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2064600000035

第35章 天仍顺汝—元天顺帝(2)

铁木真长大了,泰赤乌氏人想斩草除根,便来杀铁木真。铁木真在树林里躲了九天九夜,还是被泰赤乌氏人抓住。他被戴上木枷看押起来。晚上,铁木真逃了出来,戴着木枷躲在河水中,只把脸露出水面。速勒都思氏部的锁儿罕·失剌发现了铁木真。速勒都思氏部与铁木真母亲诃额仑同属宏吉剌部。出于对同部源人的认同,他引开了追捕的泰赤乌氏人。锁儿罕解下铁木真的木枷,并把他藏在装满羊毛的车子里躲过了第二轮搜捕。事后,锁儿罕送他一匹马、一壶水、一张弓、两支箭,给他带上吃的,让他上路了。

公元1178年,铁木真与孛儿帖完婚。他们住在古连勒山里的桑沽儿河旁。铁木真长成青年了,他开始与周边的友邻和父亲的旧友开始了交往。一天,一支人马突袭了他们的住地,因马匹不足,孛儿帖只好藏在牛车里往外逃。这支人马是兀都亦氏、兀洼思氏、合阿氏三姓人(蔑儿乞部,系宏吉剌六部之一),他们“是为以前也速该把诃额仑从赤列都处抢过来的缘故前来报仇。”他们想抢回铁木真(因为铁木真从血缘上讲是赤列都的儿子)。铁木真跑了,这支人马只截住了牛车,把孛儿帖掳走了。之后,赤列都的兄弟赤勒格儿孛阔让孛儿帖做了妻子。

这是铁木真最后的一次劫难,之后他开始了回归尼伦蒙古部的征程。

他想尽办法,渐渐把他们部落失散的亲属和百姓聚集拢来。他在跟别的部落的战斗中打了胜仗,力量渐渐壮大起来。

铁木真跟扎只剌氏部的酋长札木合和脱斡里勒结盟,打败了蔑儿乞部。这时,在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蒙古部召集忽里台大会,各部酋长共推铁木真为汗。忽里台是蒙古诸王和贵族大会。按蒙古传统制度,凡部落联盟的大事均应由忽里台大会议定。这样,年轻的铁木真不但成了蒙古各部落的共同的大王,而且还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卫队——怯薛,换言之,他名正言顺地拥有了一支真正的军队。

铁木真与札木合成了最好的朋友。他俩常常白天在树荫下举行宴会,晚间睡在一起,就像亲兄弟。但铁木真强大了,札木合部有人投奔了铁木真,札木合很不高兴。有一次,札木合的弟弟来抢夺铁木真的马群,被铁木真部下杀了,双方关系破裂。札木合带领他统治的十三部共三万人马来打铁木真,铁木真战败。札木合支起了十七口大锅,将俘虏的铁木真的部众全部烹煮。此举反而使胜利者失去了人心。札合木部下都来投铁木真,他的实力反而壮大起来。

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他与脱斡里勒联手,乘金军进攻塔塔儿部之际,也对塔塔儿部发起进攻,大败塔塔儿部。金国封脱斡里勒为王罕,封铁木真为札兀惕忽里(统领)。这样他成为了“朝廷命官”,借此头衔他开始陆续消灭蒙古高原的其他部落。

他与王罕脱斡里勒联手,打败乃蛮部。再进攻仇人泰赤乌氏部将其消灭。几个部落共推札木合为联盟之汗来打铁木真,却被铁木真一举消灭。最后,他再战塔塔儿部,将其彻底消灭。这时,蒙古高原东部最肥美的呼伦贝尔草原落入了铁木真手中。他的实力迅速增长起来。

