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被天下最强有力的北方入侵者蒙古所灭。成吉思汗只统治乌兰巴托以西,至喀拉昆仑山一带,但是忽必烈却在多伦附近的上都登上皇位,直接越过长城,离北京很近。他决定在大金都城的基础上建立新的首都。富足的中国南方帝国,它的文化及文明,对有才能的人是个不可抵抗的诱惑。它与蒙古的荒野、土耳其斯坦、帕米尔高原和贫瘠的西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汉人的文静极大地吸引了忽必烈,他企图建立一个和平的帝国。他禁不住要赞叹那建于公元前三世纪的一千八百英里长的长城;赞叹公元六百年建成的连接北京和杭州的大运河。尽管他从祖父成吉思汗手中继承下来的庞大帝国已濒于分裂,但蒙古军队的力量甚至在成吉思汗死后,仍十分强大,使得征服战争一直扩展至黑海和喀尔巴阡山脉,将其所到之处,皆变成了废墟。例如,当马可·波罗决定返回威尼斯时,忽必烈的侄亲中便有一位做了波斯的国王。忽必烈是个头脑较开化的人,对他所知道的中国文化及习俗很感兴趣。相比之下长城之外的上都就既遥远,又不便用来召见来自整个亚洲大陆的使者们。他虽仍旧热衷于蒙古游牧部落的游牧生活,帐篷和马奶(他在北京的皇廷内种了些蒙古草原上的植物),但还是在一二六四至一二六七年间着手重建北京。一二七二年他为它定名为大都(马可·波罗所称的汗八里,汉语的意思是“大都”,即汗王之城)。他仍在上都度过春、夏两季,当沙漠的草枯萎时,他才回到北京过冬。
早在忽必烈童年时,他的祖父就很赏识他的才智,告诉他的臣民们注意听取他的话。他有着“日渐发达的肌肉”和“外形优美的肢体”,身体强悍,“不高不矮,身高适中”。马可·波罗曾记载过:“他的肤色白里透红,眼睛乌黑明亮,鼻子笔直美观。他有四位妻子,保留着她们作为他合法的永久妻子的地位;她们每人都有自己的庭院,面积广大;她们都有不少于三百名的美丽迷人的侍女。她们还有侍从和太监,及其他男女仆役;这样算来,每位皇后的庭院内至少得有一万人为她效劳。”
马可·波罗为我们留下了一幅他所亲历过的辉煌壮丽的画卷。毫无疑问,他非常欣赏忽必烈这位向往愉快生活的开明人物。马可·波罗很年轻(他来华时是二十一岁),他机警、快乐,继承马可这一商人家族的精明劲儿。他说:“要知道,它是历史上最大的宫殿。”“殿堂大得可以容纳六千人;当你看到它拥有那么多的房屋,你一定会感到惊异。这一建筑是如此宏大、如此丰富,又如此美丽,世界上再没有人能设计出比它更完美的建筑了。屋顶外面也是五彩缤纷,朱红、黄、绿、蓝等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彩釉精妙地融合在一起,玲珑光灿如同水晶,使整个宫苑罩在一片金辉之中。”
在可汗的庞大宴饮厅内,女人们围坐在男子身边。这是一种非中国式的聚餐习俗。马可·波罗对这一场面的描写尤其令人着迷。
“不论大汗坐在哪一殿堂之上,总是依照一定的惯例。他的桌子安放得比别人的高出一大截,他坐的位置是在大厅的北端,面孔朝南,他的正妻坐在左首。右侧坐着他的儿子和侄儿们,在座的也有其他皇族成员,这些人只是坐得更低,低到他们的头与皇帝的脚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其他一些王侯们坐在更低一些的桌子旁。皇上的侄儿们的夫人和其他一些女眷坐在皇上右侧较低的桌旁,再下面的便是王侯武士们的女眷,每人都坐在皇上为他们指定的位置。这样设置桌子,是为了皇上能够看到所有的在座者,看到每个人……
