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速读
2069200000006

第6章 古典文明的辉煌与终结(2)

庇西特拉图于公元前527年去世,其子继位为僭主,到公元前510年,人民推翻僭主统治。此后雅典又进行了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是在公元前508至前507年。克里斯提尼也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其中包括著名的《陶片放逐法》。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以新的地域组织代替了原始的血缘组织,标志着雅典国家的最终形成。他的改革使雅典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最高级的政治事务,雅典的民主政治建设至此基本完成。

在近百年的时间内,雅典因一系列的民主改革而一跃成为希腊城邦中居领导地位的城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希腊古典时代希腊经过城邦时代的发展,到公元前5世纪已颇具规模。此时,波斯帝国正是国势最强盛的时期,在连续东征西讨达半个世纪之后(约公元前550-前500年),波斯帝国已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这样,以波斯为代表的古代东方世界与以希腊为代表的古代西方世界终于爆发了战争,即希波战争。

公元前500年,小亚的希腊城邦米利都发动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但被镇压,居民惨遭屠杀。公元前492年,波斯君主大流士率海陆军入侵希腊,借口是雅典曾在米利都起义中为其提供援助。但天不遂人愿,波斯海军因遇暴风而全军覆没,波斯不战而败。希腊方面,由雅典与斯巴达牵头,联合希腊众城邦组成统一指挥的希腊联军,以抵抗波斯的入侵。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其外甥率军再次远征希腊,在攻下厄律特里亚之后,波斯大军直扑雅典,但在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军队斗志高昂,誓死保卫雅典,结果以1万人对波斯军5万人的巨大悬殊而获胜。一名叫腓力匹得斯的战士飞速跑回雅典,将捷报传给雅典父老后便倒地而死,马拉松长跑也由此而来。

波斯方面虽两度受创,但整个帝国的实力犹存,大流士死后,其子薛西斯于公元前480年率波斯大军50万卷土重来。希腊的31个城邦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侵略。在希腊的温泉关,斯巴达王李奥尼达率300名斯巴达战士及其他几个城邦的战士,与波斯的JL十万大军殊死决战。结果,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驻守的希腊战士全部壮烈牺牲,温泉关失守。薛西斯随后攻占雅典,将城市付之一炬。公元前480年秋,希腊和波斯海军在萨拉米湾展开海战。萨拉米湾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希腊海军利用有利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灵活机动的特点,重创波斯舰队。薛西斯率余部仓皇逃走,以后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的侵略。公元前449年,波斯与希腊缔结和约,波斯承认小亚细亚希腊各邦独立,希波战争正式结束。希波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以后世界格局遂成东西方并立之势。希腊的胜利使希腊各邦继续发展,雅典由此空前繁荣.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源头。

在希波战争当中,雅典曾组织中希腊、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一些城邦成立同盟,以对抗波斯,史称雅典海上同盟。雅典与各邦的关系很特别,由各邦交纳盟金给雅典,雅典用来组建海军,但这盟金后来却演变为一种经济勒索。最终,同盟性质变为雅典的霸权,雅典因此更加繁荣。侵夺自然引起反抗,在以斯巴达为首的诸城邦的反抗下,希腊世界内部出现了相残的局面,这便是所谓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的双方是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雅典海上同盟。公元前432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提出放逐伯里克利(公元前约195-前429年)和解散雅典海上同盟的要求,遭到雅典的拒绝。公元前431年,斯巴达军队侵入雅典,战争全面爆发。战争从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431年-前421年),双方互有胜负。但不幸的是,雅典的一场瘟疫夺去了全城1/4人口的生命,伯里克利也因此去世,此后雅典的政治陷入混乱,实力也大为下降。公元前421年,双方缔结和约,战争的第一阶段结束。公元前415年,雅典远征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结果雅典海军受到重大损失,远征彻底失败。此后斯巴达多次侵入雅典并于公元前405年的羊河之役中,全歼雅典海军,雅典失败。公元前404年,双方谈和,雅典海上同盟解散,雅典只保留12只舰船用于警卫,并加入伯罗奔尼撒同盟。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斯巴达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又引起新的矛盾。一方面,失败的雅典海上同盟各邦不满斯巴达的专断独行;另一方面波斯从中挑拨离间。于是,希腊各邦开始了数十年的混战,这种混战耗尽了希腊各邦的力量,毁灭了整个希腊的自由。就在希腊各邦埋头混战之时,希腊北部的马其顿悄然崛起,历史注定了希腊古典时代的结束。