铁木真的壮大,让王罕脱斡里勒感到了威胁。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脱斡里勒决定以宴请铁木真为名,在宴席上杀掉铁木真。铁木真虽然事先知道了消息,但他的实力确实不如王罕,他战败了,粮食损失殆尽,逃亡中将士们靠射野马为食,喝溪水止渴。不过铁木真逃到蒙古东部后收集残部,迅速再组成了军队。他打听到王罕脱斡里勒胜利后终日欢宴,没有设防,便率队奔袭,将脱斡里勒打败。混战中,脱斡里勒慌不择路逃进了乃蛮的地界。他曾与铁木真联手打败过乃蛮,是乃蛮部落的仇家。于是他被乃蛮守将捉住杀死。此役,使铁木真占据了蒙古高原东部和中部,成了草原上最强大的君主。

他再战乃蛮,与乃蛮结盟的札木合被俘处死,乃蛮部落也战败灭亡。铁木真至此统一了全蒙古高原,版图为东至哈剌敦山(今大兴安岭),西越按台山(今阿勒泰山)。

元太祖元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畔召集忽里台大会,称为成吉思汗。“汗”,在蒙古语中是“王”的意思。“成吉思”在蒙古语中是“大海”、“像大海一样广阔”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是众王之王的意思。当然,铁木真没有慢待糟糠之妻。孛儿帖已被他抢了回来,虽然已怀有身孕,但铁木真没有嫌弃,仍立她为皇后。她生的第一个儿子术赤仍为皇子(太子是要忽里台大会定的,不是长子就是太子)。

他还把全部百姓分编成九十五个千户,委任功臣为千户长。在千户之上设四个万户。他还把常备军扩为一万人。他在战乃蛮时发现俘虏中有一个聪明的畏兀儿部落人叫塔塔统阿。他起用他创制蒙古文字。

由此,一个强大的蒙古国开始在大漠南北形成了。一个当年连狗都怕的孩子,成了众王之王。

要补充说一句的是,有一种说法是成吉思汗建都和林(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额尔德尼召北),其地在今鄂尔浑河上游之西、杭爱山北麓。其实当时这一带地方泛称哈剌和林(突厥语“黑圆石”),还未建城郭,和林只是成吉思汗的大斡尔朵(宫帐)之一。

§§§第三节 从上都到大都

铁木真最后遗命

扩张,是每一个刚强盛起来的北方民族的共性。

元太祖二年(公元1207年)和元太祖四年(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对西夏用兵。《西夏史·纪事》载,西夏是中国历史上以党项羌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向成吉思汗称臣。

打败了西夏,成吉思汗发起对金国的战争。元太祖六年(公元1211年),蒙军包围金国中都(今北京)。至太祖九年(公元1214年),金国求和,献出公主、金银。蒙军退兵。金国在中都无法生存了,金宣宗便迁都至汴京(今开封)。成吉思汗再度进攻,攻克中都。太祖十二年(公元1216年),蒙军扫荡了金国统治区。

太祖十四年(公元1218年),发生了花剌子模国杀害蒙古450名商人和使者的事件。

花剌子模是位于今日中亚西部地区的古代国家,位于阿姆河下游、咸海南岸(今日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两国的土地上)。花剌子模在公元前6世纪为波斯帝国的一个省。公元前4世纪初独立,后受印度的贵霜帝国控制。3世纪时,波斯萨珊王朝重新控制了花剌子模。7世纪末前后为阿拉伯人征服。11世纪到13世纪受塞尔柱突厥统治,领土包括波斯的东部和阿富汗。

闻讯该国杀害蒙古商人及派去洽谈的使臣,成吉思汗亲自率军征西。蒙军兵锋扫过波斯的北部,过了太和岭(今高加索山),到了今格鲁吉亚。在钦察草原与斡罗思(今俄罗斯)王公与钦察各部落联军大战,杀败联军。蒙军回兵后,成吉思汗本人率军一支,一直攻到今兴都库什山地区和印度河流域,打败花剌子模沙之子扎兰丁而归。

