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认为儿童不能走很远的路,但1-2岁的孩子能走上一英里半的路。曾经有一对夫妇,其最小的孩子1岁半。夏季的时候,他们为了去海边,必须走大约一英里,陡峭的下坡路使手推车或马车都无法通行,年轻的夫妇想带孩子一起去,但他们发现将孩子抱在怀里太累了。最后,小孩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时而走路,时而奔跑,并走完了整个路程。他还不时地停下来,站在花旁,或坐在草地上,或站着看一些动物。一次,他站在那里看田野里的一头驴子,足足看了15分钟。每天,这个小孩都自己缓慢地走过这条漫长而又坎坷的路,却没有疲倦感。
成人之所以认为孩子行走能力差,是因为他们下意识里要求儿童与他们有同样的步幅。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主观臆断。这种情形就如同成人与一匹马一起跑,并且试图跟上它一样。马见到我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可能会说:“到我背上来吧,我帮助你。”而对于儿童,他们的目的不是到达某个地方,他们想做的仅仅是行走。这就是儿童与成人的一个显著区别。成人的行走是要到某个地方,孩子的行走则是为了完善自己特殊的能力,他步履缓慢,还没有一种有节奏的步伐,也没有一定的目的地。这是其一。
其二,儿童的腿没有成年人的长,他们往往就不得不向那些不肯放慢脚步的成人妥协。即使把小孩带出去的是他的保姆,也是儿童去适应保姆,而不是保姆适应儿童。保姆会以自己的速度径直走向户外的目的地,小孩被放在手推车里,仿佛推的是装满蔬菜的小推车。只有到了公园以后,她才让小孩从手推车里出来,让孩子在草地上走动。她则坐在一边两眼始终注视着他,这个保姆所做的一切仅仅是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但当我们了解了儿童的需要之后,我们就既不要求他们跟上我们,也不会像这名保姆那样,把孩子“困”在小推车里。
儿童天生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在幼儿园里,滑梯上总是挤满了儿童,他们登上登下、爬来爬去,而那些生活在闹市区的孩子,则能在街上跑来跑去,毫不费力地躲开车辆。尽管这是危险的,但他们却不会由于羞怯变得迟钝,甚至变得懒散。
人类能够站起来需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坐起来。第二个阶段是翻身,然后爬行。如果在这一阶段幼儿抓住成人的指头,他就会试着用脚来走路,但仅仅是脚尖接触地面。然后是能够独自站立,并且整个脚掌着地,完成人的正常站立姿势。不久之后,他就会达到第四个阶段,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走路了。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儿童的内部成熟过程。
当儿童学会了行走,在这方面他便取得了独立,如同新生一般。独立的意义就是自己能够做事情。给予孩子独立发展的空间,儿童就能少受外在力量的抑制,从而更快地发展自身,其内在需要也更容易得到满足。这一观点对于成人是一项最重要的指导。虽然帮助儿童是成人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往往是来自对儿童的怜爱,但它并不利于儿童的独立。
不要向儿童提供过多的、不必要的帮助。如果儿童想自己独立行走,我们必须允许他们,因为所有的发展力量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发挥,在具备了基本能力之后仍然需要实践的帮助。如果一个儿童长到3岁时我们还把他抱在怀里,他的发展就一定会受到限制。如果已经达到了真正的独立,成年人的帮助只会成为障碍。
当儿童手的技能和腿保持平衡的能力联合起来后,他们不仅仅要求走路,还要走很长的路。儿童还喜欢攀爬,喜欢抓住某样东西走向高处。这些活动都无疑锻炼了孩子的力量和协调性。当儿童已经能够走路,身体不再摇晃,并形成了一定的节奏之后,儿童的信心也会自然地生成,此时的他们,便成了自我的征服者和胜利者。他们可以独自行动,而不再完全听任成人的摆布了。因而他们可以通过行走去拓展自己的世界,结交玩伴,做游戏,去往更多的地方,发现新奇的事物……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他们成长过程中强烈的内在需求。
“儿童之家”的建成
1907年1月6日,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这一天第一所“儿童之家”成立了。我们当时招收的学生大多在3~6岁之间。那时还没有专门的教育法,我在儿童之家推行的是我自己的家教法。“儿童之家”当初十分艰苦,除了50多个衣衫褴褛的穷孩子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当初那些送孩子来的家长,大多是没时间带孩子的文盲家庭。
我们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把这些孩子聚集在一起,免得整天在楼道闹哄哄的,而且把墙壁画得乌七八糟。我受邀请来负责这个教育机构后,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推动下,我们开始筹划办“儿童之家”。我当时信心满满,觉得这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最终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
主显节那天,我在教堂里读到《圣经》上的那段对我来说像是预言的话:“看到地球被黑暗所笼罩……但是,太阳将在东方升起,它的光辉将成为人们的指南。”出席儿童之家开幕式的所有人都惊讶地问我:干吗要在地球上建这么一个机构给穷孩子呢?开始工作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一个农夫,拒绝用好的玉米种子,找到沃土就随意撒种。和农夫的结果相反,我在土地上挖到的不是粮食,而是金子;宝贝隐藏在泥土下面。我并不认为我自己就是那个农夫。我更像愚蠢的阿拉丁,明明手中拿着开启宝藏大门的钥匙,却就是无法将锁打开。