一般而言,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4世纪都属于希腊古典时期,而后人所称羡的古典文明的光辉成果都产生于这两个世纪之中。

亚历山大东征与希腊化时代

就在希腊诸城邦连年混战、劳民伤财的时候,希腊北方的马其顿悄然兴起了。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马其顿人不是纯粹的希腊人,但与希腊人有渊源关系,马其顿人文明开化较晚。马其顿的真正强大是在国王腓力二世之时,腓力二世早年曾在底比斯为人质,对希腊各邦有所了解。公元前359年,腓力二世即位为马其顿国王。

腓力二世上台之后,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上加强王权,军事上设立常备军,经济上进行币制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使马其顿一跃而成为巴尔干半岛上的强国。马其顿既已强大,下一步自然要四处征伐。面对这种形势,希腊城邦内部却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反马其顿派不愿受马其顿的控制,希望恢复城邦往日的辉煌;亲马其顿派则希望借马其顿的领导发动对波斯的战争,一方面可报希波战争之仇,另一方面可以掠夺财富。希腊诸城邦不能精诚团结,马其顿人便得以乘机而入。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军南下,攻占了奥林托斯。公元前340年,雅典、科林斯等城邦组成反马其顿同盟,以图对抗,但在公元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希腊盟军战败,自此之后,希腊城邦失去了政治独立,处于马其顿的控制之下。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希腊各邦及马其顿结成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同盟决定对波斯宣战,选举腓力二世为军队最高统帅。然而就在此时,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突然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人继位。

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继承父亲的遗志,东征波斯。亚历山火率步兵3万、骑兵5000,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的亚洲领土。经过格拉尼卡斯河交锋,波斯军队一触即溃,因此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获得自由。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在伊苏斯城与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相遇,大流士临阵脱逃,波斯军随即崩溃,大流士的母亲、妻女皆成为亚历山大的俘虏。公元332年,亚历山大在腓尼基的推罗遇到顽强抵抗,围城7个月后,才攻下推罗。随后亚历山大进入埃及。在埃及,亚历山大在尼罗河口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里亚。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渡幼发拉底河,在尼尼微附近的高加米拉与大流士三世进行决战,大流士再次逃跑,波斯战败。经此一役,波斯再无力组织抵抗,大流士三世此后疲于奔命,后被部将杀害。亚历山大此后一路势如破竹,相继攻下巴比伦、苏撒、波斯波利斯等城。波斯帝国灭亡。此后,亚历山大又于公元前327年进入印度西北部,当他要继续东进时,由于部下的反对,只得返回巴比伦。东征至此结束。亚历山大的东征,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东、西方世界联为一体。为实现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国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联姻通婚的方式加强东西方统治阶级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一场恶性疟疾夺走了亚历山大的生命。他死后,他的部将们为继承人问题展开争夺,他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也土崩瓦解。他的部将们经过20多年的混战,逐渐成为三支各据一方的势力,这便是托勒密埃及王国、塞琉古西亚王国及马其顿王国。往昔繁荣昌盛的希腊文明宣告结束,一种混合希腊和东方的新文明产生了,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综合了东、西方的因素,是一种新型的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与西方的城邦体制产生了一种结合,在东方出现了希腊人建立的自治城市,希腊的民主传统也传到了东方。在经济上,东方在希腊化时代繁荣起来,亚历山大里亚是整个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在文化上,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经过碰撞和交融,使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天文学的成就最大,亚里斯托库斯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数学方面,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一直到近代仍是教科书。物理学方面,以阿基米德的成就最大。在哲学方面,产生了斯多噶派、伊壁鸠鲁派、犬儒学派和怀疑主义。艺术方面,罗德斯岛的太阳神巨像、亚历山大里亚的灯塔、“米洛斯的美神”(即断臂的维纳斯)都是该时期的杰作。

古代希腊文明,经过希腊城邦时代、古典时代到希腊化时代基本完成了一个从成长壮大到繁荣,再到衰败的过程。当然,这种衰败,不是文明传承的衰败,而是希腊本土的衰败。因为,在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的希腊化时代,位于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已经开始崛起,此后,罗马征服了东方的各希腊化国家,开始了西方文明的罗马化时代。