太祖二十一年(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越过大漠南下再攻西夏。第二年,尚在征战中的铁木真在六盘山(今宁夏隆德北)去世。临去世前,他嘱诸将,秘不发丧,以待西夏亡时。临去世前他还念不忘伐金,给儿子拖雷留下一计:“金帝国的重兵,都驻防潼关(陕西潼关),一边是河,一边是山,攻击不易。宋帝国跟金帝国是世仇,可以向宋帝国借路,从金帝国南方重镇邓州(河南邓州)楔入,直趋他们的首都开封。潼关守军势必回军援救,数百里敌前行军,人困马乏,一战就可把它击溃(见柏杨《中国人史纲·第二十六章》)。”

当年,西夏国主降,西夏亡,铁木真生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完成。

元太宗元年(公元1229年),蒙古贵族举行忽里台大会,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命,奉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为帝。是为元太宗。

在元太宗未登基前三年中,由成吉思汗的四皇子拖雷监国。元太宗登基后,按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和生前攻金部署,蒙军从山东和山西分两路攻金,同时拖雷自率一军,向宋国借道汉中,由南面攻金。闻拖雷带军从背后杀来,金军千里回师与蒙军在大雪中血战,金军大败。各路蒙军遂包围汴京,金哀宗出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又奔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军再与宋军联手攻蔡州。太宗六年(公元1334年),破蔡州城,金哀宗自尽,金国亡。此段历史,详见本书第十一章《半日皇帝》。

两面出击

第二年,元太宗命皇子阔出向宋朝的荆州地区进兵,命皇子阔端从京兆向四川进攻。蒙宋战争由此开始了。

在灭宋战争的同时,元太宗命哥哥术赤的儿子拔都带兵出征钦察草原各部落(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附近)、斡罗思(今俄罗斯),先锋官是大将速不台。

太宗九年(公元1237年),拔都大军灭了今伏尔加河中下游的不里阿儿、钦察等部落,进入斡罗斯境内。太宗十三年,蒙古西征军攻入今中欧的波兰、匈牙利、奥地利、南斯拉夫,整个欧洲震动。太宗十四年,因太宗去世,拔都停止了进攻,回师定居于今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公元1234年,他建立钦察汗国,又叫金帐汗国。斡罗思各公国称藩纳贡。汗国东起也儿的石河,西到斡罗思,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钦察汗国对东欧各公国享有宗主权,包含罗斯公国(俄罗斯国家的雏形)。

太宗死后四年帝位空着。之后由太宗之子贵由即位,是为定宗。定宗贵由与拔都遂产生矛盾,刚准备兵戎相见,贵由在行军路上去世,战争没有打起来。

定宗死后,拔都以诸王之长身份召集忽里台大会,立成吉思汗四皇子拖雷的长子蒙哥为帝。是为元宪宗。

宪宗继任后,仍两面用兵,竟也成功。皇弟忽必烈负责对汉族地区用兵,皇弟旭烈兀远征波斯。很快蒙古就掌握了波斯、中亚和汉地三大地区的统治权。当忽必烈在向南用兵、旭烈兀打到了苫国(今叙利亚)时,宪宗在四川战死的消息传来,两个皇弟急急回师去争皇位,两面用兵才暂时停止。

宪宗去世后,拖雷的幼子阿里不哥想自立为帝,利用自己一直在国都和林监国的机会,召集忽里台大会。其哥忽必烈动作更快,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春在自己的封地漠南的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后升格为上都)营建宫室城郭,召集起忽里台大会,宣布继位,是为元世祖。但阿里不哥也在和林称帝了,双方爆发内战。内战共打了四年,最后阿里不哥向哥哥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继位,是为元世祖,他封旭烈兀为伊利汗,建立伊利汗国,地域在今天的伊朗、土耳其东部、阿富汗西部及土库曼斯坦南部,为元朝的一个宗藩国。

忽必烈建大都

由本节开始,我们回归主题,探讨元朝衰亡的原因。我们说,元朝衰亡的种子,是由元世祖忽必烈种下的。

其实,元朝本来是可以更强盛更持久的,但历史有时候却因偶然的一个事件而改变了其前进的方向。忽必烈在与弟弟打内战时,有一件事对他刺激很大,由此导致了他对汉人的不信任,进而造成了元朝灭亡的两个原因——民族歧视政策和经济管理不善。这件事就是中原汉将李璃的叛变。