“在殿堂内大汗的座席近旁,有一只工艺精湛的大方形柜,柜的每边有三步长,柜上精心雕刻着动物图案,并镀了金。这中空的柜里,置有一只纯金大容器,和普通大酒桶容量相当。大容器的每个角有一个小型的桶,用昂贵的调料调出的葡萄酒和饮料从大容器中注入小桶……这些大容器和小桶都是无价之宝。实际上,大汗有许多种这样形状不一的金银器具,人们过去从未见识过,也没听说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在大殿的门两侧(实际是在所有皇上出入的场合),站立着一对巨人般高大的男人,都手持长杖。他们的职责就是看管进门的人不可脚踩门槛,如果有人违背,那人就要被剥去衣服,只有用钱物才能将衣服赎回去;如果不剥衣服,那人就要挨上几棍子……
“持棍侍卫的嘴和鼻子是用精致的金色丝巾蒙住的,以免他们呼出的气味玷污呈献给皇上的盘子和酒杯。当皇上举杯畅饮时,他的拥有各种乐器的大乐队便开始演奏;当皇上端起酒杯时,所有的大臣们和其他随从都得下跪,鞠躬致敬,然后皇上饮下这杯酒。每当他这样做时,整个仪式就要重复一遍……
“大家还应知道,在文武官员入宴的场合,他们的夫人们也同其他女人一道作陪。宴罢撤席之后便有一群擅长各类精彩技艺的耍戏法的艺人走进来,在皇上和侍卫随从们面前表演献艺,造成一派欢歌笑语的喜庆气氛,每个人都得到尽情的愉悦。”
肖洵对皇室曾作了最清晰的描绘。他的极有价值的着作《故宫遗录》对元宫逐层加以描写。在洪武皇帝赶走了蒙古人,执掌政权初期,肖洵任明朝工部郎中,并被委为高官来研究这些宫殿。
依肖洵的叙述,大明殿是皇帝御殿,用来举行加冕礼,新年庆典,生日庆典。它有十一间(一种房屋计量单位),二百英尺宽,一百二十英尺深,九十英尺高。周围走廊七间,两侧各有五间房间。后面与香阁连接,柱底是椒蓝色,上部的雪花石膏门廊顶和周围的阑栅用细石砌成。地面铺双层地毯。红柱子上敷着金色,上面雕刻有龙的图案。每边墙壁都有红色的雕花窗子,窗的周边用金属镶嵌。屋顶也敷了金,并经过装饰。两侧阶梯用大理石造成,红色的阶梯扶栏支柱也是涂金的。在一只青铜制的飞鹰下面,是设计有流云和飞龙的七珠宝座。宝座有白色罩面和金色布垫。
作者在书中叙述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在蒙古人统治期,大殿上总是为皇后设置一个座位。
这里没有必要详尽介绍后宫、图书馆、古寺庙,元大都内设置的娱乐场所,所有这些都在十四世纪陶宗仪的着作《辍耕录》里作了详细描写,但此处有必要谈谈贵族和当时在建筑方面的一些观念。这些观念已融入万岁山(煤山)和海子等建筑格局之中。这些格局与现在的西苑三海形成对应,当时它是元朝皇室的娱乐中心。在厚载门,也就是今天的后门附近,有一宫殿。宫殿后面,是能俯视全城的高塔,元统治者在这里欣赏宫廷舞蹈,尽情娱乐。向西部更远处,是个浴池,侧门通向“海子”湖。据记载湖面宽达五里或六里,约合两英里。
我们看到,在肖洵所着一万四千一百字的《故宫遗录》中,作者写道:“驾飞桥于海中,西渡半起瀛洲圆殿(今日之团城,或称圆城),绕为石城圈门,散作洲岛拱门,以便龙舟往来。由瀛洲殿后北引长桥,上万岁山。”(这是元代为北海中的大岛起的名字,今有白塔矗立于此。)上书又云:“万岁山高可数十丈,皆崇奇石,因形势为岩岳。前拱石门三座,面直瀛洲,东临太液池,西北皆俯瞰海子。由三门分道东西而升,下有故殿基,金主围棋石台盘。”
