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儒家智慧一点通
20672500000025

第25章 在逆境中磨砺意志

对于一个强者来说,没有逆境就意味着没有思想之源。有磨炼才会有思索,有思索才会有顿悟。苦难的逆境,使庸者变得卑琐乖戾,使强者变得坚韧而崇高。

如果一个人真正立志于修道,这个“修道”不是出家当和尚、当神仙的道,而是儒家那个“道”,也就是说以出世离尘的精神做入世救人的事业。如果一个人志于这个道,而讨厌艰苦的物质环境,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吃得不好,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侵占了。“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有一天,一个书生到一个禅师那里大谈佛道,自己宣称已经领悟真道,并说:“大千世界不过空空如也,俺已经一丝不挂,解脱自在了。”禅师听他这样说,还是微笑着和他聊着。

书生临走的时候,禅师突然问:“你的衣服背后怎么烧了一个大洞?”

书生急了,这可是他最好的衣服,赶紧问:“哪里?哪里?”

禅师笑了笑:“就这么个一丝不挂呀?”

书生惭愧地走了。

立志要追求真理的人,当然是要具备出世离尘的精神,而这出世离尘是远离口腹享乐和名闻利养的,衣食住行不是说要追求简朴和苦行,但却应随遇而安,否则那个“志于道”当然要打上问号了。

孟子曰:“天降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句话曾经鼓舞了很多人为了真理而去奋斗。

痛苦是成熟的催化剂,它能使坚强的人更加坚强,懦弱的人更加懦弱。放眼天下的那些英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历经坎坷、尝尽人世间沧桑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也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多多少少的各种各样的挫折。当逆境降临到你的身边时,用怎样的一种心态去对待它,则成了人生归宿的契机。

从前,有一个国王和一个奴隶同坐一条船。那奴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从来没有见过海洋,更没有尝过坐船的苦。他一路战栗不已,进而哭哭啼啼。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泣。

国王被他扰得不能安静,就找随船的大臣们商量,但大家始终想不出办法来。这时,船上有一位哲学家说道:“您如果允许我试一试,我想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国王说道:“这真是功德无量。”

哲学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隶丢到海里去,他沉浮了几次,人们才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船边。他连忙双手紧紧地抱着船舵,人们才把他拖到船上。他上船以后,坐在一个角落里,再也不哭了。

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摔倒是在所难免的,但关键是能面对困境勇敢地站起来。你现在的逆境及苦难都是你最大的财富。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业者,没有一个不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对于一个坚强的思想者来说,没有逆境意味着没有思想之源。有磨炼,才会有痛苦,才会使人思索。一个人只有经过痛苦的思索,才会发现这个世界的光明与阴暗,才会顿悟人生的真谛,才会明智练达。而只有明智的人,生命才会卓越不凡。苦难的逆境,使庸者变得卑琐乖戾,使强者变得坚韧而崇高。苏格拉底说:“逆境是磨炼人的最高学府。”这种逆境观,几乎是历史上所有伟大巨子成功的基石。人必须有信心战胜生活中的一切逆境。

那些平凡的人,总是企盼一生都能顺顺利利。一旦遇到逆境,他们便表现出脆弱的天性,或者听从逆境的摆布,随年华与时光如水东流;或者不敢面对逆境,逃避困境,为寻求暂时的平安而作无谓的牺牲,任凭逆境的宰割与剥夺。这种人是生活的垃圾,逆境的牺牲品。逆境作为优胜劣汰的试金石,把这些人从繁芜复杂的生活中淘汰出局,从而使优秀者绽放出灿烂的年华。逆境是为不畏困苦的人而准备的,它所阻挡住的就是跌倒在地、不经一击的庸人。

我们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心态去看待生活。面对逆境便以为无法越过的人,只能永久地停留在阻挡面前;胸纳江河者看到的逆境是暂时的回流,回流之后就是可以放舟千里的浩荡之水。

逆境,是强者的必经关口。没有逆境的苦难,就没有强者的战场。没有战胜困难的过程,又怎么能有胜利的欢愉和成功的喜悦?逆境的后面只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成功,一个是失败。战胜了逆境,人生就踏上了成功的坦途;在逆境面前退缩,便只能以失败结局。

逆境是一种成就强者的人生境遇,让我们在自己的一生中以一颗坦然的心面对每一次逆境吧!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卓越者的一个特点是在逆境中百折不挠。摔一次站起来,再摔一次再站起来,他的筋骨因而强健了,生命也变得钢铁般硬实。灾难是我们能真正照见自己的镜子。逆境在人生中总是暂时的,逆境之后便是平坦的大道。一个人倘若练就在逆境中的心平气和,在顺境中就是一日千里的气概。

人的生活似洪水奔流,不遇上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逆境是人生经历中最可贵的部分,正是它将卓越与平俗鲜明地区分开来,使那些不凡的生命从混沌的世俗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