李璃的父亲李全是山东红袄军的首领。李全在蒙军到来时,投降了蒙军,蒙军很信任他,封他为世侯,坐镇中原。李全去世后,李璃世袭其父职位。在蒙古内乱时,忽必烈的主要兵力集中用于北方,李璃乘机叛蒙降宋。忽必烈闻讯大怒,调集蒙军和汉军世侯围剿,两个月平息李璃叛乱,杀了李璃。由此,忽必烈有了对汉人的严重不信任感。他当即颁下诏书:“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这为元朝对汉人的政治歧视埋下了不好的伏笔。

忽必烈下令汉军世侯都要交出兵权。在中央中枢机关,也开始清除汉人,起用色目人,即除蒙古族以外的西北各族人来替代汉人。

这时,忽必烈想起了建都的问题。他感到自己的上都开平太偏,不利于对中原的统治。大臣霸突鲁奏曰:“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元史·世祖纪一》)。 ”谋士郝经亦说:“燕都东控辽碣,西连三晋,背负关岭,瞰临河朔,南面以莅天下(《元史·世祖纪一》)。”忽必烈遂决意建都燕京(今北京)。

原金国的燕京在战火中已焚烧殆尽,忽必烈决定放弃旧燕京城,改以其东北的依傍着高粱河水系的旧金太宁宫为中心,建筑新都,亦名中都,原金中都城则称南城、旧城。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按照汉族封建王朝的传统,不再称“大汗”,而称皇帝,再一改蒙古国不建立年号的做法,再根据汉族古文献《易经》中“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公元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宋,完成南北统一,大都成为元朝国都。北京由此从一个军事重镇、局部地区的政治中心变成了全国政治中心。忽必烈也走出了上都,到达了大都,成为了一个疆跨亚欧的帝国的统治者。

§§§第四节 全身而退 忧郁而死

征南失败多

元朝进入大都后,开始走向衰亡。

元朝在迁入大都后三年,灭了南宋。此段历史详见本书第十二章《仍旧是赵家天子——南宋》。然后元朝仍不断向南进行军事扩张。

元朝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海外征服活动。

先是攻打日本。还是在成吉思汗时,蒙军就数次攻入高丽,迫使高丽国王称臣。到了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蒙军一万五千人从高丽出发征日本。登陆后因后援不足,只能撤回。回师途中遇大风,损失惨重。灭宋后第一年,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朝再出动十万余人,兵船九千艘,从高丽和浙东分两路启航征日。登陆后两路大军举棋不定,遇到台风,船舶损坏,元军将领择好船逃回国内,余下军队被日本人消灭。至元二十年,元世祖忽必烈不甘心,想再发大量民夫造船准备征日,但遭到极大反对,只好作罢。

再攻占城(今越南南方)。宋灭亡后,占城与许多海外番国对元表示臣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元在占城设占城行省,作为远征海外诸国的基地。占城不服,扣留元朝使臣。忽必烈闻讯,命水师出征占城。但遭到占城人民抵抗,元军被迫撤军。

三战爪哇(今印度尼西亚)。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忽必烈出动数千元军,从泉州启航远征爪哇。但被爪哇驸马击败而回。

几次远征,没有成果,却让国内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经济上的外行

元朝是一个由马背上的民族组成的国家政权。元朝统治者的个性就是掠夺和战争。但战争是要经济来支撑的。如果在战争中掠夺不到足够的财物,就要靠国内的经济来为战争输血。然而元朝却没有人真正懂经济建设和经济管理。元朝统治者除了压榨百姓外,对经济工作显出了高度的外行,致使财政最后不能支撑王朝的运转。

元太宗窝阔台接受过中书令(丞相)耶律楚材的建议,对全国进行户口普查,在中原地区按户征税。太宗开设十路课税所,负责汉地税赋。

元世祖称帝前多用汉人,因李璃叛乱,改用色目人。这时回回人(也属色目)阿合马称自己会聚财理财,便被忽必烈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