肖洵叙述了人们怎样才能到达隐于公园内松树、常青树浓荫后面的方壶殿、吕公洞、金鹿殿、玉虹殿,后两殿可通向山顶的广寒殿(月宫)。“(广寒殿)皆线金朱琐窗,缀以金铺,内外有一十二楹,皆绕刻龙云,涂以黄金,左右后三面则用香水凿金为祥云数千万片,拥结于顶,仍盘金龙。……窗外出为露台,绕以白石花栏。旁有铁竿数文,上置金葫芦三,引铁链以系之,乃金章宗所立,以镇其下龙潭。凭栏四望空阔,前瞻瀛洲,仙桥与三宫台殿,金碧流晖;后顾西山云气,与城阙翠华高下。而海波迤回,天宇低沉,欲不谓之清虚之府不可也。”
“山左数十步,万柳中有浴室,前有小殿。由殿后左右而入,为室凡九,皆极明透,交为窟穴,至迷所出路。中穴有盘龙,左底首而吐吞一丸于上,注以温泉,九室交涌,香雾从龙口中出,奇巧莫辨。……”
渡海子而至西岸,可达于着名的兴圣殿和隆福宫。此处建筑之概观以及浴室、内宅、藏书阁、动物园的设计足与东岸景象相媲美。“约远三四里,龙舟大者,长可十丈,绕设红彩栏,前起龙头,机发五窍皆通。余船三五,亦自奇巧。引挽游幸,或隐或出,已觉忘身,况其他哉!新殿后有水晶二圆殿,起于水中,通用玻璃饰,日光回彩,宛若水宫。中建长桥,远引修衢而入嘉禧殿。桥旁对立二石,高可二丈,阔止尺余,金彩光芒,利锋如斫。度桥步万花入懿德殿,主廊寝宫,亦如前制,乃建都之初基也。”
据史料记载,当时显然有许多有趣的机械、用具在北京付诸使用:龙舟里的狮子和龙就是由内部机械控制的;在北海的一具水磨,既不用人力,也不用畜力来工作,而是设置了一套机关将金水河的水汲到月宫的顶端。大明殿上的水钟,尤其有趣,有四五种资料都曾提及它。肖洵描述过这个钟,或称“灯漏”,他写道:
此为灯漏(‘漏’意为‘滴’;时杯称为‘沙漏’),凭水力之机而运行。有小人手执木牌(标示时刻),出示时刻。此物虽为木制,然内涂银漆。内刻蜷金龙云,高十五尺,容水六十升。
《元史》对这种机械有更详尽的描述:“灯漏之制,高丈有七尺,架以金为之。其曲梁之上,中设云珠,左日右月。云珠之下,复悬一珠。梁之两端,饰以龙首,张吻转目,可以审平水之缓急。中梁之上,有戏珠龙二,随珠俯仰,又可查准水之均调。凡此皆非徒设也。灯毩杂以金宝为之,内分四层,上环布四神,旋当日月参辰之所在,左转日一周。次为龙虎鸟龟之象,各居其方,依刻跳跃,铙鸣以应于内。又次周分百刻,上列十二神,各执时牌,至其时,四门通报。又一人当门内,常以手指其刻数。下四隅,钟鼓钲铙各一人,一刻鸣钟,二刻鼓,三钲,四铙,初正皆如是。其机发隐于柜中,以水激之。”
古籍中另有对类似机械的描述如下:“元至正十四年(即一三五四年),顺帝敕建一龙船,长百二十尺,高二十尺。舵手廿四名披金着紫,把船游于前宫白殿间,绕山相娱。船行之际,龙之首吻爪目尾皆动。上又敕命造一御用时漏,高可六七寸,宽为其半,隐于木柜,就中注水,上下流动。柜顶饰有三神庙,侧立玉女,各执时牌。至其时,牌上浮与准水平。两侧皆设金甲武士,其一执铃,其二执钲。至夜诸神击铃报时,绝无差池。值铃钲鸣响之时,一侧有狮舞动,另侧有凤振翅。柜东西分饰日月神庙,六宫女立于前。子午时刻遂双双越桥,至三神庙,继而还至其位。其精巧无伦,非常人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