从共和国到辉煌的帝国——罗马早期罗马

古罗马的发祥地是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亚平宁山脉自北向南纵贯其境,北部是阿尔卑斯山脉。大约从公元前l000年起,意大利进入铁器时代。古代意大利的主要居民是印欧人,其中最重要的一支为意大利中部的拉丁人,罗马就是拉丁人建立的国家。

公元前8世纪起,又有新的移民浪潮涌向意大利,这些移民中,有伊达拉里亚人、希腊人、高卢人。伊达拉里亚人究竟是外来还是本土产生,迄今尚无定论,但他们在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吐纪这一时期,在意大利发展起了高度的文明。公元前7世纪,他们形成了一系列城市国家,有国王,但王权不很强大,后来即演变为贵族政治。不过,伊达拉里亚的这些城市国家始终没有统一成一个国家,而是各自为政。后来罗马兴起,伊达拉里亚的各城市国家也相继被征服。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753年(但也有人认为在公元前600年左右)。罗马城建立之前,各民族部落处于分散状态,后来经过联合和统一,便成为城市国家。王政时代(公元前753-前510年),是罗马从原始社会的公社制向国家过渡的时期,传说王政时代共有七个王,在前四王时期,罗马人尚处于军枣民主制之下。到王政后期,伊达拉里亚人在罗马建立了统治,即所谓的塔克文王朝。塔克文王朝时期,王权逐渐加强,国王成为最高的统治者。这一时期产生了所谓的“法西斯”,即国王身边的12名侍从,手捧一束棍棒,上插一把斧头,象征着绝对权力,因此后来成为专制独裁的代名词。

王政时代的第六位国王塞尔维乌斯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对外扩张的需要,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一、建立新的地域部落,代替原来的按照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民族部落;二、创立森都里亚会议,即百人会议,取代库里亚会议;三、把罗马居民按财产之多寡分为5个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经过塞尔维乌斯改革,罗马由氏族社会转变为国家。

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位统治者高傲者塔克文(公元前534年-前510年),是个暴君,对外扩张,对内压迫,贵族和平民联合起来,驱逐塔克文及其家族,罗马由此进入共和国时代。

罗马共和国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结束之后,进入共和制时期。这时不再有国王,执政的是两名执政官,任期均为一年。但共和初期,元老院却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执政官本身就是元老。森都里亚大会虽有重大权力,但最后的决议却要经元老院批准。元老院的成员均为贵族,故罗马共和国的实质是贵族共和国。贵族在推翻王政后掌握政权,逐渐凌驾于平民之上,在政治和经济上均压迫平民。平民中只有少数人能通过经营工商业致富,大部分平民生活困苦,甚至沦为奴隶。因此,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势不可免,由是展开了长达200年的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当时罗马的军队,已由贵族的骑兵为主过渡到平民的步兵为主,所以平民首先便以“撤离”权——即集体退出军队相威胁。公元前494年,罗马与附近部落发生战争,恰在此时,平民第一次“撤离”,贵族惊慌失措之余,不得不作出让步,允许平民选出两名保民官,以保证一些平民的利益。在法律上,由于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于是平民便要求成文法的制定,这一斗争的成果,便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其内容虽然以保护贵族权益为主,但也限制了贵族随意曲解法律而滥用职权。此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公元前445年,废除贵族不与平民通婚的禁令;公元前367年,规定两名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公元前326年,废止债务奴隶制;公元前287年,平民霍腾西阿被任命为执政官。至此,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以平民的胜利宣告结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是平民在法律上获得了罗马公民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全部权利。债务奴隶制的废除,使罗马的公民集体变得稳固,转而奴役外籍奴隶。国家的高级官职对平民开放,平民和贵族的关系大为改善,罗马由氏族贵族的专权走向奴隶主贵族专权的道路。在内,罗马有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在外,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罗马本是台伯河岸的一个小城邦,却在后来不断四出征伐,最终征服了极其广大的地区,而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国家。

公元前406年,罗马人征服伊达拉里亚的维爱城,迈出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

公元前343年至前290年,罗马人经过3次战争,征服了萨谟奈人,版图扩及南部意大利。

公元前272年,罗马彻底征服希腊移民城邦他林敦,至此,罗马人征服了除波河流域外的全部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