龙秦桧
秦桧,字会之,江宁(今南京)人。他出身地主的家庭,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秦桧做过乡村教师。开始他人生的要求并不高,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意思是如果有几百亩好田他就不再当这个“孩子王”了。他后来中了进士,走出了“孩子王”境地,进入北宋朝廷。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进攻京师汴京(今河南开封),秦桧时为职方员外郎。他提出了“少割地、备抗战”的主战意见。因此开始得到朝廷的重用。《宋史·卷四百七十三》载:“桧上兵机四事:一言金人要请无厌,乞止许燕山一路;二言金人狙诈,守御不可缓;三乞集百官详议,择其当者载之誓书;四乞馆金使于外,不可令入门及引上殿。”意思说要注意金人的狡猾,不能割地太多,只能割燕山路一块地,还要求积极备战。并请求不许金使者进京都。他的忠言被钦宗看中,封他割地使,与奉肃王同去谈判。和约达成,秦桧回来就官拜殿中侍御史。
靖康二年(1127年),秦桧及妻子王氏与宋徽宗、钦宗等被捕,押到金国的韩州(今吉林四平)。这时他转变态度,开始倡导议和。宋徽宗等议和书均由秦桧修改加工润色。在用厚礼贿赂粘罕后,金太宗把秦桧送给他弟弟挞懒任用。秦桧认准了挞懒是金国的主和派,从此追随挞懒,成为他的亲信。
挞懒确实是金国主张对宋议和主要大臣。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十月,他将秦桧夫妇放回,让他们到南宋后谋议和。秦桧回来后,称是杀了监视他的金兵逃回的。经宰相范宗尹推荐,高宗召见了秦桧。秦桧向高宗介绍了金朝情况,递上了自己草拟的议和条款,说宋金议和正当时。此言及条款很合只想偏安的高宗的心思,秦桧当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对金议和事务。不久,他挤走宰相范宗尹,自己掌了权。但议了一阵和,因金国是一个好战之国,挞懒的意见占主导的时候不多,所以没有议出结果,宋高宗又将秦桧罢相。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因右相张浚推荐秦桧再次出任枢密使。他挑起大臣对张浚的不满,最后自己取代张浚当了宰相。
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金国来议和,朝廷一片反对声。秦桧鼓动高宗坚持议和,并将不同意议和的大臣任为边远州军的官员,让朝廷没有了反对声。在议和条款达成后,秦桧竟代表宋高宗,跪接金国诏书。此举在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极丑恶的一笔。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金国主和派挞懒被杀,主战派完颜宗弼(即兀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彻底掌了大权。金国撕毁和约,兵分四路大举伐宋,是为金宋第二次战争爆发。秦桧马上变脸,说愿意代高宗巡边下达对金讨伐命令,由此举动,他才没有被高宗罢相。
宋高宗再度令岳飞北伐。岳飞接令迅速进兵,分派部将王贵、张宪等克复郑州、洛阳广大地区,派部将梁兴渡过黄河与河北豪杰联络。这时,金兀术兵聚开封,向岳军大本营郾城(今河南郾城)进攻。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八日,两军会战。金军出动拐子马(重甲骑兵),致岳军箭射不透,刀砍不伤。岳飞改变战术,让士兵用刀专砍马蹄,以带钩的长矛拉翻战车,最终金军惨败而去。
金军转而进攻由王贵镇守的颖昌府。岳飞之子岳云率军驰援。双方在颖昌大战。岳云率队冲阵,杀敌五千余人,俘敌二千,缴马三千。岳军大胜。与岳飞屡战屡败的金兀术,由此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叹。
七月八日,岳军在开封外围朱仙镇再次大败金军,进军开封。秦桧根据高宗“以战佐和”的宗旨,建议高宗见好就收,做出和好姿态。高宗采纳秦桧建议,以十二道金牌严令岳飞班师(注:十二道金牌正式的解释是,刻有金字的朱漆木牌,表示是特快驿传来的信件。特快驿传最快可一天行四五百里路)。同时,韩世忠等各路宋军,也收到班师的诏令。接到撤军诏令,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但他只有遵命撤军。
宋朝示好,金军并不领情,而是乘机反攻,夺取河南等地,并于绍兴十一年正月,大军直攻淮西。高宗忙命令驻守鄂州的岳飞率军增援淮西,岳飞援军未到,宋将杨存中与刘锜、王德等已在柘皋大败金兵,于是岳飞接右相张浚令回军。不料金兀术败而未退,命部将孔彦舟杀回马枪攻陷亳州,前来救援的宋军杨存中和王德部也受重创。岳飞接报再率军赶到,这时金兵已渡过淮河北撤而去。这是岳飞军事生涯中惟一失误之处。当然主要的错误并不在岳飞,而且也不是什么关键性影响全局的错误。但这条错误却给秦桧日后害死岳飞留下了一个借口。
金国见攻不下宋国便同意和谈。消息传来,高宗见和平有望,就想起了“不让武将有重权”的祖传惯例,以嘉奖为名,将韩世忠、张浚任命为枢密使,任岳飞为枢密副使,兵权收归枢密院统一管辖,以此夺了他们的兵权。韩世忠激流勇退,将军中积蓄一百万贯和九十万石米、十五座酒库交给朝廷,上表辞职回家,不问政事。不久,人们便见他不时倒骑毛驴,斜背酒壶,在西湖边逍遥自得。
诛杀良将
胸怀直捣黄龙府的壮志而没有激流勇退的岳飞成了高宗和秦桧的眼中钉。七月,秦桧指使死党万俟卨(mòqíxiè)抓住岳飞驰援淮西未果的事上奏章,弹劾岳飞。秦桧又威迫岳飞部将王贵、王俊诬告岳飞爱将张宪谋反,称张宪与岳飞密谋,想要挟朝廷还兵给岳飞。张宪被押送大理寺审讯,严刑逼供仍不肯屈招。秦桧不甘心,经高宗同意,在十月,拘捕了岳飞、岳云父子。御史中丞何铸与大理卿周三畏奉诏审讯。何铸找不出岳飞谋反的证据,相反看到的是岳飞背部所刺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他便为岳飞辨白。秦桧明确告诉他:“此上意也。”但何铸愤然道:“我岂是为区区一个岳飞的性命,强敌未灭,无缘无故诛杀一员大将,势必失去军心,决非社稷长久之计!”