就在我为这些儿童工作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惊讶万分。我觉得有必要说说这个奇迹般的故事。教育正常儿童发展的关键,在一般人看来,是采用在教育有心智缺陷的儿童的过程中大获成功的那些方法。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因为我曾经帮助过弱智儿童,用这种方法改变其思维方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由此推理,这种方法在正常孩子们身上也应该很有效。结果让我感到惊愕,这些理论看上去根本不管用,至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激发孩子兴趣的一种手段,这些教具应用在那些智力差的儿童身上是有用的。而用于正常儿童和心智有缺陷的儿童的身上,效果是不同的。因为这些教具能使心智有缺陷的儿童改善心理健康,并学到一些东西。所以,我竭尽全力去劝说这些儿童运用教具。但是,这不适用于正常儿童。当一种教具吸引儿童时,他会以一种惊人的聚精会神的态度连续工作,对这个教具集中全部注意力,心无旁骛。完成工作后他显得满意、轻松。这种心情,从那些安宁的小脸蛋和为完成任务而满意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我给儿童提供的教具,就像钟表商人提供开启钟表发条的钥匙。钟自身在发条上紧后就不停地运转了;儿童不仅能持续地使用教具,而且他们的心理变得比以前更健康,更有活力。心理激励才能推动这样的工作。
我不相信这个现实,一次次地实验,结果都一样。我有时候会自说自话:“我不相信!下一次我才相信。”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并在很长一段实间内拒绝承认这个结果。我并责怪教师们对我善意的提醒,他们一次次地告诉我孩子们在干什么。我只是很严肃地说:“这很让我吃惊。”我至今还想起这位老师泪眼婆娑地说:“你是完全正确的。每次,这样的情况被我看到,我就想,正在激励这些儿童的肯定是个儿童们的守护神。”
我怀着无比慈爱和悲悯之心看着这些儿童,极富感情地说:“你们是谁?难道就是耶稣怀里抱着的婴儿吗?”那一刻我坚信,真理就在前方,我要拼命去抓住。
我还记得,在见到“儿童之家”第一批儿童时,他们惊恐不安、胆怯,以致无法使他们说话;他们表情呆滞,眼神迷茫,似乎生活早无乐趣可言了。现实中,他们生活贫困,没有被很好地照管,他们从小居住的小屋光线黑暗,一片破败,他们心灵苦涩,缺乏关爱。他们营养不良,缺乏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他们注定是不能开花结果的嫩芽。
仅仅是换了一个环境,这些孩子就能够如此焕发出光彩,这的确让人惊叹不已。因为这些儿童拥有了新的心灵,这种发自内心的光辉将照亮整个世界。什么是促使儿童心灵解放的办法呢?就是扫清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但是究竟什么才是障碍,我们也说不清。什么环境与什么儿童相匹配,我们也研究了很久。现实中的许多环境与我们期盼的目标南辕北辙。
这些孩子的家庭条件都不好,他们几乎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父母工作不稳定,还要每天外出打工,或者干点零碎的活计,母亲呢?大部分是文盲,也无法对这些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出于无奈,我们找了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妇女做我们的教师。可是她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说白了,这其实就是一个慈善机构性质的学校,人们没有指望他们在这里能学到点东西,只是希望别再去楼道墙壁上乱抹乱画就行了。这不是一个福利院,所以孩子们根本别想在这里吃上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人想着给学生和老师买些办公的桌椅,我们只是拿一些家具凑合着用。
第一所儿童之家像一只归零的测量表,而并不是一所真正的学校。因为我们的资金极为有限,儿童和我们都没有桌子,没有一个办公室,没有基本的住宿条件。但与此同时,我拥有一些通常学校没有的为心智有缺陷的儿童教育机构准备的特殊设备,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儿童之家”是那么明亮和令人愉快,但第一所“儿童之家”的环境并不像现在这样。给人印象最深的家具是一张供我们用的牢固的桌子,还有一只用来储藏所有教具的大柜子。这只柜子的门很坚实,平时是上锁的,由教师保管钥匙。儿童用的桌子既结实又耐用,3个儿童共用一张桌子。桌子一张挨着一张排列,像一般的学校一样。每个儿童除了拥有坐的长凳外,还拥有一把简易的小扶手椅子。院子里生长着栽种的植物,只有一小片草坪和树木。这就成为我们学校后来的特征之一。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使进行重要的实验也没有什么诱惑力,但是,为了了解正常儿童与心智有缺陷的儿童在反应上的差异,我对进行系统的感官教育满怀信心。我对了解年龄小的正常儿童和年龄较大的有心智缺陷的儿童之间的差异特别感兴趣。
我没有对这份工作有丝毫的轻视,我们都没有受到什么约束,也没有特别要求完成的任务,总之每天都很开心。仅仅是教儿童使用一些感官材料,我就先培训那位女我们。这样,那位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做事情,也很有兴趣。我一直在鼓励她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那位教师工作逐渐进入了状态。她还亲自为孩子们制作了一些教具,其中有一个精致的十字架让我记忆犹新。他把这些纸质材料的东西制作成精美的小饰品,送给那些表现优异的孩子们。一些孩子佩戴上这些饰品之后,兴致勃勃。她还很巧妙地教给这些孩子们如何敬礼,虽然这些家伙们还都不到5岁,但他们都喜欢这些动作。这些变化是十分可喜的,孩子们也整天欢声笑语。于是,我也开始默默无闻地做本职工作了,我那段时间做得很多事情,许多人至今还不知道呢!