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一本书揭秘王朝更替
2064600000005

第5章 悲哀的子婴(2)

扶苏,其母郑妃是郑国人。郑妃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扶苏”二字的古义是说树木枝叶繁茂。因是第一个儿子,盼自己今后子孙枝繁叶茂,秦始皇便将他与郑妃所生之子取名“扶苏”。史书称,扶苏长大后十分仁义,开始很得秦始皇喜爱。但学着管理国事后,他的仁爱之举往往又与秦始皇强悍暴虐的做法相违。秦始皇就觉得扶苏太柔弱,还需要砺炼砺炼,于是派他跟随大将军蒙恬去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匈奴。三年归来,功绩昭著,名望很高。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卢生等人议论始皇帝的不是后双双逃走(《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史书载这时始皇帝大怒说:“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叫御史抓捕,牵连出儒生四百六十余人,皆活埋于咸阳。始皇长子扶苏这是出来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他希望父亲不要为小事而杀文化人,赶快中止错误。但扶苏的劝谏触怒了秦始皇。他再被秦始皇派到北方,作驻守上郡的大将蒙恬的监军。

想不到两年后,秦始皇就这么突然死了。扶苏并不知情,还在蒙恬叔叔的军中过得逍遥快活。

赵高却十分紧张。他有私心。他不想让扶苏来当二世皇帝。他知道,扶苏与蒙恬关系很好。如果扶苏来当皇帝,那必会重用蒙恬。而蒙恬就是那个判过自己死刑的元老大将,如果蒙恬从外任回到朝中执政,到那时……他浑身冒汗,不敢再想下去。

但他虽为秦始皇所宠爱的近臣,却是内侍大臣,官阶并不高,而且也没有实权。他的权力是依附于皇帝的权力。皇帝一死,他的权力顿时消失。但赵高沟通的水平却十分的优良。

他找到李斯,问下一步如何办?李斯心无城府地说,马上派人,将始皇帝临终前所写的让扶苏回来主持丧事的诏书发出去呀!

赵高连连说不可。他说公子扶苏一回来,必定带蒙恬回来,蒙恬一回来,他的资历比你老,还有你在朝中的位置么?难道你就想这么快就交权回家养老么?赵高还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虽为朝廷重臣,但是文臣,虽与蒙恬同为始皇帝所依重,但十分惮惧蒙恬的资历和大刀阔斧的作风。这时,他那当硕鼠的志向被赵高一番调动,升格成了当一辈子硕鼠的志向。硕鼠的本质是贪婪的。人怎么能以硕鼠为志呢?但史书载,李斯确实是以硕鼠为志向了。硕鼠的志向,在人生开始时让他“有志者事竟成”,此刻却让他私心萌动,看不清赵高的为人,落入他的陷阱。

他倒过来讨教赵高该如何做。

赵高恶狠狠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下诏书,一是立随行的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帝,这是一个糊涂的皇子,我们今后操控起来十分方便;二是赐死扶苏。三是秘不发丧,待回到咸阳稳住了局势再办丧事。

“下诏书?始皇帝驾崩了,谁下诏书?”李斯还是没有转过神来。

“我俩下呀。始皇帝的玉玺在我这里。诏书下发要你鉴证派人下发。咱俩一联手,什么事情办不成呀?”

原来这相权还是可以这样大于皇权的呀!李斯有了一丝感慨。不过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意了。

始皇帝的车队仍像往常一样继续回銮咸阳。时值七月,天气炎热,始皇帝尸体已散发出极度的臭味。史书载,赵高等为掩人耳目,还叫人弄来了一车鲍鱼,以作掩饰。

假诏也下发了。上面有红红的玉玺;丞相派出的官员也到了上郡,将诏下达给了扶苏。给扶苏定的罪名是,“将师数十万以囤边,不能前而进,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扶苏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扶苏泪流满面,去向老叔叔蒙恬告别。他说,父皇叫儿臣死,儿臣就死,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可为什么还要向儿臣身上涂抹许多不实之辞呀,这叫儿臣身后会留下如何的骂名呀!