何铸持同情岳飞的态度,秦桧改命万俟卨为御史中丞,审讯岳案。岳飞受尽酷刑,在狱中悲愤地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听说岳飞以谋反罪入狱,已经辞官在家的韩世忠也气愤地站了出来,一反自己明哲保身的一贯原则,当面责问秦桧。《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四》记载:“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莫须有”的意思就是“大概有”。在韩世宗当面向秦桧要岳飞谋反的证据,秦桧的回答是“大概有”。后世“莫须有”一典的出处便是这里。以“大概有”作定案的证据来残害大将,韩世忠当然气愤。但韩世宗的出面也没有挽救得了岳飞的生命。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高宗亲自下旨,以毒酒赐死岳飞,张宪、岳云斩首。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被害,既不蓄姬妾又不营私财,保持“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做人宗旨,最终未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死于自己忠心保卫的朝廷之手,不禁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扼腕叹息。
是年冬,高宗派出秦桧与金使谈判,达成了绍兴第二次和约:由金国册封宋高宗为帝,南宋对金称臣;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割让唐、邓二州全部及商、秦二州的大半给金。每年还要向金交纳岁币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金放回高宗的母亲韦氏。但没有放回钦宗。由此,金宋第二次战争结束。南宋最有希望统一全国的机会就此失去了。南宋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将领也“自残”一空。
秀才救国
然而宋朝并没有取得长期的和平。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继位后,于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发起第三次金宋战争。南宋再度面临御外无大将的局面。
金帝完颜亮亲率六十万大军来到淮河边,南宋负责淮河以西防务的大将王权不战而遁。淮河以东大将刘镝也战败。完颜亮说,当年金兀术久战不下,这次我多则百天,少则一个月,定要扫平南方。
金军再到长江边,企图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渡过长江。倒是一介书生虞允文站了出来,让完颜亮扫平南方的愿望成了空想。
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人。其父虞祺官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是因父的官职而入仕的。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考上进士,任左奉议郎,后进朝廷任文官,为中书舍人,管书写诰敕等事,官阶从七品。
当时中书舍人虞允文奉皇命来采石慰问宋军将士。但他见到的则是毫无斗志的军士。此时前主将已逃走,后主将李显忠磨磨蹭蹭尚未来上任。对岸金军号称四十万,这边宋军实有二万。这时虞允文招来守军将领时俊等,以朝廷的名义发给他们委任状,并公布奖励办法,将军们士气大振。接着,他集合起队伍。他将水军分为五队列阵江面。这一切刚做完,金军开始渡江。不久金军登岸。
看到金军登岸未稳,虞允文令步军将领时俊率步军出击。时俊挥双刀带头冲杀,从未受过抵抗的金军大乱。虞允文令旗一挥,战鼓再响。宋军的水军杀入金军船队之中。宋军士兵奋力划船,宋军的小船向钢刀一样刺入金军大船,将大船拦腰刺成两截。金军大败。
虞允文料定金军会不甘心失败,便作如下部署:留一队水军在正面抵抗,分一队水军先开到上游,届时听令顺水而下,夹击金军。
天一亮,完颜亮果然率军再来。当金军渡江渡到一半,宋军杀出。两面夹击,将金军三百战船团团围在江心和渡口两处。宋军乘风势放火,金军大败。
完颜亮惨败后不甘心,便率军向扬州而去,企图在那里渡江。这时宋军主将李显忠才来采石上任。虞允文向他讨了一支兵马,又赶去扬州增援。到了扬州,虞允文大张旗鼓地在岸边巡防,让金军士兵闻风丧胆。完颜亮为人残暴,每次担任主攻的金军完不成任务回来后必被他斩杀,所以人人恨他。金兵向他报告对面有宋军严密守卫,他又把来报告的士兵杀了,并下令天亮渡江,畏缩不前者处死。金兵再也忍受不了他的残暴,当晚,拥进他的营帐,将他杀了。天一亮,金军拔营退去。虞允文一介书生,就这样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让身为武将的大员们汗颜。
当时金国内部发生政变,完颜亮已被金世宗完颜雍替代,并被降为海陵王。如果他不被士兵杀死,回去也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比秦桧还坏的奸相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六月,宋高宗传位给养子赵昚(shen),是为宋孝宗,自己当了太上皇。
宋孝宗刚继位,金军再来进攻陕西。宋军在陕西大败,陇西州军全部落入金军手中。宋军退而防守四川一线。宋孝宗年轻气盛。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他当即为岳飞等平反,召回主战大臣,驱逐秦桧党人,表示了抗金的决心。他派大将李显忠由采石出击。宋军先是在灵璧县(今安徽灵璧)、虹县(今安徽泗县)、宿州(今安徽宿县)连连得手。但金军反攻,宋军大败,史称“符离之溃”。
隆兴二年,宋孝宗被迫起用秦桧余党汤思退为相议和。虞允文罢相改任四川,最后死在任上。汤思退上任后,即将主战大臣排除出朝,更可恶的是,他还撤销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泗州(今江苏淮安市盱眙县)的防守向金示和,并暗通消息给金,请金出重兵前来,从而逼迫宋孝宗彻底支援主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