蒙恬久经沙场,见多识广。他力阻扶苏自杀。他说,边关将士共三十万,始皇帝能将这么多的军队交给你,那就是对你的信任。他这么相信你,怎么会让你自杀呢?老将军表示,你至少应该再上一个疏确认一下呀。他的潜台词是,有三十万军队在此,你一声令下,他愿意率军与扶苏一同杀回咸阳,问个究竟。

但扶苏不愿意让刚过了几天舒心日子的百姓再度陷入战火。他对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说罢毅然自尽。

胡亥除掉了该继位之君扶苏,自己在咸阳登上了皇位。胡亥任命赵高为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并掌管宫中禁卫军。又在赵高唆使下,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杀死,以绝后患。他将秦始皇葬入了骊山陵中,令所有没有孩子的妃子殉葬,将所有造陵的工匠都封于陵中。

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因为没有处理好继位之事,为强大的秦王朝二世而亡打下了伏笔。

在沙丘事件中,秦二世杀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因为子婴是其叔叔,又十分低调,逃过了一劫。

§§§第三节 子婴自缚

赵高从背后捅李斯一刀

李斯自己的短视,不但辅助赵高害了一个强大的王朝,还害了自己。

前面说过,赵高是研究过吕氏权力结构的理论的。这个理论是吕氏当丞相13年经验的结晶。试想,没有全国大部分民心的拥戴,你有权力么?而人民,又是分层分派的,分别是由官来带领的。你得不到官的拥戴,那权力又从何来呢?赵高开始在后宫服侍,在没有走上权力的前台前,他靠拉拢李斯这个所有集团的总代表来实现自己的权力的。当他再度得到了胡亥这个靠山,他便想走上权力的前台,这时李斯就成了他的绊脚石、拦路虎了。他便想到要除去李斯。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刻他已违反了吕氏的权力结构的理论,因为当他除掉李斯时自己的权力便少了一个支撑。

赵高与李斯有一个不同,就是赵高想攫取最高权力,想自己当皇帝。因为吕氏权力结构论说,谁得到民心与主要官僚的拥护,谁自己就可以当皇帝。而李斯是忠君,只想当好自己的臣。所以他每天就是听胡二世的指示办好差,没有防着赵高在后面捅了自己一刀。

赵高先是劝只想吃喝玩乐的二世深居禁中,不再直接接见大臣。他对二世说:“天子所以称贵,就因为群臣只能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见他的尊容,使人可望而不可及,陛下不妨深居宫中,跟我及熟悉法令的侍中们在一起,等大臣们把事情报告上来,再研究处理的办法,处理稳妥,再昭示给大臣们,天下就会称你为英明的圣主了”(《史记·李斯列传》:“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胡二世点头称好,于是朝臣要见二世,便得先通过赵高。

他再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规定由赵高亲审亲裁所有案件。

有了此特权,赵高第三步就开始翦除李斯的羽翼。他先将蒙恬、蒙毅兄弟等一批与李斯一同追随秦始皇的前朝大臣处死,连坐者不可胜数。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已起义,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疏说国内已有动乱的苗头,劝二世停止修造阿房宫,减省徭役赋税,一来可以节省财力以备不测,二来可以安抚民心。结果上疏到赵高手中即被扣。再因冯去疾与冯劫均是李斯的人,赵高竟假传二世的旨令,称二人谣言惑众,迫其在狱中自杀。

最后,赵高向已被架空了的丞相李斯动手,发兵捕李斯。李斯这时才发现,老友们均已死去,身边既无人可以商量,也无人可以调来一兵一卒保卫自己。他长叹,原来一个位高权重的丞相是可以这样被人搞得连保卫自己的权力都没有的呀!他束手就擒。

他于狱中,还留有最后一点希望:他不仅是秦始皇的重臣,而且还是拥立秦二世的重臣。他是有拥立之功的呀。二世皇帝只要念一点旧就不会杀了他的。于是他再上了一个秦折。他在想,当年他一封《谏逐客书》就让秦王欣然采纳,现在再加上自己元老的身份、以依然雄放的辞章作文,还怕不官复原位呀。

但李斯这次错了。胡亥太是个昏君了。李斯“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史记·李斯列传》)”,然后来到了胡亥面前,对胡亥说出李斯谋反的最重要的“证据”——李斯自恃拥立有功,眼中无帝,久久不来朝见皇帝。

年轻的皇帝资历太浅,资历浅的人最怕别人依老资格来不尊重他。胡亥大怒,认可了赵高的说法,下旨处斩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